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位碘代苄胍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四例报告
1
作者 王明华 唐培兰 +2 位作者 李留胜 罗会林 赵春广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分析 间位碘代苄胍显像诊断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131)I-间位碘代苄胍SPECT/CT显像诊断肾上腺皮髓质增生1例
2
作者 马温惠 汪静 +2 位作者 李国权 杨卫东 孙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235,共2页
1病例简介 忠者男,43岁,因“间断高血压伴头痛、心悸1年”入院。病史:1年前饮酒后出现双上肢无力,血压248/130mmHg,当时无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恐惧焦虑、乏力等症状,休息后无减轻。1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1病例简介 忠者男,43岁,因“间断高血压伴头痛、心悸1年”入院。病史:1年前饮酒后出现双上肢无力,血压248/130mmHg,当时无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恐惧焦虑、乏力等症状,休息后无减轻。1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出现,考虑“高血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压药、降血糖药物治疗,症状时有发作,历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增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间位 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显像剂间位碘代苄胍的合成和快速标记
3
作者 刘长征 石锐 +4 位作者 石磊 方正 陈荣昌 伍静华 黄观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1984年第2期29-33,共5页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目前多采用各种间接的方法,定位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自六十年代发现芳烷基胍类化合物在肾上腺髓质有浓集作用后,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作为肾上腺髓质显象剂的放射性药物。1980年,D.M.Wieland等报道,他们合成和...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目前多采用各种间接的方法,定位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自六十年代发现芳烷基胍类化合物在肾上腺髓质有浓集作用后,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作为肾上腺髓质显象剂的放射性药物。1980年,D.M.Wieland等报道,他们合成和标记的碘代苄胍(Iodobengylguanidine,简称IBG),在动物的肾上腺髓质显象上取得成功。自此,这一新的放射性显象剂引起广泛的注意。次年,他们又报道,在碘代苄胍的三种衍生物中,间位的碘代苄胍(M-IBG)亲肾上腺髓质的能力较强,显象较早其化学结构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显像 间位 标记率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的^(131)I-MIBG显像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裘汉璋 李自成 巫少荣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评价 1 31 I-间位碘卞胍 (1 31 I- 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2 1例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 B超、CT、尿香草基杏仁酸 (VMA)和 1 31 I- MIBG显像结果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B超、CT、... 目的 评价 1 31 I-间位碘卞胍 (1 31 I- 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2 1例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 B超、CT、尿香草基杏仁酸 (VMA)和 1 31 I- MIBG显像结果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B超、CT、尿 VMA对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分别为81%、90 .5 %和 6 8.4% ,1 31 I- 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达 10 0 % ,1 31 I- MIBG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结论  B超和 CT未发现病变 ,疑有肿瘤异位时 1 31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诊断 131 间位显像 病理学
下载PDF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金从军 邵玉军 +2 位作者 曾正陪 蔡燚 张玉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6例.有高血压症状患者78例(81.2%),隐匿型患者18例(18.8%).治疗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409.5± 127.2) nmol,24 h尿多巴胺(99.3±41.1) nmol,24 h尿肾上腺素(1 409.9±336.0)nmol.治疗前后予口服卢戈液封闭甲状腺.本组患者131I-MIBG治疗首剂量为5.55或7.40 GBq,首剂治疗后每隔3~6个月静脉滴注131I-MIBG 5.55或7.40 GBq.症状消失、24 h尿儿茶酚胺降至正常或影像学检查为部分缓解者,改为每年治疗1次,应用131I-MIBG每次3.70或5.55 GBq作为维持剂量.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大汗及高血压)、生化(24 h尿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结果变化情况,评价131I-MIBG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本组96例,每例分别接受131I-MIBG治疗1~11次,共266次,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6.49 GBq.22例(22.9%)获得影像学检查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11例(11.5%)获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1例(42.7%)获得部分缓解,23例(24.0%)症状稳定.131I-MIBG治疗后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164.3±71.6) nmol、多巴胺(49.7± 24.7) 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肾上腺素(1 354.7±433.4)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分别行4、5次131I-MIBG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余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多次小剂量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安全、有效,可延缓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嗜铬细胞瘤 恶性副神经节瘤 131I-间位 治疗
原文传递
^(123)碘-间碘苄胍心肌显像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玮婷(综述) 姚喜兰(综述) 欧晓红(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5-601,共7页
