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赐湾地区长4+5油层组薄油层有效储层下限测井评价
1
作者 李鹏勃 周冕 +1 位作者 高路遥 张佳磊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为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油层组薄油层的精细刻画,需要开展系统的有效储层下限综合评价。利用该地区主力油层长4+5^(2)亚段大量地质、实验、测井、生产资料,系统研究了致密油藏储层特征并提出有效储层下限标准。研究结果表明... 为实现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油层组薄油层的精细刻画,需要开展系统的有效储层下限综合评价。利用该地区主力油层长4+5^(2)亚段大量地质、实验、测井、生产资料,系统研究了致密油藏储层特征并提出有效储层下限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工区长4+52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粒度曲线具有2段式特征。孔隙度主要分布在8%~16%,峰值区间分布在10%~13%;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2~5.6 mD^(*),存在2个峰值区间,分别为0.3~0.4 mD及1.4~5.6 mD。渗透率高于1.0 mD的相对高渗优质储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大于0.14μm且分选系数大于2.5。长4+52亚段有效储层的含油级别为油迹级及油斑级,物性下限标准为孔隙度9.0%、渗透率0.3 mD。此外,储层有效厚度电性参数,包括测井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电阻率及声波时差的下限分别为9.0%、40.0%、15Ω・m及225μs/m。结合岩心、测试、测井及试油资料构建的致密油油水层识别标准在薄油层应用中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 4+5^(2)亚段 有效储层下限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鹏勃 周冕 +1 位作者 高路遥 张佳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7期106-111,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开展系统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低孔特低渗特征分别采用密闭取心分析法、压汞法(J函数)、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进行原始含...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开展系统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低孔特低渗特征分别采用密闭取心分析法、压汞法(J函数)、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进行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密闭取心分析法测定的研究区长4+5、长6油层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6.7%;压汞法(J函数)测定的长4+5、长6油层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7.5%;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测定的长4+5油层组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51.4%,长6油层组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8.7%。3种方法测得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差不大,可为研究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天赐湾 4+5 6 原始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3
作者 沈明玲 冯小勇 +2 位作者 张志鹏 时保宏 崔郑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4+5_(1)亚段排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构造的匹配形成了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长4+5_(1)亚段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其纵向上的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富集于长4+5^(2)_(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马家山地区 4+5_(1)亚段 油藏特征 油藏构造 储层物性 油藏展布
下载PDF
定边地区长4+5致密储层特征及成因
4
作者 姬长拴 郭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针对定边地区长4+5储层物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岩心观察和取样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技术手段,对长4+5段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地区长4+5层位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 针对定边地区长4+5储层物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岩心观察和取样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技术手段,对长4+5段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地区长4+5层位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为3.4%~15.5%,平均为12.2%,渗透率为0.05×10^(-3)~3.7×10^(-3)μm^(2),平均为0.57×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实作用,其次是胶结作用。由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度损失为22.4%,损失率约为55.7%;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为8.27%,损失率约为20.6%;溶蚀作用可以改善储层物性,有利于保存原始孔隙,对孔隙度贡献率为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4+5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下载PDF
砂体叠置关系及其对油水分布的影响——以南泥湾油田南212井区长4+5^(2)为例
5
作者 李平 袁海 +6 位作者 樊平天 相金元 呼园平 赵灵生 吴珍珍 郭艳琴 王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为明确研究区南212井区长4+5^(2)油层组砂体叠置类型及其与油水分布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对研究区长4+5^(2)沉积微相类型、砂体的垂向叠置及横向接触样式进行深入剖析,再结合试油资料探讨不同砂体叠置类型的含油特征。结果表明... 为明确研究区南212井区长4+5^(2)油层组砂体叠置类型及其与油水分布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对研究区长4+5^(2)沉积微相类型、砂体的垂向叠置及横向接触样式进行深入剖析,再结合试油资料探讨不同砂体叠置类型的含油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南212井区长4+5^(2)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主要发育分流河道与河道间微相。砂体样式按照垂向叠置关系可划分为块状、分段互层、薄互层以及薄层砂体,在横向上可将其划分为孤立砂体、垂向叠置、水平搭接及切割叠置砂体。研究区长4+5^(2)砂体垂向叠置类型主要为薄互层和分段互层砂体,分段互层砂体含油性较好,而薄互层砂体含油性较差。长4+5^(2-1)砂体横向接触关系主要包括垂向叠置、切割叠置及水平搭接砂体,且切割叠置类砂体含油性最好,长4+5^(2-2)主要为水平搭接和孤立砂体,含油性整体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泥湾油田 4+5 砂体垂向叠置 砂体横向接触关系 油水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212井区长4+5^(2)储层的非均质性
