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8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克力球囊(限制性扩张技术)用于腔内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前血管准备
1
作者 种泓昭 宋龙雨 +3 位作者 聂紫嫣 赵波 李会含 张大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观察巧克力球囊(限制性扩张技术)用于腔内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前血管准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接受巧克力球囊血管准备的下肢ASO患者资料,记录病变类型及钙化等,获取巧克力球囊血管准备成功率及腔内治疗ASO成功率。... 目的观察巧克力球囊(限制性扩张技术)用于腔内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前血管准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接受巧克力球囊血管准备的下肢ASO患者资料,记录病变类型及钙化等,获取巧克力球囊血管准备成功率及腔内治疗ASO成功率。结果110例中,100例单侧、10例双侧存在下肢ASO病变,包括100处(100/120,83.33%)慢性闭塞性病变、8处(8/120,6.67%)狭窄病变及12处(12/120,10.00%)血栓病变;其中50处(50/120,41.67%)为3~4级钙化病变。腔内治疗前巧克力球囊血管准备成功率为92.50%(111/120);巧克力球囊扩张后7处病变(7/120,5.83%)因出现限流性夹层、2处(2/120,1.67%)因残余明显狭窄未达技术成功标准,直接植入支架而未使用药物涂层球囊(DCB);15处因DCB后出现限流性夹层而补救性植入支架。腔内治疗下肢ASO病变成功率100%。结论巧克力球囊(限制性扩张技术)用于腔内治疗下肢ASO前血管准备具有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球囊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评价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吴国良 杨彦林 +2 位作者 田少勇 王春燕 赵鹏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81-388,共8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效果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ASO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49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8.92岁(标准差5.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1~27 kg/m^(2),平均BMI 24.28 kg...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效果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ASO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49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8.92岁(标准差5.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1~27 kg/m^(2),平均BMI 24.28 kg/m^(2)(标准差1.33 kg/m^(2));高血压51例,糖尿病56例,冠心病57例;吸烟85例。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及CTA检查,比较手术前后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参数[斑块负荷(PB)、斑块面积(PA)、最小管腔面积(MLA)]。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ASO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斑块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B、PA、MLA对ASO复发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SO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中度狭窄(23.08%)、重度狭窄(19.23%)、完全闭塞率(3.08%)均低于术前(30.77%、46.15%、13.85%)(P<0.05)。术后PB、PA、MLA均低于术前[(29.82±4.11)%vs(62.82±8.16)%、(4.26±0.26)mm^(2)vs(9.26±1.33)mm^(2)、(3.01±0.17)mm^(2)vs(7.16±1.05)mm^(2)。P<0.05]。随访1年后,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102例。复发组PB(57.63±4.28)%、PA(9.02±1.27)mm^(2)、MLA(6.96±1.01)mm^(2)均高于未复发组[(28.11±3.85)%、(4.07±1.07)mm^(2)、(2.85±0.12)mm^(2)。t=35.077、20.805、40.474,P<0.05]。PB、PA、MLA联合检测预测ASO复发的AUC是0.792[95%可信区间(CI)0.716~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3.08%、91.13%,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高血压、糖尿病、血管闭塞长度、术后用药不规律、C反应蛋白(CRP)是ASO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268、1.216、1.134、1.329、1.226;95%CI=1.135~1.438、1.128~1.395、1.034~1.296、1.162~1.468、1.133~1.429)。结论CTA可准确评估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辅助临床评估治疗效果,提高对疾病复发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ASO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引起临床重视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复发预测
下载PDF
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周颖 徐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42-0145,共4页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的具体效果,比较总结该联合方案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持续五年,选择研究期间内在我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6例,其中63例患者应用常...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的具体效果,比较总结该联合方案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持续五年,选择研究期间内在我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6例,其中63例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63例患者应用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距离和静息踝臂指数治疗前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指标更为优良,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值小于0.05。结论 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这表明四逆汤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与西药联合使用,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四逆汤 间歇性跛行距离 静息踝臂指数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鲁聪 李兰 +2 位作者 杜媛媛 张军波 赵庆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的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52例,根据患者意愿和病变特征分为球囊扩张组142例、支架置入... 目的 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的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52例,根据患者意愿和病变特征分为球囊扩张组142例、支架置入组145例及保守治疗组6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3~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主要不良下肢事件(MALE),包括下肢静息痛、溃疡或皮肤缺损、坏疽、再闭塞、截肢发生情况,比较分析3组临床资料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支架置入组全因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9.7%vs 23.1%,P<0.01)。支架置入组和球囊扩张组MALE静息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4.8%、9.2%vs 24.6%,P<0.01)。结论 适合行介入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可以降低部分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MALE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预后 支架 回顾性研究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列线图模型建立及验证
5
作者 李鸿君 洪磊 +2 位作者 刘丹 万立松 丁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接受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60例为验证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体质量指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资料。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以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 建模组发生DVT与未发生DVT患者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是LEASO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经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以净收益为纵坐标,以阈值为横坐标,None线代表所有LEASO患者均不会发生DVT,Nomogram model表示DVT实际发生曲线,阈值范围0.09~1.00,表明以该模型进行决策有较好的临床收益,具备临床实用性。ROC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验证组LEASO患者发生DV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和0.834,灵敏度分别为96.50和和99.20,特异度分别为76.60和66.70。