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长翼蝠福建亚种不同行为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颖 冯江 +4 位作者 陈敏 张喜臣 李振新 周江 张树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97,共5页
普通长翼蝠福建亚种为中国的地方性亚种。采用超声波监听仪和Batsound3 10软件对其回声定位声波进行录制和分析,发现回声定位声波为中等长度的FM型,伴有1~2个谐波,声波主频率为49 35±4 24kHz,一次完整声波的声脉冲时间为3 46±... 普通长翼蝠福建亚种为中国的地方性亚种。采用超声波监听仪和Batsound3 10软件对其回声定位声波进行录制和分析,发现回声定位声波为中等长度的FM型,伴有1~2个谐波,声波主频率为49 35±4 24kHz,一次完整声波的声脉冲时间为3 46±1 63ms,两次声波间的声脉冲间隔为96 09±33 84ms。分析表明,普通长翼蝠福建亚种在飞行和手持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声脉冲时间均小于其悬挂状态,飞行状态下声脉冲间隔时间是各种状态中较小的,而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的主频率则为所有状态中最高的,说明蝙蝠在飞行中要面临复杂的环境,辨别较多的障碍物,因此利用高频率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才能实现灵活复杂的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长翼蝠福建亚种 中国 行为状态 回声定位声波 飞行 手持状态
下载PDF
安徽发现腹侧颈部白化的几内亚长翼蝠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峰 唐佳 +1 位作者 张树义 陈其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45,共3页
2006年10月24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附近的矿洞中捕捉到1只腹侧颈部白化的雌性几内亚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r:Chiroptera,Vespertilionidae),该只白化个体的体重、头体长、前臂长、胫骨长、后足长、尾长、耳长和耳宽... 2006年10月24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附近的矿洞中捕捉到1只腹侧颈部白化的雌性几内亚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r:Chiroptera,Vespertilionidae),该只白化个体的体重、头体长、前臂长、胫骨长、后足长、尾长、耳长和耳宽分别为14.4g、50.1mm、48.2mm、20.7mm、9.3mm、51.2mm、10.7mm和8.8mm,均在正常个体数据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内亚长翼蝠 部分白化 安徽
下载PDF
普通长翼蝠食性结构及其回声定位与体型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开良 韦力 +2 位作者 朱滕滕 王绪中 张礼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在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的捕食区内用灯诱法和网捕法调查潜在食物(昆虫)种类;用粪便分析法鉴定普通长翼蝠的食物组成,发现其主要捕食体型较大的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体积百分比分别为55%和38%。普通长翼蝠具有相对狭长的... 在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的捕食区内用灯诱法和网捕法调查潜在食物(昆虫)种类;用粪便分析法鉴定普通长翼蝠的食物组成,发现其主要捕食体型较大的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体积百分比分别为55%和38%。普通长翼蝠具有相对狭长的翼,翼展比为6.94±0.13;翼载为(9.85±0.83)N/m2,相对较大。飞行状态下普通长翼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调频下扫型,声脉冲时程为(1.45±0.06)ms,脉冲间隔为(63.08±21.55)ms,主频较低,为(44.50±2.26)kHz。研究表明,普通长翼蝠的形态特征和回声定位特征与其捕食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分析 食物种类 形态 普通长翼蝠
下载PDF
普通长翼蝠听觉器官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廖阳 闫荣玲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了解蝙蝠听觉器官的结构特征,丰富哺乳动物听觉器官解剖学资料。方法显微解剖分离得到普通长翼蝠听觉器官的各构件,在LEICAMZ16F显微镜下对各构件进行拍照,用软件Spotadvanced对照片进行测量,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蝙蝠听觉器官的结构特征,丰富哺乳动物听觉器官解剖学资料。方法显微解剖分离得到普通长翼蝠听觉器官的各构件,在LEICAMZ16F显微镜下对各构件进行拍照,用软件Spotadvanced对照片进行测量,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得外耳长(L)、锤骨柄长(L1)、砧骨长突长(L2)、耳蜗径高(H)、底宽(W)、鼓膜面积(S1)、镫骨底面面积(S2)分别为(12.44±1.75)mm、(1.03±0.19)mm、(0.54±0.08)mm、(2.59±0.14)mm、(1.77±0.10)mm、(3.25±0.43)mm2、(0.14±0.02)mm2;分析发现,L1与L2之间,S1与S2之间及W与H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个体的中耳对声压的放大倍数差异不明显。结论普通长翼蝠听器官各构件形成一个精密高效的传递系统,为其回声定位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翼蝠 听觉器官 解剖
