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红 高岩 +1 位作者 NP Suedkam p DJ Schaefer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负重面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 Smith+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 ,在关节镜下挖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 ,并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 :手术...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负重面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 Smith+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 ,在关节镜下挖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 ,并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 :手术 15例 ,术后随访 7~ 12个月 ,平均 9个月 ,均达到优良效果。结论 :自体关节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实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 修复 关节软骨缺损 关节镜 膝关节 软骨细胞
下载PDF
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博 闫丹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0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移植组(43例,... 目的比较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移植组(43例,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组(43例,微骨折术)。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Lysholm评分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移植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微骨折组(P<0.05)。术后2年,移植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3%,明显高于微骨折组的81.4%(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膝关节骨关节炎及畸形等不良情况。结论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在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中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其中骨软骨镶嵌移植术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镶嵌移植 微骨折术 膝关节软骨损伤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成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
作者 刘永辉 曹斌 +1 位作者 邓念 王俊国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0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5例(91髋),男62例,女23例,年龄1...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5例(91髋),男62例,女23例,年龄14~59岁,平均39.8岁.术后对其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5~10年随访,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5例,良32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90.59%(77/85).结论: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用于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胎儿骨软骨 镶嵌移植
下载PDF
关节镜骨软骨镶嵌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恒鑫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骨软骨镶嵌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21-06社旗县人民医院骨外二科行关节镜手术的9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骨软骨镶嵌移植术组(镶嵌移植组)和微骨折术组,各48... 目的探讨关节镜骨软骨镶嵌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21-06社旗县人民医院骨外二科行关节镜手术的9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骨软骨镶嵌移植术组(镶嵌移植组)和微骨折术组,各48例。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评价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期间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镶嵌移植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膝关节功能均优于微骨折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微骨折术比较,关节镜骨软骨镶嵌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而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镜骨软骨镶嵌移植 微骨折术
下载PDF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成形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宁 侯筱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28-630,共3页
关键词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成形术 骨软骨缺损 复合型缺损 适应证 禁忌证 治疗
原文传递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被引量:9
6
作者 陆向东 任步方 卫小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7-619,共3页
关键词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 关节软骨损伤 松质骨 康复治疗 石膏固定
下载PDF
板层角膜移植镶嵌术治疗角膜穿孔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穗桦 王登珍 +2 位作者 王华 姜涛 黄振平 《眼科学报》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发生角膜穿孔的患者实施板层角膜移植镶嵌术的临床观察总结,探讨角膜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002年间5例因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发生角膜穿孔、经保守治疗一周无效的患者进行板层角膜移植... 目的:通过对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发生角膜穿孔的患者实施板层角膜移植镶嵌术的临床观察总结,探讨角膜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002年间5例因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发生角膜穿孔、经保守治疗一周无效的患者进行板层角膜移植镶嵌术,对术后一年的临床随访观察资料进行总结讨论。结果:5例患者角膜穿孔均获得良好愈合,术后前房形成良好,眼前节炎症迅速控制,视力恢复快,经一年后视力达0.15—1.0,平均视力0.51。裂隙灯下检查角膜穿孔区轻度瘢痕性浑浊呈半透明状,余处角膜透明,均无新生血管。5例患者虹膜均无前后粘连。角膜曲率及角膜地形图显示轻度陡峭或扁平,无显著改变。结论:板层角膜移植镶嵌术是治疗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后角膜穿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层角膜移植镶嵌 角膜穿孔 眼前节炎症 视力
