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区域依法协同立法研究——基于对《长江保护法》第6条的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坚 代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长江保护法》第6条首次在法律层面肯定了区域立法协同。长江三角洲区域可以依据《长江保护法》协同立法。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依据《长江保护法》协同立法。江苏、安徽两省的所有设区的市,浙江的杭州、嘉... 《长江保护法》第6条首次在法律层面肯定了区域立法协同。长江三角洲区域可以依据《长江保护法》协同立法。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依据《长江保护法》协同立法。江苏、安徽两省的所有设区的市,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亦可依据《长江保护法》协同立法。不同省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之间开展协同立法,应先请示本省人大常委会并经其同意。《长江保护法》第6条“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并非对协同立法的事权项目之限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立法应受《长江保护法》整体事权范围的规范,主要分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两类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依据《长江保护法》协同立法的方式未受到法律的专门限定,可参考既有的地方立法实践中的协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一体化 协同立法 长江保护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非粮化时空特征分析
2
作者 唐令东 梁高都 +2 位作者 曹丹娜 黎虹鑫 杨小雄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743-750,共8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事关国运民生。“非粮化”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的各类统计年鉴等面板数据,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量、粮作比、粮食播种面积动态变化度、重心轨迹、标准差椭圆方向分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事关国运民生。“非粮化”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的各类统计年鉴等面板数据,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量、粮作比、粮食播种面积动态变化度、重心轨迹、标准差椭圆方向分布的变化,得到2000—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非粮化状况在时间与空间格局上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耕地面积变化趋势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剧烈减少、剧烈增加、平稳减少、开始增加”的阶段,长江三角洲区域遏制非粮化与非农化的政策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长三角洲地区的粮食产量在空间上具有不平衡性;安徽、江苏二省为长三角地区产粮支柱,上海与浙江由于历史、产业结构等原因粮食生产能力较弱;长三角地区粮食产量变化与农作物总体产量变化不同步;这是由于国家及地方政策对耕地保护以及对农用地保护的力度不同以及各地方第一产业结构主动或被动的调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三角地区的非粮化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的南部区域,经过“东北—西北”方向的移动,总体空间重心有逐渐向北偏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化 空间重心 标准差椭圆 长江三角洲区域
下载PDF
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 被引量:142
3
作者 吴威 曹有挥 +1 位作者 曹卫东 梁双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1-402,共12页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单方式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公路交通可达性大致呈环状格局,铁路交...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单方式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公路交通可达性大致呈环状格局,铁路交通大部分节点可达性较好,台州市域南部节点和舟山可达性差,水运形成了弧状条带分布格局,航空可达性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综合交通可达性以上海及周边节点为中心向外围呈不规则环状逐渐降低,可达性较好区域大致构成“Z”字形。通过可达性系数分析,公路交通可达性分布较为均衡,综合交通和航空次之,水运较差,铁路最不均衡。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区域交通可达性及其均衡性提高的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交通方式 综合交通 均衡性 长江三角洲区域
下载PDF
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勇 朱磊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78,共5页
文章首先论证了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阶段,分析了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城市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 必然选择 动力机制 有序发展 存在问题 基础 阶段
下载PDF
1996-200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人地协调度演变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牛高华 赵言文 施毅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地协调和生态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从区域角度计算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996—2004年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表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消费水平的不... 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地协调和生态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从区域角度计算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996—2004年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表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区域生态赤字在不断增大,人地关系处于不协调发展状态,威胁着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协调度 生态足迹 长江三角洲区域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小明 刘慧灵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3,共8页
国内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渐显现,是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但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区划壁垒、政区间恶性竞争等消极因素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联动,对区域治理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渐显现,是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但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区划壁垒、政区间恶性竞争等消极因素影响地方政府间合作联动,对区域治理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面临着改革与重构的巨大压力与现实需求:即如何建设新的区域管理制度,来打破现有的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划体制,消除其碎片化的负面因素,形成一个跨区域同时又是完全融合的无缝隙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以消除内耗,达到区域间利益的平衡和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繁荣。基于复合行政、区域管治、联合治理等理论基础,结合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实证分析,可以探讨如何通过地方政府间机构、制度、政策、利益等方面的合理安排进行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最终建构起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的区域行政区划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划 复合行政 区域治理 长江三角洲区域
下载PDF
冲破行政区划藩篱 发挥区域整合优势——“2002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市长、企业家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士兰 张庆 吴德刚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区域整合优势 “2002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市长企业家论坛” 会议综述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联合营销策略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春济 朱海森 《华东经济管理》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进行联合营销的策略。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会展业 营销策略 联合营销 业务定位
下载PDF
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金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15,共5页
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朱金海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功能分工合理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从而充分发挥这一地区集聚能量的重耍基础,也是21世纪初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力带动长江流域地区以至全国经济持续稳... 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朱金海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功能分工合理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从而充分发挥这一地区集聚能量的重耍基础,也是21世纪初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力带动长江流域地区以至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从地缘经济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域 经济一体化 周边地区 长江流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直接投资 地方政府 行政管理体制 中心城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碳补偿率空间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颂心 徐如浓 黄靖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5,共8页
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27个市域面板数据,测算2006—2018年各市农业碳补偿率,并在利用Moran’s I研究碳补偿率空间分布情况基础上,构建Durbin空间模型分析探讨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具有区域集... 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27个市域面板数据,测算2006—2018年各市农业碳补偿率,并在利用Moran’s I研究碳补偿率空间分布情况基础上,构建Durbin空间模型分析探讨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具有区域集聚特征,最高值分布逐步由西翼转变为东西两翼,较高值主要位于南部浙江省和西部安徽省,较低值主要分布靠北的上海市和江苏省。(2)区域间农业碳吸收水平呈相互促进、协同提升演变特征,正向溢出效应较为明显,邻近地区农业碳补偿率每提高1%,则本地农业碳补偿率相应上升0.441%,但随时间的推移,邻近地区彼此关联度逐渐有所减弱(3)绿化程度、种植业优化结构的固碳作用最明显,而化肥强度、农药强度和畜禽养殖优化结构是农业碳补偿率提升最重要抑制要素。建议长三角洲区域各市加强协同联动,调节控制关键因素,针对性探索多元减排增汇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莫兰指数 碳补偿率 碳补偿率空间分布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99 ICYDRD)纪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康华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第6期58-59,共2页
