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马长寿饮食模式在衰老小鼠模型中的抗氧化应激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奇 艾连中 +6 位作者 鲁红岩 郝丹 陈燏 孙荟 兰海静 张祖韬 李全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47-153,共7页
为了验证巴马长寿饮食模式的抗衰老作用,通过给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制备衰老模型,根据本团队前期研究结果,选取巴马长寿老人饮食中具有代表性的营养特征(能量限制及VA、大豆异黄酮、膳食纤维、微量元素铁、锰、钴... 为了验证巴马长寿饮食模式的抗衰老作用,通过给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制备衰老模型,根据本团队前期研究结果,选取巴马长寿老人饮食中具有代表性的营养特征(能量限制及VA、大豆异黄酮、膳食纤维、微量元素铁、锰、钴、硒的摄入),分别设计了能限组、胡豆组、纤维组、元素组和复合组饮食,并以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喂小鼠,连续8周。对小鼠血清、肝脏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血清和脑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肝脏和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衰老组小鼠相比,5种特征饮食都能抑制小鼠体内MDA的蓄积,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和T-AOC;通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发现复合组饮食抗氧化应激效果最强,能显著抑制衰老小鼠血清、肝脏和脑组织中MDA蓄积(P<0.05),使血清中T-SOD活力增强12.33%(P<0.05),并使肝脏中T-AOC显著提高35.35%(P<0.05)。5种模式综合量化评价的顺序为:复合组>胡豆组>能限组>纤维组>元素组。说明巴马长寿饮食模式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有明显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这也预示着其具有较显著的抗衰老作用效果和良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长寿饮食模式 抗氧化应激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下载PDF
广西长寿饮食模式下的蛋白质营养方式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雯君 窦君霞 +7 位作者 郑文轩 梅丽华 孟宁 于晓涵 韩坤宸 马金克 李锐定 李全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71-379,共9页
本研究以D-半乳糖致衰小鼠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能量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喂方式,连续饮食干预小鼠8周,通过分析Morris水迷宫试验、脑组织切片及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探究广西长寿饮食模式中蛋白质营养所发挥的抗衰老效果。结... 本研究以D-半乳糖致衰小鼠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能量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喂方式,连续饮食干预小鼠8周,通过分析Morris水迷宫试验、脑组织切片及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探究广西长寿饮食模式中蛋白质营养所发挥的抗衰老效果。结果表明:P/C(蛋白质/碳水化合物)=1/4组小鼠体重表现最为稳定,相比高(P/C=1/2)、中(P/C=1/3)和低(P/C=1/5)蛋白饮食组,该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下降(P<0.05),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以及目标象限路程均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处理组相比,低蛋白饮食P/C=1/4组处理能够抑制小鼠肝组织MDA的蓄积,提高总抗氧化活性。观察脑切片发现低蛋白饮食P/C=1/4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层数多而形态完好,与其它组相比变性、坏死和凋亡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创建了综合健康评分,评分排序为:P/C=1/4组>P/C=1/5组>P/C=1/3组>年轻对照组>P/C=1/2组>衰老对照组。综上,P/C=1/4低蛋白饮食组小鼠能够有效抵抗D-半乳糖的致衰伤害,保持较强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展现出较强的抗衰老效果。本研究结果为饮食中蛋白质营养方式与健康长寿的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饮食模式 蛋白质营养方式 D-gal致衰小鼠 氧化应激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基于体外发酵研究膳食纤维复合体对老年人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宋瑶 谭凯燕 +6 位作者 黄傲 马金克 李锐定 郑文轩 时凤翠 于晓涵 李全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8,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膳食纤维复合体(Dietary Fiber Complex,DFC)对代表性人体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调节。采集10位65~75岁老年人的粪便,分性别开展DFC干预的体外发酵实验。结果发现,2%添加量的DFC组干预效果最好,其中女性组大肠杆菌属、拟... 该研究旨在探究膳食纤维复合体(Dietary Fiber Complex,DFC)对代表性人体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调节。采集10位65~75岁老年人的粪便,分性别开展DFC干预的体外发酵实验。结果发现,2%添加量的DFC组干预效果最好,其中女性组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52.76%、43.40%、249.79%和232.99%,男性组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4.02%、53.14%、228.71%和206.11%。显著差异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中,女性组的异丁酸、丙酸、甲酸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蛋氨酸、组氨酸、β-葡萄糖、苯丙氨酸、苏氨酸、丙三醇、天冬氨酸、精氨酸、1-甲基组氨酸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1),男性组的异丁酸、丙酸、丁酸盐、甲酸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组氨酸、β-葡萄糖、苯丙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1),二者潜在的代谢途径都为组氨酸代谢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研究结果表明DFC对人体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明显,且在不同性别上潜在的代谢途径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发酵 广西长寿饮食模式 膳食纤维复合体 代表性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