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吻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董少杰 苗建春 赵凯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690-3693,共4页
试验以长吻鎨(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试验对象,对其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吻鎨血液红细胞数为(2.29±0.53)×1012个/L,白细胞数为(1.51±0.27)×1010个/L;血红蛋白含量为(8.26±1.00)g/d... 试验以长吻鎨(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试验对象,对其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吻鎨血液红细胞数为(2.29±0.53)×1012个/L,白细胞数为(1.51±0.27)×1010个/L;血红蛋白含量为(8.26±1.00)g/d L;渗透脆性测定中,开始溶血氯化钠浓度为(0.41±0.02)%,完全溶血氯化钠浓度为(0.32±0.03)%;血清中血糖浓度为(5.56±2.41)mmol/L;总胆固醇含量为(4.22±1.10)mmol/L;甘油三酯含量为(2.65±1.95)mmol/L;乳酸脱氢酶活性为(4 022.37±604.71)U/L;碱性磷酸酶活性为(7.66±2.98)U/L;酸性磷酸酶活性为(13.25±2.24)U/L;谷草转氨酶活性为(106.30±22.84)U/L;谷丙转氨酶活性为(42.53±20.26)U/L;肌酐含量为(22.18±9.1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血液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长吻[鱼危]苗种适宜圈养密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新福 杨军 +7 位作者 何盛亮 黄路全 贾智明 徐聚臣 宗巍巍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5,共8页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苗种不同圈养培育密度的生长、血清生化、抗氧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差异,旨在探讨长吻[鱼危]苗种培育的适宜圈养密度。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16.39±4.22)g[初始体长(9.9...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苗种不同圈养培育密度的生长、血清生化、抗氧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等指标差异,旨在探讨长吻[鱼危]苗种培育的适宜圈养密度。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16.39±4.22)g[初始体长(9.94±0.78)cm],设置低密度组[1500尾/圈,(1.23±0.07)kg/m^(3)]、中密度组[3000尾/圈,(2.44±0.13)kg/m^(3)]和高密度组[4500尾/圈,(3.54±0.20)kg/m^(3)],每个密度组3个重复,养殖90 d。结果表明:45 d前养殖密度对长吻[鱼危]体长和体质量的影响不显著,45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降低,90 d养殖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显著降低,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则显著升高,养殖密度对肥满度和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养殖密度对血清蛋白质影响显著,90 d时,随着养殖密度升高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而养殖密度对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影响均不显著;养殖密度对血清抗氧化活力影响显著,90 d时,随着养殖密度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影响不显著;养殖密度对溶菌酶、补体3及补体4等免疫因子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在圈养长吻[鱼危]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宜采取分级饲养方式,养殖前期密度可高达4500尾/圈,体重达到50 g左右时密度宜控制在2000~3000尾/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密度 [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 苗种培育 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