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文登长山南花岗闪长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及寄主岩石的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芳芳 范宏瑞 +4 位作者 杨进辉 翟明国 金成伟 谢烈文 杨岳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9-586,共18页
胶东昆嵛山杂岩文登长山南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分布具有火成结构的闪长质包体,这些包体主要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定向排列,大小不等(几cm至几m),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包体具有与寄主岩石相似的矿物组合,但铁镁质矿物及斜长石含量明显... 胶东昆嵛山杂岩文登长山南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分布具有火成结构的闪长质包体,这些包体主要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定向排列,大小不等(几cm至几m),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包体具有与寄主岩石相似的矿物组合,但铁镁质矿物及斜长石含量明显比寄主岩石高,而石英和钾长石含量低于寄主岩石;镜下包体具有明显的不平衡反应结构,广泛发育针状磷灰石。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包体和寄主岩石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并具有相近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为0.70784-0.70818,εNd为-15.0--15.5。然而,包体和寄主岩石的主量元素在相关图上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并且岩石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也明显表明文登长山南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镁铁质岩浆和长英质岩浆的混合作用。在岩浆混合作用过程中,全岩Sr、Nd同位素和晚期生成的矿物组成比较快速地达到了均一化,而主量元素和高温矿物锆石Hf同位素组成则残留了原始岩浆的部分特征。研究表明,锆石Hf同位素在岩浆混合作用过程中不容易达到同位素平衡,其同位素组成比全岩Sr、Nd同位素更能有效地示踪混合岩浆的源区特征和岩浆混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质包体 花岗闪长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长山南 胶东
下载PDF
福建漳州角美花岗岩与闪长质包体的岩石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金豹 盛丹 +5 位作者 赵志丹 丁聪 周红芳 崔圆圆 蒋婷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04-4010,共7页
本文选择福建沿海漳州地区的角美花岗岩和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106.4±1.8Ma)和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105.6±1.0Ma和106.5±1.0Ma)具有相同的锆石U—Pb... 本文选择福建沿海漳州地区的角美花岗岩和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106.4±1.8Ma)和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105.6±1.0Ma和106.5±1.0Ma)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它们都是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较为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2~3.7),表明其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质包体具有更亏损的锆石Hf组成(εHf(t)=0.9~5.5)。地球化学数据结合野外证据表明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福建沿海地区96~106Ma岩浆作用的发育处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造成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 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 白垩纪伸展构造 福建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策 朱金初 +1 位作者 张佩华 谢才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0-318,共9页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显微结构、矿物组合及化学组成等特征显示其岩浆快速结晶成因。它们的主量元素在相关图上呈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在微量元素方面,包体和寄主花岗岩都富含...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显微结构、矿物组合及化学组成等特征显示其岩浆快速结晶成因。它们的主量元素在相关图上呈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在微量元素方面,包体和寄主花岗岩都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用锆石饱和温度和角闪石成分估算了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结晶的温度和压力表明,它们的结晶温度和压力条件相近,分别在793—824℃和(3.5—5.1)×10^8Pa范围内。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也表明,里松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基本同时结晶,但壳幔比例和来源有所不同。这些特征总体上说明了里松闪长质包体可能是两种岩浆混合时不完全消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里松
下载PDF
东天山八大石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汪传胜 张遵忠 +5 位作者 吴昌志 唐俊华 邵毅 刘四海 冯慧 雷如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9-315,共17页
东天山八大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闪长质包体。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矿物组合上不同,但两者中同类矿物的种属相似。与寄主花岗岩相比,闪长质包体的Fe、Mg、Ti、Ca含量较高,而Na、K、Si的含量较低;富HREE、Sr,贫Ba、Th、Hf、Z... 东天山八大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发育闪长质包体。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矿物组合上不同,但两者中同类矿物的种属相似。与寄主花岗岩相比,闪长质包体的Fe、Mg、Ti、Ca含量较高,而Na、K、Si的含量较低;富HREE、Sr,贫Ba、Th、Hf、Zr。锆石LA-ICP-MS U-Pb年龄显示闪长质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在形成时间上非常接近(分别为301±1Ma和298±2Ma),表明两者均形成于早二叠世。闪长质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t)(+4.15和+3.06)、较低的(87Sr/86Sr)i(0.70412和0.70475)和相近的模式年龄tDM(812Ma和944Ma),暗示其母岩浆来自新元古代时从亏损地幔分离出来的初生地壳源区。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八大石闪长质包体属于同源包体,为寄主花岗岩同源母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早期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质包体 同源包体 二长花岗岩 结晶分异 东天山
