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期物源分析
1
作者 李峤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4期439-440,490,共3页
综合大地构造、火山活动及区域地层岩性展布特征,对盆地南缘母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盆地内部砂岩轻重矿物组合以及砂岩锆石定年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为盆地南缘物源特征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期 矿物组合 锆石定年
下载PDF
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两期沉降及其形成机制
2
作者 邓秀芹 楚美娟 +2 位作者 王龙 陈修 王妍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基于近年来新补充的大量深井资料,深入开展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沉降作用研究,提出该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沉降事件,并对两期沉降作用下的地层发育特征、岩性组合、汇水区分布、沉积演化等进行系统对比分析。认为两期沉... 基于近年来新补充的大量深井资料,深入开展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沉降作用研究,提出该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沉降事件,并对两期沉降作用下的地层发育特征、岩性组合、汇水区分布、沉积演化等进行系统对比分析。认为两期沉降作用均是印支期秦岭构造活动在其北侧克拉通边缘的响应;延长组10段沉降幅度大,碎屑供给多,沉积速率快,以较粗碎屑充填为主,快速沉降伴随快速堆积,地层自东北向西南呈楔形增厚,沉降中心位于盆地西南环县—镇原—庆阳—正宁一带,地层厚800~1 300 m,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偏离,发育多个汇水区,此时尚未形成统一湖盆;延长组7段沉积期,在构造沉降与卡尼期暴雨事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大面积深水坳陷,沉积速率慢,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基本重合,均位于麻黄山—华池—黄陵一带,沉降中心深水沉积厚120~320 m,以细粒沉积为主;两期沉降机制存在差异,早期沉降与秦岭地区中三叠世勉略洋向北俯冲相关,在挤压背景下强烈拗陷,晚期沉降为晚三叠世后碰撞弱伸展动力环境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10段沉积 7段沉积 沉降中心 沉积中心 沉降机制 秦岭造山带 印支运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崆峒山砾岩”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化清 李相博 +3 位作者 白云来 冯明 房乃珍 廖建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68-671,共4页
“崆峒山砾岩”是延长组在盆地西缘的相变产物,可能形成于延长组中晚期(长7-长1期),对应于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形成期。其砾石成份以石灰岩砾石和砂岩砾石为主。通过与邻区前三叠系野外露头追踪对比,发现“崆峒山砾岩”中的石灰岩砾... “崆峒山砾岩”是延长组在盆地西缘的相变产物,可能形成于延长组中晚期(长7-长1期),对应于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形成期。其砾石成份以石灰岩砾石和砂岩砾石为主。通过与邻区前三叠系野外露头追踪对比,发现“崆峒山砾岩”中的石灰岩砾石与中奥陶统三道沟组灰岩特征相似,而石英砂岩砾石则与二叠系山西组砂岩特征相近,进一步的微观岩石学特征、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崆峒山砾岩 物源 三道沟组 山西组 长7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