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道人本:长平之战“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发微——基于《史记》创作宗旨与史迁人文观
1
作者 罗有 王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长平之战“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或非“实录”,而是史迁“一家之言”。“二百四十人”含有“太白”星象运转中“二百四十日”的天人文化隐寓,寓指了长平的战争走向与秦并天下趋势。司马迁在吸收董仲舒“春秋公羊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 长平之战“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或非“实录”,而是史迁“一家之言”。“二百四十人”含有“太白”星象运转中“二百四十日”的天人文化隐寓,寓指了长平的战争走向与秦并天下趋势。司马迁在吸收董仲舒“春秋公羊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求天人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巧妙地将“二百四十人”与“遗其小者”的人本倾向相缀合。在秦汉文化价值观“古今之变”的背景下,“遗其小者”则处于秦人长平“杀降”行为的对立面,是司马迁对战争手段、家族命运与个人悲剧根源的反思。“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的文本记述可谓“大一统”的天下运势中,史迁以天人文化视角尊重个体生命的反战情感寄托,是《史记》创作宗旨在列传细节之处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二百四十 遗其小者 《史记》创作宗旨 史迁人文观
下载PDF
长平之战“阬杀”新解
2
作者 郅剑 张润泽 《邯郸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在对“阬”的字义和史料分类辨析基础上,结合考古遗址及历代文献语言使用情况和历史环境分析,认为长平之战的“阬”有山坡山岗之意,同样也是一种京观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坑人”无不与“诈而尽阬之”有关联;长平之战出现的“阬杀”现象... 在对“阬”的字义和史料分类辨析基础上,结合考古遗址及历代文献语言使用情况和历史环境分析,认为长平之战的“阬”有山坡山岗之意,同样也是一种京观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坑人”无不与“诈而尽阬之”有关联;长平之战出现的“阬杀”现象是当时战国的宏观“战”背景和秦称“虎狼之国”的直接反映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阬杀 京观 坑人
下载PDF
战国长平之战赵降卒被秦坑杀数新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7,共3页
战国秦赵长平之战的结局,传统说法是赵军全军覆没,战殁者5万,投降被俘者40万,降卒全被秦坑杀。但按常情,参加长平会战的秦军数至少应与赵军数持平,这样便也有45万。指挥长平会战的秦军主帅白起承认是役“秦卒死者过半”。因此按常理赵... 战国秦赵长平之战的结局,传统说法是赵军全军覆没,战殁者5万,投降被俘者40万,降卒全被秦坑杀。但按常情,参加长平会战的秦军数至少应与赵军数持平,这样便也有45万。指挥长平会战的秦军主帅白起承认是役“秦卒死者过半”。因此按常理赵军在战败投降前也应死者过半。是故投降被杀的赵降卒数最多不过二十余万,甚至可能只有十四万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赵军殁数 投降被杀数 秦军参 秦军阵亡数
下载PDF
评长平之战中赵括的启用及赵国的决策得失 被引量:3
4
作者 侯英梅 温耀刚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2-72,77,共2页
文章对长平之战中赵括的启用及赵国的决策得失作了重新评价。认为:赵括的启用是赵国迫于难以支撑持久战的巨大消耗而欲谋速战的需要,不单是因为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难脱干系,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 文章对长平之战中赵括的启用及赵国的决策得失作了重新评价。认为:赵括的启用是赵国迫于难以支撑持久战的巨大消耗而欲谋速战的需要,不单是因为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难脱干系,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赵括忠心耿耿,勇气可嘉,但指挥确有失误,赵王如用廉颇虽不能说必胜,但损失不会有如此之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括 长平之战 秦国 赵国
下载PDF
长平之战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根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2-26,39,共6页
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重新梳理了长平之战发生前后的战国形势,清晰勾勒了长平之战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对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作了新的探讨,并从秦国国内政治斗争着眼解释了长平之战的意外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再研究 历史意义
下载PDF
大粮山古战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与廉颇崇拜——晋东南米山小地域文化遗存考论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文宜 杨丽 《沧桑》 2008年第1期17-19,23,共4页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而影响深远的战争,其发生地即在今山西的晋东南高平(古称长平)一带,米山大粮山古战场作为廉颇幕府所在地最具标志性,至今仍留存有营防岭、赵长城、廉颇屯等遗址遗迹,成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并在其周边形...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而影响深远的战争,其发生地即在今山西的晋东南高平(古称长平)一带,米山大粮山古战场作为廉颇幕府所在地最具标志性,至今仍留存有营防岭、赵长城、廉颇屯等遗址遗迹,成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并在其周边形成了民间廉颇崇拜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粮山古 长平之战 历史见证 廉颇崇拜
下载PDF
前无古人的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成果──评《长平之战》
7
作者 陈桥驿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历史军事地理 古代
