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1
作者 王彦君 李杨 +5 位作者 王雪林 李欣泽 梁乾坤 陈彦文 杨玲玲 明海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9-1633,共5页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博来霉素所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0 mg/kg)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博来霉素所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0 mg/kg)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经气管单次滴注博来霉素(5 mg/kg)进行造模;第15天开始,镰形棘豆总黄酮组和醋酸泼尼松组灌胃相应剂量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8 d。第29天,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肺泡炎症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p-JAK1、p-STAT1蛋白及JAK1、STAT 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 1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 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JAK1、STAT1表达改善IPF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特发性肺纤维化 JAK1 STAT1
下载PDF
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及环氧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顾立萍 黄小玲 +3 位作者 骆元斌 田莉 胡梅艳 林攀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对佐剂性大鼠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方法:将5... 目的:探讨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对佐剂性大鼠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影响。方法:将50只成年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性别匹配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高剂量组,以完全弗氏佐剂型(AA)关节炎大鼠为模型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COX-1及COX-2抗体水平,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AI积分及足关节肿胀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甲氨蝶呤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高剂量均能改善大鼠一般症状及足部肿胀程度,并能降低血清IL-1β、TNF-α及COX-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1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COX-2水平,减轻病变关节损伤积分,有望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佐剂型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环氧合酶1 环氧合酶2 镰形棘豆总黄酮 大鼠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的制剂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鹏 瞿敏明 +3 位作者 刘丹 肖衍宇 蔡宝昌 陈新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制备具有高渗透性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并探讨影响其体外累积渗透量的因素。方法首先建立2',4'-二羟基查尔酮的体外测定方法,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考察总黄酮的透皮性能,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累计透过量为考察指标,选择... 目的制备具有高渗透性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并探讨影响其体外累积渗透量的因素。方法首先建立2',4'-二羟基查尔酮的体外测定方法,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考察总黄酮的透皮性能,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累计透过量为考察指标,选择促渗剂(油酸)用量、载药浓度、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醇胺的比例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优化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处方。结果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得到渗透性能良好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其主要成分2',4'-二羟基查尔酮的累积透皮率较溶液剂提高了2倍。结论 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软膏剂 累积透过量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TGF-β_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晓红 杨晓云 +3 位作者 李钦 杨丽霞 李晓东 姜华 《中医研究》 2013年第4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诱导组(TGF-β110μg/L)、...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诱导组(TGF-β110μg/L)、空白血清对照组(TGF-β110μg/L+体积分数10%空白血清)、干预组(TGF-β110μg/L+体积分数10%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4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TGF-β110μg/L能显著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但和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共同作用后,其促细胞增殖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能够抑制HK-2细胞增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治疗应用 TGF—β1 HK-2细胞 增殖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对TGF-β_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程涛 杨丽霞 +3 位作者 李钦 李晓东 姜华 刘铜华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纤维化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 目的:通过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纤维化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GF-β_1诱导组(TGF-β_110 ng/m L)、空白血清对照组(TGF-β_110 ng/m L+10%空白血清)、镰形棘豆总黄酮组(TGF-β_110 ng/m L+10%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药物干预24小时后,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 RNA的表达。结果:HK-2细胞经TGF-β_1诱导后,VEGF m RNA的表达显著上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干预后,VEGF m RNA的表达逐步下降,与单纯TGF-β_1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TGF-β_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纤维化细胞因子VEGF的m 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糖尿病KKAy小鼠血脂及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丽霞 王志程 +4 位作者 李雪英 张邦能 郭敏 姜良恩 刘铜华 《中医研究》 2016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F级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F级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吡咯列酮组5组,每组8只;另选8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依次按100,200,400μg/g体质量灌胃,吡咯列酮组灌服10μg/g吡咯列酮,1 d 1次,连续4周。