6
作者 李平 樊平天 +3 位作者 相金元 呼园平 张俊杰 郭艳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南泥湾油田延长组长4+5油层组砂体厚度,分布规模在纵、横向变化较大,不同小层储层孔隙结构、物性差异明显,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增大了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难度。为了深入研究储层非均质性,高效开发储层剩余油,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 南泥湾油田延长组长4+5油层组砂体厚度,分布规模在纵、横向变化较大,不同小层储层孔隙结构、物性差异明显,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增大了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难度。为了深入研究储层非均质性,高效开发储层剩余油,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实验及扫描电镜分析,对南212井区长4+5^(2)储层的长4+52-1和长4+5^(2-2)这2个小层非均质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长4+5^(2-1)小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强于长4+5^(2-2),其平面非均质性弱于长4+5^(2-2),两个小层的层内非均质性整体差异不大,而长4+5^(2-1)的微观非均质性强于长4+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4+5^(2)储层 南泥湾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唐山油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7
作者 王雷 马莹 +5 位作者 杜芳东 杨亮 贾帆 邹浩廷 马洁 安山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年第9期193-195,共3页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研究区岩芯观测资料,结合沉积相的测井相应及电测曲线的特征,认为研究区长4+5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三种微相类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水下分流河道。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唐山油区 4+5油层组 沉积相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4+5油藏砂体接触关系及对油藏水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邱祥亮 郑晓梅 +4 位作者 赖雅庭 赵当妮 付雨萱 谭成仟 尹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4,共13页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油...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油藏的持续稳产及高效开发。基于单砂体界面的识别划分标志,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刻画砂体内部接触关系,进而厘清砂体横向交错与垂向叠置关系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4+5油藏砂体垂向叠置关系有切叠式、叠加式和分离式3类,其中切叠式砂体较均质,含油性好,水驱动用程度高,其次是叠加式砂体;单砂体的侧向接触关系可分为侧切式、对接式和孤立式3类,不同接触关系反映了河道砂体井间连通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油井注水见效周期,其中侧切式接触关系对应的油井注水见效时间短,其次为对接式、孤立式单砂体所对应的油井见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油藏 单砂体 接触关系 水驱效果 姬塬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4+5段沉积储层特征
9
作者 张攀 刘一仓 +1 位作者 谭成仟 黄延昭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7期27-29,共3页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常规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镇北地区长4+5段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镇北地区长4+5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两种沉积亚相,共发育6~8条主要水...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常规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镇北地区长4+5段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镇北地区长4+5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两种沉积亚相,共发育6~8条主要水下分流河道。该区砂岩岩性以灰白色、浅灰绿色中-细的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其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及岩屑溶孔次之;孔隙类型以复合型呈现,以发育粒间孔-溶孔为主,其中Ⅱ类孔喉组合为主要类型。该区储层孔隙度均值为11.89%,渗透率均值为1.75×10^(-3)μm^(2),其属于特低孔、特低渗油藏。长4+5段储层成岩作用以机械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为主,其中I/S比为25%-35%,属于中成岩A期。通过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将对研究区产建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北地区 4+5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长庆H油区长4+5油藏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雅彤 金心岫 王桐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2期264-270,共7页
H油区内为低孔特低渗油藏,沉积微相与砂体空间展布复杂,制约着油田进一步的勘探开发。为了实现更高的采收率,利用岩心分析、录井及井区内长4+5测井曲线资料对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可得:研究区域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 H油区内为低孔特低渗油藏,沉积微相与砂体空间展布复杂,制约着油田进一步的勘探开发。为了实现更高的采收率,利用岩心分析、录井及井区内长4+5测井曲线资料对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可得:研究区域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的沉积体系,发育有分流间湾、天然堤、水下分流河道等沉积微相,各小层的砂体厚度较薄,砂体以孤立式连通为主,呈条带状分布,主要以NE-SW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油藏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志丹油田F190井区延长组长4+5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11
