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川黄土剖面末次冰期间冰段弱古土壤(L_1SS_1)分子化石及其古植被与古环境 被引量:25
1
作者 杨明生 张虎才 +5 位作者 雷国良 张文翔 樊红芳 常凤琴 牛洁 陈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6-984,共9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连续取样的洛川黄土剖面弱古土壤层(L1SS1)和相邻黄土层(L1LL1,L1LL2)的分子化石进行了检测,获得正构烷烃、正烷基-2-酮和酰胺等种类众多、丰度较高的分子化石。W草/植=nC31/(nC27+nC2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连续取样的洛川黄土剖面弱古土壤层(L1SS1)和相邻黄土层(L1LL1,L1LL2)的分子化石进行了检测,获得正构烷烃、正烷基-2-酮和酰胺等种类众多、丰度较高的分子化石。W草/植=nC31/(nC27+nC29+nC31),W木/檀=(nC27+nC29)/(nC27+nC29+nC31)和W木/草=(nC27+nC29)/nC31记录了草本与植被、木本与植被、木本与草本比例变化规律的古植被信息。检测样品的CPI值为5.60—11.50,地质作用影响较小;通过磁化率、粒度和分子化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磁化率、粒度记录了环境变化及主要气候事件(相关系数达-0.81);而分子化石能较好地反映古植被变化。当气候环境由干冷向温湿变化、水热配置条件改善时,植被变化响应较迅速;当环境恶化、转向干冷时,响应较弱或滞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结果。整个研究剖面段样品以nC31为主峰的高碳数优势,分子化石表明末次冰期间冰段洛川地区(黄土高原)发育草本植被而没有出现以森林为主的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黄土剖面 末次冰期间冰段 分子化石 古植被与古环境
下载PDF
纳木错湖相沉积与藏北高原古大湖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赵希涛 吴珍汉 冯向阳 吴中海 邵兆刚 刘琦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 ,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 ,在纳木错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 4~ 6级湖岸阶地 ,最高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湖面 15 0m ,沿岸堤可多达 5 0条。雄曲 那曲谷地是连接纳木错盆地与其以西的仁错 久如错盆地的分水谷...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 ,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 ,在纳木错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 4~ 6级湖岸阶地 ,最高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湖面 15 0m ,沿岸堤可多达 5 0条。雄曲 那曲谷地是连接纳木错盆地与其以西的仁错 久如错盆地的分水谷地 ,也是构成纳木错 2级湖岸阶地顶部的第四纪湖相沉积 ,构成宽谷的谷底。从最高湖岸线的分布与湖相沉积物、湖成地貌等标志综合判定 ,古大湖泊的面积要比现代湖泊面积大数十倍 ,末次古大湖的时代发生于末次冰期间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湖相沉积 古大湖 末次冰期间冰段 藏北高原 湖成地貌
下载PDF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和水系的近期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富葆 曹琼英 刘福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16-325,共10页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50 000年来曾经过多次扩张和收缩,其中高湖面出现在46 000 a B.P.前后和39 000—24 000、22 000—18 500、16 000—13 000、11 000—9 000 a B.P.。本区曾经是一个统一大湖,因气候变干、水面下降而分割成目前的湖泊。...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50 000年来曾经过多次扩张和收缩,其中高湖面出现在46 000 a B.P.前后和39 000—24 000、22 000—18 500、16 000—13 000、11 000—9 000 a B.P.。本区曾经是一个统一大湖,因气候变干、水面下降而分割成目前的湖泊。高湖面出现的时间与间冰段相当,但10 000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干而未出现全新世南湖面。据沿岸多级砂砾堤推算,9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具有400a和800a的周期。本区河流原属喀拉喀什河上游,因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干而分割成目前郭扎错、阿克赛钦湖和苦水湖三个封闭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系 气候 间冰段
下载PDF
气候成因、要素与气候变化
4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1997年第1期3-7,共5页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 陇西黄土高原 气候成因 间冰段 GRIP冰芯 古土壤 马兰黄土记录 冰川冻土 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