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关于长城形象的演变、记述与研究——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现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136,163,共10页
"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传教士、使团、探险家陆续进入中国,对长城印象深刻,将之视为中国文明的象征,不断记述与研究,逐渐廓清西方世界关于长城的神话想象,而勾勒出愈来愈清晰的长城形象。近代时期中国在西方国际地位呈现巨大... "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传教士、使团、探险家陆续进入中国,对长城印象深刻,将之视为中国文明的象征,不断记述与研究,逐渐廓清西方世界关于长城的神话想象,而勾勒出愈来愈清晰的长城形象。近代时期中国在西方国际地位呈现巨大沉浮,长城逐渐从优秀而开明的中华文化的象征,沦为封闭而落后的中华帝国的代名词。19世纪中叶以来,汉学家从历史与文物的角度,对长城的深入考察与研究,则再次扭转了西方长城的负面形象。近代西方世界关于长城的知识谱系与观念变迁,根源于国际政局变迁与文化思潮变化,并影响了中国人对于长城的认知与评价。这一事实典型地体现出由于地位突出,西方对长城认识、记忆与评判,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相应,对长城的研究,可以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出其主观性的一面。这一研究可概括为"长城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西方世界 长城形象 长城文化史”
下载PDF
长城形象:议程设置视角下的大众传媒建构
2
作者 卢勇杰 杨刚 《新闻文化建设》 2020年第11期20-21,104,共3页
在当代中国大众甚至无数外国公众看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属于常识层面的认识。但是很显然这个认识不是在中国历朝修筑长城的时候就形成的,而是在近代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关注长城,尤其是20世纪前期书籍、... 在当代中国大众甚至无数外国公众看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属于常识层面的认识。但是很显然这个认识不是在中国历朝修筑长城的时候就形成的,而是在近代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关注长城,尤其是20世纪前期书籍、报刊、影视等媒介大量传播长城形象之后,这个军事古物才逐渐被塑造成政治的长城和文化的长城,最终转喻升华为民族象征、国家符号和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当代大众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建构 长城形象 议程设置
下载PDF
旅游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秦皇岛滨海长城形象为例
3
作者 王祺慧 梁永国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7期343-348,共6页
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刺激旅游动机的产生,从而引发相应的旅游决策行为。因此做好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秦皇岛为例,基于网络文本数据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秦皇岛目的地滨海长城旅游形象。研究发现,官方投射形象与... 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刺激旅游动机的产生,从而引发相应的旅游决策行为。因此做好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秦皇岛为例,基于网络文本数据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秦皇岛目的地滨海长城旅游形象。研究发现,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均围绕长城形象构建,但关注核心与构建路径具有差异;官方投射形象所关注的维度依次为人文吸引物、服务与管理、旅游体验、旅游设施、自然吸引物;游客通过感知建构的滨海长城旅游形象的关注维度依次为人文吸引物、旅游体验、自然吸引物、旅游设施、服务与管理。基于此,应将长城与滨海、人文与自然多维融合,立体化塑造滨海长城目的地形象,加强形象宣传力度,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本分析 滨海长城旅游形象 感知形象 投射形象
下载PDF
长城形象文化研究
4
作者 张志同 《明日风尚》 2018年第12期347-347,共1页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长城》剧情简介中,对长城的描述用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词,影片当中也着重体现了长城的防御系统功能,与修筑长城时的愿景有一致的地方,就是能够更好的抵御外族的侵略,保护国家的安全;拓展自身势力的疆...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长城》剧情简介中,对长城的描述用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词,影片当中也着重体现了长城的防御系统功能,与修筑长城时的愿景有一致的地方,就是能够更好的抵御外族的侵略,保护国家的安全;拓展自身势力的疆域。但是不一样的是:长城修筑者一是为了更好的抵御外敌;二是更方便疆域势力的拓展延伸。在影片《长城》中则是极力体现长城这一具体符号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守住长城就守住了国家安全,越过长城国家就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长城—是中华历史的最佳的见证,同时也是我大中华最为突出的文化体现。长城——国家形象——中国,在历史的文化的积淀过程中,长城形象已不知不觉的成为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文化形象 文化嵌套 衍生
原文传递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南壁“长城”形象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海鹏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3期43-49,共7页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南壁《十轮经变》壁画中,有一幅“长城”图像。这幅“长城”图像绘于唐代前期,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以彩色壁画形式记录长城形象的珍贵资料。审视《十轮经变》壁画中长城的基本走向、版筑特点及主要功能,可知该“长城”形...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南壁《十轮经变》壁画中,有一幅“长城”图像。这幅“长城”图像绘于唐代前期,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以彩色壁画形式记录长城形象的珍贵资料。审视《十轮经变》壁画中长城的基本走向、版筑特点及主要功能,可知该“长城”形象当取材于敦煌地区的汉代长城。汉代长城在唐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十轮经变》壁画中出现长城图像,与经变内容有关,与供养人的生活环境也密切相连。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十轮经变》中的长城图表现出融合创新的时代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321窟 十轮经变 供养人 长城形象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