下载PDF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衍玉 梁海 +1 位作者 刘毅 刘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5月到2010年8月我科采用非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法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13例,在股骨髁软骨缺损处先凿出楔形凹槽约1.5cm,然后于同侧股骨髁非负... 目的:探讨非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5月到2010年8月我科采用非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法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13例,在股骨髁软骨缺损处先凿出楔形凹槽约1.5cm,然后于同侧股骨髁非负重区凿出面积略大及相同高度的楔形骨软骨(带松质骨)移植入上述凹槽中,再将缺损处凿出的楔形骨回植非负重区取骨处。第2天起开始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和膝关节屈伸活动1周,术后2-6周助行器辅助下不负重下地活动,6周后扶拐膝部逐渐增加负重,3个月后恢复正常行走状态。结果:13例患者都得到随访,时间2-5年,平均3年,患侧膝关节术后无痛并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功能者9例;术后偶有疼痛、轻度屈曲受限者4例。X线片均出现正常修复无创伤性关节炎。结论:用本方法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 软骨缺损 镶嵌移植
原文传递
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敏明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3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膝关节评分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8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膝关节评分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86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微骨折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骨软骨镶嵌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个月手术治疗优良率为48.84%,与对照组的4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术后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4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的1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与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均安全、有效,二者近期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但骨软骨镶嵌移植术远期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损伤 微骨折术 骨软骨镶嵌移植 膝关节评分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3种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生物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华 李彬 温昱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评价骨软骨柱镶嵌移植、骨-骨膜柱镶嵌移植和Ⅱ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物3种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成膝关节缺损模型,修复1组在缺损局部镶嵌移植骨软骨柱,修... 目的评价骨软骨柱镶嵌移植、骨-骨膜柱镶嵌移植和Ⅱ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物3种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成膝关节缺损模型,修复1组在缺损局部镶嵌移植骨软骨柱,修复2组为骨-骨膜柱,修复3组为Ⅱ型胶原BMP复合物,空白组软骨缺损处不作处理,另取4只兔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2周取材制成宽3mm、长5mm、厚0·5mm的条状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黏弹性蠕变和松弛试验,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方法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修复物应力-应变曲线、时间-应力曲线和时间-应变曲线都具有一定的黏弹性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较正常组仍有差距(P<0·05),其中修复1组标本力学性能强于修复2组和修复3组(P<0·05)。结论骨软骨柱镶嵌移植、骨-骨膜柱镶嵌移植和Ⅱ型胶原BMP复合物3种方法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骨软骨柱移植近期效果最佳,而Ⅱ型胶原BMP复合物来源广泛,适合修复大面积的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镶嵌移植 胶原Ⅱ型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膜 软骨缺损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新型骨软骨支架辅助Mosaicplasty技术和携带增强基因的ADSCs对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世强 邓江 +2 位作者 徐林 黄文良 田仁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8-14,共7页
目的考察新型骨软骨支架辅助Mosaicplasty技术和携带增强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复制比格犬软骨全层缺损模型,使用多枚骨软骨支架以Mosaicplasty术填充大部分缺损后,不用内固定,作为E组;于骨软... 目的考察新型骨软骨支架辅助Mosaicplasty技术和携带增强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复制比格犬软骨全层缺损模型,使用多枚骨软骨支架以Mosaicplasty术填充大部分缺损后,不用内固定,作为E组;于骨软骨支架内及残留间隙处缓慢由深至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ADSCs复合体作为D组;植入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支架作为C组;植入SF/CS/n HA支架和BMP-2-ADSCs复合体作为B组;植入SF/CS/n HA支架与BMP-2-ADSCs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复合体作为A组。分别于术后4、8及16周各组随机取2、2和4只比格犬在轻度麻醉状态下,进行组织外观观察,处死16周的比格犬,检测病变软骨部位的胶原蛋白Ⅰ和Ⅱ,体外检测病变软骨的极限应力、应变值和相应弹性模量值。结果与E组比,A^D组的软骨缺损表面平整,软骨愈合较好,与B^D组比较,A组恢复最好。膝关节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Ⅱ表达、标本中心相应弹性模量值、标本交界极限应力和应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最低,A组最高。结论植入SF/CS/n HA支架与BMP-2-ADSCs联合PRP凝胶复合体对于大面积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支架 镶嵌移植 骨软骨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24
12
