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吻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哲 李雨 +6 位作者 敬庭森 刘小莉 闫卉果 陆安帅 周剑 罗辉 叶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5,共9页
为开发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其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以115尾长吻为研究对象,运用5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s)位点与体重、全长、体长和头高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有10个SNPs位点与生长... 为开发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其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以115尾长吻为研究对象,运用5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s)位点与体重、全长、体长和头高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有10个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其中3个SNPs位点(Cluster-65_137265、Cluster-65_111833和Cluster-65_137642)对所测量的4个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3个SNPs位点(Cluster-65_120392、Cluster-65_5592_0和Cluster-65_105077)对体重、全长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10382对全长、体长和头高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9497和Cluster-24304_1对全长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30153对体长和头高有显著影响(P<0.05)。此外,Cluster-65_137265、Cluster-65_111833、Cluster-65_110382和Cluster-65_137642分别与阴离子交换蛋白2样亚型X1 (anion exchange protein 2-like isoform X1)神经突起导向因子4样(netrin-4-like)、酪氨酸蛋白激酶Tec亚型X2 (tyrosine-protein kinase Tec isoform X2)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 (carbamoyl-phosphate synthase [ammonia], mitochondrial, CPS1)相似度最高,表明这4个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了长吻的生长。对与生长相关的10个SNPs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7和0.4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57。本研究为长吻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并首次发现了4个可能与长吻生长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 SNP 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长吻生长关键基因
2
作者 李雨 凌乐妍 +5 位作者 金鸿浩 李哲 高源 刘蕃 罗辉 叶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6,共12页
为挖掘我国名优鱼类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生长相关基因,本研究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快速生长组[平均体质量为(534.02±53.68) g]和缓慢生长组[平均体质量为(108.41±4.96) g]各9尾长吻的脑组织基... 为挖掘我国名优鱼类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生长相关基因,本研究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快速生长组[平均体质量为(534.02±53.68) g]和缓慢生长组[平均体质量为(108.41±4.96) g]各9尾长吻的脑组织基因表达谱。测序共获得267 404 674个高质量测序片段(clean reads),通过2种不同生长速率长吻脑组织转录组比较筛选出5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12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06个基因表达量下调。对1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的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GO功能分类显示,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生长(growth)、生长因子活性(growth factor activity)和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hormone-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显示,一些差异表达基因在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钙离子信号通路(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等途径中富集。根据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gnrh、thr、egr1、fgf18、sst、gipr、cart和crf等基因是调控长吻生长发育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长吻生长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 鱼类生 转录组测序 神经内分泌因子
下载PDF
应用DNA分子标记鉴定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
3
