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延长组页岩层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
1
作者 刘明成 吴胜和 +5 位作者 万晓龙 李桢 樊建民 陈朝晖 王梓沣 刘海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795,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层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展布存在较大的争议,从而影响着页岩油气的精细勘探与开发。以庆城油田西233区块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及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构了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层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展布存在较大的争议,从而影响着页岩油气的精细勘探与开发。以庆城油田西233区块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及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构了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在延长组原长81—长32砂组内,地层向湖盆中心呈进积叠置样式,可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每个中期旋回内,向盆地方向的古地貌依次为浅水带、斜坡带和盆底带。浅水带主要发育三角洲;斜坡带发育重力流水道,顺斜坡呈窄条带状分布;在盆底带近端发育重力流朵叶体沉积,砂体夹于泥页岩中,而盆底带远端主要为深湖页岩夹滑塌体沉积。原长7油层组页岩层系为1套穿时地层,由多个中期旋回的斜坡带下部、盆底带湖底扇砂体和半深湖—深湖泥岩组成。这一研究不仅对鄂尔多斯盆地夹层型页岩油的有效开发(开发区优选及水平井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亦对拗陷湖盆层序与沉积演化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组 7油层 湖底扇 页岩层系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双河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分布规律
2
作者 侯宾东 李爱荣 +6 位作者 杨怡青 郭远智 姬伟华 陈兵兵 尹帅 刘梦 赵凯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635-10644,共10页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类型主要为CaCl_(2)型,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分布在2201.2~153670.9 mg/L,平均为53947.2 mg/L。矿化度在50000 mg/L之前,含油饱和度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而在50000 mg/L之后,含油饱和度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较高的矿化度代表好的保存条件,利于油气长期大规模聚集,因而含油饱和度较高;而当目的层矿化度处于10000~20000 mg/L相对低的范围时,主要对应3~5 m薄层单砂体组成的复合砂体,因而含油饱和度也相对较高。分析认为,目的层矿化度、钠氯系数、镁钙系数特征均表明目的层处于相对封闭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这些水化学参数均与致密油藏聚集及产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双河地区 6油层 地层水 水化学参数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3
作者 樊其志 廖纪佳 +2 位作者 何贵平 王守志 陈艺娴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3期462-47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对沉积特征缺乏系统的认识,可能会影响后期的油气勘探开发。基于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常规测井相分析,对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沉...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对沉积特征缺乏系统的认识,可能会影响后期的油气勘探开发。基于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常规测井相分析,对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沉积相类型是辫状河三角洲,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2)纵向上长81河道砂体发育情况好于长82,横向上南西—北东方向上的河道砂体发育情况和横向连片性均好于西北—东南方向上的河道砂体。(3)在平面上发育南西—北东向的水下分流河道,长82—长81沉积微相的变化反映了物源持续推进,水下分流河道范围继续拓宽,且分布范围变广的物源进积过程。(4)基于不同微相物性对比和沉积相纵向、横向、平面研究,得出优势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8油层 华池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露头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军平 杨田 +5 位作者 张艳 李相博 董岐石 杨占龙 Guilherme Bozetti 郑泽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7-1239,共13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细粒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衣食村、瑶曲等典型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探讨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建立了细粒沉积中不同岩相的演化模式。...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细粒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衣食村、瑶曲等典型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探讨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建立了细粒沉积中不同岩相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铜川地区延长组中下部野外露头主要发育叠覆冲刷正粒序粉砂—细砂岩相、块状层理粉砂—细砂岩相、软沉积变形砂泥混杂岩相、块状泥岩相、水平纹层泥页岩相、凝灰岩相共6种岩相类型。铜川地区长7油层组发育背景泥质沉积、凝灰岩与重力流沉积的垂向组合、滑动滑塌与背景泥岩互层叠置、重力流沉积砂岩、泥岩垂向叠置。衣食村剖面下部长73亚油层组以块状层理碎屑流沉积和滑塌沉积为主;长72亚油层组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岩性从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过渡到水平纹层泥岩再到页理极其发育的黑色页岩;瑶曲剖面长71亚油层组发育丰富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如液化砂岩脉、块状砂岩内具有泥质条带以及火焰状构造等。研究区延长组长73亚油层组沉积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垮塌再搬运形成的相对厚层滑动滑塌沉积;长72亚油层组沉积期以深水页岩沉积为主,夹杂火山灰和少量的低密度浊流薄层粉砂岩沉积;至长71亚油层组沉积期,部分三角洲垮塌再搬运形成砂质碎屑流沉积和低密度浊流沉积;整体指示了长7油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先升高后降低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与沉积模式,该研究对于明确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机制与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相 沉积模式 7油层 铜川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南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明 马明宇 +3 位作者 梁云 胡桂林 刘超 王晓飞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南地区延长组长8段发育低孔、超低渗储层,以安塞南丹东-河庄坪地区长8段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的岩心、薄片、电镜、物性、地化及测井资料,系统地开展了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油藏发育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并构建了长...