4周后,眼眶静脉取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TC、TG、HDL-C、LDL-C,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镰形棘豆总黄酮各剂量组血脂变化不明显,中、高剂量组的TG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和吡咯列酮组瘦素、脂联素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抵抗素水平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能够促进糖尿病小鼠瘦素、脂联素的大量分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小鼠脂代谢,预防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2型糖尿病 KKAY小鼠 血脂 瘦素 脂联素 抵抗素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3T3-Ll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炎症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霞 范强 +3 位作者 姜良恩 孟祥云 王永胜 刘铜华 《中医研究》 201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3T3-Ll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3T3-Ll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正常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100 m L/L含药血清)组,镰形棘豆总...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3T3-Ll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3T3-Ll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正常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100 m L/L含药血清)组,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50 m L/L含药血清)、中剂量(100 m L/L含药血清)组、高剂量(20 0m L/L含药血清)组6组。药物干预24,48,72 h后,取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录因子AP-1(AP-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镰形棘豆总黄酮和吡格列酮药物血清干预后,炎症因子水平不同程度下降,药物的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高、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药效学 3T3-Ll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胃癌细胞凋亡及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哈红萍 安旭光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FOF)对胃癌细胞凋亡及Toll样受体4(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FOF作用下胃癌细胞株SGC7901、MKN-49P、AGS、MKN45、KATOⅢ的增殖情况,确定以IC50最小的SGC7901细胞作为受试细胞,FOF...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FOF)对胃癌细胞凋亡及Toll样受体4(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FOF作用下胃癌细胞株SGC7901、MKN-49P、AGS、MKN45、KATOⅢ的增殖情况,确定以IC50最小的SGC7901细胞作为受试细胞,FOF作用浓度为10~40μg/m L、作用时间为48 h。将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为6组,脂多糖(LPS)组加入2μg/m L的TLR4激活剂LPS,ER+LPS组先加入100 nmol/L TLR4抑制剂Eritoran处理2 h后再加入2μg/m L LPS,LFOF、MFOF、HFOF+LPS组先分别加入10、20、40μg/m L FOF处理2 h后再加入2μg/m L LPS,空白组加入等量溶媒。处理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Survivin)、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p-TLR4、MyD88、p-MyD88、p65、p-p65),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p65蛋白进核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下降,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Survivin、p-TLR4、p-MyD88及p-p65蛋白表达上升,p65进核量增加(P均<0. 05);与LPS组比较,ER+LPS组、LFOF+LPS组、MFOF+LPS组和HFOF+LPS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上升,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Survivin、p-TLR4、p-MyD88及p-p65蛋白表达降低,p65进核量减少(P均<0. 05)。结论 FOF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该作用与其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胃癌细胞 TLR4/MyD88/NF-κB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李伟东 陈志鹏 +3 位作者 瞿敏明 刘丹 肖衍宇 蔡宝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以溶液剂为参比制剂,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血浆中2'4'-二羟基查尔酮(TFC,指标性成份)的HPLC法的分析方法,然后测定大鼠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TFC的... 目的:以溶液剂为参比制剂,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首先建立大鼠血浆中2'4'-二羟基查尔酮(TFC,指标性成份)的HPLC法的分析方法,然后测定大鼠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TFC的浓度,并用3P97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有效组分软膏剂和溶液剂经皮给药后TFC的药动学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室模型,镰形棘豆软膏剂的Cmax比溶液剂提高约3倍。结论:软膏剂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可长时间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且生物利用度较溶液剂显著提高,有利于发挥其经皮给药后的镇痛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有效组分 软膏剂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小辉 曾棋平 +2 位作者 杨丽娜 曹毅祥 陈锦珊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0-443,449,共5页
目的 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的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常数,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为指导其经皮给药剂型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镰形棘豆总黄酮在水及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测定其在正辛醇/水缓冲溶... 目的 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的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常数,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为指导其经皮给药剂型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镰形棘豆总黄酮在水及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测定其在正辛醇/水缓冲溶液中的 P 值,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采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考察其经皮渗透情况。结果 镰形棘豆总黄酮在甲醇、乙醇及pH 5.0~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较好。镰形棘豆总黄酮的 P 值与溶液pH有一定关系,当pH值在2.5~7.4时,随着pH值的增加,总黄酮的log P 值逐渐减小且基本控制在0.38~1.34之间。24 h药物累积透过量为155.44 μg/cm 2 ,时滞为(11.52±0.95) h。