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膜活化多孔陶瓷块修复长骨干缺损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聪 汪建新 +2 位作者 冯怀志 卢冰 张兴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503-506,F003,共5页
目的:利用自体骨膜中所含成骨细胞及生长因子与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复合,制备一种活化的骨替代材料,修复长骨干缺损。方法:从21只狗的股骨干上切取骨膜片,吸附包裹于25cm长1.5Cm、直径1.2Cm、中心有一孔的柱状陶瓷块表面;然后植入自体股部... 目的:利用自体骨膜中所含成骨细胞及生长因子与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复合,制备一种活化的骨替代材料,修复长骨干缺损。方法:从21只狗的股骨干上切取骨膜片,吸附包裹于25cm长1.5Cm、直径1.2Cm、中心有一孔的柱状陶瓷块表面;然后植入自体股部肌群内,1月后将其中4块取出作组织学观察,了解异位成骨情况。另21块直接移植替代相应大小的股骨干缺损。分别于2月、4月、6月取出替代骨段(含材料及相临骨组织)作生物力学测定、X线衍射分析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肌内1月时,陶瓷块表面的骨膜增生变厚,骨膜-材料界面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并向陶瓷空隙内爬行,可见新骨形成。植入骨缺损后,随时间延长,抗弯强度逐渐增加,6月时已接近正常骨的抗弯强度。X线衍射分析提示,2月时TCP迅速降解,6月时的X线转靶谱图已接近自体骨。组织学观察,2月时新生骨组织迅速增加,植入物与上下骨面融合。4月和6月时,大部分材料为新生骨组织所替代,新骨比例远大于陶瓷材料,植入物内大量骨小梁形成,哈佛系统清晰可见,成熟骨组织充满材料的孔隙并相互连接。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用自体骨膜与双相多孔陶瓷复合在自体内培养,可使骨膜中的生长因子及成骨细胞活跃,从而提高陶瓷材料的生物活性,用于修复长骨干缺损可加速新骨形成,达到负重骨替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膜活化 多孔陶瓷块 修复 长骨干缺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樊征夫 杨志明 +2 位作者 解慧琪 彭文珍 秦廷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4-308,共5页
目的研究仿生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性能、修复效果及可能的修复机制。方法采用人工合成双相羟基磷灰石(HA/β-TCP)为支架材料,与聚-DL-乳酸(PDLLA)复合后再复合Ⅰ型胶原及重组合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 目的研究仿生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修复长骨干缺损的成骨性能、修复效果及可能的修复机制。方法采用人工合成双相羟基磷灰石(HA/β-TCP)为支架材料,与聚-DL-乳酸(PDLLA)复合后再复合Ⅰ型胶原及重组合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兔骨膜成骨细胞及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培养。将仿生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移植到日本大耳白兔桡骨完全骨膜-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观察、X线观察、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研究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4周可见新生板层骨;第8周植入物与自体骨呈皮质骨融合,有新骨髓长入;第12周植入物外周被新生皮质骨完全替代,组织学新生骨呈数个连续过渡的条带样分布区。新生骨定量4周组与8周组及12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周组与12周组差异无显著性。随植入时间延长,植入体中钙/磷比值趋向于自体皮质骨。结论仿生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植入体内修复长骨干缺损,修复效果好,其骨再生机制为软骨内化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 骨移植 羟基磷灰石类 组织工程 长骨干缺损
原文传递
自体半侧腓骨髓腔内移植治疗长骨干缺损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建国 徐莘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作者报告了用自体半侧腓骨髓腔内移植,梯形自动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生物力学实验证明,髓内植腓骨钢板固定组的最大扭矩、扭转强度等均明显高于不植腓骨组,固定力学效果佳。髓腔植入腓骨后,胫骨干表面及截骨面所承受的扭... 作者报告了用自体半侧腓骨髓腔内移植,梯形自动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生物力学实验证明,髓内植腓骨钢板固定组的最大扭矩、扭转强度等均明显高于不植腓骨组,固定力学效果佳。髓腔植入腓骨后,胫骨干表面及截骨面所承受的扭转应力明显低于不植腓骨组;钢板受力均匀,较不植腓骨组明显减少,设计符合等强度原理,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和疲劳断裂,提高钢板的工作安全系数,且螺钉对钉孔周围骨质的挤压力显著减小。这对防止螺钉孔周围骨质坏死及螺钉松动均有一定作用。这些均为骨愈合过程创造了极有利的力学环境。实验证明了该植骨固定方法一次性充分完成长骨干不连的结构及功能重建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移植 梯形钢板 腓骨 长骨干缺损
原文传递
诱导膜技术与复合骨移植物在创伤后节段性长骨干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桂忠山 王桂华 +4 位作者 徐国浩 周斌 宁显宗 陈福扬 裴秋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2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创伤后节段性长骨干大段骨缺损,在诱导膜内植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自体松质骨、n-HA/PA66复合骨移植物,观察复合骨移植物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0诊治的16例(18处)创伤后... 目的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创伤后节段性长骨干大段骨缺损,在诱导膜内植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自体松质骨、n-HA/PA66复合骨移植物,观察复合骨移植物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0诊治的16例(18处)创伤后节段性长骨缺损,一期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治疗,膜形成后植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自体松质骨、n-HA/PA66复合骨移植物,最终2处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15处骨折采用钢板,1处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5~32)个月。12例(13处)骨折达到临床和影像学愈合标准,4例(5处)骨折不愈合。愈合的13处骨折中,骨缺损长度平均6.0(1.6~11.8)cm;未愈合5处骨折中,骨缺损长度平均10.3(6.0~13.2)cm。