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李银水 黄翔 +6 位作者 罗金华 吕典 金晶 李必钦 秦璐 顾炽明 余常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3-871,共9页
为明确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的最优配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带宽行比:2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2(T1)、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2)、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3)、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 为明确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的最优配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带宽行比:2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2(T1)、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2)、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3)、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4)、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5),研究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总体上随着带宽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大豆籽粒产量总体上随着带宽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带宽条件下,随着玉米大豆行比增加,玉米籽粒产量下降,大豆籽粒产量增加;玉米和大豆的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与籽粒产量基本相一致。与对照相比,T2有提高玉米和大豆的收获指数,增加氮素在玉米和大豆籽粒的分配比例、降低在茎秆的分配比例的趋势。综合产量、经济效益以及群体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效率的表现,2.4 m带宽下种植2行玉米3行大豆为鄂西南山区玉米/大豆的最优间套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宽行比 玉米/大豆 带状间套作 产量 氮素效率
下载PDF
林果茶桑园与大豆间套作模式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刘佳 祝进 +1 位作者 黄继平 张国薇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文章从园区小气候、营养利用、光合作用、病虫害、综合效益5个方面对林果茶桑园间套作大豆栽培模式下主栽作物与间作大豆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促进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林果茶桑与大豆合理间套作可改善园区小气候、改良土壤养分状况... 文章从园区小气候、营养利用、光合作用、病虫害、综合效益5个方面对林果茶桑园间套作大豆栽培模式下主栽作物与间作大豆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促进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林果茶桑与大豆合理间套作可改善园区小气候、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减少病虫害和杂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林果茶桑园综合效益显著提升。该间套作模式具有可行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间套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茶桑 大豆 间套作 可行性
下载PDF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吸收效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岩 乔月彤 +5 位作者 赵强 胡延峰 朱英华 赵培国 宋立成 夏海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8,共8页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可以提高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土地利用当量比和耕地产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吸收的表观现象,包括氮素吸收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以及相关机制进...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可以提高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土地利用当量比和耕地产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吸收的表观现象,包括氮素吸收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以及相关机制进行归纳总结。诸多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可以提高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增长幅度分别在6.0%~57.5%、2.6%~52.6%和14.0%~64.2%之间,而与玉米全生育期共生间作的大豆、花生和豌豆等作物则受到抑制,蚕豆等套作豆科作物(整个生育期中的部分时间与玉米共生,通常与玉米错期播种/收获)则受到促进。关于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高效吸收的机制可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种间竞争作用,由于玉米对氮素的竞争大于豆科作物,促进玉米对氮素的优势吸收;二是作物根系相互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的存在,促进养分循环和作物之间的氮素转移,豆科作物固定的氮素可以被玉米吸收利用;三是豆科作物结瘤增加,固氮基因表达增强,提高了自身固氮能力。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下一步需要加强在田间多场景(作物品种类型不同、土壤肥力梯度不同等)条件下的原位研究,从根际生命共同体(根系-土壤-微生物)作用机制以及种间地上相互作用-地下相互作用互馈的角度,更加全面和准确地阐明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作体系氮素高效吸收的机制,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关键调控技术的研发,让传统间套作在现代农业中继续发光发热,赓续农耕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豆科 间套作 氮素利用效率 根际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烤烟-粮经作物间套作模式及在重庆的应用
4
作者 秦平伟 汪代斌 +12 位作者 杨超 陈国康 戴秀梅 杨毅 付春雷 王志勇 付卫兵 刘光文 晏剑 任云见 罗传林 刘华林 豆长辉 《植物医学》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间套作种植模式作为中国农业传统遗产,既可提高质量,又能增加经济收入,在我国粮食增长与农业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仓禀实而民心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强化粮食安全背... 间套作种植模式作为中国农业传统遗产,既可提高质量,又能增加经济收入,在我国粮食增长与农业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仓禀实而民心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强化粮食安全背景下,烟粮争地问题愈来愈突出.在烟区发展烤烟-粮经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烤烟间套作生理生态效应、套作对烟叶产质量及病害的影响、烟草适宜的间套作作物、烤烟套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并对重庆市第一烤烟种植大县彭水县发展烤烟间套作种植模式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间套作 生理生态效应 解决措施 展望
