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古文运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
1
作者 李建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87-94,共8页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士族 古文运动 门风
下载PDF
汉晋间蜀郡何氏述论
2
作者 李昆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中古时期世家多依靠其文化、政治优势维系着家族地位,发展壮大。蜀郡何氏从西汉入仕之初便有深厚的儒学背景,治《孟氏易》专今文经学,何武更是一度位列三公。时至东汉,在图谶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何氏家学师巴蜀杨氏,逐步由易及谶,也善经纬... 中古时期世家多依靠其文化、政治优势维系着家族地位,发展壮大。蜀郡何氏从西汉入仕之初便有深厚的儒学背景,治《孟氏易》专今文经学,何武更是一度位列三公。时至东汉,在图谶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何氏家学师巴蜀杨氏,逐步由易及谶,也善经纬,并在刘备称帝前后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魏晋之际玄学突破传统经学,渐成为世家大族热衷之显学,而在蜀地今文经学式微,蜀郡何氏逐步淡出了文化学术中心。几经时局变故打击,加之何氏渐生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之门风,使得家族在政治仕途舞台上身影渐少。蜀郡何氏家族特别的历史轨迹,终未能如庐江、东海何氏开枝散叶于南朝,却消失于中古郡望之列,也是此一时期诸多没落家族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蜀郡何氏 门风
下载PDF
余姚虞氏与六朝政治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燮军 张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4-70,共7页
余姚虞氏大致发迹于东汉中叶,自兹以降,迄乎唐初,该家族经历了由地方大姓经士族而趋于衰败并最终消亡的变迁过程。虞氏家族在此期间的盛衰荣枯,例证了能否与权力中枢建立并保持密切的联系,实乃中古家族可否晋身士流并维系其门第的关键... 余姚虞氏大致发迹于东汉中叶,自兹以降,迄乎唐初,该家族经历了由地方大姓经士族而趋于衰败并最终消亡的变迁过程。虞氏家族在此期间的盛衰荣枯,例证了能否与权力中枢建立并保持密切的联系,实乃中古家族可否晋身士流并维系其门第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姚虞氏 族资门望 门风家学 族性格
下载PDF
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才方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4-59,共6页
六朝时期,由于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长足发展,南北文化交融,促使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提高,涌现出一批以儒学为宗的文化世族,主要有以吴郡陆氏、顾氏、张氏为代表的吴姓大族;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表的侨姓大族;以吴兴沈氏为代表的... 六朝时期,由于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长足发展,南北文化交融,促使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提高,涌现出一批以儒学为宗的文化世族,主要有以吴郡陆氏、顾氏、张氏为代表的吴姓大族;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表的侨姓大族;以吴兴沈氏为代表的由“武力强宗”转化而来的文化士族。这些文化世族各具独特的家学门风,在经学、玄学、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多有建树,对丰富江南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学术品位,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文化世族 门风 江南文化
下载PDF
异曲可以同工——评两种研究六朝江东士族家学家风问题的著作
5
作者 古愚 《书品》 2004年第5期50-56,68,共8页
南京为六朝故都,周边地区散落的齐梁墓群,不断出土的六朝文物,市区之内的乌衣巷、桃叶渡等名胜古迹,都是南京居民耳熟能详引为骄傲的文化遗存。南京博物院内展出的文物,比之国内其他博物馆,也以六朝之时的珍贵文物为突出。因此,... 南京为六朝故都,周边地区散落的齐梁墓群,不断出土的六朝文物,市区之内的乌衣巷、桃叶渡等名胜古迹,都是南京居民耳熟能详引为骄傲的文化遗存。南京博物院内展出的文物,比之国内其他博物馆,也以六朝之时的珍贵文物为突出。因此,江苏省内有六朝学会这一学术组织,文化领域内不断推出有关以六朝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南京地区集中了一大批研究六朝文化的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江东世族之研究》 《六朝江东士族的门风 书评 社会史 文化史
原文传递
汉唐间余姚虞氏宗族文化的传承与变易
6
作者 唐燮军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1年第3期87-90,64,共5页
大致从东晋末年开始,余姚虞氏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宗族结构日益松散、同祖共宗观念日渐淡漠的趋向。此一动向固然源自虞氏的分枝析派及其近距离的迁移,如若追本溯源,更该归因于其阿时附俗的价值取向。事实上,虞氏宗人从政风格的异化、虞氏... 大致从东晋末年开始,余姚虞氏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宗族结构日益松散、同祖共宗观念日渐淡漠的趋向。此一动向固然源自虞氏的分枝析派及其近距离的迁移,如若追本溯源,更该归因于其阿时附俗的价值取向。事实上,虞氏宗人从政风格的异化、虞氏家学的驳杂多变乃至虞氏门风的两次转向,也莫不是其价值取向隐然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姚虞氏 宗族观念 从政风格 门风家学 阿时附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