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南地区延长组长8段发育低孔、超低渗储层,以安塞南丹东-河庄坪地区长8段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的岩心、薄片、电镜、物性、地化及测井资料,系统地开展了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油藏发育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并构建了长8油层组的成藏模式。研究区长8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且长82亚段的分选要好于长81亚段。长8油层组储层内部的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孔隙组合包括粒间孔+溶蚀孔类型、溶蚀孔+粒间孔类型两类;镜下薄片观察结果显示,长8段的面孔率总体较低,平均总面孔率仅为3.3%。沉积微相与产能耦合关系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优势沉积微相。为此制定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研究区主要油气富集区域,而Ⅲ类储层所占的比例最大;Ⅲ类储层被细分为Ⅲa及Ⅲb亚类,其平均试油产量分别为3.5和0.6 t/d。长8段致密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的联合控制,裂缝、高渗砂体、较高的过剩压力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油层 储层类型 成藏模式 安塞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岩相分类与沉积环境恢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岚 李文厚 +3 位作者 刘群 王大兴 张盟勃 白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8-613,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大量岩心、薄片和地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黑色页岩的岩相类型、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利用微量元素指标对其形成期古环境和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大量岩心、薄片和地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黑色页岩的岩相类型、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利用微量元素指标对其形成期古环境和页岩成因机制进行研究。按照“有机质丰度—岩矿组成—沉积构造”分类标准,将长7划分出3类岩相,其中长7_(3)底部发育极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向长7_(2)过渡为富有机质纹层状黏土/粉砂质页岩,长7_(1)发育贫有机质块状粉砂质泥岩。自长7_(3)到长7_(1),随着湖盆萎缩和三角洲推进,黏土矿物、有机质和黄铁矿含量以及纹层发育程度逐渐降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和长期稳定的深水湖泊环境为藻类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条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长7_(3)极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湖盆生产力极高、水体缺氧甚至硫化的强还原环境,因受火山活动和湖底热液的影响而富含胶磷矿和Ni、Cu、Mo等营养元素,是国内罕见的富铀页岩。结合古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长7黑色页岩的成因机制为强烈构造运动下火山活动、热液活动叠加拗陷湖盆的水体分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油层 富有机质页岩 岩相 沉积环境 成因模式
下载PDF
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庆韶 田景春 +3 位作者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1-495,共15页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芯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沉积 沉积模式 7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储集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兴文 王拓夫 +3 位作者 闫家宁 韩明伟 任一菱 孙旭 《粘接》 CAS 2023年第5期107-111,共5页
为深入研究分析储层储集特征,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和室内实验,结合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和核磁共振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致密油层页岩中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石英与长石,此外还含少量碳酸盐和黄铁矿。泥质页... 为深入研究分析储层储集特征,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和室内实验,结合扫描电镜、常规压汞和核磁共振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致密油层页岩中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石英与长石,此外还含少量碳酸盐和黄铁矿。泥质页岩内刚性颗粒的粒度平均值为5.4μm,不存在砂级颗粒,泥级颗粒(≥8)能够占到中颗粒的50%以上。页岩、纹层和含纹层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TOC)差异性较为明显,表明页岩的TOC存在较强的非均一性。粉砂质纹层中页岩气所占据的含气孔隙度要比页岩层大,孔隙发育特征主要以粒/晶间孔和粒内孔为主,洗油前孔隙度为0.27%~8.06%,说明变化范围较大,平均2.35%。长7致密油储层大孔至纳米孔孔隙均含油,且微孔至纳米孔孔隙含油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油层 页岩 致密油储层 储集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类型砂岩储层物性及其孔隙成因——以天环凹陷盐池地区长9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明 赵军辉 +5 位作者 郭龙飞 李航 陈嘉荔 狄晓磊 唐曼 曲梦绯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5期48-55,64,共9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背景下,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砂岩物性特征及其孔隙成因对于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不同砂岩储层进行系统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细-中粒岩屑长石... 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背景下,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砂岩物性特征及其孔隙成因对于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不同砂岩储层进行系统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中-粗粒岩屑长石砂岩、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细-中粒长石岩屑、不等粒岩屑长石砂岩和不等粒长石岩屑砂岩5种类型砂岩。其中前3种类型砂岩占90%以上。中-粗粒岩屑长砂岩、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石英和长石刚性碎屑含量高,结构成熟度高,储层物性最好,以中孔低渗、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和特低孔超低渗为主,含一定中孔中渗储层,其他3类砂岩岩屑和填隙物塑性组分含量高,为低孔特低渗、特低孔超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研究区储层孔隙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溶孔、少量岩屑和浊沸石溶孔,绿泥石胶结作用对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的保存起到重要保护作用,长石、浊沸石溶蚀对物性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刚性矿物含量高、填隙物含量低、碎屑颗粒大以及磨圆度高是孔隙发育的主因,反之孔隙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环凹陷 9油层 砂岩储层 储层物性特征 孔隙成因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评价——以延长下寺湾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杨镱婷 张金川 +4 位作者 王香增 曹金舟 唐玄 王龙 