下载PDF
历代长平之战诗词目录整理和诗词意象选择概要研究
8
作者 邵卯仙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立足文学角度,通过长平之战诗词目录整理和诗词战争意象选择两个方面对长平之战进行研究,试图洞悉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政治风云,深入探求文学精神的底蕴,从而探寻中国文学的脉源,使晋城地方文学焕发出现代生活的气息。
关键词 长平之战 诗词 目录整理 意象 研究
下载PDF
长平之战的战略评析
9
作者 吴昊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1-73,95,共4页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大军事强国倾其国力所进行的一次战略大决战。在战争后期,由于赵军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最终导致了全线溃败。事实上,在两军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单一战略层次的失误并不容易造成重大损失,所谓的灭顶之灾,往往...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大军事强国倾其国力所进行的一次战略大决战。在战争后期,由于赵军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最终导致了全线溃败。事实上,在两军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单一战略层次的失误并不容易造成重大损失,所谓的灭顶之灾,往往是由于几个层次上战略的失衡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军事灾难
下载PDF
有关秦赵长平之战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广志 《邯郸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9,2,共5页
秦赵长平之战的历时和起止时间,学界有三年说、二年说、一年说等不同说法,本文倾向于一年说,即起于公元前260年4月,止于同年9月,凡历时6个月。传统及不少学者所谓秦将白起将赵降卒四十余万"悉阬之"的说法,是显然夸大了的,不... 秦赵长平之战的历时和起止时间,学界有三年说、二年说、一年说等不同说法,本文倾向于一年说,即起于公元前260年4月,止于同年9月,凡历时6个月。传统及不少学者所谓秦将白起将赵降卒四十余万"悉阬之"的说法,是显然夸大了的,不足信。赵军长平之败,赵括固难辞其咎,但主要还是赵在综合国力上逊于秦和赵王的昏聩决定的,把赵军的长平之败完全归结为赵括的无能的看法,有失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赵长平之战 白起 赵括
下载PDF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原因辨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铁城 郭孟良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2-84,共3页
战国末期,诸侯兼并,烽烟不绝。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发生了有名的秦赵为争夺上党郡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获全胜,坑赵卒四十余万。这场战争发生于秦统一前四十年,秦之大胜,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它孕育了统一六国的基础;而赵之惨败,... 战国末期,诸侯兼并,烽烟不绝。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发生了有名的秦赵为争夺上党郡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获全胜,坑赵卒四十余万。这场战争发生于秦统一前四十年,秦之大胜,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它孕育了统一六国的基础;而赵之惨败,不仅使赵国国力遭到巨创,且给关东六国带来了不小影响,从此秦兵扣击国门之声未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败原因 四十年 中国通史 历史条件 长平之战 赵国 兵法 军事力量 外交手段
下载PDF
长平之战垒壁与秦俑坑军事建筑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仲立 《文博》 1993年第1期70-76,共7页
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260年,是古代著名战例之一。战争中垒壁的使用,堪称一次杰出范例。从中获取的有关垒壁的一般规律,不仅于军事史的研究有所禅益,而且于判定秦俑的坑的建筑有助。在有关古代垒壁记载尚很笼统的情况下,对其... 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260年,是古代著名战例之一。战争中垒壁的使用,堪称一次杰出范例。从中获取的有关垒壁的一般规律,不仅于军事史的研究有所禅益,而且于判定秦俑的坑的建筑有助。在有关古代垒壁记载尚很笼统的情况下,对其作些探讨,想有一定意义,本文特作尝试,尚祈方家斧正。一、关于垒壁的一般分析《史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垒壁 军事史 赵括 文特 备城门 争中 赵奢 二层台 军阵
下载PDF
“长平之战活埋赵卒四十万”质疑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咏梧 《文史杂志》 1990年第3期30-31,19,共3页
几乎所有的古代史著作,讲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长平之战,都说赵国大败,降卒40万被全部活埋(即“坑”了)。实际这个数字是不可信的,今试申其说。 一、以秦赵两国可能拥有的最大兵力及长平之战双方可能参战的兵力来作宏观分析,活埋赵卒4... 几乎所有的古代史著作,讲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长平之战,都说赵国大败,降卒40万被全部活埋(即“坑”了)。实际这个数字是不可信的,今试申其说。 一、以秦赵两国可能拥有的最大兵力及长平之战双方可能参战的兵力来作宏观分析,活埋赵卒40万之说不能成立。 1、秦赵两国各有多少兵员,先秦没有统计资料。《战国策·秦策》有时说秦拥有“战车千乘,奋击百万”,有时又说“名师数百万”,而《韩非子·初见秦》又有“名师数十百万”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左庶长 赵括 《吕氏春秋》 国时期 国史 统计资料 信陵君 大决 赵奢
下载PDF
从长平之战看赵孝成王用人之失 被引量:1
14
作者 辛春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4-35,共2页
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战国末期的两个军事强国秦赵之间爆发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战役旷日持久,最终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秦国大胜而赵国惨败。