下载PDF
四川巴州瓜蒌间套作魔芋高效种植模式
5
作者 左清文 廖任娅 +3 位作者 金朝莲 向佳 文涛 左植元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63-64,68,共3页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该文结语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实际,探索创新了瓜蒌间套作魔芋高效种植模式。该文阐述了此模式的研发背景与可行性,总结了示范种植的技术要点,分析了应用产值产量与应用优势,为相似地区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瓜蒌 魔芋 间套作 高效种植模式
下载PDF
四川省蔗地间套作立体种植技术探讨
6
作者 孙玉霞 杨毅 +2 位作者 王海宇 蒋鹏 杨建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3期34-35,40,共3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蔗地间套作立体种植技术原理和适合间套作的品种、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新型经营模式、技术支撑平台等具体措施。指出发展间套作的立体农业增加种植效益,特别是粮经复合种植,走有四川省本土特色的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 本文重点介绍了四川省蔗地间套作立体种植技术原理和适合间套作的品种、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新型经营模式、技术支撑平台等具体措施。指出发展间套作的立体农业增加种植效益,特别是粮经复合种植,走有四川省本土特色的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增强四川省甘蔗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符合四川省情因地制宜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地 间套作 立体农业 技术
下载PDF
日光温室菌菜间套作模式
7
作者 任增升 《农业知识》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日光温室大棚中的菌菜结合间套作技术,通过合理搭配和科学安排茬口,实现了蔬菜和食用菌的双丰收。食用菌释放的二氧化碳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而蔬菜释放的氧气则促进了食用菌的生长,二者气体交换相辅相成。科学利用这一生理规律不... 日光温室大棚中的菌菜结合间套作技术,通过合理搭配和科学安排茬口,实现了蔬菜和食用菌的双丰收。食用菌释放的二氧化碳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而蔬菜释放的氧气则促进了食用菌的生长,二者气体交换相辅相成。科学利用这一生理规律不仅提高了产量,也改善了品质。根据食用菌对温度、光照和湿度的特殊需求,大棚内合理安排了不同季节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使得蔬菜生长与食用菌生长互相促进。这种栽培模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适合不同地区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菌菜间套作 模式配置
下载PDF
四川省林果茶桑园与大豆间套作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8
作者 刘佳 祝进 +1 位作者 刘敬宗 张国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1-14,共4页
四川省果树、茶树、桑树、花椒等经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大,但在林果茶桑中间套作大豆普及率较低,推广林果茶桑园间套作大豆对于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来说,该模式具有较大发展和推广潜力。文章... 四川省果树、茶树、桑树、花椒等经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大,但在林果茶桑中间套作大豆普及率较低,推广林果茶桑园间套作大豆对于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来说,该模式具有较大发展和推广潜力。文章从四川省发展大豆间套作模式的紧迫性出发,结合四川大豆生产的现状及特点,对比分析了大豆间套作模式发展中存在的的制约因素与潜力优势,提出四川省进一步促进林果茶桑园与大豆间套作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茶桑 大豆 间套作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许豆豆 贺云新 +2 位作者 李飞 刘爱玉 周仲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并保证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因地制宜,改变植棉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是促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概括了棉田中主要的间套... 为进一步提高棉田经济效益并保证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性,因地制宜,改变植棉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是促进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间套作模式在棉田中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概括了棉田中主要的间套作模式,并总结了各种间套作模式的增产优势,阐述了间套作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根系形态特征、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根据目前间套作模式在棉花实际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间套作模式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间套作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和利用 根系形态 土壤理化性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阿坝州经果林与大豆间套作概况及分析
10
作者 刘佳 黄俊杰 +7 位作者 黄继平 黄大荣 周桂虹 袁欢 党亚 余宏 马旗 张国薇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7-19,共3页
四川省阿坝州经果林种植面积较大,但在经果林中间套作大豆普及率较低,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对于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思。文章主要统计了四川省阿坝州果树、花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间套... 四川省阿坝州经果林种植面积较大,但在经果林中间套作大豆普及率较低,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对于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思。文章主要统计了四川省阿坝州果树、花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间套作大豆的情况,分析发展经果林间套作大豆模式的可行性因素与潜力优势,提出阿坝州进一步发展林果-大豆间套作模式的对策建议,为推动阿坝州大豆产业提升、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整体思路和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州 经果林 大豆间套作 现状分析
下载PDF
高温干旱与病虫草害对川东北带状间套作大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飞燕 叶鹏盛 +6 位作者 吴海英 廖树琳 郭昊昱 于晓波 杨辉 孙歆 杜俊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3,共3页
