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剂量每2周25mg,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增量至每2周37.5-50mg。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4、8、12、16、20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摘要目的: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剂量每2周25mg,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增量至每2周37.5-50mg。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4、8、12、16、20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of severity scale,CGI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完成治疗观察的37例患者在治疗20周时痊愈28例(75.7%),显效8例(21.6%),有效1例(2.7%),治疗后4周PANSS减分率为7.68%,8周为21%,12和16周分别为53.14%、67.94%,20周为82.37%。PANSS总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GIS评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1例出现闭经而终止治疗。在单一应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的患者中未见显著的锥体外系症状与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的利培酮(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催乳素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口服利培酮≤4mg/d达6周且病情稳定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长效利培酮微球组(注射组,利培酮剂量...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的利培酮(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催乳素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口服利培酮≤4mg/d达6周且病情稳定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长效利培酮微球组(注射组,利培酮剂量每2周为25~50mg)和口服利培酮组(口服组,利培酮剂量≤4mg/d)。于分组前及分组后4周、8周、16周检测患者的血浆催乳素水平,于分组前和分组后8周、16周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病情严重程度(GGI-SI)及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组37例患者中,有30例(82.1%)完成研究,口服组37例患者中,有32例(85.7%)完成研究,将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分组前两组的PNASS、CGI-SI及SEP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分组治疗16周后,两组的PANSS评分及CGI-SI评分均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注射组、口服组的SEPS评分的均数(标准差)为3.7(2.5)和5.1(2.8),(t=2.12,P=0.037)。分组治疗8周后,注射组与口服组的血浆催乳素均数(标准差)分别为48.2(15.7)μg/L及54.2(18.8)μg/L,(t=2.59,P=0.012),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70.9(9.7)及65.3(11.1),(t=2.01,P=0.049);分组16周后,注射组与口服组的血浆催乳素浓度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1.5(17.1)μg/L及58.5(16.8)μg/L,(t=6.24,P<0.001),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79.3(6.0)及66.1(9.6),(t=6.44,P<0.001)。两组血浆催乳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P=0.033),两组PSP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P=0.005)。结论与口服利培酮相比,注射长效利培酮微球后患者出现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轻,高催乳素血症的程度较低,社会功能恢复较好。展开更多
文摘摘要目的: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剂量每2周25mg,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增量至每2周37.5-50mg。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4、8、12、16、20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of severity scale,CGI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完成治疗观察的37例患者在治疗20周时痊愈28例(75.7%),显效8例(21.6%),有效1例(2.7%),治疗后4周PANSS减分率为7.68%,8周为21%,12和16周分别为53.14%、67.94%,20周为82.37%。PANSS总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GIS评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1例出现闭经而终止治疗。在单一应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的患者中未见显著的锥体外系症状与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文摘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的利培酮(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催乳素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口服利培酮≤4mg/d达6周且病情稳定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长效利培酮微球组(注射组,利培酮剂量每2周为25~50mg)和口服利培酮组(口服组,利培酮剂量≤4mg/d)。于分组前及分组后4周、8周、16周检测患者的血浆催乳素水平,于分组前和分组后8周、16周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病情严重程度(GGI-SI)及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组37例患者中,有30例(82.1%)完成研究,口服组37例患者中,有32例(85.7%)完成研究,将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分组前两组的PNASS、CGI-SI及SEP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分组治疗16周后,两组的PANSS评分及CGI-SI评分均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注射组、口服组的SEPS评分的均数(标准差)为3.7(2.5)和5.1(2.8),(t=2.12,P=0.037)。分组治疗8周后,注射组与口服组的血浆催乳素均数(标准差)分别为48.2(15.7)μg/L及54.2(18.8)μg/L,(t=2.59,P=0.012),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70.9(9.7)及65.3(11.1),(t=2.01,P=0.049);分组16周后,注射组与口服组的血浆催乳素浓度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1.5(17.1)μg/L及58.5(16.8)μg/L,(t=6.24,P<0.001),两组的PSP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79.3(6.0)及66.1(9.6),(t=6.44,P<0.001)。两组血浆催乳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P=0.033),两组PSP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P=0.005)。结论与口服利培酮相比,注射长效利培酮微球后患者出现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轻,高催乳素血症的程度较低,社会功能恢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