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跽”与“长跪”辨
1
作者 李春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4-116,共3页
自《说文》以来,各类典籍对古人"跽"和"长跪"的解释一直不够清楚明白,导致了很多误解。"跽"是在"坐"的基础上,改脚面平贴于地为前脚掌蹬地,是"立"与"坐"之间必不可少的一... 自《说文》以来,各类典籍对古人"跽"和"长跪"的解释一直不够清楚明白,导致了很多误解。"跽"是在"坐"的基础上,改脚面平贴于地为前脚掌蹬地,是"立"与"坐"之间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渡动作;"长跪"是在"跪"的基础上,上身微微前倾,此处"长"是"前伸"的意思,"长揖""长跽"之"长"也是"前伸"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跽
下载PDF
谈“跽坐俑”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维慎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0,78,共9页
某些权威工具书和文博考古类的图书、展览中,常常把席地而坐时的正常坐姿"端坐"(正坐)误为"跽坐"。古人席地而坐,正常情况下的坐姿是两膝著地,臀部压在双脚后跟上,这就是坐,又称跪坐、正坐、端坐、安坐。在坐姿的... 某些权威工具书和文博考古类的图书、展览中,常常把席地而坐时的正常坐姿"端坐"(正坐)误为"跽坐"。古人席地而坐,正常情况下的坐姿是两膝著地,臀部压在双脚后跟上,这就是坐,又称跪坐、正坐、端坐、安坐。在坐姿的基础上,把臀部抬起,腰部挺直,使大腿同上身成一条直线,两膝仍然贴在席上,称为"跽",又叫"长跽"。本文认为,"跽坐"就是"危坐",是与"安坐"对应的概念。秦汉时期,"跽坐"使用的场合大致有三:一是某人对另一人表敬时;二是某人应付突发状况时;三是驭手策马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端坐(安坐) 坐(危坐) 长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