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亲、女校长、问罪学——关于杨荫榆事件的再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陆建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45,共23页
杨荫榆早年抗拒包办婚姻,毅然离开夫家,走上读书教书之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并没有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所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这位转型期社会的娜拉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后整饬学风,引起少数激进学生反对,... 杨荫榆早年抗拒包办婚姻,毅然离开夫家,走上读书教书之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并没有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所言,"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这位转型期社会的娜拉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后整饬学风,引起少数激进学生反对,以李石曾、易培基为代表的国民党势力乘机卷入,成功将她驱逐。长期以来,一种黑白分明的思维模式将杨荫榆判定在恶人、反动派的位置上,用以反衬好人、革命派。本文试图结合许广平的童年心理创伤分析她"驱杨"的复杂动机,并从她各种回忆性文字梳理杨荫榆的"罪状",指出有的政治性指责(如阻止学生纪念孙中山)不尽合逻辑,似难采信。文章的结论是杨荫榆治校并无严重过失,今年是她诞生一百三十周年,中国的文化界、教育界应该为她恢复名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榆 许广平 女师大学潮 问罪
原文传递
清鲜关系中清朝礼制的张力——以康熙年间清朝册封朝鲜王世弟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成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册封是清鲜关系的重要基础。清朝利用册封巩固上国与属国之间的封贡关系,朝鲜受清朝的册封,获得王室的正统性,确保国内政治的稳定与军事上的安全。康熙六十年,朝鲜在国内激烈的党争中,请封延礽君李昑为世弟,而康熙三十五年,清朝曾据《... 册封是清鲜关系的重要基础。清朝利用册封巩固上国与属国之间的封贡关系,朝鲜受清朝的册封,获得王室的正统性,确保国内政治的稳定与军事上的安全。康熙六十年,朝鲜在国内激烈的党争中,请封延礽君李昑为世弟,而康熙三十五年,清朝曾据《明会典》中"待王与王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拒绝过朝鲜请封世子。这次在北京的奏请也是困难重重,经过朝鲜使臣多方面的努力,最终考虑到维持朝鲜国内政治的稳定,康熙帝特准册封,但是也警告"兄弟继及,一时之权道",强调王位继承的礼制问题。从请封到准封的过程表现出,清朝对朝鲜加强礼治,朝鲜对其以"礼的言说"应对,逐步置于以清朝为中心的"礼"之世界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册封 问罪 王世弟 清鲜关系
下载PDF
谈艺术鉴赏的差异性与社会效果
3
作者 张立新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39-40,共2页
同一部作品,有人誉之唯恐其不高;有人却毁之唯恐其不灭。这在文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一部《水浒》,尽管崇祯帝下令“速行烧毁,不许隐匿”,但李自成见了,当然会爱不释手的;三百年后,却又有人大兴问罪之师,责其何以让宋江把聚义厅改成了... 同一部作品,有人誉之唯恐其不高;有人却毁之唯恐其不灭。这在文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一部《水浒》,尽管崇祯帝下令“速行烧毁,不许隐匿”,但李自成见了,当然会爱不释手的;三百年后,却又有人大兴问罪之师,责其何以让宋江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真是历尽劫难,生而复死,死而复生。 《人到中年》,从小说出世到登上银幕,一路上就伴随着毁与誉的喧声。有人指责它”给整个社会涂上了一层幽暗、灰蒙蒙的色彩”。“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一句话——产生了极不好的社会效果。(许春樵《一部有严重缺陷的影片》见《文艺报》八三年第六期)可更多的人却赞扬它。赞扬陆文婷是“挺直的中国的脊梁”陆文婷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块坚稳的基石”;说《人到中年》对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一句话——产生了“文艺创作中难得见到的好效果”。 或毁或誉,都归结到社会效果问题。那么,文艺的社会效果应该如何鉴定呢? 据说有人看了《佐罗》就去蒙面抢劫;有人看了《少林寺》而去学武艺打群架,于是成为社会效果不好的铁证。社会的不安定,皆归咎于艺术家。我们不知道是否曾有人看了《水浒传》而学着孙二娘去开人肉铺子;也未可预料会否有人看了《人到中年》而对前途“产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文婷 人到中年 忠义堂 社会效果 问罪之师 《水浒》 《文艺报》 孙二娘 文艺创作 聚义厅
