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沉积镍-铁-磷合金和它的伏安行为(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森林 吴辉煌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7-335,共9页
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 ,硼酸为缓冲剂和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介质中 ,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化学沉积条件 (pH值 ,温度及 [Fe2 + ]/([Ni2 + ]+[Fe2 + ])物质的量比 )对沉积速率和镀层组成的影响 ;并由此建立镀液稳定的最佳沉积工艺 .... 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 ,硼酸为缓冲剂和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介质中 ,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化学沉积条件 (pH值 ,温度及 [Fe2 + ]/([Ni2 + ]+[Fe2 + ])物质的量比 )对沉积速率和镀层组成的影响 ;并由此建立镀液稳定的最佳沉积工艺 .实验表明 ,镀液中硫酸亚铁对沉积镍_铁_磷合金有阻碍作用 (降低了化学沉积速率 ) ,造成镀层中铁含量不高 (小于 2 0 % ) ,使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的电沉积机理 .结果发现铁对次亚磷酸钠的氧化不起催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镍-铁-磷合金 伏安行为 沉积工艺 镀液 硫酸亚 次亚酸钠
下载PDF
硫酸亚铁对镍-铁-磷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及合金共析出的分析
2
作者 黄晓梅 陈柏羽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曲线测试,研究了硫酸亚铁的质量浓度对镍-铁-磷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同时,通过阴极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合金共析出的机制。结果表明:当硫酸亚铁的质量浓度为80 g/L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镀层由团聚状的颗粒组成... 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曲线测试,研究了硫酸亚铁的质量浓度对镍-铁-磷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同时,通过阴极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合金共析出的机制。结果表明:当硫酸亚铁的质量浓度为80 g/L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镀层由团聚状的颗粒组成,颗粒分布均匀、平整致密。铁元素的加入起到了去极化的作用,使三元合金的析出变得更容易。当镀液中含有导电盐、配位剂、缓冲剂时,会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极限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磷合金镀层 耐蚀性 合金共析出 极化曲线 交流阻抗曲线
下载PDF
电镀铁-镍-磷合金的探讨(Ⅱ)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宜珍 黄定■ 黄颖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文在电镀铁-镍-磷合金探讨(I)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次磷酸代替次亚磷酸钠,次亚磷酸代替次磷酸的镀液及镀层性能.从选样的槽液中获得的Fe-Ni-P合金镀层平滑、均匀、呈银白色光亮,结合力强,耐蚀性好.镀层硬度为280~300Hv.镀层含铁57.6~64.... 本文在电镀铁-镍-磷合金探讨(I)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次磷酸代替次亚磷酸钠,次亚磷酸代替次磷酸的镀液及镀层性能.从选样的槽液中获得的Fe-Ni-P合金镀层平滑、均匀、呈银白色光亮,结合力强,耐蚀性好.镀层硬度为280~300Hv.镀层含铁57.6~64.8%Fe,32.1~39.2%Ni,2.6~3.1%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合金
下载PDF
热处理对化学沉积Ni-Fe-P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森林 章勇 吴辉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59-1162,共4页
采用DSC和XRD研究了化学镀Ni-Fe-P合金的晶化行为和结构.结果表明,镀态合金呈非晶结构,367.6℃下热处理出现亚稳态Ni5P2(P3)和Fe-Ni(Im3m),499.2℃下热处理进一步晶化为稳定的Ni3P(I-4)和FeNi3(Pm3m).采用磁性能实验和在w=3.5%氯化钠溶... 采用DSC和XRD研究了化学镀Ni-Fe-P合金的晶化行为和结构.结果表明,镀态合金呈非晶结构,367.6℃下热处理出现亚稳态Ni5P2(P3)和Fe-Ni(Im3m),499.2℃下热处理进一步晶化为稳定的Ni3P(I-4)和FeNi3(Pm3m).采用磁性能实验和在w=3.5%氯化钠溶液浸泡实验以及阳极极化实验研究了热处理对镀层磁性能和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镀层在镀态时几乎没有磁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磁性能不断提高.400℃以后,镀层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急剧上升.浸泡实验和阳极极化实验结果均表明镀态镀层比经热处理后的镀层在w=3.5%氯化钠溶液中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但是它们的阳极极化行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化学沉积 镍-铁-磷合金 晶化行为 结构 磁性 耐腐蚀性
下载PDF
纳米碳纤维表面非晶态Ni-Fe-Ru-P合金镀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焕宇 刘海涛 +1 位作者 李卫兵 谢广文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22,26,共4页
在铁片试样上研究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Ni—Fe—Ru-P合金镀层的工艺,考察了金属盐浓度对化学镀反应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优化的工艺配方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Ni—Fe-Ru-P合金镀层,分别利用EDS、XRD、SEM... 在铁片试样上研究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Ni—Fe—Ru-P合金镀层的工艺,考察了金属盐浓度对化学镀反应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优化的工艺配方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表面沉积Ni—Fe-Ru-P合金镀层,分别利用EDS、XRD、SEM等手段对镀层的成分、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热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镀技术可以在纳米碳纤维表面获得连续、均匀的Ni—Fe—Ru—P合金镀层,且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在350℃以下热处理不会改变镀层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纤维 化学镀 ---合金 非晶态结构