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影响,单一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不高,我国大豆85%以上依赖进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为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提供了可行之路。作者对南充市、遂宁市等... 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影响,单一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不高,我国大豆85%以上依赖进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为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提供了可行之路。作者对南充市、遂宁市等川东北大豆主产区进行了田间调查,分析总结了带状间套作大豆长势及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灌水补墒降温、防治病虫草害、合理密植和加快生物育种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川东北带状间套作大豆的田间管理及大豆生物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温干旱 病虫草害 应对策略 川东北带状间套作
下载PDF
大棚芦笋种植与垄下间套作周年生产技术
12
作者 计怀峰 赵家芬 +5 位作者 刘长卓 庄红梅 韩宏伟 刘会芳 王强 王浩 《农村科技》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芦笋是一种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高营养蔬菜,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成功引种并获得了良好成效。本文从大棚芦笋的周年生产、番茄与菠菜在芦笋垄间套作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角度,介绍和田地区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技术示范推广提供技术... 芦笋是一种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高营养蔬菜,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成功引种并获得了良好成效。本文从大棚芦笋的周年生产、番茄与菠菜在芦笋垄间套作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角度,介绍和田地区大棚芦笋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技术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大棚 间套作 周年生产
下载PDF
柑橘园间套作大豆高效生产
13
作者 邓素枫 杨水芝 赵国清 《湖南农业》 2023年第11期9-9,共1页
为优化柑橘园生态环境,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果园效益,2023年,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慈利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在慈利县金慈街道跑马岗村开展了柑橘园间套作大豆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面积35.33公顷,每... 为优化柑橘园生态环境,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果园效益,2023年,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慈利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在慈利县金慈街道跑马岗村开展了柑橘园间套作大豆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面积35.33公顷,每667平方米橘园可收获大豆123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研究所 园艺研究所 柑橘园 研究与示范 产业技术体系 大豆 间套作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棉花、花生间套作效应与效益的整合分析
14
作者 占亚楠 汤玉煊 +3 位作者 楚宗艳 吴超 杜玉倍 常明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3期20-22,共3页
发展棉花间套作种植模式是缓解我国棉花效益偏低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这种模式的整体效应与效益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共收集17篇有效文献、77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棉花单作,棉花、花生间套作可以显著降低棉田僵瓣率,降幅为54... 发展棉花间套作种植模式是缓解我国棉花效益偏低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这种模式的整体效应与效益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共收集17篇有效文献、77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棉花单作,棉花、花生间套作可以显著降低棉田僵瓣率,降幅为54.1%,显著提高棉花霜前花率,增幅为5.3%,棉花理论产量显著增加30.8%,总产出值显著提高33.1%,纯收入显著增加60.8%;与花生单作相比,间套作花生的整体效果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单株果重和百果重,降幅分别为10.9%、5.9%。为了缓解花生的负面影响,建议棉花品种选择株型紧凑和适合与花生间作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花生品种宜选择耐阴早熟或早中熟品种,且根据每个品种的特性设计合理的田间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花生 间套作 META分析
下载PDF
蜜本南瓜-青皮茄子-鲜食玉米间套作露地栽培技术
15
作者 李林茹 陈慧楠 +2 位作者 邵峰 管朕 谢胜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27-130,共4页
为了提高露地蔬菜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结合市场对蔬菜产品的需求,在充分考虑田间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蜜本南瓜为主间作青皮茄子、鲜食玉米的茬口模式。通过2年的试验示范,确定了主栽品种、播种时间、田间布局、田间管理和病虫害... 为了提高露地蔬菜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结合市场对蔬菜产品的需求,在充分考虑田间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蜜本南瓜为主间作青皮茄子、鲜食玉米的茬口模式。通过2年的试验示范,确定了主栽品种、播种时间、田间布局、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实现了平均每667 m2产量达4 254 kg,经济效益达3 095元的好收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本南瓜 青皮茄子 鲜食玉米 间套作
下载PDF
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探讨框架
16
作者 齐欢 《河北农机》 2023年第7期82-84,共3页
在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间套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种间套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大豆和玉米的互补作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以大豆为主要种植作物的现象逐渐增加,尤其是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 在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间套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种间套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大豆和玉米的互补作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以大豆为主要种植作物的现象逐渐增加,尤其是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日渐成为我国主要种植模式之一。本文在阐述大豆一玉米间套作优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豆-玉米间套作的主要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并提出了大豆-玉米间套作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一玉米 间套作模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麦花生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产量品质效益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春丽 李增嘉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5期11-12,18,共3页