作者 巩高瑞 廖倩 +3 位作者 孙瑞东 王忠卫 姜俊 梅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7,共11页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在演化关系上较为接近,估算出二者分化时间为370万年前。同时,通过染色体序列共线性分析,发现二者均具有26对染色体,且染色体一一对应,并未发现染色体间的融合重组现象,仅存在染色体内部的重排。基于以上结果,实验发现2种鱼在patj基因序列上存在一段391 bp的INDEL。根据该差异片段,设计出了引物PVLL。该引物在瓦氏黄颡鱼中仅扩增出339 bp的条带,在长吻鮠中仅扩增出730 bp的条带,而在其杂交种中可以同时扩增出339与730 bp这2种大小的条带。根据扩增条带的差别可以准确区分三者,此研究结果不受性别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中也验证了引物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比较基因组学可用于准确鉴别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从而提高杂交育种生产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杂交育种 比较基因组学 分子标记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贵州北部地区红腿长吻松鼠秋季食性分析
4
作者 陆荣华 杨舒晗 +2 位作者 曹和琴 李光容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26,共10页
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吻松鼠,但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鲜有研究报道。为揭示红腿长吻松鼠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取食偏好,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贵州北部地区采集的红腿长吻松鼠进行食性分析。结果... 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吻松鼠,但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鲜有研究报道。为揭示红腿长吻松鼠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取食偏好,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贵州北部地区采集的红腿长吻松鼠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腿长吻松鼠所食植物包含4门85科180属,动物包含3门59科71属,其中,胡桃科(Juglandaceae)、禾本科(Poaceae)、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鼠李科(Rhamnaceae)和樟科(Lauraceae)等是红腿长吻松鼠主要的植物性食物,而田螺科(Viviparidae)、蚌科(Unionidae)、剑水蚤科(Cyclopidae)、沼大蚊科(Limoniidae)、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和螽斯科(Tettigoniidae)等是其主要的动物性食物。此外,不同性别红腿长吻松鼠的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雌性红腿长吻松鼠的食物多样性均高于雄性,雌性和雄性的植物性食物重叠度较高,而动物性食物重叠度较低。研究结果丰富了黔北喀斯特台原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摄食生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腿松鼠 高通量测序技术 食性 贵州北部地区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与长吻鱼危生态混养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松 陆根海 曹祥德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为研究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降低南美白对虾单一品种养殖风险,于2022年6—10月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长吻鱼危生态混养试验,并与传统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单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单养模式下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为(4011.3±1083.6)kg/h... 为研究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降低南美白对虾单一品种养殖风险,于2022年6—10月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长吻鱼危生态混养试验,并与传统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单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单养模式下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为(4011.3±1083.6)kg/hm^(2),规格70~90尾/kg,成活率为(69.4±7.9)%。混养模式下虾的产量为(3650.0±663.4)kg/hm^(2),规格40~70尾/kg,成活率为(45.4±5.0)%,单养模式和混养模式虾的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长吻鱼危放养规格(91.9±26.8)g/尾,放养密度1500尾/hm^(2),收获规格(449.3±103.7)g/尾,成活率(98.0±1.9)%,混养模式较单养模式获得了29170元/hm^(2)的增收。试验结果表明,混养相对于单养,在几乎没有增加其他养殖成本的情况下,保证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收益,同时收获了较好的长吻鱼危养殖效益,提高了养殖生产总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鱼危 生态混养
下载PDF
长吻鮠池塘大棚越冬养殖试验
6