结论 以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建立的LEASO患者并发DVT预测模型对于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模型 决策曲线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郭泳君 李志刚 徐晓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44-747,7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28,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和对照组(n=32,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治疗策略,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的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以及术后3个月的血管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治疗策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36)。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联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欣 刘含怡 +7 位作者 孟小虎 叶子秋 解旭品 王林君 黄昌拼 徐东 刘永昌 龙建云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09-1016,共8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目前有超过2亿人受其影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疾病发展,根据患者致病的不同危险因素衍生出相应的内科治疗方法。当内科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目前有超过2亿人受其影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疾病发展,根据患者致病的不同危险因素衍生出相应的内科治疗方法。当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血运重建治疗。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腔内血运重建方式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为大众接受。同时,针对不同解剖位置的病变,腔内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内外科主流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运重建 腔内治疗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付宪辉 麻荣静 +1 位作者 戚瑞妍 金丹丹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管再闭塞与血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睡眠情况[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闭塞、狭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NRS、PSQI、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将5A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可降低血管再闭塞、血管狭窄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睡眠情况,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护理模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9
作者 沈义婷 阙华发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10-2215,共6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其特征主要包括下肢皮肤温度降低、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皮肤溃疡或坏疽等。ASO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主要可能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其特征主要包括下肢皮肤温度降低、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皮肤溃疡或坏疽等。ASO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主要可能与血管内膜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动脉分叉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机制相关。治疗上,西医提倡轻症药物治疗,重症以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中医采用内治与外治并用,以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及复发率。未来,深入研究ASO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ASO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发病机制 中西医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郝娴娴 赵浩 顾希汝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00-603,613,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中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再狭窄组(n=29)和对照组(n=6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中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再狭窄组(n=29)和对照组(n=68)。收集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的临床特征,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的随访结果,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再狭窄组患者的年龄、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术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术前CRP≥5 mg/L均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术前CRP≥5 mg/L均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在术前充分评估风险,积极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例
11
作者 邓琦 张国鑫 +1 位作者 史雅静 赵跃斌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经治疗后,患足麻木、刺痛感消失,创面愈合良好,血糖控制平稳,痊愈出院。结论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联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修复术 火针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逆穿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张智涛 李延俊 孙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逆穿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实施腔内治疗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逆穿技术的35例患者为逆穿组,未实施逆穿技术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逆穿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踝肱压...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逆穿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实施腔内治疗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逆穿技术的35例患者为逆穿组,未实施逆穿技术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逆穿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肢踝肱压力指数、患侧足部温度、间歇性跛行距离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筛选影响逆穿技术实施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影响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逆穿组患者术后踝肱压力指数、患侧足部温度和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管腔近心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是影响逆穿技术实施的影响因素。结论 逆穿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改善下肢血液供应;医师术前可通过测量闭塞管腔近心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预估术中逆穿技术的实施概率并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腔内治疗 逆穿技术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纪文瑜 李大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76-180,共5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常见且发病较多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医疗系统的完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也在与时俱进,目前中医与西医在临床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较多。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常见且发病较多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医疗系统的完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也在与时俱进,目前中医与西医在临床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较多。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此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其中中医治疗依据患者自身症状进行分型、分期选方用药,还会运用中药洗剂、中医针灸等外治法治疗本病;西医治疗则包括血管杂交手术、血管腔内介入手术、高压氧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等,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联合模式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价值探讨
14