下载PDF
“作文评改”小议
4
作者 朱和舫 《丽水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国产优秀影片《苗苗》中,有一个“作文评改”的动人场面:年轻、正直、坦率、认真的女教师韩苗苗,给一篇由父亲代写的、充满“大话、套话”的小学生作文,打了六十分。面对小学生的母亲气势汹汹,大兴问罪之师,韩苗苗坚定地回答:“因为... 在国产优秀影片《苗苗》中,有一个“作文评改”的动人场面:年轻、正直、坦率、认真的女教师韩苗苗,给一篇由父亲代写的、充满“大话、套话”的小学生作文,打了六十分。面对小学生的母亲气势汹汹,大兴问罪之师,韩苗苗坚定地回答:“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她又给一个女学生的作文,打了八十分,理由是:“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评改 问罪之师 改作文 王崇伦 承天寺 贮存方法 不合逻辑 少闲 写作过程 大学文科
下载PDF
唉!企业报道员……
5
作者 王超 《新闻爱好者》 1993年第4期21-21,共1页
我当报道员已经七年了,每当我回忆起这七年的风风雨雨,总感到既有耕耘后的收获,也有艰辛中的苦涩,更多的是心中打碎“五味瓶子”:干宣传工作难,当企业的报道员更难! 我们建筑施工单位战线长,摊子散,班组为战,四海为家。采写一份稿件,往... 我当报道员已经七年了,每当我回忆起这七年的风风雨雨,总感到既有耕耘后的收获,也有艰辛中的苦涩,更多的是心中打碎“五味瓶子”:干宣传工作难,当企业的报道员更难! 我们建筑施工单位战线长,摊子散,班组为战,四海为家。采写一份稿件,往往以步当车,不知要跑多少冤枉路。更有甚的是,有的典型人物、先进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道员 建筑施工单位 宣传工作 拒绝采访 满腔热血 冰水 问罪之师 人理 弃之可惜
下载PDF
怕骂当不了强记者
6
作者 李上超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2-12,共1页
俗话说:“说你好,不要笑;说你坏,不要跳。”时下有些人就缺乏这点修养性。一说他好。笑眯眯的;一道他环,气呼呼的。尤其是碰到谁在报纸上公开揭他一点短,马上一蹦三尺高,动不动就兵临编辑部,大兴问罪之师。大骂记者给他脸上抹黑。无缘... 俗话说:“说你好,不要笑;说你坏,不要跳。”时下有些人就缺乏这点修养性。一说他好。笑眯眯的;一道他环,气呼呼的。尤其是碰到谁在报纸上公开揭他一点短,马上一蹦三尺高,动不动就兵临编辑部,大兴问罪之师。大骂记者给他脸上抹黑。无缘无故往人家干净的脸蛋上抹黑,那样的记者挨骂活该。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笔者就曾经历了一件说来常常令人捧腹的事:一次我们采写了一篇批评一个动手打母亲的耳光的不孝之子,不料见报后被批评者举家开到编辑部,纠缠不休,理由是打母亲者是个左撇子,打耳光时出的是左手而不是文章里写的右手(这样的疏忽当然也不应该)。当我们答应在报纸上公开更正时,这家人才情知如此更为不妙悻悻离去。目前新闻队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倾向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罪之师 被批评者 间罪 舆论监督
下载PDF
外国势力搅局港台的目的何在?
7
作者 李家泉 《统一论坛》 2014年第6期13-14,共2页
中国有句著名的成语:“瓜未熟而摘之必伤其根,孕未满而催之必戕其母”。民主和普选是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民主和普选与其他许多事物一样,有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涉及到许多因素和条件,如果不顾这些客观条件和因素是否民熟,... 中国有句著名的成语:“瓜未熟而摘之必伤其根,孕未满而催之必戕其母”。民主和普选是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民主和普选与其他许多事物一样,有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涉及到许多因素和条件,如果不顾这些客观条件和因素是否民熟,一味强力为之,就一定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总是盯着中国港台两地不放,以所谓民主为幌子,不断制造事端。对于港、台地区一个时期出现的混乱,他们混淆是非,一律以“民主”予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势力 西方国家 大陆政策 西方势力 院派 两岸关系 繁华热闹 西方民主 问罪之师 马哈蒂尔
下载PDF
元首应变保机密
8
作者 蒋光宇 《秘书》 2003年第2期38-39,共2页
保守机密时,机密就是忠仆;泄露机密时,机密就是祸主."谋成于密而败于泄,三军之事莫重于密."战争时期的国家元首,大概比任何人都深知保守机密之重要.