首次“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99 ICYDRD)”于1999年11月17至19日在中国上海华亭宾馆和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此次会议的发起与成员单位有: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地理学会、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国际研讨会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管理 上海师范大学 生态文化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经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一体化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敏 张占耕 《上海农村经济》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中国领先水平的农业生产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大部分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区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长...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中国领先水平的农业生产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大部分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区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商贸文化,支撑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领先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持续处于中国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生产力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结构 信息服务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建援 李雅婷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第5期18-20,共3页
创新已经从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体系发展为生态化、有机式的创新生态系统。长三角区域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产业协同创新和互补,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文... 创新已经从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体系发展为生态化、有机式的创新生态系统。长三角区域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产业协同创新和互补,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文章运用理论演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理清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战略地图,包括管理体制、"三维一体"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路径"五步曲"。本研究将对加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推动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长江三角洲区域 发展路径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 被引量:1
14
作者 嘉容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针对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即将启动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编制试点问题,在检索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泛长江三角洲及其区域发展规划的理念和构想,并就泛长江三角洲及其规定性和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及其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 针对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即将启动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编制试点问题,在检索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泛长江三角洲及其区域发展规划的理念和构想,并就泛长江三角洲及其规定性和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及其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区域发展规划 部门 三角 规划编制 问题 试点 检索 理念 文献
下载PDF
蓄势而发 腾飞可期——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发展的基础分析
15
作者 邹军 陈闽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3年第4期11-14,共4页
长江三角洲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黄金水道”横穿中部。土地面积99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500万,拥有15个地级以上城市,地域相邻, 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市化水平最... 长江三角洲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黄金水道”横穿中部。土地面积99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500万,拥有15个地级以上城市,地域相邻, 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市化水平最高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经济 科技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 技术密集型产业 现代科技 长江三角洲区域
下载PDF
论长江三角洲区域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
16
作者 段七零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文章在分析了“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的机理”的基础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已具备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剖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因素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长江三角洲区域推进大都市区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大都市区 动力因素 存在问题 若干建议
下载PDF
经济集中、社会公平、生态安全: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逻辑——评陈雯研究员等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
17
作者 洪银兴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4期111-112,共2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一书是陈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组织机理及优化研究”系列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区域一体化和长三角研究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区域一体化是...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一书是陈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组织机理及优化研究”系列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区域一体化和长三角研究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区域一体化是战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研究的焦点领域,也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地区发展战略 三角一体化 重点项目 区域发展 区域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集大成之作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大气环境保护
18
作者 刘丽 纪岚 《区域治理》 2020年第35期0030-0030,共1页
本文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大气环境现状,提出绿色低碳发展、共治跨界环境污染、强化区域风险应急能力建设、共创生态环境协作机制、健全完善区域环保市场手段等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大气污染 几类建议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9
作者 刘丽 《区域治理》 2020年第37期0024-0024,共1页
生态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已成为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水环境现状,提出绿色低碳发展、共保自然生态系统、共治跨界环境污染、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创生态环境协作机制等建议,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 生态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已成为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水环境现状,提出绿色低碳发展、共保自然生态系统、共治跨界环境污染、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创生态环境协作机制等建议,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基于长江三角洲区域水环境现状,提出绿色低碳发展、共保自然生态系统、共治跨界环境污染、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创生态环境协作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生态修复 几类建议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考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方凯 陈英健 姜尚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3,共6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江海之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区域内河湖水环... 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江海之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区域内河湖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也逐步凸显,离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水生态环境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基于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水安全保障要求,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双重影响下的优质水资源缺失、水环境质量恶化、水生态功能退化、协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管理“多水共治”技术体系,提出了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生态空间保护、构建了互联互通生态水网等一系列区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策略建议,可为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区域 水生态环境 生态空间管控 协同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