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俑服饰二札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春辉 《文博》 1990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发掘,为研究秦人服饰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我有幸利用发掘之机对秦俑及其服饰进行较详细的观察,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兹就秦俑服饰的民族特色及其服制提一些看法,求教于方家同仁。一、秦俑服饰的民族特点分析秦俑服饰... 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发掘,为研究秦人服饰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我有幸利用发掘之机对秦俑及其服饰进行较详细的观察,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兹就秦俑服饰的民族特色及其服制提一些看法,求教于方家同仁。一、秦俑服饰的民族特点分析秦俑服饰与咸阳杨家湾及徐州狮子山汉兵俑服饰相比较,有相同之处,亦有差异:相同之处是其外面的长襦皆为右衽,皆着三重衣服;不同之处是秦俑长襦比后二者都短,秦俑长襦都短至膝以上,后二者都长达膝以下。秦俑之冠有明显不同的四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襦 杨家湾 三重衣 胡服 秦始皇兵马俑 秦人 实物资料 民族特点 服制 带钩
下载PDF
命名方式、地域变化与穿着群体:中国古代“襜褕”服制考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0,I0002,共7页
中国古代襜褕是一个变化着的服制概念,表现在地域差异、穿着人群的不同及质料式样的调整等方面。襜褕的基本特征为直裾襌衣,式样近长襦,而不是袍服。本文在对文献资料梳理过程时,发现襜褕中的一类为半袖衣,史料也表明半袖衣是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襜褕是一个变化着的服制概念,表现在地域差异、穿着人群的不同及质料式样的调整等方面。襜褕的基本特征为直裾襌衣,式样近长襦,而不是袍服。本文在对文献资料梳理过程时,发现襜褕中的一类为半袖衣,史料也表明半袖衣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服装品类,并非是受到西域服饰的影响,这一点可以结合西汉杨家湾兵马俑和香山汉墓兵马俑的服装给予佐证,文章最后依据实物图像归纳总结了三种直裾襜褕服制,以作考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襜褕 直裾 襌衣 长襦 半袖
下载PDF
宫苑乐舞图——浅谈燕妃墓墓室壁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婉丽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252-255,共4页
在众多的唐墓壁画中,有幅场面宏大,充满宫廷生活气息的壁画。这就是1990年从燕妃墓墓室出土的壁画——《宫苑乐舞图》。图中所绘十人,有持乐器者,有翩翩起舞者,也有手持生活用品站立的侍者。壁画位于墓室东壁,乐图在南舞图在此。
关键词 乐舞图 宫廷生活 立部伎 天竺伎 长襦 坐部伎 乐伎图 清商伎 帔帛 鸡娄鼓
原文传递
大同北魏平城丝路遗珍
4
作者 古顺芳 《收藏家》 2015年第3期21-32,共12页
北魏定都大同短短百年(398-494年),逐渐统一了北方。随着各地区移民的迁入,平城地区显示了多种文化因素集聚的现象,主要有拓跋鲜卑本民族文化,十六国文化,东晋南朝文化,还有西域外来文明1。1970年,大同轴承厂发现的北魏遗址出土鎏金... 北魏定都大同短短百年(398-494年),逐渐统一了北方。随着各地区移民的迁入,平城地区显示了多种文化因素集聚的现象,主要有拓跋鲜卑本民族文化,十六国文化,东晋南朝文化,还有西域外来文明1。1970年,大同轴承厂发现的北魏遗址出土鎏金錾花银碗1件,鎏金高足铜杯3件,八曲银洗1件。1981年,大同小站村封和突墓出土狩猎纹银盘1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文明 东晋南朝 拓跋鲜卑 陶骆驼 錾花 灰陶 深目 长襦 壁画墓 牌饰
原文传递
牛耕
5
作者 初国卿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于坊间冷摊上见到一张晚清时期春耕播种的老照片,虽然卖主要价不低,但我还是买了下来。照片所拍摄的正是我老家辽西一带早春时节最常见的景色:褐色的土地上是春雨欲来之前的灰色天空,赤着上身扶着曲辕犁的老农还梳着辫子。
关键词 牛耕 曲辕犁 早春时节 画像砖 南朝明 汉画像石 冉耕 长襦 杏雨 伯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