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心血管并发症与长期死亡率的关系
1
作者 王泊 张健男 +1 位作者 陈永青 荣柏洋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0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早期心血管并发症与长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三河燕郊福合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CAP患者276例,根据患者入院期间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早期心血管并发症与长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三河燕郊福合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CAP患者276例,根据患者入院期间是否并发心血管疾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出院后1年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事件相关的死亡率。结果:276例CAP患者中,有41例(14.9%)住院期间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观察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入院PSI评分、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1年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相关死亡率的预测因素为年龄、高血脂、PSI评分。结论:CAP早期发现心血管并发症有助于确定长期心血管事件相关高死亡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早期心血管并发症 长期死亡率
下载PDF
多项血液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森 莫光洲 +3 位作者 陈志锋 梁松荣 卢月梅 林坤培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胆碱脂酶、白蛋白(Alb)和维生素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COPD患者12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胆碱脂酶、白蛋白(Alb)和维生素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COPD患者120例,并对其开展为期24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长期死亡率。根据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长期死亡组(17例)和存活组(89例)。比较2个组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RL、胆碱脂酶、Alb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维生素D)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评价COPD患者各血液指标与长期死亡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血液指标对COPD患者长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长期死亡组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NR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胆碱酯酶、25(OH)D、Alb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RL、胆碱脂酶、25(OH)D和Alb均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长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23、0.99、1.45、2.75、1.30、1.08、0.59(P<0.05)。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RL、胆碱脂酶、25(OH)D和Alb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RL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其他血液指标(P<0.05)。结论 CRP、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RL、胆碱脂酶、Alb和25(OH)D对COPD患者长期死亡率预测均有积极意义,其中NRL的预测价值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液指标 长期死亡率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指标与远期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李明 贾云龙 +1 位作者 刘海波 秦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指标是否可以预测肺栓塞(PE)患者的长期全因死亡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住院的308名PE患者,根据结局分为生存组(n=205)和死亡组(n=103)。构建ROC曲...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指标是否可以预测肺栓塞(PE)患者的长期全因死亡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住院的308名PE患者,根据结局分为生存组(n=205)和死亡组(n=103)。构建ROC曲线以预测全因死亡率的最佳D-二聚体截断值。计算AUC并获得全因死亡率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D-二聚体水平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通过绘制Kaplan-Meier曲线显示D-二聚体水平与累积生存时间的关系,通过对数秩检验比较不同D-二聚体水平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否相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价D-二聚体水平在长期全因死亡率中的独立作用。结果与存活的患者相比,死亡的患者年龄更大、心率更快、NT-pro BNP和D-二聚体水平更高、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更低、更容易罹患癌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是PE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OR)=1.088,95%可信区间(CI)=1.038~1.14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预测死亡的最佳界限值为8.055 g/mL,其灵敏度为0.505,特异度为0.737,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0.587~0.717)。以D-二聚体≤8.055μg/mL的OR作为参照,当D-二聚体水平为8.055~16.110μg/mL时,校正年龄和性别后,OR为2.492(95%CI=1.294~4.800,P<0.001),校正所有协变量后,OR为2.600(95%CI=1.332~5.076,P<0.001);当D-二聚体水平≥16.110μg/mL时,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的OR为4.622(95%CI=2.329~9.171,P<0.001),调整所有协变量后的OR为3.975(95%CI=1.952~8.094,P<0.001)。Kaplan-Meier曲线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PE患者的累积生存时间减少(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纳入的患者中,高D-二聚体水平与长期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危险比(HR)=1.062;95%CI=1.033~1.091;P<0.001]。结论全因死亡的PE患者心率更快、NT-pro BNP水平更高、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更低。年龄和活动性癌症是PE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也与长期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高D-二聚体水平与PE患者长期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长期全因死亡率 预后 肺栓塞
下载PDF
镉、汞、铅和石油烃复合污染对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2
4
作者 许思思 宋金明 +3 位作者 袁华茂 李学刚 李宁 段丽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93-802,共10页
通过对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铅和石油烃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海水中镉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汞、铅和石油烃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加速生命试验法模型(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model)的研究显示,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 通过对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铅和石油烃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海水中镉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汞、铅和石油烃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加速生命试验法模型(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model)的研究显示,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和铅平均浓度均已超过其对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的安全浓度.镉、汞、铅和石油烃对生物的长期致死率鱼类分别为4.5%、16.3%、0.0%和12.0%,甲壳类为0.4%、7.9%、0.3%和6.6%,双壳类为10.5%、0.2%、0.2%和2.3%.效应加和模型(Independence Action model)的估算表明,在镉、汞、铅和石油烃组成的复合污染条件下,渤海湾常见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的长期死亡率分别为29.7%、14.6%和12.9%,其种群增长率分别降低约6.4%、14.6%和12.9%.与镉、汞、铅和石油烃单种污染物暴露相比,其复合污染导致的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种群(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增长率的降低更明显.因此,复合污染是导致渤海湾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石油烃 加速生命试验法 效应加和模型 长期死亡率 种群增长率 渤海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