关键词 丘吉尔 总统罗斯福 考文垂 中途岛战役 日本海军 耳聋眼瞎 月光奏鸣曲 军事部署 军事情报 问罪之师
下载PDF
气壮山河的政治诗——读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
9
作者 莫砺锋 《文史知识》 2019年第11期59-61,共3页
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秦桧窃踞相位,派遣王伦出使金国谋和。王伦回朝时引来金使,公然以"江南诏谕使"的名义到南宋议事,明目张胆地将南宋视为属国。此举激起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极大愤慨,于是冒死上疏,要求拒绝和议,并处死... 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秦桧窃踞相位,派遣王伦出使金国谋和。王伦回朝时引来金使,公然以"江南诏谕使"的名义到南宋议事,明目张胆地将南宋视为属国。此举激起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极大愤慨,于是冒死上疏,要求拒绝和议,并处死主和的宰相秦桧、副相孙近与王伦三人。在这封名垂青史的《戊午上高宗封事》的最后,胡铨义正词严地声明:"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由于得到高宗的支持,奸相秦桧气焰熏天,他恼羞成怒,乃将胡铨削职为民,流配昭州(今广西平乐)。至绍兴十二年(1142)和议成为定局,又将胡铨流配新州(今广东新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高宗 胡铨 诏谕 王庭珪 削职为民 秦桧 流配 问罪之师
原文传递
回忆李劼人先生
10
作者 艾芜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共1页
我认识李劼人同志,是在北京,那时是他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席位是在四川组。我也作为四川组的代表,因此认识的。那时我已读过他的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和其它短篇小说,早就想认识他了。他是一个... 我认识李劼人同志,是在北京,那时是他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席位是在四川组。我也作为四川组的代表,因此认识的。那时我已读过他的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和其它短篇小说,早就想认识他了。他是一个爽直愉快的人,讲起话来,极其动听。他讲国民党的大使陈天放在意大利招待外国客人,说招待不周,尤其是饭菜没有做好,务请各位来宾原谅。这一招待,是陈天放大使请意大利有名的餐馆做的。这一来意大利餐馆大兴问罪之师要求恢复名誉。记不起是大会开完了,还是休会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劼 暴风雨前 问罪之师 微澜 大波 李劫人 外国客人 恢复名誉 沙汀 北京西郊
原文传递
京家的好儿子
11
作者 苏维光 圭苑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8-29,共2页
在南海北部湾之滨,有一座古树参天,绿荫若盖,四季如春的渔村,这就是闻名的“京族三岛”中的巫头岛。巫头岛保留了如此美丽的风姿,除了京族同胞的勤劳,还有一位名不见经传、默默捍卫着它的人--京家的好儿子阮成珠。
关键词 京族三岛 古树参天 子水 大炼钢铁 超英赶美 问罪之师 向海 围海工程 大坝工程 上涨期
原文传递
对抗?抑对话的可能?——鲁迅与世纪之交的“儒学复兴”浪潮
12
作者 古大勇 《上海鲁迅研究》 2008年第1期154-167,共14页
20世纪'儒学复兴'共经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的发起者是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贺麟等,第二次是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等,第三次是余英时、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等,而近几年,以蒋庆、陈明、康晓光、盛洪等为代表的... 20世纪'儒学复兴'共经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的发起者是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贺麟等,第二次是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等,第三次是余英时、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等,而近几年,以蒋庆、陈明、康晓光、盛洪等为代表的'大陆新儒家'又掀起儒学'第四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儒学'第三次浪潮',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清算与'问罪'。这其中,明确'问罪'鲁迅的事件不多,例如余英时对鲁迅的批判,余氏指出鲁迅的四大缺点,第一点是'高度的非理性',他'不但是反中国的传统,也反对西方的东西','他没有正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什么都没有','他没有一个积极的信仰,他要代表什么,他要中国怎么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 儒学 方东 传统 代表 问罪 浪潮
原文传递
刘宾雁怎样歪曲事实
13
作者 郭礼华 《中国记者》 1987年第2期10-11,共2页
1985年,刘宾雁在《开拓》创刊号上发表了报告文学《第二种忠诚》,同年在《文汇月刊》上发表了《我的日记》,1986年10月又在《报告文学》上发表了《未完成的埋葬》。这三篇涉及到上海海运学院人和事的稿件,引起了学院教职员工的强烈反响... 1985年,刘宾雁在《开拓》创刊号上发表了报告文学《第二种忠诚》,同年在《文汇月刊》上发表了《我的日记》,1986年10月又在《报告文学》上发表了《未完成的埋葬》。这三篇涉及到上海海运学院人和事的稿件,引起了学院教职员工的强烈反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时海内外议论纷纷,成为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刘宾雁这三篇所谓揭露阴暗面的作品,内容严重失实,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团结,干扰了实际工作,给这所学院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第二种忠诚》主要描述了两个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汇月刊 歪曲事实 学院图书馆 问罪之师 文学里 写作对象 中国作家协会 真伪问题 精神创伤 《中央日报》
原文传递
是否有些“夹生” 或者“功力不足”?——《京都纪事》观后随记
14
作者 邹霆 《群言》 1993年第10期37-38,共2页
近几年在北京荧屏上出现过的电视连续剧,我基本上没有错过。窃以为品味格调高者有之,由于叙事方法不同、艺术表现方法流于通俗以致显得艺术情趣不高,甚至类似章回小说者亦有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均未可厚非。所谓"阳春白雪,下里... 近几年在北京荧屏上出现过的电视连续剧,我基本上没有错过。窃以为品味格调高者有之,由于叙事方法不同、艺术表现方法流于通俗以致显得艺术情趣不高,甚至类似章回小说者亦有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均未可厚非。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无非乐曲,"我虽素有自己的审美观甚至"艺术偏见";但从不以个人的趣味强加于他人,或以之衡量电视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情趣 叙事方法 编导者 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 言情小说 女画家 问罪之师 移情作用 美术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