作者 冯紫娟 王成龙 谭虹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利用研究区岩石镜下薄片、录井、压汞实验、扫描电镜、物性数据等资料,对志丹油田F190井区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及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 利用研究区岩石镜下薄片、录井、压汞实验、扫描电镜、物性数据等资料,对志丹油田F190井区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及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孔喉结构为细孔-细喉类型,孔隙度平均值10.77%,渗透率平均值1.03 mD,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丹油田 4+5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华庆油田长4+5低阻油藏成因分析
12
作者 王明瑜 刘明明 +1 位作者 于浩然 阳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92-95,共4页
华庆油田长4+5油藏发育低阻油藏,常规测井解释图版法无法有效识别油水层,复杂油水关系成因机理不清,为探明低阻油藏富集区并进行优质高效开发,必须查明低阻油藏的成因。为此利用研究区分析化验、生产动态等资料,从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 华庆油田长4+5油藏发育低阻油藏,常规测井解释图版法无法有效识别油水层,复杂油水关系成因机理不清,为探明低阻油藏富集区并进行优质高效开发,必须查明低阻油藏的成因。为此利用研究区分析化验、生产动态等资料,从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及构造幅度等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低阻油藏的成因。研究表明:岩石结构成熟度低、高放射性砂岩、岩石颗粒粒径小、水化粘土矿物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油水分异不彻底是形成低阻油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低阻油藏测井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庆油田 4+5 低阻油藏 成因
下载PDF
姬塬油田G83区长4+5储层欠注机理分析
13
作者 王小宁 李昊玺 +3 位作者 严昌鹏 薛鸿博 李轩 韩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90-94,共5页
姬塬油田G83区长4+5油藏欠注井逐年增多,且大多数欠注井多次治理无效,急需深入认识油藏储层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研究注水井欠注机理,从而解决注水井欠注、注水压力高、欠注治理无效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水驱实验、配伍性实... 姬塬油田G83区长4+5油藏欠注井逐年增多,且大多数欠注井多次治理无效,急需深入认识油藏储层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研究注水井欠注机理,从而解决注水井欠注、注水压力高、欠注治理无效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水驱实验、配伍性实验、注入水水质分析等。研究表明:注水不配伍、微粒运移、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导致地层堵塞是欠注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4+5油藏 欠注 微观结构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背景下的单砂体刻画——以定边油田YGS区块长4+5油藏为例
14
作者 李玮 刘瑛 +5 位作者 高涛 付晨阳 王鹏 张亮 张丽媛 刘明军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5期65-74,83,共11页
为明确定边地区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背景下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单砂体横向和纵向间的接触方式,以层序地层学和测井学及沉积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综合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测井资料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定边油田YGS区块长4+5油藏单砂体进行刻画... 为明确定边地区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背景下的单砂体展布特征,单砂体横向和纵向间的接触方式,以层序地层学和测井学及沉积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综合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测井资料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定边油田YGS区块长4+5油藏单砂体进行刻画。研究表明,定边油田YGS区块长4+5油藏中单砂体接触模式主要发育独立型、侧向对接型及切叠型3类;在单砂体3类接触类型细分的6种接触模式中,侧切式、垂向切叠式和侧向切叠式属于连通接触,其他接触类型为不连通或弱连通接触;该区域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主要介于2~6 m,宽度主要介于200~650 m,河道平均宽厚比为103。理清单砂体空间叠置样式,对识别油水沟通路径和多层系油藏的注水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岩性油藏 多层系油藏 4+5
下载PDF
黑家堡地区长4+5_(2)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陈沫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17-22,30,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黑家堡地区长4+5_(2)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及影响因素不明的问题,利用测井、常规物性、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得到长4+5_(2)发育的四类孔隙结构,其中Ⅰ类和Ⅱ类为勘探目标首选,并将成果应用于长4+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黑家堡地区长4+5_(2)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及影响因素不明的问题,利用测井、常规物性、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得到长4+5_(2)发育的四类孔隙结构,其中Ⅰ类和Ⅱ类为勘探目标首选,并将成果应用于长4+5油藏。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_(2)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43%,平均渗透率为0.79×10^(-3)μm ^(2),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残余粒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尺度主要以纳米级为主,其次为微米级,平均孔喉半径分布在0.02~10.00μm;Ⅰ类和Ⅱ类孔隙结构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孔隙结构最优,为勘探和开发的重点目标。根据储层孔隙结构评价结果,在研究区划分出三类勘探区带,作为勘探开发的优选区。细粒砂岩沉积为长4+5_(2)不同孔隙结构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强压实作用使得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化,研究成果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及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致密砂岩储层 成岩演化 沉积微相 4+5_(2)