作者 刘永士 徐嘉波 +3 位作者 施永海 刘建忠 贾垂攀 王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52-158,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吻鮠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的越冬养殖技术,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分别于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度开展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越冬养殖试验。长吻鮠当年鱼种放养规格为14.78 cm、40.83 g,放养密度为83340尾/hm^(2)(340...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吻鮠在温室大棚条件下的越冬养殖技术,并分析其生长性能。分别于2021—2022年和2022—2023年度开展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越冬养殖试验。长吻鮠当年鱼种放养规格为14.78 cm、40.83 g,放养密度为83340尾/hm^(2)(3402.60 kg/hm^(2));长吻鮠1+龄鱼种放养规格为21.99 cm、156.86 g,放养密度为42525尾/hm^(2)(6670.20 kg/hm^(2)),试验研究了长吻鮠越冬养殖模式下的摄食与生长情况。结果显示:2个越冬季池塘搭建了保温大棚,水温分别保持在11℃和10℃以上;在越冬养殖前中期(12月至次年2月底),长吻鮠鱼种摄食相对稳定,3月份后,随着水温上升,日投饲量快速上升,越冬期间的累计投饲量分别为4009.00、4715.00 kg/hm^(2);经过150~152 d的越冬养殖,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增长率分别为23.7%和10.2%、增重率为131.8%和51.7%、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40%/d和0.065%/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553%/d和0.278%/d、日均增长率为0.023 cm/d和0.015 cm/d、日均增重率为0.354 g/d和0.541 g/d;收获时长吻鮠当年鱼种和1+龄鱼种的肥满度分别为1.52和1.62,养殖成活率为92.8%和99.7%,单位面积产量为7317.00 kg/hm^(2)和10093.65 kg/hm^(2),饲料系数为1.02和1.38。结果表明,搭建保温大棚可使越冬池塘水温保持在10℃以上,可保持长吻鮠连续摄食,实现了长吻鮠越冬生长和育肥的目的,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本研究为长三角地区长吻鮠的设施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年鱼种 1+龄鱼种 池塘大棚 越冬养殖 性能 水温控制 体重增 特定生 日增
下载PDF
上海地区长吻鱼危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7
作者 杨明 谢永德 +2 位作者 施永海 税春 徐嘉波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长吻鱼危的繁育流程,2021—2023年对上海地区池塘养殖3龄及以上长吻鱼危成鱼进行了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单独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对长吻鱼危亲本进行催产:雌鱼分2次注射,第1针催产剂量为2μg/kg,第2针剂量... 为进一步优化长吻鱼危的繁育流程,2021—2023年对上海地区池塘养殖3龄及以上长吻鱼危成鱼进行了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单独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对长吻鱼危亲本进行催产:雌鱼分2次注射,第1针催产剂量为2μg/kg,第2针剂量为15~20μg/kg,2针间距12~14 h;雄鱼采用1次注射法,在雌鱼注射第2针的同时进行,注射剂量为雌鱼第2针剂量的一半。3年累计催产雌性亲本230尾,其中成功催产雌性亲鱼186尾,催产率80.9%。受精卵在水温24~26℃条件下孵化,于50 h左右开始出膜。出膜仔鱼在室内水泥池静水充气条件下经8~14 d培育,3年累计培育获得体长1 cm以上的苗种21.41万尾。相比以往长吻鱼危人工繁殖大多采用野生捕捞亲本,本研究采用人工养殖亲本可确保亲鱼数量和进行质量控制,使用单一催产剂和静水孵化方法简化了过去使用混合催产剂和流水孵化的繁琐操作流程,较易实现规模化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危 全人工 繁育 催产 授精 开口饵料
下载PDF
长吻鮠人工繁殖技术
8
作者 韩翔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外观、口感,环境以及食用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上海地区长吻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团队一直致力于长吻鮠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其中苗种繁育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外观、口感,环境以及食用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上海地区长吻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团队一直致力于长吻鮠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其中苗种繁育工作是重要环节。团队利用优质的长吻鮠亲本,繁育出高品质的长吻鮠苗种,以期为上海地区养殖户提供长吻鮠鱼种繁育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苗种繁育 人工繁殖技术 繁育技术 食用安全 不断提升 养殖户
下载PDF
不同饲料营养对池塘养殖长吻生长性能和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柳明 朱晓鸣 +3 位作者 雷武 韩冬 杨云霞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8-610,共13页
研究通过90d的投喂实验研究不同配方饲料对池塘养殖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ünther)生长性能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使用5种饲料(Cont:对照、HP:高蛋白、HC:高糖、HL:高脂和HE:高能)。结果发现:HC组鱼体生长最差,而HP组... 研究通过90d的投喂实验研究不同配方饲料对池塘养殖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ünther)生长性能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使用5种饲料(Cont:对照、HP:高蛋白、HC:高糖、HL:高脂和HE:高能)。结果发现:HC组鱼体生长最差,而HP组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都最高。鱼体水分和脂肪含量变化趋势相反,HL组最低,HE组略高,HP组最高。鱼体脂肪主要分布于内脏,在HL和HE组显著增高,导致出肉率(Yield)显著降低,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增多。投喂实验结束时,鱼体背部黄度(b*)HC组最高,HE组其次,HP组最低,腹部红度(a*)HE组最高,HL组次之,HP组最低。新鲜肉色各处理无差异,冰冻3d后,鱼肉L*和白度(ΔE)HE组最高,HL组其次,Cont组最低;鱼肉a*Cont组最高,HL组其次,HP组最低。新鲜鱼肉硬度、胶黏性均为HP组最高,Cont组其次,HE组最低,其他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饲料营养中脂肪是影响肉质最明显的因素,饲料脂肪通过控制鱼体成分影响鱼体体色、肉质,以及冰冻储存产生的MDA;冰冻储存显著降低鱼肉品质,冰冻后鱼肉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和系水力都明显降低,黏附性明显增大,该指标的变化是肉质降低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营养 品质