结论 镰形棘豆总黄酮水溶性差,较易溶于甲醇、乙醇及pH 5.0~7.4的磷酸盐缓冲液,其皮肤透过性不高,累积透过率较低,且有一定的时滞,经皮给药剂型设计时需综合考虑以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理化性质 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经皮渗透性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博 李钦 +2 位作者 杨丽霞 李晓东 姜华 《中医研究》 2013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纤连蛋白(F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K-2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和纤连蛋白(F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K-2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诱导组(TGF-β110 pg/L)、空白血清对照组(TGF-β110 pg/L+体积分数10%空白血清)、干预组(TGF-β110 pg/L+体积分数10%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药物干预24 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Ⅰ、ColⅢ和FN的mRNA表达。结果:HK-2细胞经TGF-β1诱导后,ColⅠ、ColⅢ和FN的mRNA表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干预后,其表达逐步下降,与单纯TGF-β1诱导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血清无此作用。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ColⅠ、ColⅢ和FN的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分泌,具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药效学 TGF-Β1 HK-2细胞 ColⅠmRNA ColⅢmRNA FN MRNA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糖尿病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12
作者 高博 魏瑞贤 +3 位作者 杨丽霞 刘铜华 薛建军 陈世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06-210,227-228,共7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糖尿病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KKay小鼠模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0.1、0.2、0.4 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每天给药前观察动物一般状况;造模的第0、2、4周分...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糖尿病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KKay小鼠模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0.1、0.2、0.4 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每天给药前观察动物一般状况;造模的第0、2、4周分别检测记录一般状况、体质量和空腹血糖;第5周时,取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采集的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含量变化用于评价肾功能以及检测肾间质中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总黄酮可以剂量相关性地减轻糖尿病KKay小鼠的体质量、血糖显著下降(P<0.05);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显著下降,血清中Cr、BUN以及UA均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肾组织中肾小球数量明显增多,肾小球细胞数目以及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明显减少;抗体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有所提高,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肾间质中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下降(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能够提升体质量,降低血糖,显著降低Cr、BUN以及UA,抑制肾组织中肾小球凋亡,降低肾小球细胞数目以及ECM,一定程度上提高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抑制α-SMA的表达,提示镰形棘豆总黄酮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KKAY小鼠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兴辉 叶柳凤 林小田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乙肝)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肝病毒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建立乙肝大鼠模型。将乙肝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70 mg/kg的镰形...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对乙型肝炎(乙肝)大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肝病毒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建立乙肝大鼠模型。将乙肝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7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中剂量组(14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280 m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灌胃)、阿昔洛韦组(0.2 mg/kg的阿昔洛韦灌胃)各12只,以正常大鼠12只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灌胃24 h后,取尾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HBs Ag、HBe A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尾静脉取血后处死大鼠,解剖获得肝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取大鼠肝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及TGF-β/Smad3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Bs Ag、HBe Ag、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肝组织出现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肝组织局部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损伤,大鼠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四型胶原(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阿昔洛韦组大鼠血清HBs Ag、HBe Ag、ALT、AST水平均降低(P均<0.05),且镰形棘豆总黄酮各剂量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与阿昔洛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大鼠肝组织FN、Col IV、TGF-β、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且镰形棘豆总黄酮各剂量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与阿昔洛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可改善乙肝大鼠肝组织损伤,抑制其纤维化,保护其肝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GF-β/Smad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乙型肝炎 纤维连接蛋白 四型胶原 TGF-β/Smad3通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通过调控JAK1/STAT1/SOCS3信号通路减轻特发性肺纤维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欣泽 王彦君 +4 位作者 李杨 梁乾坤 陈彦文 杨玲玲 明海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FOFB)调控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3(SOCS3)信号通路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体外模型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含低浓度FOFB血清组...