杨升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7,4,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下寺湾区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单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泥页岩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长下寺湾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的延长下寺湾区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单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泥页岩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陆相页岩气的泥页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长下寺湾区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主要为浅湖—深湖相沉积,泥页岩累计厚度适宜,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页岩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有机质演化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分析美国海相产气页岩与中国陆相产气页岩的综合特征,长7段泥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25%,有利于储层的后期改造.相对美国储层物性较好的页岩,根据现场解析法测得的长7段泥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为4.5m3/t),埋深适中,分布稳定,具有勘探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泥页岩 页岩气评价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寺湾区 长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时保宏 姚泾利 +3 位作者 张艳 张雷 杨亚娟 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300,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长9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油层组和其本身两套烃源岩,但志丹地区长9油藏原油来源于长9烃源岩,无长7烃源岩的混入。长9油层组含油段主要集中在长91亚段,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辫状...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长9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油层组和其本身两套烃源岩,但志丹地区长9油藏原油来源于长9烃源岩,无长7烃源岩的混入。长9油层组含油段主要集中在长91亚段,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部分为半深湖亚相浊积岩砂体。长9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渗透率总体较低。平面上储层物性分布差异性较大,姬塬地区砂岩粒度粗,粒间孔发育,物性最好;而发育碳酸盐胶结物的洛川地区孔隙不发育,物性最差。根据源-储关系,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上生下储、自生自储两种成藏组合类型。据综合分析,姬塬地区成藏条件较好,为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9油层 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岩相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9
12
作者 付金华 邓秀芹 +2 位作者 楚美娟 张海峰 李士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8-93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广泛发育深水沉积。沉积物的粒度、沉积结构与构造、有机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表明,深水沉积岩可划分为四种岩相类型,分别为油页岩岩相、暗色泥岩岩相、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岩相和砂岩岩... 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广泛发育深水沉积。沉积物的粒度、沉积结构与构造、有机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表明,深水沉积岩可划分为四种岩相类型,分别为油页岩岩相、暗色泥岩岩相、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岩相和砂岩岩相。其中,油页岩岩相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测井曲线具有高阻、高伽马、低电位和时差跳跃频繁等特征;暗色泥岩岩相具有富含有机质、中低阻、中高伽马、高密度和高时差等特征;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岩相具有中电阻、低伽马、高密度、时差跳跃频繁等特征,泥质含量 20~70%;砂岩岩相表现出低的电阻、时差和伽马、泥质含量小于20%的特征,并刻画了各种深水岩相的剖面发育特征。深水斜坡带和湖底平原区的岩相组合存在较大的差异。深水岩相对非常规油气资源意义重大,其中油页岩岩相和暗色泥岩岩相为盆地中生界主力烃源岩,深水砂岩岩相是盆地大规模致密油的重要储集体,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岩相、暗色泥岩岩相富含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也具有潜在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岩相 鄂尔多斯盆地 长组 7油层 非常规油气资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期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完颜容 李相博 +4 位作者 刘化清 魏立花 廖建波 黄军平 黄思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14,共10页
三叠系延长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含油层位,其中长10油层组是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依据大量野外露头、岩芯观察、粒度分析及古地貌恢复等资料,对盆地延长组下组合长10油层组沉积相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三叠系延长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含油层位,其中长10油层组是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依据大量野外露头、岩芯观察、粒度分析及古地貌恢复等资料,对盆地延长组下组合长10油层组沉积相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长10油层组主要发育冲积扇相和河流相,其中河流相是盆地主要沉积相类型;②长10期,河流沉积体系主要受西部和北部物源体系控制,南部物源体系影响很弱;③长10期,鄂尔多斯地区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两种河流类型,其中辫状河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盆地中西部地区,曲流河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南部地区。④长10期,现今的鄂尔多斯地区为一"泄水区",当时的"汇水区"可能位于豫西—东秦岭地区,其古地理环境可能与现今密西西比河地区类似。⑤长10河道砂体与上覆长9湖相油页岩匹配,在纵向上可以形成"上生下储"式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长组 10油层 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7
14
