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H、TERT及1p/19q对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季玉陈 湛允波 +1 位作者 刘献志 张振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1959-1962,共4页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TERT)及1p/19q的突变情况对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入组选取了2011至2016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随访...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TERT)及1p/19q的突变情况对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入组选取了2011至2016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得到生存资料,共计纳入66例。χ2检验用来分析IDH、TERT及1p/19q和各个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IDH-wt和IDH-mt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10及42.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19q非联合缺失和1p/19q联合缺失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40及42.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而TERT-wt和TERT-mt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0及36.0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不同分子病理学分型分组显示,IDH-mt和1p/19q联合缺失组比IDH-wt和1p/19q非联合缺失组(P=0.001)(中位生存期42.00个月比16.05个月)(P=0.001)、IDH-mt和1p/19q非联合缺失组比IDH-wt和1p/19q非联合缺失组(P=0.041)(中位生存期36.50个月比16.05个月)(P=0.0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病理学分型是影响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8)。结论具有IDH和(或)1p/19q联合缺失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预后,IDH和1p/19q突变情况可作为潜在的预测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柠檬酸脱氢酶 染色体臂lp和19q的缺失 间变性少突胶质瘤 预后
原文传递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学兵 聂玫 +1 位作者 许尚文 刘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911-1913,192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病灶均位于幕上,9例单发,1例多发,其中4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额颞叶、丘脑...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病灶均位于幕上,9例单发,1例多发,其中4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额颞叶、丘脑及颞叶各1例。3例实性,其中1例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4例囊实性,其中1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3例囊性,均呈明显环形强化。6例行MRS检查,MRS示病灶Cho/NAA比值明显升高,但囊性肿瘤Cho/NAA比值低于实性或囊实性肿瘤。3例患者行CT检查,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均出现条索状钙化灶。结论尽管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胶质细胞 影像学表现 脑肿
下载PDF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殷敏敏 徐丽艳 余永强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分析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资料,16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DWI扫描并测... 目的分析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资料,16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4例行MRS扫描。结果 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3例为多发病灶,13例为单发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1.8)cm。发病部位以额叶及颞叶多见,并向脑叶深部生长,其中5例病灶跨脑叶生长。14例呈不均质中度至明显强化,其中明显坏死囊变11例,病变实质呈环状、不规则结节样强化。DWI显示7例肿块的实质部分以高信号为主。MRS检查显示4例肿瘤的Cho峰均升高,NAA峰3例减低,1例减低不明显。结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DWI及MRS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胶质细胞 脑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湘衡 夏云飞 +7 位作者 陈雨 陈银生 柯超 牟永告 赛克 王翦 于士柱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瘤混合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们收治的一例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诊断、...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瘤混合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们收治的一例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该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0岁,首发部位为右额叶,在5年内原位复发一次,颅内远隔部位复发3次,先后接受5次手术,3程放疗和多程不同方案的化疗。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一般胶质瘤反复在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不同,本例患者多次出现颅内新的远隔部位转移病灶,经过反复手术+局部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病理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例十分罕见,而其生物学特性和治疗预后明显区别于单一成分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或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上应予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胶质 变性混合型室管膜-胶质细胞
下载PDF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术后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周秋妹 隋爱霞 +3 位作者 杨柳艺 马晓丽 雷玉莹 梁岩松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590-2591,共2页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尽管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其复发率仍极高。关于低级别胶质瘤复发进展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见相关报道[2-3],然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的...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尽管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其复发率仍极高。关于低级别胶质瘤复发进展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见相关报道[2-3],然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案例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胶质细胞 胶质母细胞 术后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