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问对体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及应用
1
作者 王昊伦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19期27-29,33,共4页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教育、伦理、哲学等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值得不断地解读、阐发、转化和创造。文章以有明显问对情境的86章为研究对象,对《论语》问对体的形式、主题和特点进行分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教育、伦理、哲学等思想,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值得不断地解读、阐发、转化和创造。文章以有明显问对情境的86章为研究对象,对《论语》问对体的形式、主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对其中所蕴含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进行论述,并提出“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巧妙运用提问艺术”等教学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问对体 启发式教学
下载PDF
论战国问对体文献起源于“访问”制度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全志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战国问对体文献有众多独特的言说方式,其中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主动性咨询、请教行为。流行于整个春秋时期的"访问"制度,在言说方式上与战国问对体文献有着众多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具体考察"访问"行为的文本事例,... 战国问对体文献有众多独特的言说方式,其中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主动性咨询、请教行为。流行于整个春秋时期的"访问"制度,在言说方式上与战国问对体文献有着众多本质特征的一致性。具体考察"访问"行为的文本事例,可以断定问对体文献应直接来源于"访问"制度。在从"访问"行为走向诸子问对体文献的过程中,孔子及稍后的七十子著述起着重要的桥梁,对战国问对体散文而言,他们的努力无疑具有开创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对体文献 “访”制度 言说方式 孔子
下载PDF
从“哀叹不遇”到“进退唯适”——两汉问对体赋中的文士心态
3
作者 吴章燕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7-38,73,共3页
问对体赋历来不受重视,颇讥于后世,被认为“其体不尊,同于游戏”。两汉问对体赋的模拟繁盛,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问对体赋不仅形式手法对汉赋传统进行了改造,而且在内容上也打破其题材的限定,从歌功颂德的惯有模式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 问对体赋历来不受重视,颇讥于后世,被认为“其体不尊,同于游戏”。两汉问对体赋的模拟繁盛,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问对体赋不仅形式手法对汉赋传统进行了改造,而且在内容上也打破其题材的限定,从歌功颂德的惯有模式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作者自身行事及内心真实情感的表露与宣泄。分析两汉问对体赋中的文士心态,对了解汉一代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汉 问对体
下载PDF
试论东方朔作品对问对体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英娜 曹冬栋 栗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6-37,共2页
本文通过对汉代宫廷文人东方朔的作品《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文体性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这两篇作品问对体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东方朔 问对体 继承和发展
下载PDF
春秋咨询制度与问对文的生成
5
作者 韩高年 《斯文》 2017年第2期3-12,共10页
问对文萌芽于春秋以前,伴随着咨询制度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普遍实行,一些诸侯咨询政事于臣下或卿大夫问政于下属的'口述问对'被记录下来,并被引为经典,这一过程导致问对体的定型。
关键词 春秋 咨询制度 问对体
下载PDF
《孙子兵法》文体学价值再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文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后期,较《论语》《老子》《墨子》为早,较《荀子》等文献更早。此文献包含了多个方面的文体学价值:行文中使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是假设问对体的先声;全书十三篇,各篇主题鲜明,有明确的论证中心和严密的论证过程,...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后期,较《论语》《老子》《墨子》为早,较《荀子》等文献更早。此文献包含了多个方面的文体学价值:行文中使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是假设问对体的先声;全书十三篇,各篇主题鲜明,有明确的论证中心和严密的论证过程,结构浑融,语言凝练,论证方法多样,已是完整的专题论说文的形式,一般文学史界所普遍认同的《荀子》代表了专题论说文成熟形态的说法应该得到订正;此外,《孙子兵法》还是最早使用意义性篇题和最早注意到作者署名问题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假设问对体 专题论说文 意义性篇题 署名
下载PDF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与先秦“访问”制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朋兵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71-84,共14页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源自可靠的战国问对文献,简文所言商王咨政之事为研究先秦'访问'制度提供了新的证据。先秦'访问'仪式有其一套完整的程式,咨谋者是问对的主体,问询内容是咨访行为的关键。耆老由于德高望劭与...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源自可靠的战国问对文献,简文所言商王咨政之事为研究先秦'访问'制度提供了新的证据。先秦'访问'仪式有其一套完整的程式,咨谋者是问对的主体,问询内容是咨访行为的关键。耆老由于德高望劭与巫职背景,故有'献言'之责,君王也有'养老乞言'之需,这都源自周代咨政礼仪。访问仪式及活动直接催生了问对文献的生成,曾流布于社会上关乎邦国成败的'德言'也被大量辑录而成'语'类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殷高宗于三寿》 “访”制度 咨政 耆老 问对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