作者 白玉彬 罗静兰 +4 位作者 王少飞 杨勇 唐乐平 付晓燕 郑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9-116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近年来发现的勘探开发新层系,勘探实践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本文以盆地中南部志丹县吴堡地区为例,对该区长8油藏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近年来发现的勘探开发新层系,勘探实践证实其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本文以盆地中南部志丹县吴堡地区为例,对该区长8油藏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3烃源岩、长8内部烃源岩和长9顶部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储层组合配置;主成藏期运移动力主要为生烃增压等形成的异常高压,油气充注到长8致密储层后主要以近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为主;成岩作用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形成成岩遮挡型准连续型油气聚集。长8油藏平面及层位分布主要受控于有效烃源岩展布、储层质量和有效盖层的控制,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形成现今长8油藏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致密砂岩油藏 8油层 长组 吴堡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机理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李士祥 楚美娟 +1 位作者 黄锦绣 郭正权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在前人对物源、湖盆底形、碎屑供给能力、水体能量等沉积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特征的分析,长8油层组发育西南部和西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在前人对物源、湖盆底形、碎屑供给能力、水体能量等沉积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特征的分析,长8油层组发育西南部和西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和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勘探实践证明,不同沉积体系区域其砂体储集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盆地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已发现了规模储量,而东北部地区砂体储集性能差,未发现规模储量,砂体结构的不同是造成其储集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对砂体垂向及横向解剖的基础上,通过对砂体成因机理的分析,将长81段砂体主要划分为分流河道型和分流砂坝型2种类型。分流河道型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的西部地区,是在近物源、高能量、物源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河流入湖后河道的能量大于湖水的顶托作用,河道继续向前延伸,形成条带状的厚层垂向叠置砂体。分流砂坝型砂体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东北部地区,是在坡缓水浅、远物源、低能量的缓慢沉积条件下,湖水能量和河道入湖能量彼此强弱交替,形成了呈朵叶状的、单层厚度薄且不连续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砂体类型 成因机理 8油层 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 被引量:123
16
作者 李元昊 刘池洋 +2 位作者 独育国 王秀娟 黄锦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沉积微相。与典型的河控三角洲不同,其沉积相带分布范围宽广,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在平面上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其中,三角洲前缘可进一步细分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长8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延伸较远,规模较大,具有顺河道方向局部厚层砂体呈坨状分布、垂直河道方向坨状砂体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展布的特征,这种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湖岸线位置控制,即湖岸线控砂,与拗陷湖盆坡折带控砂特征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延长组 8油层 浅水三角洲 湖岸线控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何金先 段毅 +2 位作者 张晓丽 吴保祥 徐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2,32,共6页
通过系统研究区内长8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烃源岩的TOC质量分数、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总烃质量分数和生烃潜量S1+S2反映了其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 通过系统研究区内长8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烃源岩的TOC质量分数、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总烃质量分数和生烃潜量S1+S2反映了其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属于好的生油岩;岩石热解类型指数S2/S3和氯仿沥青"A"族组成反映了其有机质类型整体较好,以腐殖腐泥型(Ⅱ1型)为主,少量为腐泥型(Ⅰ型)、腐泥腐殖型(Ⅱ2型);最高热解温度Tmax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反映了其有机质已经进入了成熟的演化阶段.据此,认为华庆地区长8有效烃源具有较好的成烃潜力,作为有效油源岩意义较大,在后期的相关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组 8油层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凤奇 张凤博 +3 位作者 钟红利 王乐 焦滔 武蓬勃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9,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简称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程度低、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在调研致密砂岩油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与油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分析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7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简称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程度低、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在调研致密砂岩油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与油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分析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烃源岩、源储配置关系、沉积相、物性条件等均为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广泛发育的长73油层亚组(简称长73)优质油源岩是长7中上部致密油形成的有利条件,控制着各层致密油发育的总厚度和分布范围;长7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为长73生成的油能及时排出奠定了基础;优势相区控制着长7致密油的分布范围;致密砂、泥岩体遮挡下的相对高孔、高渗砂体控制着长7致密油的聚集部位。该研究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乃至延长组其他类似特征致密油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主控因素 长组 7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 被引量:118
19
作者 罗静兰 李忠兴 +5 位作者 史成恩 李建 韩永林 王海宏 李进步 王成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一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上三叠统延长组 8与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君文 田景春 +1 位作者 陈洪德 肖玲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长63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汇作用不强;长6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交叉汇合成网状;长61期不同级次的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合连片更加明显,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力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6油层 长组 三角洲前缘亚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