下载PDF
秦岭早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东江口花岗岩体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雷 张成立 +2 位作者 周莹 田会全 李小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306,共16页
东江口花岗岩及闪长质包体分别获得了218Ma和224Ma的形成年龄,闪长质包体中存在岩浆不平衡结构并发育与寄主花岗岩相同的钾长石斑晶及淬冷形成的针状磷灰石,揭示了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曾发生二元岩浆混合作用。这种混合作用已造成寄主花岗... 东江口花岗岩及闪长质包体分别获得了218Ma和224Ma的形成年龄,闪长质包体中存在岩浆不平衡结构并发育与寄主花岗岩相同的钾长石斑晶及淬冷形成的针状磷灰石,揭示了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曾发生二元岩浆混合作用。这种混合作用已造成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化学组成的趋同,同时使得它们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发生强烈均一化。但暗色闪长质包体锆石具有较宽的εHf(t)值(-4.58~3.31),保留了二端元岩浆源区的特征。秦岭早中生代同期闪长质包体锆石εHf(t)>10及寄主花岗岩锆石εHf(t)<-10的差异表明,它们分别来自相对亏损地幔源区和中元古代滞留于地壳的幔源基性物质,而两个源区的岩浆,自224Ma以来发生强烈混合作用,形成大规模的壳幔混合花岗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 闪长质包体 岩石地球化学 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下载PDF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曲晓明 王鹤年 饶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2-309,共8页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胶东金矿区的重要岩体,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0.6Ma[1]。岩体中常见一种闪长质包体,这些包体具有淬火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及索列特扩散分带,表明它们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玄武质岩浆快速冷凝结晶形成的。包体...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胶东金矿区的重要岩体,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0.6Ma[1]。岩体中常见一种闪长质包体,这些包体具有淬火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及索列特扩散分带,表明它们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玄武质岩浆快速冷凝结晶形成的。包体中存在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完整的交代系列,反映了包体岩浆受到壳源长英质主岩岩浆不同程度的交代改造。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也支持壳幔岩浆相互作用的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 闪长质包体 壳幔岩浆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南秦岭东江口岩体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茂旭 骆庭川 张宏飞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对南秦岭东江口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包体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分析,揭示出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体是同源的混溶包体。根据新的成因解释,认为不混溶包体的形成机理是由均一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长... 本文对南秦岭东江口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包体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分析,揭示出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体是同源的混溶包体。根据新的成因解释,认为不混溶包体的形成机理是由均一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长英质岩浆和铁镁质岩浆有序化的结果。在有序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质包体 不混溶 岩体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闪长质包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超 刘勇 +2 位作者 蒋玉玲 赵寒冬 张昱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普遍发育暗色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边界有平滑状、棱角状,与寄主岩石边界呈现截然、模糊或过渡的特征。发育针状磷灰石。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寄主岩碱性长石捕虏晶及碱性长石的...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普遍发育暗色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边界有平滑状、棱角状,与寄主岩石边界呈现截然、模糊或过渡的特征。发育针状磷灰石。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寄主岩碱性长石捕虏晶及碱性长石的黑云母暗色矿物眼镶边。异常的结晶顺序,说明包体是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并发生混合、流动、搅拌后分散在寄主岩浆中的细小基性岩浆团固结而成。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中识别出岩浆混合作用成因的MME型类型包体,对于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本区晚三叠世经历的大陆地壳垂向生长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鹤岗地区 晚三叠世花岗岩 暗色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
下载PDF
河西堡花岗岩体中闪长质包体与岩浆混合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方同辉 王崇礼 王荣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53-61,共9页
河西堡花岗岩体为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产出一些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甚至玄武岩的暗色包体,这些包体的岩相学特征暗示它们是曾经与寄主花岗岩处于同一熔融状态的基性岩浆组分的结晶产物。矿物温压计估算... 河西堡花岗岩体为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产出一些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甚至玄武岩的暗色包体,这些包体的岩相学特征暗示它们是曾经与寄主花岗岩处于同一熔融状态的基性岩浆组分的结晶产物。矿物温压计估算的结果表明,包体与寄主岩的再平衡结晶温压条件十分接近。寄主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锶同位素组成也表现出基性组分与酸性组分混合的特点。采用C混=KC基+(1—K)C酸混合定量模式估算出基性组分占20%~40%。由此表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同一时期或更早时期的基性、中基性岩浆活动可能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广西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分形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佩华 肖丽华 朱金初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9,共4页
