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行政问责立法的基本理念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成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6,共5页
立法理念是蕴涵于立法环节的法律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是立法者期望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种最高思想境界。我国的行政问责立法亟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符合国情的立法理念,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依法立法,权利... 立法理念是蕴涵于立法环节的法律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是立法者期望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一种最高思想境界。我国的行政问责立法亟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符合国情的立法理念,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依法立法,权利保障,监督制约,责权统一,程序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 行政问责立法理念 法治
下载PDF
行政问责立法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傅思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6-80,共5页
行政问责制的核心是使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体现的是一种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平衡,它是我国建立责任政府重要的制度实现形式,而通过立法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针对行政问... 行政问责制的核心是使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体现的是一种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平衡,它是我国建立责任政府重要的制度实现形式,而通过立法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针对行政问责立法中的形式问题和内容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问责法,健全问责架构、完善问责机制、明确问责方式、统一问责程序,真正实现行政问责走向依法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政府 行政 行政问责立法
下载PDF
审计问责:立法应当先行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均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1,共7页
审计问责是"后审计风暴"时期的一种制度期待。现行审计制度无法彻底解决审计问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问责立法将可能很好地清除审计问责的主要障碍。问责立法是可行的;问责法律作为一个体系,涉及到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 审计问责是"后审计风暴"时期的一种制度期待。现行审计制度无法彻底解决审计问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问责立法将可能很好地清除审计问责的主要障碍。问责立法是可行的;问责法律作为一个体系,涉及到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权力、问责管辖、问责程序和问责信息披露等一系列事项。问责法律的有效实施还必须依靠行政规章的完善和道义约束的强化,三者联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 问责立法 道德约束
下载PDF
行政问责地方立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朝霞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6期71-74,共4页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行政问责立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我国行政问责的地方立法在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上有共通之处,但是也发现其立法内容的差异。根据立法内容的差异文章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此文以期为中...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行政问责立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我国行政问责的地方立法在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上有共通之处,但是也发现其立法内容的差异。根据立法内容的差异文章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此文以期为中央层面的问责制度的立法提供借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问责立法 主要内容 特点
下载PDF
刍议行政问责制的立法完善
5
作者 陈琴 《法制与经济》 2013年第24期26-27,共2页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虽然我国行政问责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行政问责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问责的主体单一,行政问责的客体模糊,行政问责的范围狭窄,行政问责的程序不规范等...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虽然我国行政问责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行政问责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问责的主体单一,行政问责的客体模糊,行政问责的范围狭窄,行政问责的程序不规范等。针对现有的立法缺陷,必须完善行政问责制立法,健全行政问责法律体系,规范问责主体、问责对象和问责范围,还要构建科学的问责程序,真正实现依法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 行政问责立法 立法缺陷 完善
下载PDF
立法问责及其制度构建若干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唐秋根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9-122,136,共5页
当前,我国在行政、司法问责方面,不仅在理论上有不少学术论著进行探究,在实践操作上也都在尝试和推广。作为重要权力之一的立法活动是否也应纳入问责的范畴,目前在理论上仍然是空白的。以立法失职现象为切入点,进而阐述立法问责及其制... 当前,我国在行政、司法问责方面,不仅在理论上有不少学术论著进行探究,在实践操作上也都在尝试和推广。作为重要权力之一的立法活动是否也应纳入问责的范畴,目前在理论上仍然是空白的。以立法失职现象为切入点,进而阐述立法问责及其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在如何构建方面提出自己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失职 立法 权力制约 制度构建
下载PDF
中国特色“分层式”行政问责模式:创新、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9
7
作者 钱小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59-67,151,共10页
