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于颜锋
刘文养
+1 位作者
覃勇华
彭思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 BIS)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间歇推注肌松药组( T组)、恒速推注肌松药组( H组)和...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 BIS)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间歇推注肌松药组( T组)、恒速推注肌松药组( H组)和BIS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组( BC组),每组40例。3组全麻诱导和维持均以效应室浓度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肌松药均用顺式阿曲库铵。记录3组诱导即刻(T0)、插管(T1)、切皮(T2)、进腹(T3)、探查(T4)、关腹膜(T5)、缝皮(T6)、意识恢复(T7)、拔管(T8)、出室(T9)10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BIS值、四个成串刺激(TOF)值、肌松计数、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肌松药消耗总量、术中知晓、术中体动、术后躁动、术后呼吸抑制、需拮抗例数、TOF恢复70%和90%的时间,计算残余肌松发生率。结果各时间段BC组MAP、HR均较T组、H组平稳( P均<0.05);T组T7~T9时段SpO2、RR最低(P均<0.05)。与T组比较,BC组和H组T2~T6时段肌松计数、TOF值较低,BC组T7~T9时段肌松计数、TOF值较高,P均<0.05。与T组、H组比较,BC组插管需要时间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Ramsay评级低,肌松药用药总量少,术后30 min残余肌松发生率低,P均<0.05。3组均无术中知晓,但T组术中体动次数明显多于BC组和H组(P均<0.05);术后躁动和呼吸抑制T组多于其他两组(P均<0.05)。BC组比T组、H组顺式阿曲库铵TOF恢复70%、90%的时间缩短( P均<0.05)。结论 BIS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应用于全麻中,诱导维持平稳,能客观反映及显示肌松深度TOF数值,患者苏醒彻底及时,可用最少的肌松药达到最佳的肌松效果,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闭环靶控肌松系统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于颜锋
刘文养
覃勇华
彭思进
机构
河源市人民医院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34-37,共4页
基金
广东省河源市社会发展(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2-015)
文摘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 BIS)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间歇推注肌松药组( T组)、恒速推注肌松药组( H组)和BIS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组( BC组),每组40例。3组全麻诱导和维持均以效应室浓度分别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肌松药均用顺式阿曲库铵。记录3组诱导即刻(T0)、插管(T1)、切皮(T2)、进腹(T3)、探查(T4)、关腹膜(T5)、缝皮(T6)、意识恢复(T7)、拔管(T8)、出室(T9)10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BIS值、四个成串刺激(TOF)值、肌松计数、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肌松药消耗总量、术中知晓、术中体动、术后躁动、术后呼吸抑制、需拮抗例数、TOF恢复70%和90%的时间,计算残余肌松发生率。结果各时间段BC组MAP、HR均较T组、H组平稳( P均<0.05);T组T7~T9时段SpO2、RR最低(P均<0.05)。与T组比较,BC组和H组T2~T6时段肌松计数、TOF值较低,BC组T7~T9时段肌松计数、TOF值较高,P均<0.05。与T组、H组比较,BC组插管需要时间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Ramsay评级低,肌松药用药总量少,术后30 min残余肌松发生率低,P均<0.05。3组均无术中知晓,但T组术中体动次数明显多于BC组和H组(P均<0.05);术后躁动和呼吸抑制T组多于其他两组(P均<0.05)。BC组比T组、H组顺式阿曲库铵TOF恢复70%、90%的时间缩短( P均<0.05)。结论 BIS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应用于全麻中,诱导维持平稳,能客观反映及显示肌松深度TOF数值,患者苏醒彻底及时,可用最少的肌松药达到最佳的肌松效果,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闭环靶控肌松系统
脑电双频指数
分类号
R614.2 [医药卫生—麻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于颜锋
刘文养
覃勇华
彭思进
《山东医药》
CAS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