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流域自然环境的对称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2 位作者 殷鸿福 杨巍然 黄长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3,共4页
长江中游流域的区域地貌、水系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 ,均表现为明显的轴对称特点 ,对称轴为南北向的幕阜山—罗霄山山脉。而分属于长江中游流域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省和江西省两省的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相似的对称性。... 长江中游流域的区域地貌、水系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 ,均表现为明显的轴对称特点 ,对称轴为南北向的幕阜山—罗霄山山脉。而分属于长江中游流域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省和江西省两省的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相似的对称性。不仅表现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呈轴对称分布 ,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 ,以及在省内所处的地位 ,也呈对称性。自然环境的对称分布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对称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从对称性观点出发 ,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大城市正好位于对称三角形的顶点 ,可构成中国中部的经济金三角 ,其形成和发展对中部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湖南、江西两省自然环境的对称性 ,决定了两省经济发展的可比性 ,两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应互相参考、互相借鉴 ,共谋发展战略。长江中游自然环境的对称性是由区域地质构造和构造运动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流域 对称性 自然环境 区域经济
下载PDF
长江中游流域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崇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6-57,共2页
长江中游流域已发现并已正式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大溪和屈家岭文化.近年来,在湖北宜都县城背溪、秭归县朝天咀和湖南石门皂市等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可能是早于大溪文化的另一种原始文化.本文重点对长江中游流域近年... 长江中游流域已发现并已正式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大溪和屈家岭文化.近年来,在湖北宜都县城背溪、秭归县朝天咀和湖南石门皂市等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可能是早于大溪文化的另一种原始文化.本文重点对长江中游流域近年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从制陶工艺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流域 新石器时代 陶瓷 制陶工艺
下载PDF
基于受威胁物种保护的长江中游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坤 陈颖晖 +1 位作者 唐晓岚 王燕燕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15-3129,共15页
受威胁物种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首要目标,是确定保护优先项目、评估环境影响、建立自然保护地等决策实施的重要依据。长江中游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庞大、类型众多,但仍存在物种保护空缺问题。本文基于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选取98种... 受威胁物种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首要目标,是确定保护优先项目、评估环境影响、建立自然保护地等决策实施的重要依据。长江中游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庞大、类型众多,但仍存在物种保护空缺问题。本文基于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选取98种受威胁物种,运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分析它们适生区空间特征和主导影响因子,结合受威胁等级划分保护热点区,并通过叠加各类自然保护地识别保护空缺,为自然保护地空间规划与优化提供建议。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流域受威胁物种适生区分布主要受地形梯度变化影响,适生区及其保护热点区均集中分布于秦岭、大巴山、神农架、武陵山、雪峰山、幕阜山等山地;②约三分之一的热点区存在保护空缺,主要位于大娄山脉北部、幕连九山脉、雪峰山脉中部和雩山山脉,整体呈现“大聚合、小离散”空间特征;③建议加强对地形起伏较大、海拔约800~1500 m区域的受威胁物种保护;④重点在恩施市、建始县、安化县、奉新县、武宁县和宜丰县等地增设自然保护地,进而提高自然保护地整体连通性,完善流域生物生态保护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流域 受威胁物种 适生区 自然保护地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禀赋特征及其与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坤 唐晓岚 +1 位作者 王燕燕 任宇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0,共10页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禀赋格局及其与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为流域型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水资源禀赋综合评价模型,结合ArcGIS技术,从数量和密度的角度定量揭示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禀赋格局及其与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为流域型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水资源禀赋综合评价模型,结合ArcGIS技术,从数量和密度的角度定量揭示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禀赋格局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结果】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高、较高、中、较低和无禀赋区分别占研究区的2.61%、29.13%、40.01%、18.58%和9.67%,其中高禀赋区位于鄱阳环湖,无禀赋区位于唐白河流域;除地质公园外,其他自然保护地均与水资源禀赋存在较高空间关系,且在不同类型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社会经济价值方面表现的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具有水资源高禀赋的鄱阳南湖和较高禀赋的梁子湖群四级流域自然保护地分布极少,应加强对该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管控力度。【结论】结合ArcGIS技术,以自然保护为目标的水资源禀赋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定量揭示水资源禀赋格局与快速识别其保护空缺现状,有利于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流域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流域 水资源禀赋 自然保护地 空间关系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唐晓岚 马坤 任宇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0,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对策,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游流域6类66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核密度指数方法,定量分析其交叉...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对策,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游流域6类66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核密度指数方法,定量分析其交叉重叠特征和优化整合对策。【结果】长江中游流域共21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主要集聚分布于鄱阳环湖、大别山南部武陵山脉和伏牛山等区域;在省级行政区划交界、流域区划交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优化整合应优先考虑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4类为主体分别进行类型整合、范围调整、吸收合并和同类合并。【结论】运用ArcGIS定量可视化叠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判断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现状、特征及问题,有利于科学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空间格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 交叉重叠 优化整合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荆江流域环境演变及两湖平原盆地形成过程 被引量:4
6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6 位作者 徐冰 勾青梅 于学锋 田新红 刘卫国 安芷生 张国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对长江中游荆江流域及两湖平原盆地进行环境演变及形成过程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华中地块在全球新构造运动中发生的拉分运动对地表过程的影响,阐明了流域水系和区域环境及平原盆地的同步演化关...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对长江中游荆江流域及两湖平原盆地进行环境演变及形成过程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华中地块在全球新构造运动中发生的拉分运动对地表过程的影响,阐明了流域水系和区域环境及平原盆地的同步演化关系,探讨了山-盆-原-江-湖-河耦合系统及环境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荆江流域 两湖平原 环境演变过程 山-盆-原-江-湖-河耦合系统
下载PDF
近531年长江上中游与汉江流域水资源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月华 王海军 高贤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4-749,共6页
利用中国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及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10个代表站1953--2000年5~9月降水总量资料,建立了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近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两江旱涝变化特征及汉江流域旱涝等级与水量的关系。使用x^2检验分析两江旱涝... 利用中国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及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10个代表站1953--2000年5~9月降水总量资料,建立了汉江和长江上中游流域近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两江旱涝变化特征及汉江流域旱涝等级与水量的关系。使用x^2检验分析两江旱涝一致性,得出汉江为大旱或长江为大涝时,两江一致性最好。通过年代水资源的丰枯指数分析表明,两江同时出现丰水年的几率较大,汉江干旱具有相对集中且持续时间长的特征。长江上中游和汉江水资源分别是18和19世纪最丰沛,17和20世纪相应短缺,两江水资源的世纪变化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与汉江流域 旱涝等级 丰枯频率 水资源评估
下载PDF
提高入志照片的存史价值
8
作者 武身龙 《广西地方志》 1997年第4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存史价值 屈家岭文化 入志 解说词 黑白照片 县志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长江中游流域 社会经济形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