研究了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小麦花生玉米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生和玉米间套作提高了小麦、玉米的产量,花生的产量有所降低,而且玉米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对花生的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全年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经... 研究了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小麦花生玉米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生和玉米间套作提高了小麦、玉米的产量,花生的产量有所降低,而且玉米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对花生的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综合全年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花生和玉米6:2的间作种植模式最好,说明小麦玉米花生间套作增产的关键在于田间带距和行比的合理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小麦 玉米 花生 产量 品质 效益 间套作模式 产量品质 玉米产量
下载PDF
间套作条件下作物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Ⅱ.间作早春玉米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赵秉强 张福锁 +7 位作者 李增嘉 李凤超 张新春 申加祥 潘海军 赵甲美 尹玉波 武传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4-979,共6页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 /夏玉米条件下 ,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 (简称早春玉米 )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主要结果 :(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 10 0cm左右 ,大口期 140 cm左右 ,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 /夏玉米条件下 ,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 (简称早春玉米 )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主要结果 :(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 10 0cm左右 ,大口期 140 cm左右 ,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 160 cm左右。 (2 )随生育进程推进 ,根量与根重密度基本呈小→大→小变化 ;根系数量及重量密度在垂直土体中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密度层 ,2 0~ 4 0、 4 0~ 80 cm为中密度层 ,80~ 12 0 cm为低密度层 ,12 0~ 160 cm为稀密度层。根系相对稳定后 ,约有 75 %的根干重分布在 0~ 2 0 cm土层 ,85 %左右在 4 0 cm以上 ,95 %左右在 80 cm以上。 (3)根系含水率在垂直空间呈上低下高趋势 ,随生育期推进 ,含水率呈下降趋势。 (4 )根系活性与根量相反呈倒“T”型分布 ,根系活性随生育进程推进 ,呈减低趋势 ,且活力高位点又呈下移变化 ,拔节期 2 0~ 4 0cm根系活性较高 ,大口期 4 0 cm以下较高 ,乳熟期和成熟期以 80 cm以下较高。 (5 )根系 TTC还原总量及总量密度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低→高→低变化 ,以大口期为高。上下又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量高密度区 ,2 0~ 80 cm为中量中密度区 ,80~ 12 0 cm为低量低密度区 ,12 0~ 160 cm为稀量稀密度区。 (6)成熟期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根系 早春玉米 数量 活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被引量:87
19
作者 苏本营 陈圣宾 +1 位作者 李永庚 杨文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505-4514,共10页
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单位面积物质产出,同时还具有多重其他生态效益,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范式。生态系统服务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 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单位面积物质产出,同时还具有多重其他生态效益,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范式。生态系统服务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论述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从物质产出、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病虫草害和有害污染物控制等方面论述了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实践及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间套作种植农田生态系统未来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 物质生产 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 有害物控制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间套作体系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0
作者 卫泽斌 郭晓方 +2 位作者 丘锦荣 陈娴 吴启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267-272,共6页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污染土壤的修复备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清洁污染土壤需时较长,且需中断农业生产。间套作体系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此综述了间套种在重金属...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污染土壤的修复备受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清洁污染土壤需时较长,且需中断农业生产。间套作体系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为此综述了间套种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介绍了间套作体系在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以及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在土壤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更多的适当的植物组成间套作体系,并加强间套作体系中植物间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