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长城湾夏季浮游植物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俞建銮 朱明远 +2 位作者 李瑞香 夏滨 黄凤鹏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5,共7页
用南极长城湾水域1992~1995年三个夏季(12月~3月)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浮游植物72种,其中三个夏季都采到的共有种33种,占总种数的45.83%;各年夏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 用南极长城湾水域1992~1995年三个夏季(12月~3月)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浮游植物72种,其中三个夏季都采到的共有种33种,占总种数的45.83%;各年夏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为6873.82×104个/m3、208.48×104个/m3和1027.36×104个/m3。主要优势种有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socialis)、海链藻属(Thalasiosiraspp.)、脆杆藻属(Fragilariaspp)、珍珠异极藻(Gomphonemamargaritx)和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compresus)等。结果表明,各夏季种类组成基本相似;数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夏季 年际变化 长城湾 南极 藻类
下载PDF
基于极地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南极长城湾生态环境变化初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剑锋 张芳 +3 位作者 蔡明红 崔世开 杨海真 王项南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9-274,共6页
利用中国首次在南极长城湾海域布放的极地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以2010年12月13日至2011年3月22日期间获得的监测数据为例,对该海域基本环境参数和叶绿素a含量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在12月至1月中旬呈明显上升趋势,之... 利用中国首次在南极长城湾海域布放的极地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以2010年12月13日至2011年3月22日期间获得的监测数据为例,对该海域基本环境参数和叶绿素a含量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在12月至1月中旬呈明显上升趋势,之后存在一定的波动;而受夏季陆地淡水输入的影响,盐度的总体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观测期间温度的变化范围为0.27—2.52℃,在1月中旬和2月下旬分别出现明显峰值;盐度变化范围为33.86—34.19,在1月初、1月中旬、2月下旬以及3月上中旬出现明显的低峰值。叶绿素a含量在观测开始至12月底迅速上升,而后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观测时间内分别在12月底、1月中旬和2月下旬出现峰值,最高值达4.22μg.L-1。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初步数据分析及与历史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研发并在长城湾布放的极地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极地海洋环境监测工具稳定、可靠,与传统监测方法的结合可实现对南极近岸海域环境的精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长城湾 极地海洋环境 监测系统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夏季叶绿素a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明远 李宝华 +1 位作者 黄凤鹏 陈皓文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3-121,共9页
1992年12月~1993年3月、1993年12月~1994年2月、1994年12月/1995年3月连续3个夏季期间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利用获得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 1992年12月~1993年3月、1993年12月~1994年2月、1994年12月/1995年3月连续3个夏季期间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利用获得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3年夏季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79mg/m3,变化幅度也最大,为10.10mg/m3。连续3个夏季的年际变化趋势是3.79mg/m3(1992/1993)>1.80mg/m3(1993/1994)>1.20mg/m3(1994/1995)。而变化的幅度也同样依次为10.10mg/m3>6.57mg/m3>2.41mg/m3。所获得的结果与南极地区相同季节其它近海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比较得知:除Gerlache海峡(1959年1月)11.60mg/m3和McMurdo海峡(1961年12月)56.10mg/m3外,这次调查结果属中上水平。本文还对该海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变化幅度 垂直分布 长城湾 南极 海洋生态系统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附近和台湾以南部分海域水样中丁基锡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稷燕 江桂斌 徐明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7-269,共3页
对南极长城站附近水域及中国台湾以南海域采集的水样进行了分析研究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SPME)技术富集丁基锡化合物 ,由气相色谱分离后 ,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 .在两个水域均未检出三丁基锡 ,但存在一定量的三丁基锡降解产物 。
关键词 海域 水样 南极长城湾 固相微萃取 毛细管气相色谱 火焰光度检测器 有机锡 海洋监测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夏季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瑞香 朱明远 洪旭光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5,共5页