下载PDF
棕果蝠与大长翼蝠雄性生殖腺的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永蔚 邓禄刚 +3 位作者 王高岛 张静蓉 李玉春 陈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为了探讨翼手目不同生态位蝙蝠睾丸的发育状况,对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和大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这两种同域分布而生态位不同的蝙蝠雄性个体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比较.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睾丸及附睾进行了组织... 为了探讨翼手目不同生态位蝙蝠睾丸的发育状况,对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和大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这两种同域分布而生态位不同的蝙蝠雄性个体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比较.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睾丸及附睾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7-9月棕果蝠睾丸曲细精管面积逐渐增加,生精细胞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在8-9月大量产生精子,达到繁殖交配高峰期;而7-9月大长翼蝠睾丸曲细精管内未观察到成熟精子细胞以及精子,呈现出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趋势,表明其睾丸后期将大量产生精子的可能性.此外,通过比较棕果蝠与大长翼蝠雄性生殖腺结构与生殖细胞形态的变化,表明这两种蝙蝠具有不同的繁殖季节性,棕果蝠繁殖期较早,大长翼蝠繁殖期较靠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果 长翼蝠 睾丸 曲细精管 生殖腺
下载PDF
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bersi)上丘与传递超声信息有关核团的传入联系—HRP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春梅 张善庆 +1 位作者 黄宏 张士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用HRP逆行追踪法结合电生理学技术,对21只长翼蝠上丘(SC)超声信息的传入联系进行了形态学研究。13只动物上丘的听应部位电泳HRP后,标记神经元恒定地出现于双侧的下丘(IC,同侧为主)和外侧丘系背核(DNLL,对侧占优势)。约半数动物的同侧前... 用HRP逆行追踪法结合电生理学技术,对21只长翼蝠上丘(SC)超声信息的传入联系进行了形态学研究。13只动物上丘的听应部位电泳HRP后,标记神经元恒定地出现于双侧的下丘(IC,同侧为主)和外侧丘系背核(DNLL,对侧占优势)。约半数动物的同侧前外侧橄榄周核(ALPO)存在标记神经元。此外,标记神经元还出现于下列结构中,同侧的舌下神经前置核(n.Ⅻ)、小脑顶核(F)、黑质(SN)、后连合核(NPC)、丘脑(THa)、未定带(ZI),对侧的小脑齿状核(D)、双侧的中脑网状结构(MRF)、上丘(SC)。8只长翼蝠上丘的非听反应部位电泳HRP后,同侧的舌下神经前置核、小脑顶核、黑质、后连合核、丘脑、未定带,对侧的小脑齿状核,双侧的中脑网状结构及上丘亦见标记神经元。本实验提示:上丘的超声信息主要是经过同侧前外側橄榄周核和下丘以及对侧的外侧丘系背核中继传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信息 上丘 长翼蝠
下载PDF
云南省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体表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7