12例(13处)骨折愈合,5处出现短缩畸形,平均缩短2.0(1.5~3.0)cm;胫骨骨缺损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者出现冠状面5°、矢状面10°畸形愈合;股骨缺损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108°(90°~125°),伸直受限<5°;胫骨缺损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范围平均10°(0°~20°),跖屈活动范围平均32°(10°~55°)。结论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创伤后节段性长骨干骨缺损术中自体松质骨移植仍然是金标准,而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自体松质骨、n-HA/PA66复合骨移植物的效果较单独自体松质植骨的效果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大段骨缺损 Masquelet诱导膜技术 复合骨移植物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骨干缺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海 黄德征 +2 位作者 唐传其 杜昭 蔡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4-295,共2页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骨干缺损陈海,黄德征,唐传其,杜昭,蔡文我院自1991年6月至1996年底应用带血管腓骨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长骨缺损21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7岁4例,8~15岁...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骨干缺损陈海,黄德征,唐传其,杜昭,蔡文我院自1991年6月至1996年底应用带血管腓骨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长骨缺损21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7岁4例,8~15岁3例,16岁以上14例。先天性胫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干缺损 腓骨移植 治疗
原文传递
腓骨移植术33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祖根 田晓滨 +2 位作者 李波 陈阳 李作勇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9期515-516,共2页
目的 介绍我院 1981年 8月至 1999年 10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修复四肢长骨干骨缺损 33例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至受区时 ,其动脉吻合采用动脉双口吻合法或叫“T”形嵌入端端吻合法 ;在带血管蒂的游... 目的 介绍我院 1981年 8月至 1999年 10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修复四肢长骨干骨缺损 33例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至受区时 ,其动脉吻合采用动脉双口吻合法或叫“T”形嵌入端端吻合法 ;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取材入路上作了简化。结果经随访 6个月至 5年 ,平均 2 5年 ,经X线摄片检查 ,术后移植骨临床愈合时间为 2~ 5个月 ,平均3 5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长骨长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在血管吻合时采用动脉“T”形嵌入端端吻合法 ,该法既保证移植骨的血供 ,又使受区供血动脉原供区血液供应不受影响 ,在带血管蒂的腓骨取材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修复术 腓骨移植 四肢长骨干缺损
下载PDF
基因治疗研究再克难关老年性骨缺损再生有望
7
作者 陈祖亮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5年第12期11-11,共1页
在中国工程院戴克戎院士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华裔专家楼觉人教授指导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汤亭亭教授等在加速老年骨组织再生的基因研究方面获重大突破,他们设计的一种“BMP-2基因转染技术”能恢复老年机体骨髓干细... 在中国工程院戴克戎院士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华裔专家楼觉人教授指导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汤亭亭教授等在加速老年骨组织再生的基因研究方面获重大突破,他们设计的一种“BMP-2基因转染技术”能恢复老年机体骨髓干细胞的成骨能力,从而成功修复高龄动物的长骨干缺损。这一成果日前通过市科委主持的专家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基因治疗 缺损 老年性 再克 基因转染技术 华盛顿大学 中国工程院 骨组织再生 骨髓干细胞 BMP-2 长骨干缺损 基因研究 成骨能力 专家鉴定 教授
原文传递
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茂伦 张锋 +2 位作者 王布雨 骆艳飞 阮世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40例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方案,详细记录两个... 目的:分析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40例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方案,详细记录两个阶段手术治疗结果,分析影响患者骨愈合时间和下肢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术后1年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感染未再复发,患者术后1年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淀率、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和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与患者年龄、病灶部位相关,年龄越大患者骨愈合速度越慢,股骨愈合速度快于胫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C-M分型、植骨类型、间断期时间、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及病因无较大关联性(P>0.05);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LEFS评分)与其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相关,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P<0.05);与其他因素无较大关联性(P>0.05).结论: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对于控制感染率有较好的效果,而影响患者术后骨愈合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和病灶部位,除此之外,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选择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干感染性骨缺损 病灶扩大切除 膜诱导技术 感染率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