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刚 杜士明 +3 位作者 常明泉 曾南 叶方 陈永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QUE-CNL),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QUE-CNL;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及QUE-CNL在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QUE-CNL),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QUE-CNL;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及QUE-CNL在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QUE-CNL在大鼠体内血浆浓度显著高于槲皮素血浆浓度,QUE-CNL药-时曲线下面积较槲皮素大(P<0.01),表观分布容积较槲皮素低(P<0.01),血浆清除率较槲皮素慢(P<0.01)。结论以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的QUE-CNL可延长槲皮素在血浆中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药动学参数
下载PDF
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华 王刚 +3 位作者 常明泉 杨光义 曾南 叶方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以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作为纳米脂质体质量评价指标。结果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的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平...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以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作为纳米脂质体质量评价指标。结果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的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72.63 nm,包封率为85.90%,载药量为23.55%。结论该试验制备的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载药量高等特点,粒径和形态符合纳米脂质体的质量要求,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制备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对结肠癌细胞株体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颜世能 肖维 +2 位作者 梁景云 闭肇龙 顾国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9-43,共5页
目的检测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药物样品对SW480结肠癌细胞株的毒性影响,并验证其长效性和缓控释作用。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出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药物样品,MTT实验检测其对SW480细胞株作用时效性与抑制率,并与标准品组对照分析... 目的检测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药物样品对SW480结肠癌细胞株的毒性影响,并验证其长效性和缓控释作用。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出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药物样品,MTT实验检测其对SW480细胞株作用时效性与抑制率,并与标准品组对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的IC50=70.96μg/mL,36 h内抑制率随着奥沙利铂浓度的增加迅速上升而达到顶峰。药物样品组的IC50=85.39μg/mL,72 h内抑制率随着药物样品浓度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结论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药物样品IC50=85.39μg/mL,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增势稳定,100μg/mL以上组别的抑制率在72 h后均达到90%以上,具有长效性,缓释稳定性,其生物利用度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MTT实验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小鼠口服吸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刚 常明泉 +2 位作者 杨光义 曾南 叶方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QUE-LCL),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小鼠口服吸收特性。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和聚山梨酯-80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正交实验法优化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其...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QUE-LCL),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小鼠口服吸收特性。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和聚山梨酯-80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正交实验法优化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分布;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脂质体和胃肠道内容物及粪样混合物中槲皮素含量。结果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为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172.63 nm,包封率为91.77%,其小鼠体内吸收优于槲皮素原料药和槲皮素普通脂质体。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于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以正交优化法制备的制剂促进小鼠对槲皮素的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脂质体 纳米 循环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口服吸收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5
作者 阙慧卿 李唯 +3 位作者 钱丽萍 刘洪旭 郭舜民 林绥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3期83-88,共6页
目的考察多肽修饰的雷公藤内酯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PTN)的毒性特点,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80只健康ICR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8组,每组各10只,设置正常组、阴性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TP)阳性对照组和5个PTN剂量组,采用单... 目的考察多肽修饰的雷公藤内酯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PTN)的毒性特点,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80只健康ICR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8组,每组各10只,设置正常组、阴性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TP)阳性对照组和5个PTN剂量组,采用单次最大药量法,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给药后小鼠行为、体重、毛色等外观变化,记录小鼠死亡数量,计算LD_(50)。按照等效剂量系数换算大鼠的LD_(50),设计1/10 LD_(50)、1/50 LD_(50)、1/100 LD_(50)三个剂量进行长期毒性实验;将32只健康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8组,每组各4只,设置正常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药TP及PTN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方式每2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28天。期间观察动物的行为、毛色光泽、排泄物、摄食量等一般情况,每7天称重一次,停药12 h后,检测动物脏器重量与系数、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由急性毒性实验可知,PTN对小鼠的LD_(50)为1.158 mg/kg,95%的置信区间为0.876~1.161 mg/kg。长期毒性实验,PTN对大鼠的摄食量、体重、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变化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TP对照和PTN实验组大鼠血清生化检查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尿素氮(BUN)值均升高,白蛋白(ALB)、血清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值降低,其中TP高、中、低剂量组的生化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N高、中、低剂量组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N给药系统尾静脉注射能够有效降低TP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修饰的雷公藤内酯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尾静脉注射 急性毒性 期毒性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文娟 陈一桢 +2 位作者 唐兰如 刘红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6-813,共8页
目的筛选二氢杨梅素(DMY)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激... 目的筛选二氢杨梅素(DMY)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透析法研究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LC-MS/MS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结果优化的DMY脂质体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DSPE-m PEG2000物质的量比为75∶20∶5,DMY与类脂的质量比为1∶12,载药温度为60℃,载药介质为pH 5.0 PBS缓冲液,超声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DMY的包封率为(54.7±3.3)%,载药量为(4.3±0.2)%,粒径为(117.9±5.5)nm,Zeta电位为(-2.6±1.7)m V。48 h在pH 1.2和pH 6.8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均为86%。DMY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t_(1/2z)和AUC0~∞分别是游离DMY的2.7倍和1.8倍。结论与游离DMY相比,DMY脂质体体外释放缓慢,体内消除减缓,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薄膜超声法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累积释放率 药动学 LC-MS/MS
原文传递
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一桢 张文娟 +2 位作者 唐兰如 刘红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720-3727,共8页
目的优化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HLCL)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和厚朴酚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HLCL组方,并对优化组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观察HLCL表面形态,透析法研究HLCL体外释放情况,UPLC-... 目的优化和厚朴酚长循环脂质体(HLCL)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和厚朴酚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HLCL组方,并对优化组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观察HLCL表面形态,透析法研究HLCL体外释放情况,UPLC-MS/MS法研究大鼠分别ig等剂量和厚朴酚及HLCL(20 mg/kg和厚朴酚)后的血浆药动学参数。结果 HLCL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m PEG2000-DSPE的质量比为8∶1∶1、药脂质量比为1∶10、超声时间为12 min。在此条件下,HLCL在TEM下为圆球,包封率84.7%、载药量10.4%、平均粒径121.5 nm、Zeta电位-30.8 mV。HLCL体外释放缓慢,24 h在p H 1.2和p H 6.9释放介质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0%和71%。大鼠ig给药后,HLCL组和厚朴酚的C_(max)、t_(max)、t_(1/2)分别为(23.29±11.76)ng/m L、(0.13±0.05)h和(10.59±5.72)h,和厚朴酚组的Cmax、tmax、t1/2分别为(79.34±56.32)ng/m L、(0.30±0.07)h和(4.44±3.14)h,两组的AUC0-∞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游离和厚朴酚相比,HLCL体外释放缓慢,体内吸收迅速、消除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长循环纳米脂质体 体外释放 药动学 包封率 正交试验 透析法 UPLC-MS/MS 累积释放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