作者 杨金颋 黄晓宾 +4 位作者 王玉娟 郭宪国 张现政 杨慧娟 郑小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部分地区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相关生态规律。方法2020-2022年期间,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昆明市晋宁区、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曲靖市沾益区、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和普洱市思茅区6个采集点,使用雾网... 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部分地区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相关生态规律。方法2020-2022年期间,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昆明市晋宁区、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曲靖市沾益区、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和普洱市思茅区6个采集点,使用雾网捕捉亚洲长翼蝠,之后采集其体表寄生虫并进行整理鉴定。计算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的构成比(Cr)、感染率(PM)、平均多度(MA)和平均感染强度(MI),分析感染情况;使用优势度指数(Y)判断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的优势物种;运用聚块指数(m*/m)判断优势种的空间分布类型;利用协调系数(V)分析优势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体表寄生虫感染情况的性别差异。结果共捕捉到亚洲长翼蝠77只,在其体表收集到寄生虫498只,主要类群为革螨(Cr=33.53%,PM=55.84%,MA=2.17,MI=3.88)和蝙蝠蝇(Cr=64.66%,PM=93.51%,MA=4.18,MI=4.47)。优势物种为长铗蛛虱蝇(Y=0.293)和短铗蛛虱蝇(Y=0.203)。聚块指数分析表明,长铗蛛虱蝇(m*/m=1.366)和短铗蛛虱蝇(m*/m=2.460)在不同宿主个体间均呈聚集分布。协调系数分析发现,长铗蛛虱蝇与短铗蛛虱蝇之间(V=0.248,P=0.026)存在正协调关系。此外,亚洲长翼蝠性别对其总体表寄生虫、蝙蝠蝇和革螨感染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云南省亚洲长翼蝠体表寄生虫感染普遍,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群落结构较简单,主要为革螨和蝙蝠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长翼蝠 体表寄生虫 革螨 云南
原文传递
偏离最佳频率的声信号对几内亚长翼蝠下丘神经元的前掩蔽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子英 唐佳 陈其才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6,共10页
为探讨偏离神经元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的声刺激对下丘神经元的前掩蔽效应,实验选用5只听力正常的几内亚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r),记录它们的下丘神经元对偏离BF的掩蔽声和探测声(BF)的反应。结果发现,当掩蔽声向高或低频... 为探讨偏离神经元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的声刺激对下丘神经元的前掩蔽效应,实验选用5只听力正常的几内亚长翼蝠(Miniopterus magnater),记录它们的下丘神经元对偏离BF的掩蔽声和探测声(BF)的反应。结果发现,当掩蔽声向高或低频方向偏离神经元的BF时,掩蔽效应逐渐降低。根据计算出的掩蔽效应指数"R"下降50%时高、低频边的半带宽(half-band width),可将受前掩蔽影响的神经元分为低频边长效掩蔽型、高频边长效掩蔽型和双边等效或均衡掩蔽型。结果显示,所有神经元的高频边半带宽(half-band widthhigh)与低频边半带宽(half-band widthlow)之间存在线性相关(n=24,r=0.47,P<0.05);50%神经元的half-bandwidthlow显著大于half-band widthhigh(n=12,P<0.001),25%神经元的half-band widthhigh显著大于half-band widthlow(n=6,P<0.05),其余25%神经元的half-band widthhigh与half-band widthlow之间无显著差异(n=6,P>0.05)。尽管掩蔽效应指数在偏离BF的高、低频边具有相关性,但偏离BF的低频声对多数神经元具有更强的掩蔽效应。基于这些结果推测,由偏离BF声刺激所产生的强掩蔽效应,或许能为蝙蝠的发声抑制理论和有回声环境中的听觉抑制效应提供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最佳频率声 前掩蔽 下丘神经元 几内亚长翼蝠
原文传递
毛腿鼠耳蝠、亚洲长翼蝠和栗鼠耳蝠斑驳白化现象
9
作者 顾浩 刘森 +4 位作者 孙淙南 赵欣 余艳萍 江廷磊 冯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651,共6页
斑驳白化是一种先天性颜色失调表型,在翼手目中较为罕见。2016年5月至8月期间,分别在3个省份共发现3种存在斑驳白化现象蝙蝠。在河南省内乡县七里坪乡北湾村,发现1只怀孕雌性斑驳白化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斑驳区域包括背部左... 斑驳白化是一种先天性颜色失调表型,在翼手目中较为罕见。2016年5月至8月期间,分别在3个省份共发现3种存在斑驳白化现象蝙蝠。在河南省内乡县七里坪乡北湾村,发现1只怀孕雌性斑驳白化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斑驳区域包括背部左侧区域及腹部左侧边缘一带。在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发现1只怀孕雌性斑驳白化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斑驳部位包括背部下端、腹部底端股骨边缘、左右股骨、尾骨及小部分尾膜区域。在云南省晋宁县双河乡法古甸村,发现2只斑驳白化雄性栗鼠耳蝠(Myotis badius),斑驳区域分别为背部左下侧和背颈部一侧,区域面积较小。其中,毛腿鼠耳蝠和栗鼠耳蝠的斑驳白化现象为国内首次报道。此外,通过测量蝙蝠体重、前臂长等体型参数,并与同种正常个体进行比较,发现斑驳白化亚洲长翼蝠体重偏大,1只斑驳白化栗鼠耳蝠前臂长偏大,其余斑驳白化蝙蝠体型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斑驳白化现象对蝙蝠的正常生存与繁殖未造成严重影响。这为将来斑驳白化蝙蝠的生理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白化 鼠耳 长翼蝠 遗传病
