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唑替尼治疗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获长期缓解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莹楠 魏盈 +6 位作者 樊永丽 智路路 段永建 刘培杰 张燕 吕丽英 张红蕊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5期404-407,共4页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部分患者初期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确诊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ALK+)ALCL患者对化疗(CHOP或ECHOP方法)敏感。而对于功能状态评分差,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部分显示了对...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部分患者初期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确诊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ALK+)ALCL患者对化疗(CHOP或ECHOP方法)敏感。而对于功能状态评分差,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部分显示了对克唑替尼良好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对于复发和难治的ALK+ALCL患者,克唑替尼的多项临床试验中也显示了长期无病生存。本文报道1例克唑替尼治疗多发骨侵犯ALK+ALCL患者,随访结果发现,克唑替尼靶向治疗可以使晚期ALK+ALCL患者获得长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唑替尼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 变大细胞淋巴
下载PDF
原发于骨骼肌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敏 李佩 谢彦晖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了解原发于骨骼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骨骼肌的ALK阴性的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通过活组织检... 目的了解原发于骨骼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于骨骼肌的ALK阴性的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通过活组织检查最后确诊,给予化疗结论活组织检查仍然是该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此类疾病预后不佳,需要积极强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KI-1 细胞 骨骼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
原文传递
两种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周立娟 陈学敬 +2 位作者 刘子臣 董宇杰 车南颖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与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Ventana IH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LK融合基因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RT-PCR方法和Ventana IHC方法对43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与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Ventana IH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LK融合基因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RT-PCR方法和Ventana IHC方法对43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RT-PCR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阳性37例、阴性394例,检出率8.58%;Ventana IHC方法ALK蛋白阳性43例、阴性388例,检出率9.98%。两种检测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0.8898,P<0.001)。431例中有22例手术切除标本和小活检配对标本,两种检测方法对同一患者的配对标本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与RT-PCR法比较,Ventana IHC方法检测ALK融合蛋白检出率更高。在临床应用中,Ventana IHC方法和RT-PCR方法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潜在医学应用
4
作者 陈波 阚连娣 +2 位作者 叶发青 孙艳亭 陈立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0,共6页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过程中,随着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的使用,不少患者出现了耐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有EGFR位点的突变,旁路激活等原因。在旁路激活...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过程中,随着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的使用,不少患者出现了耐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有EGFR位点的突变,旁路激活等原因。在旁路激活中主要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等通路的激活。最近有权威研究发现ALK与免疫治疗有密切的关系。该文从ALK的结构和生理功能,ALK的小分子抑制剂,ALK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NSCLC相关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使ALK更好地应用于NSCLC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 免疫治疗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PROTAC)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耐药
下载PDF
恩沙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邢源 于文娟 颜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恩沙替尼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经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恶化及不能耐受治疗的NSCLC。本文回顾了Pub Med、中国知网中将恩沙替尼应用于ALK阳性NSCLC患... 恩沙替尼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经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恶化及不能耐受治疗的NSCLC。本文回顾了Pub Med、中国知网中将恩沙替尼应用于ALK阳性NSCLC患者的研究,发现恩沙替尼可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在系统性和颅内疾病中均表现出优于克唑替尼的疗效,且副作用更小,患者耐受性高。对于中国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恩沙替尼与其他ALK-TKI比较可能更加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沙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研究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和辅助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展立 石荟 +1 位作者 董宇超 白冲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22-825,共4页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中分别应用癌基因驱动的靶向治疗和非癌基因驱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驱动的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可以显著延长生存...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中分别应用癌基因驱动的靶向治疗和非癌基因驱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驱动的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可以显著延长生存结局和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尚未统一,由于相关临床研究较少,且ALK阳性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较低,导致患者招募困难。因此,对于早期ALK阳性NSCLC患者是否能继续从ALK⁃TKIs中获益,目前尚无法得出确切结论。本文主要对ALK的分子结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进行回顾,同时综述早期ALK阳性NSCLC患者接受靶向药物在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貌似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8
作者 杨莹雪 王雅杰 +1 位作者 朴月善 林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3-467,共5页
目的报道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脑膜炎的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治经过,以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压升高,曾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经... 目的报道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脑膜炎的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治经过,以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压升高,曾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经过。结果本例患者38岁男性,以头痛、持续颅内压升高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淋巴结增大等全身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量和蛋白含量增高、葡萄糖下降,给予抗病毒、抗结核治疗后病情仍反复,最终通过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系统型ALK阴性ALCL。结论系统型ALK阴性ALCL以脑部病变为首发症状者误诊率高,对于不符合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程和转归特点,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到淋巴瘤可能,积极行病理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大细胞淋巴 ALK阴性 脑膜炎 结核
