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汉英问候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流琴
-
机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3-133,132,139,共3页
-
文摘
问候语具有非常重要的交际功能,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问候语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汉英问候语的对比探讨其存在的文化差异。
-
关键词
汉英问候语
问候方式
问候语对比
中西方文化差异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汉英问候语对比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吴玉花
张发祥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
文摘
汉英问候语在语用功能方面基本相同,但在从类别、内容、称谓方式、礼貌原则、具体含义以及非语言问候等问候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正确理解与审视问候语所折射出的民族习俗及文化差异,才能正确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问候语
跨文化交际
-
Keywords
Chinese
English
greeting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H03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汉语和俄语中的问候语对比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汪景民
-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外训系
-
出处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6-30,共5页
-
文摘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日常礼节礼貌用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问候方式存在差异,但在执行礼貌交际功能方面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加强,问候语的简化和趋同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人的问候方式也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
关键词
汉语
俄语
问候语
对比
-
Keywords
Chinese
Russian
greeting
contrast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H35
[语言文字—俄语]
-
-
题名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余玉萍
朱淑媛
-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公共外语部
-
出处
《琼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本文探讨中英问候语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
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
-
Keywords
greeting
politeness principl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英壮问候语对比与跨文化交际分析
- 5
-
-
作者
廖志恩
言红兰
-
机构
百色学院外语系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3期42-44,共3页
-
文摘
问候是交际的伊始,问候语的正确使用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英壮问候语的对比出发,从语用学的角度看问候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提出一些克服这类语用失误的对策。
-
关键词
英壮问候语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对策
-
分类号
H218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邵琼
-
机构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21-122,共2页
-
文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语言的一部分。本文对比了中英问候语内容、结构、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英问候语礼貌原则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从而说明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
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策略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汉、维问候语对比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魏霞
-
机构
新疆工程学院
-
出处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6-87,共2页
-
文摘
做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言语之一的问候语,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族和维吾尔族长期共同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在语言和文化的长期融合下,汉、维问候语也出现了很多相似之处。
-
关键词
问候语
汉语
维吾尔语
对比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 8
-
-
作者
何玲
陈红梅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3期157-158,共2页
-
文摘
问候语是一种语言类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口语。受东西方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英汉问候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为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对东西方问候语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其共性和个性并探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问候语中的禁忌,以避免因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
关键词
问候语
跨文化交际
差异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对策
- 9
-
-
作者
汪文军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2期254-254,共1页
-
文摘
问候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社会交际中重要的言语行为,它在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问候语语用功能和顾日国的礼貌准则为理论基础,探讨中英问候语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并提出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以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
关键词
问候语
语用功能
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
- 10
-
-
作者
丁芝慧
-
机构
上海健康医学院
-
出处
《科教文汇》
2019年第19期176-177,共2页
-
文摘
本文以中英问候语及跨文化交际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在问候语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中英问候语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并以中英问候语中的礼仪效果差异以及交际环境依赖性差异这两个方面为例,具体说明了中英问候语之间的差异,最后重点从两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
关键词
中英问候语
对比
跨文化交际
-
Keywords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comparis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英汉日常问候语对比
- 11
-
-
作者
尹正华
-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
-
出处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年第35期140-141,共2页
-
文摘
问候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最频繁、最简单的言语形式之一。通过对中英两国问候语的惯用表现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问候语隐藏在背后的文化、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从而可以揭示两国问候语表现形式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也经常造成英国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这么问。因此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将中英两国的问候语进行对比研究,对于学习汉语、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促进中英两国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将大有裨益。
-
关键词
问候语
语言表现
跨文化交际
-
分类号
G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
- 12
-
-
作者
林舒洁
孙春玲
-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
-
出处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1期82-84,共3页
-
文摘
中西历史文化不同,问候语各有所异。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将问候语分为固定型、称谓型、话题型、赞美型四类,探析造成其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提高交际中问候语的使用正确率,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
关键词
问候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问候语的变迁
被引量:7
- 13
-
-
作者
黄晓蕾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56,共1页
-
文摘
几个青年朋友在一起聊天,说起了问候语。一位笑着说:“以前我们中国人见面,总爱问候一声‘吃了吗’。如今说什么的都有,时髦的像‘上网了吗’。有一阵子有些年轻人还时兴过‘离了吗’。”最后一句,把大家都说乐了。问候语又叫见面语,是人们重要的交际用语。一般是句...