作者 信秀芬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ASO的针对性护理价值。方法129例血管介入治疗下肢ASO病患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准补充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ASO的针对性护理价值。方法129例血管介入治疗下肢ASO病患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准补充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VAS与VRS评分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理想(P<0.05);护理后精神状态、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较对照组理想(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症率与总满意度明显更理想(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下肢ASO病患针对性护理,不仅有利于缓解病患术后疼痛,提升生活质量与对护理满意度,还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
下载PDF
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效果分析
15
作者 刘善贤 王磊 +2 位作者 张红赟 郑杰 邢振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01—2021-12收治的73例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组(手术组,43例)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01—2021-12收治的73例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组(手术组,43例)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近期效果。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缺血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结果 手术组43例患者中,40例(93.02%)术中吻合段血管的畅通性良好,25例(58.14%)术后存在新生血管生成。随访6个月期间,手术组有32例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善,9例患者无明显变化,2例患者恶化。对照组仅有5例改善,6例恶化,19例无明显变化。远期卒中结果提示,手术组发生TIA、RIND各1例,均未发生进展性及完全性脑卒中。对照组发生TIA15例,RIND12例,进展性脑卒中4例,完全性脑卒中4例。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Rankin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Ranki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能够降低远期卒中发生率,并能一定程度上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运重建术 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 远期疗效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谢泽洲 宋海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7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效能及介入治疗后进行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并以数字减影...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效能及介入治疗后进行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狭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动脉狭窄度、诊断效能,以及介入治疗后动脉再狭窄情况。结果:76例患者共有1238个动脉结节,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中有1170个动脉结节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一致率为94.51%,其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高估率为4.44%(55/1238),低估率为0.57%(7/1238);以“金标准”为对比,动脉狭窄中度以上准确率为91.84%,灵敏度为86.91%,特异度为93.86%,阳性预测值85.25%,阴性预测值84.61%,64排螺旋CT诊断血管造影动脉闭塞准确率为98.38%,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9.56%,阳性预测值94.74%,阴性预测值98.69%;76例患者经介入治疗随访1年后,经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再狭窄率为13.16%(10/76),共有168个血管结节,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7.62%(164/168)。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程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且对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诊断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王瞻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2例下肢AS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雷帕霉...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2例下肢AS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研究组则采用DCB行PTA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手术前后血管功能指标(靶动脉狭窄率和踝肱指数)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靶动脉再狭窄、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36/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靶动脉狭窄率低于术前,踝肱指数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靶动脉再狭窄、血运重建发生率分别为14.63%、7.32%,低于对照组的53.66%、3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治疗下肢ASO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与药物洗脱支架相当,均能有效恢复血管内径和踝肱指数,但DCB可提高远期疗效,降低术后1年靶动脉再狭窄和血运重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介入治疗 踝肱指数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陈慧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11-0114,共4页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术后生活质量,并分析观察组复发的影响因...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术后生活质量,并分析观察组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18例,影响介入治疗的因素包括高血压、血糖(P<0.05)。结论 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效果较好,术后需要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介入术后并发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19
作者 刘要先 李博 +1 位作者 孟杨海 邓飞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介入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因素,并构建DVT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及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经皮腔内介入术治疗的3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介入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因素,并构建DVT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及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经皮腔内介入术治疗的3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DVT而将病人分为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与rms程序构建DVT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且应用caret程序包通过Bootstrap法对其进行内部验证,计算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介入术后3个月内,DVT并发率为9.63%(36/374);并发DVT组年龄≥60岁占比、完全闭塞占比、术后卧床时间≥3 d占比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未并发DVT组[69.44%(25/36)比50.59%(171/338)、41.67%(15/36)比25.44%(86/338)、58.33%(21/36)比22.19%(75/338)、(4.96±1.02)mmol/L比(4.63±0.94)mmol/L、(2.09±0.26)mmol/L比(1.81±0.31)mmol/L、(3.65±0.54)mmol/L比(3.47±0.51)mmol/L、(3.45±0.62)g/L比(3.11±0.54)g/L、(0.67±0.11)mg/L比(0.38±0.06)mg/L、(246.85±42.74)×10^(9)/L比(205.16±39.68)×10^(9)/L](P<0.05),凝血酶时间(TT)低于未并发DVT组[(15.16±3.11)s比(16.33±3.14)s](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后卧床时间≥3 d、TG、FIB、D-D、PLT均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而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后并发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其校正曲线结果显示标准曲线与校准预测曲线具有良好的贴合度;该模型C-index为0.88(0.81~0.89),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5%CI:(0.78,0.91),Z=9.54,P<0.001]。结论基于年龄、术后卧床时间、TG、FIB、D-D、PLT构建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介入术后并发DVT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与区分能力,对临床筛选高风险人群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风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皮内针联合手指点穴治疗1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肢体疼痛的护理体会
20
作者 王晓娣 郭晶 智慧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4期131-134,共4页
本文回顾1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肢体疼痛的治疗和护理体会。在完善护理评估的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皮内针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肢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皮内针 手指点穴 疼痛 中医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