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斌 董毅 +1 位作者 丁惠强 赵浩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究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长节段固定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L5S1融合情况分... 目的探究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长节段固定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L5S1融合情况分为融合满意组与融合失败组,观察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融合失败组与融合满意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T值、患者身体素质、临床操作不熟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干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腰椎Coob角、腰椎前凸角、体质量指数、腰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年龄、患者身体素质、术后并发症、早期康复干预是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性长阶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情况、术后并发症、早期康复干预等,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融合失败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 长节段固定术 L5S1融合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长节段固定术近端固定椎的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军峰 李危石 +1 位作者 姜宇 孙卓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 对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长节段固定术(long-segment fixation,LSF)中近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ADS患... 目的 对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长节段固定术(long-segment fixation,LSF)中近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ADS患者LSF术中矢状面及冠状面UIV的选择策略、UIV选择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及近端交界性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之间的关系、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对UIV选择策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LSF治疗ADS可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对侧弯严重、伴有椎体旋转、矢状面严重失平衡的ADS患者应选择LSF。一般情况较差者,可融合至胸腰椎,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有利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一般情况较好者,必要时可考虑融合至上胸椎,以期获得满意远期疗效。但在矫形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下胸椎区(T9、10),以减少PJK、PJF等术后并发症。近年,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参考标志——冠状位第1反转椎来指导UIV选择,但还需要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研究表明,不同人种、不同生活习惯会导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不同,进而影响UIV的选择。微创手术治疗ADS获得了满意疗效,但UIV选择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 LSF术中UIV选择策略目前尚未统一,UIV在矢状面上选择上胸椎、下胸椎还是胸腰椎,应综合考虑患者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全身情况等,同时需要结合冠状面上水平椎、中立椎、上端椎关系,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 长节段固定术 近端固定 微创手
原文传递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研究
3
作者 邬亚明 尹毅 +2 位作者 陈是煌 李忆杰 高鹏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测量及Surgimap软件计算患者的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包括C_(1)~C_(2)颈椎前凸角(UCL)、C_(3)~C_(7)颈椎前凸角(LCL)、颈椎前凸角(CL)、颌眉角(CVBA)、T1倾斜角(T1S)、颈倾角(NT)、胸廓入口角(TIA)、T_(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_(1)S-CL);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大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最大。术后3个月、2年,患者CVBA、T1S-CL角小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CVBA、T1S-CL角最小。术后3个月、2年,患者的NDI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NDI评分最低。UCL、LCL、CL、T1S、NT、TIA角与NDI评分呈正相关(P<0.05),CVBA、T_(1)S-CL角与ND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发生明显代偿性改变,且颈椎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远期从矫形手术中获益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减压固定 颈椎 矢状力 参数 颈椎功能
下载PDF
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潘玉军 时长江 孙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比较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65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2例,B组53例,其中A组进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B组选择短节... 目的比较长、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65岁以上的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2例,B组53例,其中A组进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B组选择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g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术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对比评价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VAS、ODI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Cobb角在术后均有明显改善,而A组Cobb角改善率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手术治疗中,短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相比,具有较少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而长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术则在矫正侧凸并维持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弯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融合固定 减压融合固定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魁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医院接受后路长节段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5例)及接受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医院接受后路长节段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5例)及接受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n=54例)的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术6个月、术后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术前、术后12个月腰背功能恢复情况(ODI指数),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2.59%、9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组内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组内各时间点OD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也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促进腰背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骨折 后路经皮置钉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颜崇柏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在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39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该39例患者分为A、B两个组...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在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39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该39例患者分为A、B两个组别,A组有患者19例,B组有患者20例。