研究了南极长城湾 1 999/2 0 0 0年夏季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群动态以及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和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 ,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平均值为 2 87.65× 1 0 4 个 /m3,其中 2月份最高 ,达平均值的 4倍之多。综合 2 0世纪 90年代... 研究了南极长城湾 1 999/2 0 0 0年夏季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群动态以及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和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 ,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平均值为 2 87.65× 1 0 4 个 /m3,其中 2月份最高 ,达平均值的 4倍之多。综合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调查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湾 浮游植物 年际变化 南极 夏季 海洋环境 水温 营养盐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的烃类氧化菌的分布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峻峰 李永祺 +1 位作者 陈皓文 吴宝铃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报道了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烃类氧化菌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烃类氧化菌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经初步鉴定分属黄杆菌(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库特氏菌(Kurthia)和不动杆菌(A... 本文报道了南极长城湾及邻近海域烃类氧化菌的变化和分布状况。烃类氧化菌在所有站位都检出,经初步鉴定分属黄杆菌(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库特氏菌(Kurthia)和不动杆菌(Actinetobacter)四属;数量介于3~1100cels/L之间。各考察站附近的测值高;长城湾内湾高于内湾口及湾外;对各海域在1993年12月、1994年1月及2月的变化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菲尔德斯半岛 长城湾 烃类氧化菌 分布
下载PDF
长城湾夏季初级生产力及其光量子产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吕瑞华 朱明远 +1 位作者 夏滨 陈皓文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3期52-59,共8页
本文报道了1992~1993年南极长城湾及其邻近水域夏季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同化系数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水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海区的光量子产值和光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城湾夏季光量子产值的... 本文报道了1992~1993年南极长城湾及其邻近水域夏季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同化系数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水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海区的光量子产值和光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城湾夏季光量子产值的变化范围为1.479×10-2~9.028×10-2mol碳/mol光量子,平均值为4.558×10-2mol碳/mol光量子;浮游植物对光的利用效率为0.796×10-2~1.824×10-2。该海区夏季的光量子产值和光利用效率远高于其他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湾 初级生产力 光量子产值 夏季 海洋生物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浅海底栖生物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宝铃 陈木 +1 位作者 吴启泉 黄凤鹏 《南极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55-61,共7页
本文据 1 987年 1 2月 - 1 988年 3月对南极长城湾底栖生物的三航次 1 9个定量采泥站和4个拖网站的调查资料 ,研究了该湾底栖生物数量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变化。指出该湾底栖生物资源量特别大 ,有 2个大范围的高数量区和 2 - 3个小范围... 本文据 1 987年 1 2月 - 1 988年 3月对南极长城湾底栖生物的三航次 1 9个定量采泥站和4个拖网站的调查资料 ,研究了该湾底栖生物数量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变化。指出该湾底栖生物资源量特别大 ,有 2个大范围的高数量区和 2 - 3个小范围的低数量区。沉积物不稳定是造成低数量区的原因。暖季是各种底栖生物生殖期 ,数量月变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湾 底栖生物 生物量 栖息密度
下载PDF
中国南极长城湾1994年1~2月间海水初级生产初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皓文 朱明远 +1 位作者 洪旭光 袁峻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对中国南极长城湾内水体夏季的初级生产力于1994年1~2月间作了估计。发现其初级生产碳量约为0.799gm-3d-1。2月份高于1月份。表层、中层和下层相比,下层的日产量仍高。意味着该湾水体处于真光层范围内。水柱上下... 对中国南极长城湾内水体夏季的初级生产力于1994年1~2月间作了估计。发现其初级生产碳量约为0.799gm-3d-1。2月份高于1月份。表层、中层和下层相比,下层的日产量仍高。意味着该湾水体处于真光层范围内。水柱上下均有相应的初级生产。水温提高似有利于初级生产。初级生产的粗生产量与叶绿素a(Chl-a)、NH4-N、总N、ΣN/P的变化较为一致。营养盐相当充足。而与NO2-N、PO4-P较不一致。与异养菌数也相悖。推测异养菌有较强的分解有机质能力和矿化作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 南极长城湾 海水初级生产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网采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瑞香 俞建銮 吕培顶 《南极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12-16,共5页
