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的延伸:中国电影的空间观念与镜游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明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3,共8页
林年同将“游”的概念应用于中国电影,提出流动的空间意识与构图秩序——镜游。以“游”为方法全面考察中国电影,不难发现,“游”与影像空间的观感、质感与美感紧密相连,能够折射出中国美感心态的民族底色。本文试图以“游”为中心,归... 林年同将“游”的概念应用于中国电影,提出流动的空间意识与构图秩序——镜游。以“游”为方法全面考察中国电影,不难发现,“游”与影像空间的观感、质感与美感紧密相连,能够折射出中国美感心态的民族底色。本文试图以“游”为中心,归纳中国电影的空间造型、空间本体与空间体验,探寻中国电影“游”的空间形态、“游”的空间向度以及“游”的空间感知,建构以“游”为核心的整体化影像空间观念。镜游理论不仅由内而外地影响中国电影创作,也是一条全方位认知电影民族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空间 镜游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香港电影对中华文化的形式革新、价值破立与文化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燕 张亿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70,共10页
荫承上海电影的文脉道统,立足东西方博弈的交锋场域,中国香港电影始终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类型电影要素,革新形式与内容,显露出鲜明的在地特色。取径林年同的“镜游”美学,考察20世纪30年代至回归前的中国香港电影,中华文化“大同... 荫承上海电影的文脉道统,立足东西方博弈的交锋场域,中国香港电影始终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类型电影要素,革新形式与内容,显露出鲜明的在地特色。取径林年同的“镜游”美学,考察20世纪30年代至回归前的中国香港电影,中华文化“大同心圆”的文化生态系统和站位始终润泽着中国香港电影的文化样貌与精神气质,“游”的影像和观念完成了中国电影有别于西方电影的身份自证。回归以来,中国香港电影直面国家意识与本土身份,以怀旧现实主义为叙事策略,在历史与现在的互文创作中,将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交融,进而生成具有共同体性质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电影 中华文化 中国电影 镜游理论 文化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