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长段病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兵 王利 《海峡药学》 202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长段病变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接诊的2018年2月~2020年3月的患者在随机选取108例,按照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普通球囊)、研究组(药物涂层球囊),并对所有患者分别在完成手...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长段病变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接诊的2018年2月~2020年3月的患者在随机选取108例,按照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普通球囊)、研究组(药物涂层球囊),并对所有患者分别在完成手术后的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晚期管腔丢失、再次血运重建率、再狭窄率方面比较患者病变血管的疗效;并比较患者术后发生恶性事件的概率。结果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研究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状况、再狭窄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状况无差异(P>0.05)。研究组发生恶性事件的概率两次随访时明显小于对照(P<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时,采取药物涂层球囊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存在明显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长段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长段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熊聪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3期369-372,共4页
股腘动脉是外周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临床中可通过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方式治疗,但既往有学者指出治疗后患者常因支架内再狭窄和内膜增生等因素而无法保持长期通畅,预后不佳^([1])。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将抗内膜增生的药物转移至... 股腘动脉是外周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临床中可通过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方式治疗,但既往有学者指出治疗后患者常因支架内再狭窄和内膜增生等因素而无法保持长期通畅,预后不佳^([1])。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将抗内膜增生的药物转移至血管壁、经药物实现靶病变治疗的方式,较既往临床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股腘动脉的长期通畅率,降低靶病变的血运重建率,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 长段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点穿刺技术在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腔内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
3
作者 戴翔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4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多点穿刺技术用于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腔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90条患肢)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均采用多点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踝肱指数,观察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共行98次多点穿刺,... 目的观察多点穿刺技术用于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腔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90条患肢)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均采用多点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踝肱指数,观察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共行98次多点穿刺,经胫前动脉穿刺22次,经腘动脉P3段穿刺28次,经胫后动脉穿刺16次,经胫腓干穿刺6次,经足背动脉穿刺8次,经肺动脉穿刺18次。患者术前踝肱指数为(0.33±0.13),出院前为(0.88±0.17),术后3个月为(0.79±0.21),术后6个月为(0.72±0.17);出院前及术后3、6个月的踝肱指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3%(84/90)、87.8%(79/90)。患者在围术期内未出现死亡,术后发生近端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形成者4例,有2例患者每天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时间为30 min,连续5 d后治愈。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进行造影检查,有2例患者假性动脉瘤流体过大,行置入覆膜支架治疗后,瘤体消失;形成小腿血肿者2例,经过外敷硫酸镁后血肿被完全吸收。结论对于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选择多点穿刺技术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腔内手术成功率,且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病变 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多点穿刺技术
下载PDF
滥用一氧化二氮致长节段脊髓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云云 汪仁斌 +11 位作者 洪闻 焦劲松 彭丹涛 刘尊敬 田朝晖 金淼 董明睿 段晓慧 刘蕾 孙青 孙少杰 王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目的:分析滥用一氧化二氮导致长节段脊髓病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的10例滥用一氧化二氮患者的人口学数据、一氧化二氮接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脊髓... 目的:分析滥用一氧化二氮导致长节段脊髓病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就诊的10例滥用一氧化二氮患者的人口学数据、一氧化二氮接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脊髓磁共振成像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7~26岁[平均年龄(20.80±3.12)岁]。10例患者吸入N2O至起病时间为1个月至1年,平均时间(6.95±4.19)个月。10例均以肢体远端无力为主要症状,9例伴肢体远端麻木,3例伴Lhermitte’s征(+),4例伴尿便障碍。2例血常规提示贫血,1例为巨细胞性贫血,1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例曾于外院补充维生素B12治疗,其余7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均异常增高。电生理检查示9例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均受累,1例仅运动神经受累,下肢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重于上肢。脊髓磁共振成像示10例均有颈髓纵行条状T2高信号,3例伴胸髓长节段病变,2例伴脊髓肿胀,6例横轴位呈"倒V"征,1例呈"类月牙"征,3例呈"八字"征。10例均在停止一氧化二氮吸入、积极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12、早期康复锻炼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一氧化二氮中毒性脊髓病变临床多以肢体远端无力麻木为主,影像学上以颈段脊髓后索受累常见,可伴有胸髓受累,横轴位以"倒V"征多见。停止接触一氧化二氮和补充高剂量维生素B12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二氮 维生素B12 脊髓病变
下载PDF
以长节段脊髓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白塞综合征1例
5
作者 陈黄莹 金佳伟 +1 位作者 陈煜阳 裘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涉及皮肤、黏膜、关节、眼睛、动静脉、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等,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被定义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Behcet’s syndrome,NBS),其中以...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涉及皮肤、黏膜、关节、眼睛、动静脉、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等,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被定义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Behcet’s syndrome,NBS),其中以长节段脊髓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较为罕见,预后也相对更差。本文报道1例NBS中出现胸6-腰1长节段的脊髓病变,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预后良好的病例,并结合NB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白塞综合征 的脊髓病变 脊髓炎