监察问责具有行政外部问责之功能,与行政内部问责具有共同的责任基础,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分层式”行政问责模式。然而,该模式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着制度虚化、协同性不足、适用混乱等问题。对此,应当确立行政问责的法治化路径,加快制定《... 监察问责具有行政外部问责之功能,与行政内部问责具有共同的责任基础,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分层式”行政问责模式。然而,该模式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着制度虚化、协同性不足、适用混乱等问题。对此,应当确立行政问责的法治化路径,加快制定《行政问责法》,区分监察外部问责与行政内部问责,明确行政问责与政务处分、党内问责的界限,就问责对象、问责主体、问责事由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构建独立的行政问责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 行政 模式构建 问责立法
下载PDF
论我国问责法律制度的渐进模式与发展趋势
8
作者 陈力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5-257,共3页
源于社会转型期危机事件频发的紧迫性,我国各地区的问责法律制度立法实践不断推进,问责法律制度发展的整体趋势遵循着渐进性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体系。但其渐进发展中有两个主要的阻滞,一是公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责任... 源于社会转型期危机事件频发的紧迫性,我国各地区的问责法律制度立法实践不断推进,问责法律制度发展的整体趋势遵循着渐进性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体系。但其渐进发展中有两个主要的阻滞,一是公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的问题;二是立法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为完善问责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必须确定我国问责法律制度发展路径的选择,"政府+社会"的混合问责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案,这不但解决了政府内部的责任追究问题,更响应了社会公众的政治民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制度 问责立法 混合模式
下载PDF
对我国官员终身问责制度的立法设想
9
作者 陆岳昊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第25期145-147,共3页
针对政府的代言人——行政官员,如果没有一个体系化的责任追究体系,滥用权力,降低成本和风险来换取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在所难免的。由于权责不清,法制与程序不完善,我国的问责制度普遍存在处罚内容单一,手段简单,周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 针对政府的代言人——行政官员,如果没有一个体系化的责任追究体系,滥用权力,降低成本和风险来换取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在所难免的。由于权责不清,法制与程序不完善,我国的问责制度普遍存在处罚内容单一,手段简单,周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将从终身问责制度建立面临的问题、问责主体、对象、内容、法制环境以及问责相关的实例,提出对终身问责制度立法完善的建议和假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对象 内容 法制环境 立法难题
下载PDF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问题检视与对策研究
10
作者 崔冬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6-100,共5页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是现代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立法的表现形式,也是科学立法的保障。从具体的行政立法实践看,参与主体不明确、参与度不高、参与方式单一、参与程序缺位以及行政立法机关过度主导等问题降低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提...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是现代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是民主立法的表现形式,也是科学立法的保障。从具体的行政立法实践看,参与主体不明确、参与度不高、参与方式单一、参与程序缺位以及行政立法机关过度主导等问题降低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培育科学的公众参与理念、扩大公众参与主体范围、拓宽公众参与平台,建立行政立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反馈机制,构建公众的全程参与及问责机制是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立法 公众参与 全程参与 立法
下载PDF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8
11
作者 封丽霞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64-80,共17页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在立法结构和体例上表现为求大求全、法典崇拜,在立法内容上表现为大量重复上位法、“抄袭”其他地方立法、地方特色萎缩,在立法态度上表现为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关于地方立法的认知...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在立法结构和体例上表现为求大求全、法典崇拜,在立法内容上表现为大量重复上位法、“抄袭”其他地方立法、地方特色萎缩,在立法态度上表现为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从关于地方立法的认知偏差、地方立法权的空间受限、地方行政管理“职责同构”模式的影响、立法政绩观的错位、规避立法风险和立法问责的现实考量、地方立法创新能力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地方立法形式主义的治理,应从转变关于地方立法的错误认知、明确“法律保留事项”“地方性事务”“不抵触”等概念的内涵、建立科学的地方立法工作评估机制、加强立法调研、拓展立法公众参与途径、加强地方立法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特殊地方性法规的创新引领作用等方面着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形式主义 立法政绩观 立法 地方特色
下载PDF
浅析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新明 《行政与法》 2012年第8期76-80,共5页
我国现行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机制存在审查监督的标准不明确、监督主体多元、职责不清、监督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应建立地方行政立法问责制,明确审查监督的标准,合理划分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并建立相互协调和衔接的监督机制,以进一步强化... 我国现行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机制存在审查监督的标准不明确、监督主体多元、职责不清、监督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应建立地方行政立法问责制,明确审查监督的标准,合理划分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并建立相互协调和衔接的监督机制,以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对地方行政立法的法律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行政立法 监督 权限 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