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近60年气温多时间尺度波动幅度的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昶 邓建明 +1 位作者 李雪纯 王毛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7,I0007,共9页
太湖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为研究太湖流域气温波动的长期变化特征,利用近60年来太湖流域10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日最高气温(MaxT)、日平均气温(MeanT)、日最低气温(MinT),运用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方法分析了太湖... 太湖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为研究太湖流域气温波动的长期变化特征,利用近60年来太湖流域10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日最高气温(MaxT)、日平均气温(MeanT)、日最低气温(MinT),运用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年、季、月3个尺度上气温波动幅度的长期变化特征,并以1990年为分界,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前后波动趋势的变化和区别.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1958-1990年气温年内波动幅度呈微弱降低趋势,而1990-2018年气温年内波动幅度呈显著增加趋势.2)季节尺度上,1958-1990年春季和冬季气温波动幅度趋势呈下降趋势、夏季气温波动幅度呈上升趋势而春季和冬季气温波动幅度趋势呈上升趋势.3)月尺度上,1990-2018年太湖流域各月份的气温波动幅度均呈上升趋势,但1月和4月要比其他月份波动幅度上升趋势明显.4)空间上,1958-1990年流域内气温波动幅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东向西波动幅度下降趋势增大;1990-2018年,流域内气温波动幅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从南至北呈波动幅度增长趋势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短期气温波动 RMS分析 长期变化特征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风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武维刚 张文千 +2 位作者 武麦凤 马靖凯 凌新锋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91,共14页
利用1989—2020年南极中山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风的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并对风速减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中山站风速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风速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 利用1989—2020年南极中山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风的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并对风速减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中山站风速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风速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凌晨5时,谷值出现在15时,春季和夏季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秋季和冬季风速日变化不明显;(2)中山站近31年的风速、下降风频数和大风日数均呈减小趋势,四季中夏季减小趋势最大,风矢量分解后显示,南风分量减小速率显著大于其他风分量,西风和北风变化趋势不显著,东风分量仅在夏季减小趋势显著;(3)中山站年平均风速的减小主要是由中大风和大风日数减少造成的。从大气环流的变化来看,中山站南部极地冷高压和北部南印度洋绕极低压带强度减弱,导致高、低压之间气压梯度减小,造成中山站风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风速 长期变化特征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出山径流量长期变化特征与周期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福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24期110-112,共3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英雄桥水文站1958—2005年48年的径流资料,采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和极值比、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分析法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河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乌... 根据乌鲁木齐河英雄桥水文站1958—2005年48年的径流资料,采用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年径流量变差系数和极值比、Mann-Kendall突变分析、小波分析法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河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为1.19,水量主要集中在气温相对较高和降水较多的6~8月,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9.55%;乌鲁木齐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不明显,年径流变差系数值为0.15,极值比为1.97;乌鲁木齐河年径流量的变化不存在突变特征;乌鲁木齐河年径流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周期特征,其显著周期为16年、6年和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 径流 周期 长期变化特征
下载PDF
深圳大气PM_(2.5)化学组成的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江家豪 彭杏 +2 位作者 朱波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4-579,共6页
为分析深圳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长期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而明确PM_(2.5)下一步减排潜力和精细化管理方向,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深圳市西乡点位采集的PM_(2.5)样品,分析了西乡PM_(2.5)的化学组成及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西... 为分析深圳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长期持续下降的原因,进而明确PM_(2.5)下一步减排潜力和精细化管理方向,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深圳市西乡点位采集的PM_(2.5)样品,分析了西乡PM_(2.5)的化学组成及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西乡点位PM_(2.5)年均浓度为29.4μg/m^(3),总体上呈现夏低冬高的季节特征,有机物(OM)和硫酸根(SO_(4)^(2-))仍是主要的组分,分别占总质量的42.3%和17.6%.对2009、2014、2019年典型月份PM_(2.5)的组分进行对比,PM_(2.5)全年质量浓度从42.3μg/m^(3)(2009年)下降至24.6μg/m^(3).(2019年),OM、SO_(4)^(2-)、硝酸根(NO_(3)^(-))、铵根(NH_(4)^(+))和元素碳(EC)等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矿物质元素(Al、Ca)是地面扬尘和建筑尘的标识组分,近年来Al、Ca浓度的增加趋势表明宝安区西乡扬尘的影响在逐渐扩大.2009、2014、2019年OC/EC的值逐渐扩大,说明了一次燃烧源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小,但二次有机物(SOC)的贡献逐渐凸显.通过分析2004、2009、2014、2019年夏、冬季PM_(2.5)中6种主要组分变化趋势,表明6种主要组分夏冬两季皆有下降趋势,但由于气象因素导致冬季污染物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较大,夏季各组分浓度的下降幅度普遍高于冬季.总体来说深圳市PM_(2.5)浓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是深圳市对机动车、工业VOC(挥发性有机物)、远洋船舶以及一次燃烧源的管控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深圳 化学组成 长期变化特征
下载PDF