作者 董启榕 郑祖根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1-462,共2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方法  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 ,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 ,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的骨软骨 ,并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 ,用于修复缺损。 结果 随访 2~ 2 4个月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关节... 目的 探讨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方法  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 ,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 ,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的骨软骨 ,并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 ,用于修复缺损。 结果 随访 2~ 2 4个月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关节活动度正常 ,MRI显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 ,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 结论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的曲度 ,是较为实用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缺损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症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辅助Mosaicplasty技术促进骨软骨缺损修复整合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刚 李旭 +5 位作者 孙骏 侯筱魁 汤亭亭 王钢 陈炅昊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以基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组织工程技术与自体骨软骨柱镶嵌移植术(Mosaicplasty)相结合的方法修复骨软骨及促进缺损间隙的整合效果。方法12只中国山羊于术前2周抽取骨髓,体外培养自体BMSCs。术中以自制器械分别制造山羊双... 目的探讨以基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组织工程技术与自体骨软骨柱镶嵌移植术(Mosaicplasty)相结合的方法修复骨软骨及促进缺损间隙的整合效果。方法12只中国山羊于术前2周抽取骨髓,体外培养自体BMSCs。术中以自制器械分别制造山羊双后肢股骨内髁负重区直径5 mm、深3 mm的复合骨软骨缺损各一处。在Mosaicplasty技术填充缺损后,即以动物自体BMSCs与透明质酸凝胶相复合,注射填充于左后肢骨软骨柱之间及与周围组织的间隙内,右后肢单纯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第4、8、16周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及蛋白聚糖含量等检测。比较16周时两组的缺损区惨复软骨组织与正常软骨的蛋白聚糖含量。结果两组自体骨软骨柱移植软骨均以透明软骨存活,与周围正常软骨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骨软骨柱的间隙内可见新生软骨修复,组织学表现与周围正常软骨相同。交界区整合良好,间隙消失;对照组各时间点软骨间的间隙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填充,仍有间隙存留。移植软骨的基质、实验组骨软骨柱间隙内的新生软骨基质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蛋白聚糖含量比较显示,对照组骨软骨柱间隙内新生组织的蛋白聚糖含量均低于正常软骨和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基于BMSCs的组织工程技术结合Mosaicplasty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骨软骨缺损间隙的整合,改善修复效果好,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促进骨软骨缺损修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骨软骨柱镶嵌移植 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大鼠膝关节负重与非负重区软骨组织学对比分析
14
作者 边森 刘贵艳 +1 位作者 李凯 张国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6期-,共7页
目的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负重区与非负重区组织形态、基质中蛋白多糖成分和Ⅱ型胶原分布差异。方法 3月龄SD(Sprague-Dawley)大鼠8只,切取双膝关节,沿矢状面整体切片,采用HE染色、p H值1.0和2.5阿尔新蓝染色、番红O染色、阿尔新蓝-番红O... 目的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负重区与非负重区组织形态、基质中蛋白多糖成分和Ⅱ型胶原分布差异。方法 3月龄SD(Sprague-Dawley)大鼠8只,切取双膝关节,沿矢状面整体切片,采用HE染色、p H值1.0和2.5阿尔新蓝染色、番红O染色、阿尔新蓝-番红O复染观察软骨形态结构和基质蛋白多糖成分,并测量软骨厚度,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分布。分别观察负重区与非负重区软骨形态和基质染色差异,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基质成分染色深浅进行光密度定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负重区与非负重区软骨厚度、细胞分布、形态结构均有较大差异。负重区软骨较非负重区明显增厚[胫骨平台(265±39)μm vs.(179±27)μm,t=5.128,P=0.000 2;股骨髁(219±33)μm vs.(132±21)μm,t=6.291,P<0.000 1],且软骨各层结构特征较非负重区更加明显。阿尔新蓝染色结果显示,负重区的非钙化层比非负重区染色更浅(胫骨平台0.073±0.013vs.0.354±0.034,t=21.83,P<0.000 1;股骨髁0.058±0.020 vs.0.131±0.022,t=6.945,P<0.000 1),而番红O深染(胫骨平台0.246±0.013 vs.0.158±0.034,t=6.838,P<0.000 1;股骨髁0.171±0.020vs.0.086±0.022,t=8.08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两个区域钙化层的阿尔新蓝染色和番红O染色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阿尔新蓝-番红O复合染色结果显示,负重区软骨的阿尔新蓝染色面积百分比明显少于非负重区[胫骨平台(19.3±5.1)%vs.(88.2±4.2)%,t=29.50,P<0.000 1;股骨髁(36.2±5.8)%vs.(69.5±7.1)%,t=10.27,P<0.000 1],而番红O染色面积百分比却大于非负重区[胫骨平台(72.6±8.2)%vs.(31.2±5.2)%,t=12.06,P<0.000 1;股骨髁(72.1±7.6)%vs.(26.1±8.1)%,t=11.71,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负重区软骨非钙化层p H 2.5阿尔新蓝染色明显较p H 1.0阿尔新蓝染色加深。免疫组化未发现负重区与非负重区Ⅱ型胶原平均光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胫骨平台0.033±0.005 vs.0.029±0.006,t=1.449,P=0.169 5;股骨髁0.031±0.009 vs.0.027±0.002,t=1.227,P=0.240 0)。结论胫骨和股骨髁负重区较非负重区厚度增加,软骨各层结构特征更加明显。负重区与非负重区比较,基质中糖胺多糖的含量明显增加,软骨透明质酸含量明显减少,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角质素含量明显增加,而Ⅱ型胶原含量并无差异。说明不同的受力环境可以造成软骨形态结构和基质成分差异,负重区软骨的形态结构更加适应于承受关节的力学作用。同时提示临床用来修复负重区软骨缺损的非负重区软骨缺乏适应负重区力学环境的组织结构,可能是骨软骨移植手术后移植物退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关节软骨 负重 蛋白多糖 镶嵌式自体骨软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