间碘苄胍(MIBG)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类似物,静脉给药后很快就会在交感神经突触前囊泡内蓄积,蓄积程度反映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递质的摄取、储存和释放能力。用(^(123))碘((^(123))I)标记的MIBG(^(123)I-MIBG)进行心肌显像可以评估局部... 间碘苄胍(MIBG)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类似物,静脉给药后很快就会在交感神经突触前囊泡内蓄积,蓄积程度反映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递质的摄取、储存和释放能力。用(^(123))碘((^(123))I)标记的MIBG(^(123)I-MIBG)进行心肌显像可以评估局部心肌交感神经的损伤程度,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123)I-MIBG在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成果。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目前^(123)I-MIBG心肌成像在路易体痴呆的临床应用以及成像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师在痴呆的早期诊断和鉴别中合理准确应用该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间 路易体痴呆 心肌显像 诊断性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瑞森 陈曾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17-419,共3页
关键词 间位 嗜铬细胞瘤
原文传递
^(131)I-M 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接权 林好学 谢志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最佳方法。方法 本文受检者 36例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 2 0例 ,嗜铬细胞瘤 10例 ,肾上腺髓质增生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2岁。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提供的 1 3 1 I... 目的 探讨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最佳方法。方法 本文受检者 36例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 2 0例 ,嗜铬细胞瘤 10例 ,肾上腺髓质增生 6例 ;男 2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2岁。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提供的 1 3 1 I- MIBG为示踪剂 ,标记率 >95 % ;显像前按常规停用影响肾上腺髓质摄取 1 3 1 I- MIBG的药物 ,封闭甲状腺 ,清肠 ,临检前排尿 ;给药后 2 4h、 48h (必要时 72 h)用 Sopha Ds- 7型 SPECT配高能准直器进行全身加局部显像 ,结果与临床资料、 CT、 B超、尿 VMA、组织学结果及心肌显像与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 80 % (16 /2 0 ) 2 4h不显示 ,75 % (15 / 2 0 ) 4 8h ~ 级显示 ,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 2 4h即呈 ~ 级显示 ,1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2 4h即呈 级显示。除嗜铬细胞瘤外 ,其它心肌都显示 ,术后 3例恢复显示。结论  1 3 1 I- 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及分级或相对定量方法不仅可行 ,而且可区分正常、增生的肾上腺及嗜铬细胞瘤 ,是定性、定位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心肌不显示可作为间接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间位 肾上腺髓质显像方法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131)Ⅰ-MIBG心肌显像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川玲 田嘉禾 +5 位作者 张锦明 朱家瑞 赵文锐 高淑芬 许根祥 王新强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1-262,共2页
近年来,国外采用神经原阻滞剂——间位碘代苄胍(MIBG)进行心肌显像,以研究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的变化,评价多种疾病(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引起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改变,在某些方面较^(201)T1心肌显像有更重... 近年来,国外采用神经原阻滞剂——间位碘代苄胍(MIBG)进行心肌显像,以研究心肌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的变化,评价多种疾病(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引起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改变,在某些方面较^(201)T1心肌显像有更重要的价值。川玲等介绍了^(131)I-MIBG 心肌显像的临床应用,在一些疾病中均呈现心肌摄取低和清除快的结果,表明在某些疾病时心脏交感神经功能受到了损伤。但其所用显像剂为^(131)I-MIBG。由于^(131)I 的物理性能,很难获得满意的显像图,而^(123)I-MIBG 可显著提高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显像 131 间位
下载PDF
^(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54例针对性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贺文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1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拟行131I-MIBG治疗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本组隔离治疗5~7 d,均顺利完成治疗,好转出院... 目的:探讨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拟行131I-MIBG治疗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本组隔离治疗5~7 d,均顺利完成治疗,好转出院,临床有效率为100%。随访观察1个月,患者均疼痛缓解,血压控制理想。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间位 恶性嗜铬细胞瘤 护理
下载PDF
心脏嗜铬细胞瘤2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齐 刘兴荣 +3 位作者 马国涛 张超纪 罗爱伦 曾正陪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05-F0005,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显像 奥曲肽 病理诊断 儿茶酚胺 多巴胺
原文传递
利用CT表现鉴别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睿 陈启光 +2 位作者 孙丹 孔垂泽 李泽良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隐匿型嗜铬细胞瘤56例、皮质醇腺瘤32例、醛固酮腺瘤44例、无功能腺瘤45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在肿瘤侧别上与无功能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最大直径、平扫CT值、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上均显著大于三组肾上腺腺瘤组。以肿瘤直径≥2.95 cm诊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0%;当平扫CT值≥24.5 Hu时,AUC为0.929,敏感度为94.0%,特异性为82.5%;当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时,AUC为0.886,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90.6%;当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时,AUC为0.937,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95.3%;联合以上四个指标时,AUC为0.981,阈值为≥0.118,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0.6%。结论以肿瘤直径2.95 cm、平扫CT值24.5 Hu、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和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为阈值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皮质腺瘤 CT纹理 间位 鉴别诊断 曲线下面积 受试者工作操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