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阶段理论下达利自画像研究
1
作者 靳华林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4期44-46,共3页
目的:作为总是自我包装式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明星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指涉,其自画像更是有许多神秘之处。文章分析达利独特的人格特质,认为相比拉康式主体,达利具有特别之处。探讨达利艺术作品中自我指涉... 目的:作为总是自我包装式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明星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指涉,其自画像更是有许多神秘之处。文章分析达利独特的人格特质,认为相比拉康式主体,达利具有特别之处。探讨达利艺术作品中自我指涉的精神理念,并分析达利自画像中关于“理想自我”观念的表达方式。同时,探讨镜像阶段理论与达利个人经历以及艺术作品三方面结合的艺术批评方式,分析达利与其作品所传达的观念,以期为理解其艺术创作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分析达利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结合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探讨达利如何在自我叙述中进行形象构建。此外,还考察了达利自画像中的意象,讨论其艺术创作与自我认同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达利的自我形象构建与其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反映出对他者询唤的抵抗。研究表明,达利的自传和艺术作品中存在明显的自我神话化现象。在镜像阶段理论视角下,达利将自我形象与艺术创作紧密相连,作品展示了他自我认同的复杂性,包括认同与异化的动态关系。结论:达利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误认的自我,也揭示了潜藏的真实主体,为理解其艺术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达利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更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叛与挑战。他的自画像揭示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张力,强调了自我形象的流动性与变幻性,从而深化了人们对其艺术及背后心理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理论 达利 自画像
下载PDF
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看《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物心理
2
作者 申军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4-96,100,共4页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部力作,对美国剧坛具有深远影响。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带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韵味,在深层挖掘人物性格与心理时,具有独特视角。根据此理论分析《榆树下的欲望》可从新的理...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部力作,对美国剧坛具有深远影响。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带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韵味,在深层挖掘人物性格与心理时,具有独特视角。根据此理论分析《榆树下的欲望》可从新的理论范式对这部作品重新阐释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像阶段理论 《榆树下的欲望》 人物心理
下载PDF
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关照下 《七月与安生》的电影改编解读
3
作者 赵雅馨 张立言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短篇小说《告别薇安》,较之原著塑造的两位截然相反的女性人物,影片虽然沿袭了小说中细腻的表达方式,但却一改类型化的人物设置模式,让双女主互为镜像,在彼此关照的过程中形塑完整的生命个体,进而将演绎... 《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短篇小说《告别薇安》,较之原著塑造的两位截然相反的女性人物,影片虽然沿袭了小说中细腻的表达方式,但却一改类型化的人物设置模式,让双女主互为镜像,在彼此关照的过程中形塑完整的生命个体,进而将演绎的主题投射到人物的心理与精神层面,围绕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成长的伤痛以及残酷的青春等话题展开。这与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提出的有关于人类成长的“镜像阶段理论”不谋而合,因此本文以该理论作为切入点,探索《七月与安生》电影改编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与安生》 镜像阶段理论 电影改编
下载PDF
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视角浅析电影《鸟人》
4
作者 肖琴琴 《视听》 2019年第9期93-94,共2页
1984年艾伦·帕克的电影《鸟人》公映后,在美国和欧洲大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是巨大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不仅仅是财力和物力上的伤害,最重要的是给士兵带来不可毁灭的伤害。世界上反战争题材的作品很多,但《鸟... 1984年艾伦·帕克的电影《鸟人》公映后,在美国和欧洲大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是巨大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不仅仅是财力和物力上的伤害,最重要的是给士兵带来不可毁灭的伤害。世界上反战争题材的作品很多,但《鸟人》这部作品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影片主人公“鸟人”和艾尔就是受到战争的影响,从而成为“非常态”的人。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视角来解读“鸟人”和艾尔的悲剧实际上是源于战争对人的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理论 《鸟人》 三境界 非常态
下载PDF
镜像理论视阈下《隐入尘烟》中的主体身份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淑洁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132-134,共3页
本文将采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研究文艺片《隐入尘烟》获得观众认可和支持的原因。自上映以来,《隐入尘烟》通过口碑获得了很多关注。创作者通过细致刻画主人公扎根于土地的片段式生活,试图探索现代人的异化和身份认同的丧失。... 本文将采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研究文艺片《隐入尘烟》获得观众认可和支持的原因。自上映以来,《隐入尘烟》通过口碑获得了很多关注。创作者通过细致刻画主人公扎根于土地的片段式生活,试图探索现代人的异化和身份认同的丧失。笔者借助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从观众视角分析主人公从破碎的、不完整的自我走向理想的、完整的主体身份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理论 《隐入尘烟》 主体建构
下载PDF
映照犹太传统文化中女性真实处境的一面镜子——对辛格代表作《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的“镜像阶段”论解读
6
作者 毕青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96-99,共4页