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FOFB)调控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3(SOCS3)信号通路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体外模型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含低浓度FOFB血清组、含中浓度FOFB血清组、含高浓度FOFB血清组和含吡非尼酮血清组,每组10只,并按照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取含药血清。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HFL-1分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含低浓度FOFB血清组、含中浓度FOFB血清组、含高浓度FOFB血清组和含吡非尼酮血清组。采用纤维化诱导剂转化生长因子β1建立IPF体外模型,CCK-8法筛选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时间,进行最佳时间干预;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COL I)、Ⅲ型胶原(COL 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以验证模型建立是否成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FOFB对细胞内粗面内质网的影响;RT-qPCR检测SOCS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JAK1、p-STAT1、SOCS3、TNF-α、IL-1β、ICAM1和MCP1的蛋白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时间为120 h。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COL I、COL Ⅲ和α-SM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提示模型建造成功;经过FOFB干预后,COL I、COL Ⅲ和α-SM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粗面内质网数量增加;经过FOFB干预后,粗面内质网数量逐渐降低,且其结构逐渐呈囊泡状。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p-JAK1、p-STAT1、TNF-α、IL-1β、ICAM1及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CS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FOFB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JAK1/STAT1信号通路被显著抑制,其中p-JAK1、pSTAT1、TNF-α、IL-1β、ICAM1及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OCS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FOFB在IPF体外模型中可能通过升高SOCS3表达而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从而延缓IPF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特发性肺纤维化 JAK1/STAT1/SOCS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志程 杨丽霞 +4 位作者 李雪英 姜良恩 张邦能 孙文 刘铜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13-117,共5页
目的:以糖尿病KKAy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PF级KKAy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另选8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 目的:以糖尿病KKAy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PF级KKAy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另选8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ig生理盐水,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00,200,400 mg·kg-1·d-1剂量ig,阳性药组ig吡咯列酮10 mg·kg-1·d-1。连续4周。每周监测小鼠体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4周后,眼眶静脉取血,离心取血清;取胰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ISI),胰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胰岛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KKAy小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餐后2 h血糖明显升高,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KKAy小鼠胰腺组织病变较为明显;镰形棘豆总黄酮对降低糖尿病小鼠体重作用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在ig 7,28 d时,空腹血糖明显降低,在ig 14 d后,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中剂量组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P<0.05),HE染色显示各药物组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胰岛衰竭的作用。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糖尿病 KKAY小鼠 血糖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基于过敏性鼻炎免疫途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调控Toll样受体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敏 李晓东 +2 位作者 黄聪琳 王晓琳 顾立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57-1662,共6页
目的基于过敏性鼻炎(AR)免疫途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调控Toll样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及镰形棘豆总黄酮组低、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采用卵蛋白(OVA)制作过敏... 目的基于过敏性鼻炎(AR)免疫途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调控Toll样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及镰形棘豆总黄酮组低、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采用卵蛋白(OVA)制作过敏性鼻炎模型,西替利嗪组及镰形棘豆总黄酮组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西替利嗪(1 mg·kg^(-1))、镰形棘豆总黄酮(0.47、1.87 g·kg^(-1),按生药计)灌胃2周。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IL-4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中TLR2、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黏膜纤毛及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TLR2、TLR4阳性细胞增多;血清IL-2(P>0.05)、IFN-γ含量降低(P<0.05)、IL-4含量升高(P<0.05);鼻黏膜TLR2、TLR4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西替利嗪组(P<0.01)、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P<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P<0.01)行为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药物组鼻黏膜组织结构均改善、炎性浸润减少、TLR2、TLR4阳性细胞减少;西替利嗪组、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血清INF-γ含量升高(P<0.05)、IL-4含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升高,IL-4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替利嗪组、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鼻黏膜TLR2、TLR4蛋白表达减弱(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具有改善作用且与剂量正相关,可能是通过调节TLR2和TLR4蛋白表达及Th1/Th2平衡影响机体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过敏性鼻炎 TOLL样受体 免疫功能 大鼠
原文传递