下载PDF
吴起油田王洼子区块南部长4+5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16
作者 马丽 程舜 孙继继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年第21期153-155,共3页
通过对沉积微相进行分析以及判别沉积微相的环境,分析吴起油田王洼子区块南部长4+5地层沉积微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王洼子区块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可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及河口砂坝,其中长4+51以水下分流... 通过对沉积微相进行分析以及判别沉积微相的环境,分析吴起油田王洼子区块南部长4+5地层沉积微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王洼子区块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可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及河口砂坝,其中长4+51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优势相,其次是分流间湾与天然堤,河口砂坝发育较少;长4+52以分流间湾为优势相,天然堤微相也发育的比较好,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发育一般。河道砂体岩性的分布介于细砂岩与泥岩之间,河道砂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区块西北方向。确定了吴起油田王洼子区块南部长4+5地层的沉积微相二维展布形式,为下一步使用沉积微相的二维分布研究储层的发育状况,预测优势储层的分布范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洼子区块 4+5地层 沉积相 沉积微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中的古地震记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邵晓岩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锦泉 赵先超 韩永林 王海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通过对岩心观察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砂球、砂枕、球—枕构造、微断层递变层、微裂缝、液化卷曲变形等同生变形构造主要是由震积液化作用形成的...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中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通过对岩心观察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砂球、砂枕、球—枕构造、微断层递变层、微裂缝、液化卷曲变形等同生变形构造主要是由震积液化作用形成的。震积作用沉积可分为A、B、C、D、E等5个单元,分别组合形成ABCD型、BCD型或CD型、AB型、BCE型或BE型、BEBE型5种沉积序列类型,其中BCD型(CD型)和AB型最为发育。通过对古构造的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拗陷中心的北西向基底"活化"及北西、北东向同生正断层的活动是导致该区古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4+5油层组 古地震记录 沉积序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淡卫东 程启贵 +3 位作者 牛小兵 王成玉 梁晓伟 辛宏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3,4,共6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不同区块长4+5-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不具可对比性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储层评价 4+5-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成 淡卫东 +3 位作者 袁京素 辛红刚 张三 马艳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5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储层致密,在油藏大面积发育的同时,层间和层内含油性差异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待进一步明确。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长7广布式的烃源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差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相...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储层致密,在油藏大面积发育的同时,层间和层内含油性差异较大,油水关系复杂,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待进一步明确。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长7广布式的烃源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差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是油气聚集的场所,大量发育的裂缝是石油运移的重要通道,三者整体控制长4+5油藏大面积、大规模发育,但在局部受烃源岩厚度、裂缝发育程度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石油富集程度存在差异。创新提出"长7油源、裂缝及渗透性砂岩通道、非等动力垂向多点充注、物性控制非均匀成藏"模式,有效揭示了长4+5油藏大范围发育但差异性含油的地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层物性 充注动力 成藏控制因素 4+5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20
作者 翟利华 林艳波 +6 位作者 秦智 熊涛 鲍志东 谷宇峰 杨尚锋 申锦江 解雅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57,共8页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及试油、试采等数据,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不动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长4+5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其中,不动水饱和度高主要受颗粒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及孔隙结构复杂等因素控制。实例分析表明,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邻近储层对比法、以泥质含量-孔渗比-不动水饱和度三维模型为基础定量识别低阻油层的可动水分析法及快速直观识别低阻油层的交会图版法为长4+5低阻油层识别的3种有效方法,使研究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的符合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成因 识别方法 4+5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