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口服抗凝剂在需长期抗凝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治荣 罗东林 《医学综述》 2017年第2期-,共5页
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凝血酶和Ⅹa因子抑制剂,能安全、有效的用于心房颤动和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有效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然而,对比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后发现,将其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等... 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凝血酶和Ⅹa因子抑制剂,能安全、有效的用于心房颤动和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有效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然而,对比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后发现,将其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等特殊人群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还需大量的研究数据进行综合评估。由于缺乏对此类药物治疗效果有效性的实验室评估方法及特异性逆转剂等,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维生素K拮抗剂仍将是重要的长期口服抗凝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 血栓 长期抗凝治疗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长期抗凝治疗的基本概念与实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勿庸置疑,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首选方案。抗凝治疗的宗旨有二:①遏制急性血栓形成,改善急性期症状,防止血栓扩展与减少早期发生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危险度;②防止VTE的复发。... 勿庸置疑,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首选方案。抗凝治疗的宗旨有二:①遏制急性血栓形成,改善急性期症状,防止血栓扩展与减少早期发生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危险度;②防止VTE的复发。第一个目的的时间窗为从急性血栓形成确诊后即刻开始治疗到急性血栓形成被灭活,治疗积极主动,充分有效,有时间限度。此期治疗可称为首期积极治疗(达到VTE抗凝治疗的标准强度与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长期抗凝治疗
下载PDF
血栓性脑血管病患者抗凝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评价
3
作者 陈辰 孙天朔 +1 位作者 朱薇超 赵海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66-0069,共4页
针对目前采取抗凝血医治之脑卒中病患执行长期性医治成效的整体性评价。方法 从2022年6月到2023年1月时段,100名患有一种血栓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的病患于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他们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被分派到实验组,每组含有50名成员... 针对目前采取抗凝血医治之脑卒中病患执行长期性医治成效的整体性评价。方法 从2022年6月到2023年1月时段,100名患有一种血栓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的病患于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他们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被分派到实验组,每组含有50名成员构成。在比较组别内,参与者们采纳了常规的治疗方式,与此同时,部分参与者在测试过程中持续服用了抗凝药物作为医疗用药。深入探讨病患群体的特性,旨在制定与血栓形成概率、再次出现的概率、出血事件以及凝血功能参数关联的风险指标。结果 在观测期间,探究团队成员遇到初次或又一次血栓事件的几率预测是百分之二十五,而对照组的发生比例是百分之三十五,两组之间的差别明显。于一年时限内,实验队伍平均每五次实验出现一次出血事件,而是对照组则是每次八个实验中出现一次,其方差分别是0.02和0.03,这些数据展现了它们之间体现明显不同。研究集体对血液凝结期间的关键参数,涵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和标准化比值,执行了精确的测量,并且针对获得数据集可能的偏差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于比较群体中,凝血酶原时间的平均值录得12.8秒,它的波动程度用1.0秒的均方差呈现,另一侧,激活局部凝血因子酶活性时长的均值测量值为大约31.0秒,它的起伏区间处于2.8秒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内。国际规范化比值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的波动参数。结论 于对付脑部血管血块疾病的医治实施中,应用抗凝治疗获得了明显效果,切实阻止了血栓的形成及其重新发生的几率,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出血情况的发生频率。抗凝进程对于血液凝结过程之抑制作用是温和且持久的。探究显示,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对于治疗血栓性脑血管疾病具备显著的效果,这为了改善医治计划供应了稳固的理念支持。旨在准确评估长期抗凝治疗的确实效果和安全,必需要索横跨众多医疗机构的一连串综合性的随机性双盲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脑血管病 长期抗凝治疗 血栓形成 出血事件 血液凝固功能
下载PDF
长期抗凝治疗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与护理
4
作者 时兴兴 申会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06-0109,共4页
探讨长期抗凝治疗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价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76例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冠心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出血风险评价及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 探讨长期抗凝治疗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价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76例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冠心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出血风险评价及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如穿刺点出血、术中躁动、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并发症如尿潴留、感染、压疮、失眠的总发生率(7.89%)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同时在生活质量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情感职能、心理功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所有P值均小于0.003。结论 对长期抗凝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价及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抗凝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出血风险评价 针对性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晓忠 王柏群 +1 位作者 张宏 邹连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22-823,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或颈内动脉溶栓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7例患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2例颈内动脉溶栓术。术后...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或颈内动脉溶栓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7例患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2例颈内动脉溶栓术。术后无出现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出院时,9例患者GCS评分均达15分,临床症状均改善,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积极采用合理的血管内溶栓联合长期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栓溶栓治疗 长期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