198 5年 2月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 ,在鉴定出的 3 1种浮游植物中 ,冷水性种类占的比例最大。湾内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为 1 6 2 .5× 1 0 4 个 / m3 ,其分布湾内低于湾口。优势种类为聚生角刺藻、无刺冀根管藻和条纹盒形... 198 5年 2月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浮游植物采样 ,在鉴定出的 3 1种浮游植物中 ,冷水性种类占的比例最大。湾内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为 1 6 2 .5× 1 0 4 个 / m3 ,其分布湾内低于湾口。优势种类为聚生角刺藻、无刺冀根管藻和条纹盒形藻 ,前者的分布集中于湾内 ,后两者密集在湾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湾 浮游植物 块状分布 采样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宝铃 朱明远 黄凤鹏 《南极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14-17,共4页
198 8年 3月 - 1 989年 2月在长城湾及其邻近水域调查了叶绿素 a的季节变化。叶绿素 a含量变化范围是 0 .1 6 mg/m3 - 1 .3 3 mg/m3 。叶绿素 a在 1 988年 1 2月 - 1 989年 2月之间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 ,最低值在表层。叶绿素 a的... 198 8年 3月 - 1 989年 2月在长城湾及其邻近水域调查了叶绿素 a的季节变化。叶绿素 a含量变化范围是 0 .1 6 mg/m3 - 1 .3 3 mg/m3 。叶绿素 a在 1 988年 1 2月 - 1 989年 2月之间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 ,最低值在表层。叶绿素 a的含量与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湾 叶绿素A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浅海底栖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启泉 吴宝铃 +1 位作者 陈木 黄凤鹏 《南极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62-67,共6页
本文采用 1 987年 1 2月 - 1 988年 3月南极长城湾浅海区底栖生物的三航次 1 9个定量采泥站和 4个拖网站的调查资料。根据环境特征、种类组成的多样性和种间个体分配的均匀度 ,采用了聚类方法将调查区分为三个底栖生物群落分布区。并对... 本文采用 1 987年 1 2月 - 1 988年 3月南极长城湾浅海区底栖生物的三航次 1 9个定量采泥站和 4个拖网站的调查资料。根据环境特征、种类组成的多样性和种间个体分配的均匀度 ,采用了聚类方法将调查区分为三个底栖生物群落分布区。并对各群落的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分为高多样性、中多样性和低多样性三种结构类型。并研究了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指出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底质类型和沉积物稳定性的关系最为密切 ;在深度梯度度不大的海区 ,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深度梯度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群落 沉积物 长城湾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潮间带叶绿素a的分布及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宝华 朱明远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2期38-42,共5页
本文根据1992年12月~1993年3月南极长城湾潮间带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潮间带叶绿素a含量日变化、昼夜变化,退、涨潮时的差异以及不同现场和桶内样品昼夜变化的比较。结果表明:潮间带叶绿素a含量的日变化差异较大... 本文根据1992年12月~1993年3月南极长城湾潮间带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潮间带叶绿素a含量日变化、昼夜变化,退、涨潮时的差异以及不同现场和桶内样品昼夜变化的比较。结果表明:潮间带叶绿素a含量的日变化差异较大,其变化幅度不同,没有规律性。昼夜变化中白天比晚上的叶绿素a含量高,且变化幅度大。不同地点现场取样比桶内取样测得叶绿素a含量明显较高,波动大,变化趋势亦不同,说明影响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主要因素中,除温度和光外,营养盐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日变化 昼夜变化 现存量 叶绿素A 长城湾
下载PDF
1992/1993南极夏季长城湾表层水营养盐的月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蒲家彬 朱明远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4-51,共8页
1992/1993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夏季考察期间,对长城湾表层水等的无机磷和无机氮营养盐类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现场考察。对营养盐间变化的相关性、营养盐变化与生物活动的关系及与世界其他海域营养盐水平的比较等进行了讨论。结... 1992/1993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夏季考察期间,对长城湾表层水等的无机磷和无机氮营养盐类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现场考察。对营养盐间变化的相关性、营养盐变化与生物活动的关系及与世界其他海域营养盐水平的比较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城湾夏季表层水营养盐在1月浓度最低,在3月则最高;陆地淡水对湾内营养盐含量的增加没有明显贡献;无机磷与氯氟、硝酸盐氮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亚硝酸盐始终处于较低的和稳定的含量水平。和世界其他近海海域相比,夏季长城湾表层水营养盐的浓度水平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 营养盐 月变化 海洋 长城湾
