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_2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焕瑞 张娜 +3 位作者 陈学伟 安改红 徐传香 马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即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采用灌胃给药4周,干预组给予nano-Si O2颗粒混悬液,L组和H组给予剂量分别为25 mg/kg...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即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采用灌胃给药4周,干预组给予nano-Si O2颗粒混悬液,L组和H组给予剂量分别为25 mg/kg和100 mg/kg体重,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每周测大鼠体重,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在体脑立体定位电生理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LTP。结果:H组体重增幅较C组显著减小(P<0.05),L组体重增长与C组相比有减小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组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同时期C组(P<0.05),而空间探索实验中目的象限游泳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H组LTP诱导率显著低于C组(P<0.05),高频刺激(HFS)前,组间PS峰幅值无显著差异,HFS后,L组和H组PS峰增幅均显著低于C组(P<0.05,P<0.01)。结论:nano-Si O2可能通过降低大鼠海马齿状回LTP的诱导和PS峰的增幅,进而影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现象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神经递质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文春晓 闫玉仙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学习记忆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现象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动物海马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彭晓东 许大庆 +1 位作者 彭建中 刘传缋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 (LBP)与由情绪和本能所控制的复杂行为的生理活动有关的海马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兔海马脑电波 (EEG)和急性埋藏电极记录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基础诱发电位及高频条件刺激引发海马齿状回长时...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 (LBP)与由情绪和本能所控制的复杂行为的生理活动有关的海马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兔海马脑电波 (EEG)和急性埋藏电极记录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基础诱发电位及高频条件刺激引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现象 (LTP)的实验方法 ,并采用频谱分析法判断给药前后脑电波幅变化 ,判断LBP对海马自发脑电活动的影响 ;以及采用诱发电位的群峰电位幅度 (PSamplitude)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始段上升斜率 (pEPSPslope)两项指标 ,研究药物对基础诱发电位及弱条件刺激 (6 0Hz ,30pulses)和强条件刺激 (10串间隔为 2 0 0ms的高频刺激 ,每串刺激由波宽 80 μs、频率 40 0Hz的 5个刺激方波组成 )引发的LTP的影响。结果 :(1)腹腔注射 30、6 0mg·kg-1剂量的LBP ,对清醒兔海马脑电波有增幅作用 ,而 12 0mg·kg-1剂量对海马脑电波幅没有影响。 (2 )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基础诱发电位及高频刺激引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现象没有影响。结论 :LBP对海马自发电活动有促进作用 ,提示LBP有潜在的促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动物 海马 电活动 影响 脑电波 诱发电位 长时程增强现象 学习记忆
下载PDF
麻黄碱及其天然衍生物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晓东 卢宁清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麻黄碱(ephedrine,EPH)及其天然衍生物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和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成年大鼠内侧穿行通路(medial perforant path,M... 目的观察麻黄碱(ephedrine,EPH)及其天然衍生物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和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成年大鼠内侧穿行通路(medial perforant path,MPP),记录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颗粒细胞诱发电位的方法,观察EPH(3、15、45 mg/kg,ip)及其衍生物ME(10、30、90 mg/kg,ip)和PE(3、15、45 mg/kg,ip)对以诱发电位的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幅度、潜伏期和高频刺激诱导PS幅度的长时程增强现象(the long-termpotentiation,LTP)为指标的中枢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EPH可缩短MPP-DG通路基础诱发电位的PS潜伏期(P<0.05),ME和PE则有延长PS峰值潜伏期的作用。EPH和ME对以诱发电位PS幅度为观察指标的DG颗粒细胞兴奋性有促进作用,并对高频(60Hz,60 pulses)诱发的MPP-DG通路PS幅度LTP现象有促进作用(P<0.05);PE作用不明显。结论EPH及其天然衍生物ME和PE可以对以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和LTP为观察指标的突触可塑性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甲基麻黄碱 伪麻黄碱 长时程增强现象 齿状回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