 根据产状、岩石结构与岩石化学等特征,确定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为异源岩浆岩成因。在此基础上,选择岩体中心、边缘部位的L节理面,统计了它们的密度与粒度等宏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闪长质包体的产出频率与相对面积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根据产状、岩石结构与岩石化学等特征,确定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为异源岩浆岩成因。在此基础上,选择岩体中心、边缘部位的L节理面,统计了它们的密度与粒度等宏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闪长质包体的产出频率与相对面积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即花岗岩-包体体系属于二元流体之间的非线性混合,从而为里松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新的宏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分形分布 岩浆混合 成因 岩石结构 产状 岩石化学 广西
下载PDF
吉林东部石门岩体中闪长质包体岩相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国华 韩江 《吉林地质》 2002年第4期15-18,68,共5页
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东南的石门岩体中,含有大量细粒、斑状闪长岩包体,通过对其形态、产状及特征,特别是包体的结构、矿物成分及矿物生长习性等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石门岩体岩浆至少是由酸性、基性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在未完全结晶状... 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东南的石门岩体中,含有大量细粒、斑状闪长岩包体,通过对其形态、产状及特征,特别是包体的结构、矿物成分及矿物生长习性等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石门岩体岩浆至少是由酸性、基性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在未完全结晶状态下相互混合形成,首次提出该岩体具岩浆混合花岗岩特征,为浆混成因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闪长质包体 浆混花岗岩 岩相学特征 石门岩体 生长习性 矿物成分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东沟花岗岩带闪长质包体的成因
12
作者 任晋祁 王钦元 +2 位作者 张金明 许海全 张志清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5-59,共5页
东昆仑西祁漫塔格地区东沟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早三叠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1∶5万区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早三叠世西沟口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中的局部地段出现大量闪长岩类包体,... 东昆仑西祁漫塔格地区东沟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早三叠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1∶5万区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早三叠世西沟口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中的局部地段出现大量闪长岩类包体,经对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详细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因上具联系性,演化上具亲缘性,闪长质包体是不混溶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不混溶包体 祁漫塔格地区
下载PDF
安徽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及其闪长质包体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芸 杜杨松 +1 位作者 鲁颖淮 曹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45-247,共3页
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岩浆演化以及区域成矿的重要作用。安徽铜陵地区中一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的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壳幔相互作用以及铜、金、铁、硫矿床成矿有密切的关系。铜官山矿区是铜陵矿集区... 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岩浆演化以及区域成矿的重要作用。安徽铜陵地区中一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的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壳幔相互作用以及铜、金、铁、硫矿床成矿有密切的关系。铜官山矿区是铜陵矿集区中五大主要矿区之一,该区出露的石英二长闪长岩侵入岩体面积大、分布广,发育的闪长质岩石包体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具有典型性,是研究铜陵地区中一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的理想对象,但其成因仍存在很大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地区 地球化学制约 闪长 HF同位素 闪长质包体 石英 安徽 壳幔相互作用
下载PDF
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寄主岩及其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勇 李廷栋 +3 位作者 肖庆辉 耿树方 王晓霞 陈必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7,共9页
燕山期骑田岭花岗岩体的仰天湖单元中花岗岩以发育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为特征。这些包体大小不等,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了锆石U-Pb年... 燕山期骑田岭花岗岩体的仰天湖单元中花岗岩以发育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为特征。这些包体大小不等,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了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寄主二长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寄主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67.5±1.7)Ma和(155.4±4.3)Ma;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81.7±3.4)Ma和(167.6±3.9)Ma,寄主岩和包体均存在两组锆石年龄;对应的ε(Hf)t值为-13.2^-1.9与-8.3^+6.7,说明该岩体非单一源区岩浆物质形成,至少是两个源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结合寄主岩、包体的年龄以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骑田岭花岗岩是以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地幔的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在18 2Ma前形成以壳源岩浆为主的岩浆房,在168 Ma时深部幔源基性岩浆进入壳源酸性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壳、幔岩浆混合一直持续到15 5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闪长微细粒包体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下载PDF