下载PDF
夏枯草提取物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 29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伟明 张凯新 +3 位作者 薛伟丽 付晓瑞 孙振昌 张明智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提取物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 299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arpas 299细胞,采用CCK8方法计算各治疗组对Karpas 299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治疗组对细胞... 目的:研究夏枯草提取物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 299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arpas 299细胞,采用CCK8方法计算各治疗组对Karpas 299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治疗组对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治疗组作用细胞后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变化。结果:夏枯草提取物能够抑制Karpas 299细胞增殖,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作用48 h的半抑制浓度IC50最低,为(33.2±1.8)mg/L;夏枯草提取物和长春新碱作用Karpas 299细胞后,会促进细胞凋亡;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所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有所升高。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来抑制Karpas 299细胞的增殖,治疗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提取物 变性大细胞淋巴 Karpas 299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合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刘佳 钟璐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6期958-961,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该病例采用经典CHOP方案化疗,并结合局部放疗,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 目的了解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原发性系统性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结果该病例采用经典CHOP方案化疗,并结合局部放疗,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好,经化疗及放疗结合可获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大细胞淋巴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激酶 治疗
下载PDF
克唑替尼治疗复发难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苗苗 张明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5期410-413,共4页
复发难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对传统化疗无反应,靶向治疗较传统化疗疗效好,全身性不良反应轻,大多数患者有NPM-ALK融合基因。克唑替尼是第1代ALK抑制剂,本文报道我院3例克唑替尼治疗复发难治ALK阳性间... 复发难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对传统化疗无反应,靶向治疗较传统化疗疗效好,全身性不良反应轻,大多数患者有NPM-ALK融合基因。克唑替尼是第1代ALK抑制剂,本文报道我院3例克唑替尼治疗复发难治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病例,并总结报道过的临床病例。结果发现,即使骨髓侵犯、脑部侵犯、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也可以从克唑替尼治疗中获益,其疗效好,短期内可达完全缓解,不良反应轻,但停药后疾病可能快速复发;克唑替尼不仅可以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桥接治疗也可作为移植后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唑替尼 变大细胞淋巴 变性淋巴激酶
下载PDF
57例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风华 李宇红 +7 位作者 曾敬 饶慧兰 夏忠军 孙晓非 黄慧强 林桐榆 姜文奇 管忠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国内外报道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被认为是原发系统型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 背景与目的: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国内外报道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被认为是原发系统型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表达与否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检测ALK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7例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LK的表达。结果:5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男女比例为1.9∶1,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患者分别占57.9%、40.4%和40.4%。所有患者接受化疗,56例可评价疗效,40例(71.4%)取得完全缓解,客观有效率为96.4%;中位随访49.1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35.2个月,预计5年生存率为65.2%;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低/低中危患者和中高/高危患者的预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33.3%(P=0.010)。46例中ALK阳性29例(63%),发病年龄小于阴性者(P=0.001),预计5年生存率优于阴性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K表达状况、原发部位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是AL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系统型ALCL发病年龄较年轻,化疗有效率高,预后良好,但ALK阴性、IPI中高/高危、尤其合并结外侵犯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 变性淋巴激酶 化学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疗效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菲 刘彦 +3 位作者 李其辉 王继军 景红梅 克晓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1-63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2(9~70)岁,中位病程2个月,间变性淋巴瘤激... 目的:探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2(9~70)岁,中位病程2个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者占68.2%(15/22)。22例患者均进行了化学治疗,初始化学治疗采用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E(CHOP联合依托泊苷)或BEACOP(CHOP联合依托泊苷+博莱霉素)方案,14例(63.6%)患者达完全缓解,ALK阳性患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ALK阴性患者(P<0.05),年龄、性别、分期、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B症状对完全缓解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41(2~150)个月,12例存活,中位无进展时间为22.5(2~150)个月,年龄、性别、分期、国际预后指数、ALK表达、β2-MG水平、LDH水平、B症状对生存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L以ALK阳性为主,化学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CHOPE方案是较好的初治方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变大细胞淋巴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博 张希梅 +4 位作者 徐利明 刘宁波 赵路军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PCAL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PCALC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PC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为54(38~60)岁,男女各3例;单发皮损3例,多发皮损3例。患者初期出现红斑或红色片状皮下结节样皮损,结节多高于皮面,界清、质硬,多不伴疼痛,部分患者伴皮损处瘙痒,结节逐渐增大,多发者相邻皮损可出现融合,部分皮损可表现为自限性或反复出现,搔抓后伴脱屑,随着病情发展,皮损颜色由红变暗,皮损表面可破渍。仅1例出现皮肤外浅表淋巴结侵犯。3例单发皮损患者完全手术切除后行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均无病生存。3例多发皮损患者以化疗为主,2例出现复发,1例无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24(11~35)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66.7%,总生存率100%。结论:对于单发局限病灶,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率。化疗可试用于控制多发病灶及有真皮外侵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 治疗 预后 原发皮肤变大细胞淋巴