关键词 长平之战 用人 成王 军事强国 公元前 秦国
下载PDF
平原君赵胜在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中的是与非
15
作者 李静 陈慧 王晋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6,共3页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之叔,先后辅佐两代赵王,在赵国政坛纵横几十载,对赵国政治、外交均有重要影响。公元前265年至公元前259年赵国的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逐渐由盛转衰的三次关键战争,平原...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孝成王之叔,先后辅佐两代赵王,在赵国政坛纵横几十载,对赵国政治、外交均有重要影响。公元前265年至公元前259年赵国的拒燕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是赵国逐渐由盛转衰的三次关键战争,平原君全部参与了这三次战争的决策,有功有过。对平原君在这三次战争中的是与非、功与过做一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君赵胜 拒燕之战 长平之战 邯郸保卫 是非功过
下载PDF
从政治地理解释秦赵长平之战的时空进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剑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秦赵长平之战的爆发点是韩国上党地易赵。上党,是控制中原、燕冀之地的重要地理枢纽。魏、韩、赵三国分晋后,上党成为三者的"交叉区域",形成犬牙交错的地缘政治格局。秦昭襄王时期,范睢入秦,改变了原有的东出战略方针,由战争... 秦赵长平之战的爆发点是韩国上党地易赵。上党,是控制中原、燕冀之地的重要地理枢纽。魏、韩、赵三国分晋后,上党成为三者的"交叉区域",形成犬牙交错的地缘政治格局。秦昭襄王时期,范睢入秦,改变了原有的东出战略方针,由战争攻伐转为征占土地为主。秦国隔断韩国都城与上党,首尾不能相连,致使上党郡地易主。赵国也无法回避地缘格局连锁影响,形成秦赵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二者相持阶段,秦国又利用政治策略破除六国趁机合纵的可能。长平之战后,秦赵虽互有损益,但"秦国一强而众国衰"的局面已形成。至秦王政时,太行山、大梁、南阳以东尽为秦地。无论是以函谷关、洛阳的中线战略,还是河东、太原、上党的北线,秦都占据了地缘政治的优势,为统一六国创造了一定的政治地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 长平之战 地域空间 上党
下载PDF
文献视野下长平之战的区域地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倩雅 王尚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4-38,共5页
长平之战在文献视野下具有典型的历史地理研究意义,在中国军事战争史上也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长平之战"对太行山文化特质的形成,对山西晋东南文化区的认知起到了沉淀与固化的作用。在文本研究层次上,对长平之战与"表... 长平之战在文献视野下具有典型的历史地理研究意义,在中国军事战争史上也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长平之战"对太行山文化特质的形成,对山西晋东南文化区的认知起到了沉淀与固化的作用。在文本研究层次上,对长平之战与"表里山河"进行区域军事地位论述,可以凝练晋东南特质、强化文化区定位。对长平之战阐述新的理解和释读,结合文化转向,审视晋东南区域要素重构,可为开发高平文化旅游业,提供新的战略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区域地理 区域要素重构
下载PDF
秦坑在何处——长平之战永录村尸骨坑的发掘与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四龙 《沧桑》 1996年第4期37-38,3,共3页
秦将白起坑杀赵卒40余万,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极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例。那么,发生在战国末期的这场‘长平之战’的秦坑又在何处呢?山西省考古工作者,对永录村尸骨坑进行了发掘与考证,国家文物局与日本NHK广播公司还联合拍了电视系列片。
关键词 长平之战 高平市 白起 争史 河谷地 国末期 文物考古工作 广播公司 因素分析 新的内容
下载PDF
解读“长平之战”的历史借鉴意义
19
作者 周正龙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本文通过解读"长平之战"这段历史,结合史学界与管理学界对长平之战研究已取得的重大成果,提出了"和衷共济"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坚固基石;纸上谈兵,空谈误国;尽信书不如无书;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等重大历史借鉴... 本文通过解读"长平之战"这段历史,结合史学界与管理学界对长平之战研究已取得的重大成果,提出了"和衷共济"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坚固基石;纸上谈兵,空谈误国;尽信书不如无书;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等重大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和衷共济 纸上谈兵 用人
下载PDF
庙堂间的较量——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战略决策浅析
20
作者 吴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16年第6期79-79,81,共2页
发生在战国晚期的长平之战,作为秦赵两大军事强国之间的战略决战,以其杀伤之惨烈、战役影响之深远而震撼古今,相关凭吊议论之词两千余年不绝。不过,关于这场战役的性质,不少现代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此战系秦赵两国争夺上党而起,上党原是... 发生在战国晚期的长平之战,作为秦赵两大军事强国之间的战略决战,以其杀伤之惨烈、战役影响之深远而震撼古今,相关凭吊议论之词两千余年不绝。不过,关于这场战役的性质,不少现代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此战系秦赵两国争夺上党而起,上党原是韩国土地,秦攻上党,本与赵无干,只是由于韩国上党太守冯亭转而向赵国投降,赵王派兵接管其地,才引发秦赵大战;由于冯亭降赵属于突发事件,超乎秦赵两国战前预料,故两国不可能提前谋划布置长平之战,因而长平之战便只能是一场不期而至的遭遇战,而非战略决战。此说法颇值得商榷。要想弄清长平之战的战役性质,就需要搞清楚秦赵两国在此战中如何决策。先秦史事湮没不可考者极多,秦赵两国庙堂之上对此战役如何决策,尤其是秦人如何决策,史书记载寥寥,但不难依据若干线索做出若干蠡测。笔者不惴鄙陋,就此问题略述管见,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平之战 决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