下载PDF
长吻鮠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7
10
作者 张升利 孙向军 +4 位作者 张欣 姜志强 苏建通 梁拥军 杨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长吻鮠Leioeasis longirostris(体质量为771.8~1 047.1 g)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长吻鮠的含肉率为75.69%±0.41%;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82%、15.85%、5.31...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长吻鮠Leioeasis longirostris(体质量为771.8~1 047.1 g)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长吻鮠的含肉率为75.69%±0.41%;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82%、15.85%、5.31%和0.9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62.83%(干计),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5.43%(干计),占氨基酸总量的40.48%;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长吻鮠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9.14,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3.89%(干计);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39.88%,其中EPA、DHA含量分别为3.22%、13.18%。本研究表明,长吻鮠肌肉中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肉率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下载PDF
长吻鮠幼鱼小瓜虫病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达丽 张其中 +1 位作者 王志坚 周小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8-281,共4页
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主要寄生于鱼类皮肤、鳍、颌须、颏须和鳃 ,在长吻幼鱼的肌肉组织边缘发现有多子小瓜虫幼虫寄生 .感染部位均有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白色囊泡 .皮肤和触须上的一些寄生部位糜烂、充血、... 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主要寄生于鱼类皮肤、鳍、颌须、颏须和鳃 ,在长吻幼鱼的肌肉组织边缘发现有多子小瓜虫幼虫寄生 .感染部位均有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白色囊泡 .皮肤和触须上的一些寄生部位糜烂、充血、色素层部分缺失 ,鳍条被挤压变形 ,严重感染者鳍、颌须和颏颏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讨论了该病造成长吻幼鱼致死率高和难治疗的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 多子小瓜虫 组织学观察 人工养殖 寄生虫病
下载PDF
长吻和南方大口鲶胃肠道消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叶元土 林仕梅 +1 位作者 冯兴无 罗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05-313,共9页
通过对长吻(Leiocasislongirostris)、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胃、肠道所作大体解剖观察对比、粘膜扫描电镜观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测定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的胃壁... 通过对长吻(Leiocasislongirostris)、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胃、肠道所作大体解剖观察对比、粘膜扫描电镜观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测定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的胃壁和胃粘膜皱褶非常发达,其伸缩能力远强于长吻。但长吻的胃、肠粘膜的分泌功能较南方大口鲶强,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强于相近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的发达的胃壁作用可能在于有较强的伸张能力以便一次性地食贮较多或较大个体食物,并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总体评价,长吻一次性的摄食能力不如南方大口鲶,但对同种食物的消化能力强于相近或相同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胃、肠道消化生理特点适于一次捕食较大个体食物,具间歇性摄食的消化生理特点。而长吻则适于以较高摄食频率和对食物较强的消化利用率以适应营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 南方大口鲶 人工养殖 胃肠道 消化力
下载PDF