原文传递
基于16S rRNA部分序列中国蝙蝠科蝙蝠系统发生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燕 马金友 牛红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3-520,共8页
蝙蝠科蝙蝠遍布全世界,是蝙蝠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尽管从形态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认为蝙蝠科内长翼蝠亚科应该提升到科、鼠耳蝠属应该提升到亚科的分类地位,但是其科内的系统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本文对蝙蝠科11种3... 蝙蝠科蝙蝠遍布全世界,是蝙蝠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尽管从形态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认为蝙蝠科内长翼蝠亚科应该提升到科、鼠耳蝠属应该提升到亚科的分类地位,但是其科内的系统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本文对蝙蝠科11种38个标本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序,并结合以前报道的13种(属于7科13属)蝙蝠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长翼蝠亚科可以提升到科的分类地位、鼠耳蝠属提升到亚科的分类地位,这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一致;相对于由鼠耳蝠亚科、彩蝠亚科和管鼻蝠亚科构成的分支,蝙蝠亚科和Antrozoinae是一个并系群。蝙蝠亚科内的亲缘关系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关系 长翼蝠 鼠耳亚科 16S RRNA
下载PDF
河南省蝙蝠绦虫种类记述
11
作者 余燕 吴世秀 +3 位作者 刘晓晓 陶换 牛红星 马金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首次报道,其中东北蝙蝠绦虫为我国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马铁菊头 普通长翼蝠 河南省
下载PDF
蝙蝠科三种蝙蝠的G-带和C-带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娜 敖磊 +1 位作者 何淑艳 谷晓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101,共6页
对肺、心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贵州3种蝙蝠即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和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进行了G-带、C-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2种鼠耳蝠的G-带基本相同,亚... 对肺、心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贵州3种蝙蝠即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和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进行了G-带、C-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2种鼠耳蝠的G-带基本相同,亚洲长翼蝠的G-带与两种鼠耳蝠有一定同源性;C-带核型中,中华鼠耳蝠和亚洲长翼蝠只有着丝粒带,而西南鼠耳蝠有的染色体有插入C-带和端位C-带。根据带型异同分析讨论了鼠耳蝠和长翼蝠间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鼠耳 西南鼠耳 亚洲长翼蝠 G-带 C-带
下载PDF
在群体中的蝙蝠如何分辨出自己的超声波?
13
作者 前田武 周楠(译) 《科学世界》 2019年第2期137-137,共1页
A:全世界的蝙蝠约有1000种,其中有很多是通过口或鼻发出超声波,并用耳朵接收超声波的回声,从而感知周围的地形以及寻找作为食物的昆虫等。这种超声波定位有着很高的性能,能够探知四五米外仅有几厘米大小的昆虫,因此,蝙蝠可以在黑暗中一... A:全世界的蝙蝠约有1000种,其中有很多是通过口或鼻发出超声波,并用耳朵接收超声波的回声,从而感知周围的地形以及寻找作为食物的昆虫等。这种超声波定位有着很高的性能,能够探知四五米外仅有几厘米大小的昆虫,因此,蝙蝠可以在黑暗中一边飞行一边捕食。不过,蝙蝠喜欢群居,当它们集体飞行时,就会同时发出大量的超声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亚洲长翼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