下载PDF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异常与其融合蛋白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时云飞 刘翠苓 +5 位作者 周春菊 宫丽平 董丽娜 李敏 黄欣 高子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6,共7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蛋白表达及ALK基因异常情况,探讨两者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蛋白表达及ALK基因异常情况,探讨两者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淋巴瘤研究室及北京儿童医院28例确诊S-ALCL的病例,重新进行常规形态观察,复习及补充必要免疫组化标记以核实诊断。采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ing,IHC)。应用ALK-1单克隆抗体检测ALK融合蛋白表达,应用位点特异性间期荧光原位杂交(locus specific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LSI-FISH)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肿瘤细胞ALK基因断裂及其他异常情况。收集临床资料,随访。结果:28例S-ALCL病例IHC检测ALK-1蛋白阳性19例,阴性9例。用LSI-FISH法检测到ALK基因断裂14例,其余14例无ALK基因断裂的病例中,5例呈2个拷贝,9例呈多个拷贝。全部病例中有完整随访的共22例,随访截止时16例生存,6例死亡,生存期0.5 -36.0个月,平均生存期12.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73.9%。ALK基因多个完整拷贝者1年累计生存率仅47.6%,预后相对较差。结论:S-ALCL病例肿瘤细胞有ALK-1融合蛋白表达,在S-ALCL诊断中高度特异。S-ALCL病例ALK基因的异常改变很复杂,ALK-1融合蛋白表达与ALK基因断裂不完全吻合。S-ALCL中ALK基因异常的不同类型间预后可能有差异。ALK基因呈多个完整拷贝病例的预后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细胞 变性淋巴激酶 基因 原位杂交 荧光
下载PDF
18例儿童系统性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患儿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彩 郑湧智 +12 位作者 华雪玲 郑浩 陈再生 乐少华 郑灵 李梅 蔡春霞 杨景辉 陈以乔 陈莹莹 高琴丽 李建 胡建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815,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18例ALCL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1,中位... 目的:分析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18例ALCL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1,中位发病年龄6(0.9-11.3)岁,B症状阳性13例,17例首发症状为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伴有多部位受累。4例临床分期Ⅱ期,11例临床分期Ⅲ期,3例Ⅳ期。9例白细胞数增高,CRP>20 mg/L的8例,病理结果均为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Ki-67在40%-90%之间。2例在治疗前死亡,1例失访。15例采用CCCG-BNHL-2011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例早期复发,3年无事件生存率(76.7±1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数增多、CRP水平增高、骨质受累、临床分期对生存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CL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个较少见的亚型,疾病的侵袭性强。白细胞数增多、CRP水平增高、骨质受累、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大细胞淋巴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晓红 黄河 +1 位作者 汪波 林桐榆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0例PC-AL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35岁。初诊时皮肤病变18例为孤立性病灶,3例为区域性病灶,9例为广泛...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0例PC-AL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35岁。初诊时皮肤病变18例为孤立性病灶,3例为区域性病灶,9例为广泛病灶。镜下见多形的、间变的或免疫母细胞弥漫浸润皮肤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免疫表型上所有患者表达CD30,常表达CD3、UCHL1、CD4、CD43和细胞毒性蛋白。96.6%(28/29)ALK阴性,所有患者>50%肿瘤细胞表达Ki-67。11例孤立性病灶者接受手术为主的一线治疗,8例孤立性或区域性病灶者接受放疗为主的一线治疗,2例孤立性病灶者接受单纯化疗,9例广泛病变者接受化疗作为一线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共16例发生复发或进展,全组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6.4%和89.9%。结论 PC-ALCL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孤立或区域皮肤病变的PC-ALCL推荐手术或放疗。PC-ALCL皮肤复发很常见,但进展惰性,预后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大细胞淋巴 皮肤淋巴 手术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29例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焱 何群 +1 位作者 舒义刚 李晓林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9例原发系统性ALCL患者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完全缓解率(CR)、长期生存率和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瘤细胞均强表达CD30,58.62%间... 目的:探讨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9例原发系统性ALCL患者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完全缓解率(CR)、长期生存率和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瘤细胞均强表达CD30,58.6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接受了治疗的28例患者的CR率为50.0%,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与27.1%。ALK阳性患者CR为68.8%,2、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2%、42.5%,明显高于ALK阴性组(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0~2分患者组CR率为57.1%,2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2%、65.1%,明显高于IPI3~5分患者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ALK的表达、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K表达、IPI评分有助于判断原发系统性ALCL的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变大细胞 国际预后指数 变性淋巴激酶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与神经母细胞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春兰 岳丽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0-812,816,共4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oblaston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临床表现变异较大,高危NB进展迅速,即使行高强度清髓化疗,肿瘤复发仍然常见,死亡率较高为发现有效NB治疗药物和靶点,必须充分研究认识NB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间变性淋巴瘤... 神经母细胞瘤(neuoblaston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临床表现变异较大,高危NB进展迅速,即使行高强度清髓化疗,肿瘤复发仍然常见,死亡率较高为发现有效NB治疗药物和靶点,必须充分研究认识NB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分子。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其异常存在于多种肿瘤中,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横纹肌肉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NB。ALK的异常形式主要包括基因融合、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增加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新的特异性小分子ALK抑制剂的研发,ALK异常与NB发生发展关系及针对ALK异常的NB靶向治疗获得了较多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变性淋巴激酶 基因异常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卫兵 万友华 +2 位作者 李欣 唐晓翔 赵志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6-377,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末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末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皮肤CD30^+变大细胞淋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