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破解传统批评困局,彰显《长恨歌》艺术魅力——评《〈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
1
作者
陈一军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因为一直未能找到主题归宿,《长恨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讽谕说"是造成其主题研判混乱的关键因素。这源于中国独特的文化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诗论,致使文学研究常常离开文学本位而做政治伦理道...
因为一直未能找到主题归宿,《长恨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讽谕说"是造成其主题研判混乱的关键因素。这源于中国独特的文化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诗论,致使文学研究常常离开文学本位而做政治伦理道德的评判。付兴林、倪超所著《〈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则基于文学本位,从语义、修辞、文献等多重角度着手,倾力揭示问题的真相,彻底否定了古今传扬的《长恨歌》主题之"讽谕说",使《长恨歌》在"讽谕说"或"双重主题说"背景下被遮蔽或淡化的丰富深沉的审美意蕴得以彰显,也回归了其艺术的有机整体性。由此观之,解决《长恨歌》主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长
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
《
长
恨歌》
讽谕
说
长爱说
审美意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破解传统批评困局,彰显《长恨歌》艺术魅力——评《〈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
1
作者
陈一军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摘
因为一直未能找到主题归宿,《长恨歌》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讽谕说"是造成其主题研判混乱的关键因素。这源于中国独特的文化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诗论,致使文学研究常常离开文学本位而做政治伦理道德的评判。付兴林、倪超所著《〈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则基于文学本位,从语义、修辞、文献等多重角度着手,倾力揭示问题的真相,彻底否定了古今传扬的《长恨歌》主题之"讽谕说",使《长恨歌》在"讽谕说"或"双重主题说"背景下被遮蔽或淡化的丰富深沉的审美意蕴得以彰显,也回归了其艺术的有机整体性。由此观之,解决《长恨歌》主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批评范式。
关键词
《〈
长
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
《
长
恨歌》
讽谕
说
长爱说
审美意蕴
Keywords
Song of E verlasting Sorrow and L i Yang's thematic study on Tang poem
Song of Everiasting Sorrow
view of alIegory
view of Everlasting love
aesthetic implication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破解传统批评困局,彰显《长恨歌》艺术魅力——评《〈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
陈一军
《安康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