下载PDF
经股、肱动脉联合治疗髂、股动脉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6
作者 李桂杰 孙洁 +3 位作者 周祝谦 张曙光 孙立国 王连祥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3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经肘/股动脉入路治疗长段髂-股动脉病变的有用性。方法本组共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54~85岁,全部病例均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下肢发凉。术前踝肱指数0-0.43,PWV为0-1076。全组病例均经CTA或动脉造影证实一侧髂动脉... 目的探讨联合经肘/股动脉入路治疗长段髂-股动脉病变的有用性。方法本组共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54~85岁,全部病例均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下肢发凉。术前踝肱指数0-0.43,PWV为0-1076。全组病例均经CTA或动脉造影证实一侧髂动脉合并对侧股浅动脉长段(≥5cm)闭塞12例,两侧髂动脉合并一侧股浅动脉长段(≥5cm)闭塞3例,一侧髂动脉合并两侧股浅动脉长段(≥5cm)闭塞5例。所有病例均同时行肘/股动脉穿刺。结果 18例患者成功进行腔内球囊/支架治疗,2例未能开通闭塞段。术后踝肱指数0.72±0.15(P<0.05),PWV1783-2532(P<0.0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术后随访1-24个月。其中有1例在随访过程中因心脏疾病死亡,有2例分别在术后6、9个月出现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CTA提示髂股动脉有慢性闭塞,再次成功行球囊扩张术。结论当单一经股动脉路径难以实施时,联合经肘/股动脉入路治疗长段髂-股动脉病变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股动脉 长段病变 腔内治疗
下载PDF
盐酸沙格雷酯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洁 叶志东 +2 位作者 樊雪强 刘江涛 刘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应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后,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07月至2011年12月,行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共97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盐酸沙格雷酯联合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应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后,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07月至2011年12月,行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共97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盐酸沙格雷酯联合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形成用药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研究组(沙格雷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3例,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44例。对介入治疗术后血管通畅率、再狭窄率对比分析。并对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及出血事件进行临床安全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通畅率分别为96.2%/93.1%,94.3%/93.1%,92.5%/88.6%;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再狭窄率9.4%/9.1%,13.2%/18.2%,15.1%/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分析,研究组出现1例出血事件(2.5%),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沙格雷酯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术后经抗血小板治疗、预防闭塞及再狭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沙格雷酯 股腘动脉闭塞病变 抗凝
下载PDF
长节段髓内畸胎瘤影像学表现1例
8
作者 袁丽 赵志莲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39-1039,1048,共2页
患者男,39岁。因“右上肢、右前胸和右后背疼痛麻木20余天”入我院。查体:脊柱侧弯,右侧T_(2)~T_(10)水平浅感觉减退,右上肢发作性疼痛过敏。影像学检查:CT平扫矢状位:C_(2)~T_(1)水平脊髓内条形低密度影(图1)。MRI矢状位:平扫C_(2)~L_... 患者男,39岁。因“右上肢、右前胸和右后背疼痛麻木20余天”入我院。查体:脊柱侧弯,右侧T_(2)~T_(10)水平浅感觉减退,右上肢发作性疼痛过敏。影像学检查:CT平扫矢状位:C_(2)~T_(1)水平脊髓内条形低密度影(图1)。MRI矢状位:平扫C_(2)~L_(2)水平脊髓增粗,髓内可见条形异常信号,T_(1)WI以低信号为主,内伴条状、不规则高信号,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2~4),T_(1)WI反相位原T_(1)WI高信号范围减小,T_(1)WI脂肪抑制原T_(1)WI高信号影消失;增强扫描病变在C_(5)~T_(2)水平结节状明显强化(图5),T_(3)~T_(11)水平边缘环形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畸胎瘤 脊髓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焱 高竟生 +2 位作者 洪江 吴寿岭 何世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支架术 激光血管成形术 旋切术
原文传递
回肠代输尿管术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附光盘)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学松 钟文龙 +2 位作者 吴帅 刘沛 周利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回肠代输尿管术是目前尿路重建中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不受输尿管长度限制,对于难治性长段输尿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满意。该术式目前在国内开展较少,我们总结国内外文献,从2010年开始开展回肠代输尿管术用以治疗长段输尿管病变患... 回肠代输尿管术是目前尿路重建中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不受输尿管长度限制,对于难治性长段输尿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满意。该术式目前在国内开展较少,我们总结国内外文献,从2010年开始开展回肠代输尿管术用以治疗长段输尿管病变患者,本文重点阐述该技术的注意事项及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输尿管术 输尿管病变 尿路重建
下载PDF
梅毒性脊髓炎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锐 卢苗青 +1 位作者 范小琴 汪咏秋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梅毒性脊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对此疾病进一步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炎表现,血清、脑脊液梅毒... 目的探讨梅毒性脊髓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对此疾病进一步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炎表现,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均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可伴有强化,抗生素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梅毒性脊髓炎多表现为横贯性长节段脊髓炎,正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好,需早期识别,避免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脊髓炎 脊髓病变 抗生素治疗
下载PDF
以疼痛为唯一表现的梅毒性脊髓炎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静 杨玉佳 +2 位作者 刘梅 李光宗 周沐科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438-1440,共3页
病例介绍患者,女,50岁,已婚,因“胸背部疼痛半年,加重伴双上肢疼痛半个月”于2019年9月2日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主要表现为胸背部疼痛,部位位于剑突下及双侧肩背部,且延及双上臂,程度较重至无法入睡,病程中无肢体无力、感觉麻木等症状... 病例介绍患者,女,50岁,已婚,因“胸背部疼痛半年,加重伴双上肢疼痛半个月”于2019年9月2日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主要表现为胸背部疼痛,部位位于剑突下及双侧肩背部,且延及双上臂,程度较重至无法入睡,病程中无肢体无力、感觉麻木等症状,大小便正常。1年前发现梅毒,予以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2次后未复查,余既往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病变 梅毒性脊髓炎 神经梅毒 梅毒性脑脊髓膜炎 可治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