镰形棘豆总黄酮通过TGF-β/Smad3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EMT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金祥 马金兰 马金华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基于TGF-β/Smad3通路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FOF)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ELISA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的TGF-β1水平;qPCR实验... 目的基于TGF-β/Smad3通路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FOF)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ELISA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的TGF-β1水平;qPCR实验检测细胞中Snail1、Twist 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p-Smad3、磷酸化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p-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FOF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MG63细胞增殖,降低MG63细胞迁移及分泌TGF-β1的能力;并导致MG63细胞内Vimentin、p-Smad3、p-TGF-βRⅡ蛋白和Snail1、Twis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均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FOF对MG6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s过度激活,逆转MG63细胞EMT,从而降低MG63细胞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骨肉瘤 TGF-β/Smad3通路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TGF-β_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钦 李晓东 +1 位作者 姜华 杨丽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按300 mg.kg-1ig镰形棘豆总黄酮,连续给药3 d后制备含药血清,空白组大鼠ig同体积生理盐水制备空白血清。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按300 mg.kg-1ig镰形棘豆总黄酮,连续给药3 d后制备含药血清,空白组大鼠ig同体积生理盐水制备空白血清。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0μg.L-1)诱导组、空白血清对照组(TGF-β110μg.L-1+10%空白血清)、干预组(TGF-β110μg.L-1+10%镰形棘豆总黄酮含药血清)。药物干预24 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结果:HK-2细胞经TGF-β1诱导后,CTGF,PAI-1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而MMP-9 mRNA的表达减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镰形棘豆总黄酮药物血清干预后,CTGF、PAI-1 mRNA的表达逐步下降,而MMP-9 mRNA的表达逐步上升,与单纯TGF-β1诱导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纤维化细胞因子CTGF,PAI-1和MMP-9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欣泽 王彦君 +4 位作者 李杨 梁乾坤 陈彦文 杨玲玲 明海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99-2002,共4页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FOFB)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借助喉镜行气管插管和滴注博来霉素(5 mg·kg^(-1))建立IPF大鼠模型。按照体重...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FOFB)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借助喉镜行气管插管和滴注博来霉素(5 mg·kg^(-1))建立IPF大鼠模型。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100,200,400 mg·kg^(-1)镰形棘豆总黄酮)和阳性对照组(20 mg·kg^(-1)醋酸泼尼松),每组10只。造模后第15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4周。以Masson染色法评价肺纤维化程度,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α-SMA、COLⅠ和COLⅢ蛋白的表达(组织化学评分)。结果空白组、模型组、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肺纤维化评分分别为(0.00±0.00),(3.16±0.41),(2.82±0.41),(2.33±0.52),(0.50±0.54)和(0.33±0.52)分;这6组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8.34±3.88),(127.94±1.66),(112.43±16.28),(95.88±3.71),(95.12±3.58)和(75.86±6.05)分;这6组的COLⅠ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3.84±0.72),(52.48±5.44),(47.82±5.31),(43.06±1.66),(42.23±2.02)和(39.56±3.96)分;这6组的COLⅢ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4.74±23.52),(124.00±2.90),(105.27±13.70),(97.34±9.13),(92.88±4.68)和(76.48±19.73)分。基因结果的趋势与蛋白一致。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OFB可能通过下调α-SMA、COLⅠ、COLⅢ的表达而延缓博来霉素诱导的IPF大鼠的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镰形棘豆总黄酮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原文传递
镰形棘豆总黄酮抗肾癌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岩枫 郭阳 +3 位作者 刘海瑞 周怡 张晓凤 张得钧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23-630,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TFOF)抗肾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EAdatabase、SwissTarget 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库预测TFOF的相关靶点。从DisGeNET、NCBI、GeneCards、OMIM和GeneCLip3数据库收集与肾癌相...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TFOF)抗肾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EAdatabase、SwissTarget 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库预测TFOF的相关靶点。从DisGeNET、NCBI、GeneCards、OMIM和GeneCLip3数据库收集与肾癌相关的靶点,通过靶点映射确定活性化合物作用于炎症的靶点。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疾病-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图。借助Omicshare和Metascape开放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检测活性化合物对TNF-α诱导特殊转染的人胚胎肾293细胞(HEK-293细胞)中NF-κB抑制率的影响,以验证其抗肿瘤活性。通过Autodock软件对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靶点映射确定了460个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与炎症的共同靶点,其中,关键靶点8个(包括AKT1、TNF、SRC、VEGFA、EGFR等)。KEGG富集结果显示:TFOF的抗炎机制主要为调控cAMP信号通路、癌症中的微小RNA、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良好。体外实验表明:7-羟基黄酮、2′,4′-二羟基查尔酮这两种化合物可显著抑制TNF-α活化HEK-293细胞中NF-κB的释放,具有明显的抗肾癌作用。结论镰形棘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肾癌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对cAMP信号通路、癌症中的微小RNA、VEGF信号通路等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总黄酮 肾癌 镰形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7-羟基 NF-ΚB 2′ 4′-二羟基查尔 人胚胎肾293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