辛格代表作《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中的犹太少女燕特尔,为了学习犹太教法典,女扮男装,但最终迷失自我,被迫放弃了理想和爱情。以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解读,燕特尔荒诞行为表层之下所遮掩的是悲剧性心理冲突和精神异变。《犹太... 辛格代表作《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中的犹太少女燕特尔,为了学习犹太教法典,女扮男装,但最终迷失自我,被迫放弃了理想和爱情。以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解读,燕特尔荒诞行为表层之下所遮掩的是悲剧性心理冲突和精神异变。《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在犹太传统文化中的真实处境,也折射出犹太传统文化的男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 镜像阶段理论 犹太传统文化
下载PDF
镜像的世界 欲望的迷宫——三岛由纪夫及其《金阁寺》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叶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
三岛由纪夫以绮靡的文字,怪异的风格崛起于日本的文坛,他的小说深深地揣摩了人物的心灵世界。他秉承了日本的古典美学,小说技巧流畅明丽,文学意境澄澈深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种种奇特的心理构图,其中纠结着肉体的美,自恋与同性... 三岛由纪夫以绮靡的文字,怪异的风格崛起于日本的文坛,他的小说深深地揣摩了人物的心灵世界。他秉承了日本的古典美学,小说技巧流畅明丽,文学意境澄澈深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种种奇特的心理构图,其中纠结着肉体的美,自恋与同性之爱,死亡的欲望。三岛被公认为是一个极具才华的作家,他的小说善于表现人物的变态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 镜像阶段理论 小说
下载PDF
本我,他我:《何以为家》的镜像映射与银幕投射
8
作者 程萌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3期96-97,共2页
影片的作用在于反映现实,甚至以它的力量去改变现实.《何以为家》以儿童为主角,用儿童的经历去反映社会现实.导演娜丁·拉巴基将黎巴嫩社会底层的弊病搬到银屏,探讨"生而不养"的主题.本文以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作为理论支... 影片的作用在于反映现实,甚至以它的力量去改变现实.《何以为家》以儿童为主角,用儿童的经历去反映社会现实.导演娜丁·拉巴基将黎巴嫩社会底层的弊病搬到银屏,探讨"生而不养"的主题.本文以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从个人的想象性认同及自我对他者的依赖性两个方面,以影片中的赞恩这一典型人物为例,剖析《何以为家》这部影片体现的社会症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以为家》 赞恩 镜像阶段理论 社会症候
下载PDF
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对《情书》的拉康式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龙敏 《视听》 2018年第7期95-96,共2页
本文运用拉康的"人格三角结构"梳理出《情书》的叙事脉络和主要人物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镜像阶段理论",挖掘这则纯爱故事表层结构下"爱一个人犹如爱一面镜,真正的爱情始终缺失"的命题。
关键词 《情书》 人格三角结构 镜像阶段理论
下载PDF
重塑自我之路:《一千英亩》的拉康式解读
10
作者 陈媛媛 蒋鎶吏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3-24,共2页
运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一千英亩》进行分析,发现主人公的悲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父亲的控制和虐待,这些因素导致了女儿们自我的破碎。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解读主人公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一千英亩》 拉康 自我 他者 镜像阶段理论
下载PDF
从“理想”到“现实”:儿童网络游戏玩家道德自我认同建构机制
11
作者 李爽 《少年儿童研究》 2021年第11期20-27,37,共9页
网络游戏世界中儿童道德自我认同的发生机制对于研究者来说仍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未知领域。在阅读儿童网络游戏玩家虚拟自传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拉康三界理论中的想象界可以作为解开儿童网络游戏玩家道德自我认同机制的密码。网络游戏中... 网络游戏世界中儿童道德自我认同的发生机制对于研究者来说仍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未知领域。在阅读儿童网络游戏玩家虚拟自传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拉康三界理论中的想象界可以作为解开儿童网络游戏玩家道德自我认同机制的密码。网络游戏中的化身、观念以及情境等元素与玩家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拉康所说的镜像认同,能量在主体与其镜像认同形成的格式塔意象之间反复投注,形成理想的道德自我,并与现实中的道德自我产生关联,从而对道德自我认同进行形塑。此外,侵凌性以及反思性的游戏自传也从消极和积极的方面对儿童网络游戏玩家的道德自我认同产生影响,网络游戏中自我道德认同的构型过程也为教育者和监护人的干预提供了运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玩家 自我认同 拉康 想象界 镜像阶段理论
下载PDF
不忘过去,立足现在,才能拥有未来?——评《镜像视野下威廉·福克纳时间艺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彩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4-157,共4页
如何界定福克纳时间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来争议纷纷。《镜像视野下威廉·福克纳时间艺术研究》依据镜像阶段理论诠释了三者间的关系,认为福克纳时间艺术的宗旨是强化立足现在、不忘过去的创作理念,直指战后美国南方的未来,这... 如何界定福克纳时间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来争议纷纷。《镜像视野下威廉·福克纳时间艺术研究》依据镜像阶段理论诠释了三者间的关系,认为福克纳时间艺术的宗旨是强化立足现在、不忘过去的创作理念,直指战后美国南方的未来,这有力地推动了福克纳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时间艺术 镜像阶段理论
原文传递
《黄鸡白酒》的拉康式解读
13
作者 高存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黄鸡白酒》为我们呈现出后现代社会中那些受欲求驱使而被扭曲、异化的灵魂,小说中的主人公春婆婆是异化世界里唯一能保持纯真之心,活在自己想象界中的逆行精灵。对于春婆婆的形象,迟子建倾注了自己心灵的过往、感悟和憧憬,或者可以说... 《黄鸡白酒》为我们呈现出后现代社会中那些受欲求驱使而被扭曲、异化的灵魂,小说中的主人公春婆婆是异化世界里唯一能保持纯真之心,活在自己想象界中的逆行精灵。对于春婆婆的形象,迟子建倾注了自己心灵的过往、感悟和憧憬,或者可以说,春婆婆就是迟子建为自己构建在未来的一种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鸡白酒》 镜像阶段理论 异化 想象界
下载PDF
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 被引量:32
14
作者 黄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70,共7页
在有关他人的问题上,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哲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在批判“我思”哲学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独特的经验,并运用结构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既区别于现象学、又不同于存在论... 在有关他人的问题上,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哲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在批判“我思”哲学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独特的经验,并运用结构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既区别于现象学、又不同于存在论的主张绝对他性地位的“他者”理论。本文拟从自我与他人、主体与“他者”及无意识与“他者”等问题出发,探讨这一绝对的“他者”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理论 自我 法国 雅克·拉康 镜像阶段理论 主体 无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