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建周
郜振
+4 位作者
吴楠楠
杨宪立
张静雅
宫安东
王建华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4期18-24,共7页
为探明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属和产毒化学型,从上海地区分离获得小麦赤霉病菌65株,其中奉贤区23株、金山区10株、浦东新区12株、青浦区15株、嘉定区5株。鉴定结果表明:1株菌株属于SCAR类型I,是禾谷镰刀菌,其余64株为SCAR类型V,属于...
为探明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属和产毒化学型,从上海地区分离获得小麦赤霉病菌65株,其中奉贤区23株、金山区10株、浦东新区12株、青浦区15株、嘉定区5株。鉴定结果表明:1株菌株属于SCAR类型I,是禾谷镰刀菌,其余64株为SCAR类型V,属于亚洲镰刀菌。化学型分析表明:48株为3-ADON型,数量最多;15-ADON型菌株最少,只有3株;其余14株是NIV化学型。其中,从奉贤区和青浦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15-ADON型和NIV型3种化学型菌株;从金山区和浦东新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和NIV型;而从嘉定区的小麦中只检测到3-ADON型。研究表明:上海地区以产3-ADON毒素的亚洲镰刀菌为优势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镰刀菌种群结构
毒素化学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被引量:
41
2
作者
史文琦
杨立军
+5 位作者
冯洁
张旭
曾凡松
向礼波
汪华
喻大昭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6-494,共9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其B型毒素化学型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对2008年度采自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河南6省33县市的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的43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用鉴定种和鉴定B型毒素化学型的特异性引...
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其B型毒素化学型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对2008年度采自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河南6省33县市的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的43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用鉴定种和鉴定B型毒素化学型的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致病种检测结果表明,四川病穗检测到Fusarium asiaticum、F.graminearum、F.avenaceum和F.meridionale 4个镰刀菌种,重庆、湖北、安徽和江苏病穗检测到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 2个种,河南病穗仅检测到F.graminearum 1个种。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表明,Nivalenol(NIV)是四川和重庆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Deoxynivalenol(DON)是湖北、河南、安徽和江苏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将DON化学型进一步划分为3-AcDON和15-AcDON显示,四川、湖北、江苏镰刀菌毒素以3-AcDON为主,安徽镰刀菌毒素为3-AcDON和15-AcDON两者参半,河南镰刀菌全部产生15-AcDON。结果揭示,F.asiaticum是四川、重庆、湖北和江苏等赤霉病流行麦区的优势致病种;镰刀菌产生的DON和NIV毒素化学型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长江上游的麦区以NIV为优势化学型,长江中下游麦区以DON为优势化学型;镰刀菌致病种与DON毒素的化学型间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镰刀菌种群结构
毒素化学型
原文传递
题名
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建周
郜振
吴楠楠
杨宪立
张静雅
宫安东
王建华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信阳师范学院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4期18-2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189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基金匹配项目[农科国推2019(匹配-14)]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项目[农科创2017(B-04)]。
文摘
为探明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属和产毒化学型,从上海地区分离获得小麦赤霉病菌65株,其中奉贤区23株、金山区10株、浦东新区12株、青浦区15株、嘉定区5株。鉴定结果表明:1株菌株属于SCAR类型I,是禾谷镰刀菌,其余64株为SCAR类型V,属于亚洲镰刀菌。化学型分析表明:48株为3-ADON型,数量最多;15-ADON型菌株最少,只有3株;其余14株是NIV化学型。其中,从奉贤区和青浦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15-ADON型和NIV型3种化学型菌株;从金山区和浦东新区的小麦中分离到3-ADON型和NIV型;而从嘉定区的小麦中只检测到3-ADON型。研究表明:上海地区以产3-ADON毒素的亚洲镰刀菌为优势病原菌。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镰刀菌种群结构
毒素化学型
Keywords
Wheat
Wheat head blight
Fusarium population structure
Chemotype
分类号
S435.121.4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被引量:
41
2
作者
史文琦
杨立军
冯洁
张旭
曾凡松
向礼波
汪华
喻大昭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6-494,共9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BAD08A05)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3-15)
文摘
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其B型毒素化学型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对2008年度采自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河南6省33县市的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的43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用鉴定种和鉴定B型毒素化学型的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致病种检测结果表明,四川病穗检测到Fusarium asiaticum、F.graminearum、F.avenaceum和F.meridionale 4个镰刀菌种,重庆、湖北、安徽和江苏病穗检测到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 2个种,河南病穗仅检测到F.graminearum 1个种。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表明,Nivalenol(NIV)是四川和重庆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Deoxynivalenol(DON)是湖北、河南、安徽和江苏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将DON化学型进一步划分为3-AcDON和15-AcDON显示,四川、湖北、江苏镰刀菌毒素以3-AcDON为主,安徽镰刀菌毒素为3-AcDON和15-AcDON两者参半,河南镰刀菌全部产生15-AcDON。结果揭示,F.asiaticum是四川、重庆、湖北和江苏等赤霉病流行麦区的优势致病种;镰刀菌产生的DON和NIV毒素化学型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长江上游的麦区以NIV为优势化学型,长江中下游麦区以DON为优势化学型;镰刀菌致病种与DON毒素的化学型间存在一定关系。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镰刀菌种群结构
毒素化学型
Keywords
wheat
Fusarium head blight
population structure
mycotoxin chemotype
分类号
S432.4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分析
张建周
郜振
吴楠楠
杨宪立
张静雅
宫安东
王建华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史文琦
杨立军
冯洁
张旭
曾凡松
向礼波
汪华
喻大昭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