长吻和异育银鲫对玉米淀粉利用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裴之华 解绶启 +2 位作者 雷武 朱晓鸣 杨云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6,共8页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通过8周生长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玉米淀粉含量的饲料对长吻和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以探讨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对玉米淀粉利用的差异。长吻的实验饲料是5种等氮等脂、玉米淀粉含量分别为0、5%、10...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通过8周生长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玉米淀粉含量的饲料对长吻和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以探讨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对玉米淀粉利用的差异。长吻的实验饲料是5种等氮等脂、玉米淀粉含量分别为0、5%、10%、15%和20%的半精制饲料。异育银鲫的实验饲料是5种等氮等脂、玉米淀粉含量分别为6%、12%、18%、24%和30%的半精制饲料。每天饱食投喂鱼两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长吻,玉米淀粉含量为5%和10%饲料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另外3组(Duncan s多重比较,P<0.05)。但各组间的饲料效率、摄食率、蛋白贮积率都没有显著差异(Duncan s多重比较,P>0.05)。当饲料中的玉米淀粉含量从6%增加到24%时,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也随之增加,而摄食率不断下降。玉米淀粉含量24%饲料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uncan’s多重比较,P<0.05)。长吻和异育银鲫鱼体粗脂肪的含量都随着饲料中玉米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实验中,长吻和异育银鲫饲料中的适宜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7.66%和1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玉米淀粉 饲料利用率 鱼体组成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长吻鮠血液及不同器官同工酶的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罗曼 蒋立科 +2 位作者 刘颖 战广琴 夏守芝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47-451,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Electrophoresis) ,对野生及养殖长吻心脏、肾脏、肌肉、肝脏四个器官及血液的LDH(EC .1.1.1.2 7)、POD(EC .1.1.1.1)、EST(EC .3.1.1.1)、MDH(EC .1.1.1.37)同工酶所获电泳图谱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以上...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Electrophoresis) ,对野生及养殖长吻心脏、肾脏、肌肉、肝脏四个器官及血液的LDH(EC .1.1.1.2 7)、POD(EC .1.1.1.1)、EST(EC .3.1.1.1)、MDH(EC .1.1.1.37)同工酶所获电泳图谱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以上各酶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表现出组织特异性 ;野生和养殖四种同工酶也存在差异 ;LDH同工酶电泳带分为L1、L2 、L3 三个区 ,其中L2 区为 5条基本酶带 ,a4 和b4 表现一定的祖征性 ;EST同工酶呈多态性 ,较为复杂 ;对于POD和MDH同工酶而言 ,野生与养殖间差异较大 ,反映有氧代谢的状况 .因此认为这四种同工酶可以做为种质资源鉴定、生化遗传分析、系统分类及新陈代谢动态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 .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i 同工酶 血液 组织器官 电泳分析
下载PDF
长吻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明松 崔峰 +1 位作者 康健 马玉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9,共10页
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是中国土著珍稀鱼类。近年来,由于江河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人类生产活动已经对江河的渔业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长吻的渔业资源已逐渐枯竭。目前,长吻在四川、广东等地实现适度规模养殖。以四... 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是中国土著珍稀鱼类。近年来,由于江河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人类生产活动已经对江河的渔业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长吻的渔业资源已逐渐枯竭。目前,长吻在四川、广东等地实现适度规模养殖。以四川眉山、湖北石首和安徽淮南3个人工养殖长吻群体及4个长江野生长吻群体(重庆段、武汉段、安庆段和南京段)为实验材料,利用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135个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90 bp的同源序列中,长吻3个养殖种群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7个,占全部序列的3.42%,66个个体共检测到18种单倍型;在野生群体中,69个个体共检测到35个变异位点和36个单倍型,长吻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0.9736±0.0070,Pi=0.0087±0.0015)高于长吻养殖群体(Hd=0.8867±0.0013,Pi=0.0056±0.0013);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值为0.0014—0.1125)。采用邻接法(NJ法)和统计简约原理对所有单倍型进行系统发育树和统计简约网状图的构建,结果表明:各群体内的个体均不能分别构成独立的分支,而是相互交叉聚在一起。分析结果表明,长吻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充分,未出现遗传分化,但相对长吻野生群体,长吻养殖种群多态性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控制区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长鳍吻鮈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管敏 曲焕韬 +7 位作者 胡美洪 刘勇 鲁雪报 倪勇 肖衎 杨元金 李莎 郭文韬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4-299,共6页