伊春地区晚奥陶世花岗质岩石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贵 刘宝山 李仰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笑山河林场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晚奥陶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的1∶5万区调工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北影林场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笑山河单元细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发育... 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笑山河林场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晚奥陶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的1∶5万区调工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北影林场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笑山河单元细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发育闪长质包体,多呈大小不等的椭圆状分布于岩体边部。经对花岗质岩石和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详细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因上具联系性,演化上具亲缘性,闪长质包体是不混溶包体,是长英质岩浆发生融离不混溶作用时自身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奥陶世 笑山河单元 闪长质包体 不混溶包体 伊春地区 花岗岩石 成因
下载PDF
诸广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红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文对诸广关田和扶溪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进行了矿物岩石、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些包体是花岗质寄主岩浆自身演化的产物,包体的形成主要与寄主岩浆冷凝过程中不同组分的热扩散(Soret效应)和液相不混... 本文对诸广关田和扶溪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进行了矿物岩石、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些包体是花岗质寄主岩浆自身演化的产物,包体的形成主要与寄主岩浆冷凝过程中不同组分的热扩散(Soret效应)和液相不混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液相不混溶 岩体 成因
下载PDF
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闪长质包体的特征及岩浆成因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宋明春 严庆利 《山东地质》 2000年第4期16-21,共6页
胶南地区伟德山超单元中有较多的微粒闪长质包体 ,对其结构、化学成分、稀土配分模式、同位素地质年龄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并与寄主岩石进行对比 ,认为闪长质包体为液态不混溶成因 ,与寄主岩石准同时形成或包体形成略早 ;
关键词 伟德山超单元 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胶南地区 岩石学 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深圳白芒岩体石英闪长质包体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公民 《广东地质》 1994年第2期69-75,共7页
关键词 白芒岩体 石英 闪长质包体 成因
下载PDF
伊春地区闪长质包体与岩浆混合作用的构造意义
19
作者 黄钰 刘宝山 《黑龙江国土资源》 2009年第8期47-47,共1页
一、包体的形态及分布 暗色闪长质包体发育在一套不等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寄包体形态复杂,类型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球状、椭圆状、浑圆状、透镜状、纺锤状、扁豆状、长条状、三角状及不规则状形态等。多常见... 一、包体的形态及分布 暗色闪长质包体发育在一套不等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寄包体形态复杂,类型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球状、椭圆状、浑圆状、透镜状、纺锤状、扁豆状、长条状、三角状及不规则状形态等。多常见浑圆状、透镜状,显示出明显的塑性流变特点。包体的大小变化较大,长轴直径多几十厘米,大者达几十米,小者长轴直径仅至数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质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构造意义 伊春地区 二长花岗岩 塑性流变 透镜状 形态
下载PDF
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寄主岩及其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勇 肖庆辉 +2 位作者 耿树方 王晓霞 陈必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091,共11页
南岭骑田岭复式岩体仰天湖单元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分布有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这些包体主要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大小不等,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本文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 南岭骑田岭复式岩体仰天湖单元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中广泛分布有暗色闪长质微细粒包体,这些包体主要呈被打散的片云状或次圆状,大小不等,颜色较寄主岩深,粒度较细。本文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特征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了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寄主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寄主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微细粒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66.0±2.0)Ma和(169.8±4.1)Ma,对应的εHf(t)值为-13.2~-1.9与-8.3~+6.7。研究表明,骑田岭复式岩体中的仰天湖岩体是以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闪长微细粒包体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南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