-
关键词
问候语
五六十年代
季节性
《泰坦尼克》
新词新语
时代特征
语调
近二十年
历史文化
八九十年代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国问候语“你吃了吗?”的文化折射
被引量:7
- 14
-
-
作者
章礼霞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
出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
文摘
中国是个食文化大国,饮食是中国文化中美感和礼制最古老的源头。从历史溯源,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会如此盛行;但目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日渐衰微之势;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各民族文化应该是保持多元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而不能趋一求同。
-
关键词
食文化
问候语
多元文化
-
Keywords
dining culture
greeting
multiculturalism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英汉问候语的文化语用阐释
被引量:7
- 15
-
-
作者
李桔元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8-91,共4页
-
基金
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对比修辞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编号:07YBB226)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对问候语的社会文化阐释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探讨了英汉问候语的当代变迁和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并在最后重点探讨问候语的礼貌等级及其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人们使用不同礼貌等级的问候语是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交谈者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
关键词
问候语
变迁
语用功能
制约因素
-
Keywords
greetings
change
pragmatic functions
constraining factors
-
分类号
H03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浅析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语用对比
被引量:6
- 16
-
-
作者
祝丽丽
-
机构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
-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8期87-89,109,共4页
-
文摘
作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问候语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礼貌是语用学家几十年来感兴趣的焦点,而日常问候是礼貌现象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是热情好客,彬彬有礼的。然而由于各自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的影响,见面问候时他们的用语及表达方式存在着不同之处。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加深中国与其它国家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扩大国际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很多关于英汉问候语的介绍或对比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本文旨在运用跨文化语用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对英汉问候语进行系统地对比研究,并对英语学习与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
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
跨文化语用学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英汉问候语礼貌对比研究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李田新
-
机构
沈阳工业大学
-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3-114,共2页
-
文摘
顾曰国(1992)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应用此准则,可以从三个方面就英汉问候语中的礼貌进行对比研究:称呼、问候以及敬称和谦称的使用。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曰国的观点——贬己尊人和态度热情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
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准则
称呼
敬称
谦称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穆斯林问候语“赛俩目”的文化语言学解读
被引量:2
- 18
-
-
作者
潘世杰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3,共4页
-
文摘
"赛俩目"是阿拉伯问候语"安赛俩目阿来库姆"的简称,意为"愿真主赐您平安",它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文明礼仪用语。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里,"赛俩目"不仅具有一般问候语无法具备的神圣色彩和跨语言、跨文化魅力,还是一个凝结着穆斯林深厚情感的文化符号。因此,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赛俩目"有着独特的文化效应。毋庸置疑,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从文化语言学的视域解读"赛俩目"的文化内涵,对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阿拉伯及穆斯林的生活礼仪,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都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阿拉伯
问候语
赛俩目
文化语言学
-
Keywords
Arab
greeting
Salaam
Cultural-linguistics
-
分类号
H37
[语言文字—阿拉伯语]
-
-
题名从问候语的变迁看社会的发展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岳园
-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62-63,共2页
-
文摘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问候语作为人们重要的社会交际用语,必然紧紧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发生变化,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况。从不同历史时期的问候语的变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
关键词
问候语
变迁
社会发展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问候语“无它乎?”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蒋栋元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耶鲁大学神学院
-
出处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7SJD770009)
-
文摘
问候语是人类使用频率很高、使用人数很广的一种言语。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候语,能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心理性格和时代特征。"无它乎?"是我国最早的日常问候语,从中可以看出先民们艰苦险恶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精神;透视出先民们因畏而敬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民风习俗;体现出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变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问候语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问候语
无它乎
它
蛇
解读
-
Keywords
greeting
Wutahu
ta/it
snake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