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平原粘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月英 陈中原 王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8,共7页
采用XRD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表层样品和5个剖面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表层样品粘土矿物含量和组合类型的空间分布以本区7 500-8 000 a前古岸线为界呈现了明显的分区现象,指示古岸线东西两侧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剖面样品中... 采用XRD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表层样品和5个剖面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表层样品粘土矿物含量和组合类型的空间分布以本区7 500-8 000 a前古岸线为界呈现了明显的分区现象,指示古岸线东西两侧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剖面样品中伊利石和高岭石含量相互消长的变化则反映了晚更新世末以来气候的波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时空分布 环境意义 长江三角洲平原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平原南部上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及多重地层划分 被引量:3
2
作者 林钟扬 金翔龙 +2 位作者 管敏琳 潘少军 赵旭东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76,共13页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受原始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海陆变迁、古气候冷暖更替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地层依次为基岩长河组、新近纪-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6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1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7个古气候旋回.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51.9~278.0 m为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存在两个气候旋回过程;83.5~151.9 m为河流相-河湖相-浅湖相沉积环境的中更新世,包含两个气候旋回过程;15.4~83.5 m为晚更新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河口相-河湖相-潮坪相-滨海相-河湖相,与王店海侵-杭州海侵时期对应,包括两个气候旋回;0~15.4 m为河口相-河湖相-泻湖相沉积环境的全新世,对应富阳海侵,包括一个气候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平原 第四纪 沉积相 古环境 多重地层划分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平原区静压桩施工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长青 丁宇诚 +1 位作者 成文博 蔡哲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第8期64-65,共2页
桩基础是由埋设在地基中的多根桩体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持力土层中,以此来满足建筑的承载力和沉降要求,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文章以国内某大型污水处理厂施工经验为依托,介绍了静压法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过程,可以... 桩基础是由埋设在地基中的多根桩体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持力土层中,以此来满足建筑的承载力和沉降要求,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文章以国内某大型污水处理厂施工经验为依托,介绍了静压法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过程,可以为其他项目的施工选择提供参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预制管桩 桩基础 静压法 施工方法 长江三角洲平原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古河谷充填沉积物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宝成 王张华 李晓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利用典型钻孔P5孔沉积物的岩性、测年、孢粉和有孔虫的分析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古河谷区记录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阶段性上升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古河谷沉积模式。研究发现本区古河谷末次冰消期(15~10ka BP)以淡... 利用典型钻孔P5孔沉积物的岩性、测年、孢粉和有孔虫的分析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古河谷区记录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阶段性上升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古河谷沉积模式。研究发现本区古河谷末次冰消期(15~10ka BP)以淡水湖沼相沉积为主,4m厚的泥炭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的反映。10~9ka BP发育滨海相粉细砂、粉砂沉积,反映此时海平面较为稳定。9~8ka BP发育溺谷相泥质粉砂、粉砂质泥沉积,厚达11m,反映海平面快速上升作用下的高速率充填。至全新世大暖期,古河谷区沉积顶界已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第一硬土层埋深大致相同,反映古河谷已基本被填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切古河谷 海平面阶段性上升 末次冰消期 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
下载PDF
镇江地区长江南北两岸第四纪地层结构划分与沉积特征对比 被引量:15
5
作者 苗巧银 朱志国 +4 位作者 陈火根 宗开红 骆丁 武健强 潘明宝 《华东地质》 2017年第3期175-183,共9页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江三角洲砂体的沉积时代;下蜀土物源为黄土,后期经气候和水流冲积改造而成;长江三角洲主体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物源沉积而成。下蜀土沉积厚度为中部和东部较厚,西部和南部较薄;长江三角洲砂体沉积厚度为西部薄,向东逐渐增厚,北岸厚,南岸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平原 第四纪地层 典型钻孔剖面 连孔剖面 镇江地区
下载PDF
小资料
6
《中国地质》 CAS 1988年第4期9-9,共1页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纪地层层序、沉积相和沉积时代,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委托上海地质处工程队,在长江口南岸川沙县高桥镇西,施工了长江一号孔,孔深344.69米。
关键词 长江一号 底界 沉积相 下更新统 地质调查局 地质矿产 长江三角洲平原 沉积时代 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