A组患者行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之后,A、B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9.47%和90.00%,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0),但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3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2.657、2.456,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后者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皮置钉内固定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学群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0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治疗优良率、VAS评分和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效果优于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后路经皮置钉内固定 时间 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志宏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9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河间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Control组(n=34)和Matched组(n=... 目的:探讨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河间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Control组(n=34)和Matched组(n=34)。为Control组患者使用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Matched组患者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的评分均下降,P <0.05。治疗后,与Control组患者相比,Matched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术的时间更短,其VAS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更低,P <0.05。结论: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邻型多脊柱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光辉 时志松 +1 位作者 席俊伟 李张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7期3011-3012,共2页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治疗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骨折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朱士永 《大医生》 2022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和对照组(32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Cobb角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伤口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7 d时VAS、ODI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7 d和1个月时伤椎Cobb角度均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指标中更具优势,创伤性更小,更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皮置钉内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建明 王卫国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439-144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国的疗效。方法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例。给予对照组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国的疗效。方法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例。给予对照组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3d、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治疗前(P<0.05)。而手术前手术后3d、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不同时段的融合节段cobb角均高于手术治疗前(P<0.05)。而手术前、手术后3d、手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后12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cobb角度丢失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效果更优,有效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颈椎病 颈椎前路 减压植骨内固定 减压植骨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对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祥耀 海涌 张希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7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男性21例,女性58例,年龄55~72岁,平均(63.4±4.8)岁。将患者按照术后即刻PI-LL的大小,分为〈10°组(25例)、10°~20°组(32例)和〉20°组(22例)。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PI-LL、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LSDI)。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非连续变量采用χ2检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术后PI-LL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45~310 min,平均(235.3±42.0)min,出血量300~5 300 ml,平均(1 021±787)ml,住院时间12~18 d,平均(14.5±1.3)d。共4~10个节段进行固定融合,平均(7.0±1.1)个。与术前相比,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2±1.8)°比(20.1±2.7)°]、PI-LL [(16.1±8.6 )°比(36.0±4.3)°]、JOA(3.0±1.3比5.5±1.2)、ODI(24.4±8.1比62.9±2.7)、VAS(3.0±1.0比6.8±1.3)均降低(t=18.539~53.826,P值均〈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1±2.7)°比(19.5±2.7)°、(4.0±1.4)°比(20.2±2.4)°、(4.7±0.9)°比(20.6±3.0)°](t=21.148~45.355,P值均〈0.01)和PI-LL[(5.2±2.8)°比(35.8±4.9)°、(17.9±2.9)°比(37.2±3.9)°、(25.8±2.7)°比(34.5±4.0)°](t=7.227~38.250,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PI-L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163,P〈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27.7±4.9比63.3±2.6、17.7±5.9比63.1±2.8、30.6±6.5比62.3±2.5)(t=21.218~50.858,P值均〈0.01)、JOA(2.8±1.2比5.2±1.2、3.3±1.1比5.7±1.1、2.8±1.7比5.7±1.2)(t=9.042~16.025,P值均〈0.01)、VAS(2.9±1.2比7.0±1.3、3.3±0.9比7.0±1.4、2.9±0.8比6.3±1.2)(t=16.073~22.214,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之间末次随访时ODI和LS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77,P〈0.01;F=37.063,P〈0.01)。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PI-LL与LSDI呈负相关(B=-5.838,P〈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1±0.7)年。术后3年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形成(PJK)19例,内固定松动6例;8例患者因明显局部疼痛及下肢症状进行了翻修手术;〈10°组、10°~20°组和〉20°组三组之间PJK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39)。结论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将术后PI-LL矫正至10°~20°疗效最好,可明显降低PJK的发生。为了矫正PI-LL而使术后LL过大,可能加重术后腰椎僵硬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 固定 骨盆投射角 腰椎前凸角
原文传递
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海霖 邑晓东 +2 位作者 王宇 李宏 刘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0期5851-5853,5857,共4页
目的:探究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24例,根据症状不同分A组和B组。A组62例患者腰背痛,接受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62例患者下肢症状明... 目的:探究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24例,根据症状不同分A组和B组。A组62例患者腰背痛,接受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62例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接受责任节段减压内固术。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处的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均有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多,在治疗时应谨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症状类型 矫形内固定 责任减压内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