下载PDF
非晶态Ni—Fe—P合金电沉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湘柱 龚竹青 +1 位作者 蒋汉瀛 夏畅斌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8-35,共8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镀层厚度可达42μm.经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等离子光谱分析(ICP—AES)证实,所获得的Ni—Fe—...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镀层厚度可达42μm.经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等离子光谱分析(ICP—AES)证实,所获得的Ni—Fe—P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主要成分Ni、Fe、P的含量分别为74%~83%、9%~24%和6%~10%,此外,还含有0.01%~0.14%B和C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导致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产生的主要原因.文中对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工艺条件、添加剂HAT和光亮剂HAB1、HAB2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图8,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电沉积 添加剂 镍-铁-磷合金
下载PDF
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金属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宋瑞霞 谢广文 +1 位作者 崔作林 石玉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研究了在铁片试样上化学镀镍铁合金涂层的工艺,考察了主盐、还原剂对化学镀反应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此工艺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沉积出Ni-Fe-P合金涂层。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得出涂层成分,利用扫描电... 研究了在铁片试样上化学镀镍铁合金涂层的工艺,考察了主盐、还原剂对化学镀反应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此工艺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沉积出Ni-Fe-P合金涂层。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分析得出涂层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形貌。结果表明,可以在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沉积连续、均匀的合金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螺旋碳纤维 化学镀 镍-铁-磷合金 涂层
下载PDF
化学镀Ni—Fe—P和Ni—Fe—P—B层的组成、结构和腐蚀特性
8
作者 范宏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化学镀 镍-铁-磷合金 合金 合金 结构 腐蚀 电镀 镀层
下载PDF
代铬刷镀层的耐腐蚀机理的考察
9
作者 邵力为 丁东 惠文华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1994年第2期51-57,共7页
对新型的代铬刷镀层Ni-Fe-W-P-S进行了耐腐蚀性能机理的分析研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X射线衍射及电子能谱(XPS)等的分析表明,基体组织为非晶结构是代铬刷镀层优... 对新型的代铬刷镀层Ni-Fe-W-P-S进行了耐腐蚀性能机理的分析研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X射线衍射及电子能谱(XPS)等的分析表明,基体组织为非晶结构是代铬刷镀层优异耐腐蚀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铬刷镀层 耐腐蚀机理 非晶结构 ----合金镀层
下载PDF
氯化铬浓度对Ni–Fe–Cr–P合金电镀层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许乔瑜 朱勇毅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7,共4页
在由CrCl3·6H2O 150 g/L、FeSO4·7H2O 5 g/L、NiSO4·6H2O20 g/L、NaBr 10 g/L、NH4Cl 50 g/L、H3BO330 g/L、HCOOH35 g/L、DMF 30 mL/L、C6H5Na3O780 g/L、NaH2PO2·H2O 10 g/L、C7H5O3NS 0.5 g/L和CH3(CH2)10CH2OSO... 在由CrCl3·6H2O 150 g/L、FeSO4·7H2O 5 g/L、NiSO4·6H2O20 g/L、NaBr 10 g/L、NH4Cl 50 g/L、H3BO330 g/L、HCOOH35 g/L、DMF 30 mL/L、C6H5Na3O780 g/L、NaH2PO2·H2O 10 g/L、C7H5O3NS 0.5 g/L和CH3(CH2)10CH2OSO3Na 0.06 g/L组成的Ni–Fe–Cr–P合金基础电镀液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镀液中CrCl3质量浓度对镀层表面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的影响,采用贴滤纸法、电化学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同CrCl3质量浓度时所得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镀液中CrCl3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合金镀层中Cr含量的降低,而随着镀层中Cr含量降低,镀层中球状颗粒变粗,致密度下降并出现微裂纹。当镀液中CrCl3质量浓度为150 g/L时,获得的镀层光滑致密,为非晶态结构,其孔隙率最小,电化学阻抗和极化电阻最大,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电镀 氯化铬 化学成分 孔隙率 耐蚀性 电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