下载PDF
长城湾及其附近沉积物中甾烷和萜烷化合物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运千 龚敏 +1 位作者 林壬子 王培荣 《东海海洋》 1990年第4期70-78,共9页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长城湾及其附近沉积物中甾烷和萜烷化合物。C_(27)、C_(28)和C_(29)规则甾烷的丰度分布,以C_(29)甾烷的量最高,达47~52%。重排甾烷的存在表明,在成岩作用早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部分规则甾烷转...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长城湾及其附近沉积物中甾烷和萜烷化合物。C_(27)、C_(28)和C_(29)规则甾烷的丰度分布,以C_(29)甾烷的量最高,达47~52%。重排甾烷的存在表明,在成岩作用早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部分规则甾烷转变成重排甾烷。C_(29)降莫烷/C_(30)藿烷,C_(31)升莫烷/C_(30)藿烷,C_(31)22S/(22S+22R)和Tm/Ts等比值指出,沉积有机质处于中等成熟度,而且G9站较其他站沉积物含量高些。上述诸结果说明,生源母质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并混有一定量的生物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甾烷 萜烷 化合物 长城湾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麻常雷 王项南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0,共5页
受极区冰雪覆盖的影响,南极海洋环境调查通常采用船基调查方式,并且在南极夏季进行,无法获取长期连续实时数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极地海洋科学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的支持下,研制了极地岸基海洋环境实时... 受极区冰雪覆盖的影响,南极海洋环境调查通常采用船基调查方式,并且在南极夏季进行,无法获取长期连续实时数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极地海洋科学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的支持下,研制了极地岸基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水下测量系统、数据传输及供电系统、数据接收系统组成,能够监测温度、盐度、深度、p H、有效光合辐照度(PAR)、氧化还原电位(ORP)、叶绿素、海流等要素,并实时传输到岸基数据处理系统,数据经处理后可传回国内。自布放在南极长城湾以来,该系统已累计获取了近18个月的实时连续观测数据,为极地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湾 海洋环境 实时监测 系统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分区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先兰 《南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着重讨论了南极长城湾沉积物和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之间,常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一致性,并据此探讨了海湾沉积物的特征、物质来源和母岩的性质。此外,还依据环境要素的变化,将海湾划分为三区,即:沿岸一侵蚀氧化环境区;长城湾... 本文着重讨论了南极长城湾沉积物和菲尔德斯半岛火山岩之间,常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一致性,并据此探讨了海湾沉积物的特征、物质来源和母岩的性质。此外,还依据环境要素的变化,将海湾划分为三区,即:沿岸一侵蚀氧化环境区;长城湾内一低能还原环境区;长城湾口一弱氧化环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湾 沉积物 稀土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南极长城湾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先兰 《南极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39-44,共6页
本文通过对长城湾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其总量丰度、配分模式、特征参数等,均与菲尔德斯半岛的火山岩相似,因而长城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似为菲尔德斯半岛基岩的风化产物。
关键词 海洋 沉积物 稀土元素 南极 长城湾
下载PDF
长城湾冰海沉积物成因与来源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先兰 《东海海洋》 1990年第4期94-99,共6页
本文根据海湾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矿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实际资料,将海湾冰海沉积物划分成残留古冰碛物、残留副冰碛物和混合副冰碛物三类,对比了它们的特征,分析了它们的成因。此外,对海湾沉积物来源也作了探讨。
关键词 冰海 沉积物 成因 来源 长城湾
下载PDF
长城湾及其附近碎屑沉积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先兰 《东海海洋》 1990年第4期10-22,共13页
本文根据粒度分析资料,研究了长城湾、南阿德雷湾及长城站区周围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类型与分布,讨论了采样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如物质来源、地形地貌、风暴或极地气旋、海湾水动力条件、冰川与浮冰、冰冻与融冻现象等)对碎屑沉积物的... 本文根据粒度分析资料,研究了长城湾、南阿德雷湾及长城站区周围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类型与分布,讨论了采样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如物质来源、地形地貌、风暴或极地气旋、海湾水动力条件、冰川与浮冰、冰冻与融冻现象等)对碎屑沉积物的性质与分布的影响,从而揭示了冰海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 沉积物 长城湾 海洋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