2012年3月—2014年4月,连续两年利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收集的野生长鳍吻鮈开展驯化培育及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长鳍吻鮈性腺可发育成熟,传统鱼类催产方法适用于长鳍吻鮈,雌鱼3次注射后可促进排卵。本试验共催产... 2012年3月—2014年4月,连续两年利用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收集的野生长鳍吻鮈开展驯化培育及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长鳍吻鮈性腺可发育成熟,传统鱼类催产方法适用于长鳍吻鮈,雌鱼3次注射后可促进排卵。本试验共催产成熟亲鱼260尾,平均催产率8.1%,获受精卵约9.8×104粒,受精卵直径(1.80±0.10)mm,受精后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6.86±0.31)mm,受精率50.5%~98.9%,在17.6~18.3℃条件下流水孵化,胚胎发育历时56h,孵化率26.4%~48.1%,孵化鱼苗总计31 500尾;初孵仔鱼全长(6.57±0.42)mm,6~7日龄仔鱼开口摄食,经30d培育获稚鱼12 000尾,全长达(21.23±0.70)mm,成活率38.1%。本试验系长鳍吻鮈首次人工繁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育 受精卵 仔鱼 稚鱼
下载PDF
温度、pH值对南方大口鲶、长吻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28
17
作者 叶元土 林仕梅 +2 位作者 罗莉 杨思华 陈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7-23,共7页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温度 消化酶 南方大口鲶 WEI
下载PDF
长吻鮠的卵巢发育和周年变化及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耀光 罗泉笙 何学福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2-48,共7页
本文报道了长吻卵巢发育与周年变化特点和繁殖习性。依外形和组织学特征,性成熟前至性成熟鱼卵巢的发育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6个时期,Ⅰ期性腺只存在于1龄内个体,Ⅱ期性腺持续2年... 本文报道了长吻卵巢发育与周年变化特点和繁殖习性。依外形和组织学特征,性成熟前至性成熟鱼卵巢的发育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6个时期,Ⅰ期性腺只存在于1龄内个体,Ⅱ期性腺持续2年左右,性成熟前发育至Ⅲ期,经Ⅳ、Ⅴ期发育至成熟并首次参与繁殖,最小性成熟个体3龄。性成熟后个体卵巢的发育只有后5个时期。繁殖期4—6月,产后卵巢很快退回到Ⅱ期,Ⅲ期卵巢越冬。一次产卵类型。卵壳膜源于滤泡细胞。卵粒的退化吸收分5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发育 WEI 鲶形目 繁殖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维生素C含量对长吻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海燕 雷武 +4 位作者 朱晓鸣 杨云霞 韩冬 薛敏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2-689,共8页
用维生素C含量为38、364和630mg/kg的三种饲料饲喂初体重为(23.19±0.58)g的长吻8个月,实验结果表明,38mg/kgVC饲料组饲喂的长吻表现出了典型的VC缺乏症状:体色发黑,脊椎侧弯,鳍边由开始的萎缩直到腐烂、贫血、特定生长率显著降... 用维生素C含量为38、364和630mg/kg的三种饲料饲喂初体重为(23.19±0.58)g的长吻8个月,实验结果表明,38mg/kgVC饲料组饲喂的长吻表现出了典型的VC缺乏症状:体色发黑,脊椎侧弯,鳍边由开始的萎缩直到腐烂、贫血、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并且38mg/kgVC饲料组长吻的生理指标也受到影响: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脏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皮质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处理组长吻肝脏中均未检测到诱导型HSP70的存在。因此,相对于皮质醇和HSP70,血清溶菌酶、肝脏SOD活性、肝脏MDA含量以及血液理化指标(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更能反映出VC缺乏下长吻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C缺乏症
下载PDF
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地欧酮诱导大鳍■和长吻■排卵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德寿 林浩然 +4 位作者 蒲德永 张耀光 张其忠 何学福 蒋国福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1-196,共6页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Mystusmacropterus(Bleeker)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DOM)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Mystusmacropterus(Bleeker)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DOM)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平显著升高,但仅产生较低的排卵率;而当DOM与LHRH-A结合注射却显著增强LHRH-A促进血清GTH水平升高的作用,并诱导出较高的排卵率。对性成熟的长吻LeiocasislongirostrisGunther野生鱼,使用LHRH-A+DOM作2次注射诱导排卵的效果也与注射LHRH-A加脑垂体这一传统诱导排卵方法相似。Linpe方法(LHRH-A+DOM,作1次或2次注射)避免了采集、保存脑垂体不便给生产带来的麻烦,在科鱼类的人工繁殖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HU WEI 诱导排卵 地欧酮 LHRH-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