珠江口近30a的SST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汤超莲 郑兆勇 +2 位作者 游大伟 邓松 黄亚如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1,共6页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较差达10~11℃,SST的季节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显著相关.1971-2003年SST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上升率为0.019~0.034℃/a,且珠江口外高于口内.El Nino/La Nino事件对珠江口SST变化的影响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海表水温 统计分析 长期变化特征 珠江口
下载PDF
2018~2021年成都市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雪梅 冯小琼 +4 位作者 尹寒梅 王成辉 姜涛 陈军辉 陈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70-3880,共11页
碳质气溶胶是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区域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为了探究减排背景下碳质气溶胶的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实时在线监测获取了2018~2021年成都市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 碳质气溶胶是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区域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为了探究减排背景下碳质气溶胶的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实时在线监测获取了2018~2021年成都市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以及相应的气象数据.结果表明,监测期间ρ(OC)和ρ(EC)均值分别为(10.9±5.7)μg·m^(-3)和(2.6±1.9)μg·m^(-3),在PM_(2.5)中占比分别为25.2%和6.0%,ρ(SOC)均值为(5.7±3.3)μg·m^(-3),在OC中的占比为52.9%.OC和EC浓度随PM_(2.5)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PM_(2.5):年均下降浓度为-7.1μg·(m^(3)·a)^(-1),年均降幅为-14.6%·a^(-1);OC:年均下降浓度为-1.7μg·(m^(3)·a)^(-1),年均降幅为-14.2%·a^(-1);EC:年均下降浓度为-0.1μg·(m^(3)·a)^(-1),年均降幅为-4.4%·a^(-1)],2021年各污染物浓度较2020年均有不同幅度反弹.PM_(2.5)和OC浓度大小为:冬>春>秋>夏,EC浓度大小为:冬>秋>春>夏,OC和EC占比分别呈夏季和秋季高于其他季节,对应季节OC和EC占比分别为26.8%和6.9%.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OC、EC和SOC浓度逐步上升,但在PM_(2.5)中的占比却呈下降趋势,说明成都市PM_(2.5)污染的控制因子并不是碳组分.源解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碳质气溶胶主要受机动车、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VOCs二次转化影响.2019~2021年,EC受VOCs中机动车特征组分影响逐年下降,春季和秋季OC和EC受VOCs影响大于其他季节,春秋季节应加大VOCs排放治理,减少二次转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长期变化特征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碳质气溶胶
原文传递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Budget Condi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Recent 50 Years
7
作者 李秀芬 姜丽霞 +1 位作者 王晾晾 李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2期361-368,392,共9页
Based on the 1961-2010 weather data from 6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using the statistic software and GIS,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budget, including the precipitation, reference ev... Based on the 1961-2010 weather data from 6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using the statistic software and GIS,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budget, including the precipitation,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water budget in the whole year and the temperature-defined growing seas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oth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whole year and that of during the temperature-defined growing season from 1961 to 2010 all decreased, while the annual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decreased, but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during the temperature-defined growing season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water resources we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water deficit, especially in the beginning of 21 s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longjiang Province Temperature-defined growing season Water bud- get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Variation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thropogenic CO Column Content in the Atmosphere over Beijing and Moscow
8
作者 WANG Pu-Cai Georgy S.GOLITSYN +4 位作者 WANG Geng-Chen Evgeny I.GRECHKO Vadim S.RAKITIN Ekaterina V.FOKEEVA Anatoly V.DZHOL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The anthropogenic CO column content in the atmosphere is derived from measurements with infrared grating spectrometers in Beijing,China,and Moscow,Russia,during 1992–2012.Some specific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 The anthropogenic CO column content in the atmosphere is derived from measurements with infrared grating spectrometers in Beijing,China,and Moscow,Russia,during 1992–2012.Some specific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CO column content in the atmosphere in these regions are discussed.An evident variation trend of anthropogenic CO in the atmosphere for the Beijing region is not observed during 1992–2012,while for the Moscow region,it decreases yearly by about 1.4% for the same period.High CO concentrations appear quite frequently in Beijing,but much less frequently in Moscow,except during the natural fire events in summer 2010.From back trajectory analysis,the high CO concentration observed in Beijing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nsive CO emission sources in its surrounding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OPOGENIC CO COLUMN contentinfrared GRATING spectrometerair pol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