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后果主义的类案判断程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宇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准确高效的类案判断程序是进行"类案类判"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和避免裁判的差异性。传统的类案判断程序在疑难案件处理上需要借助经验或价值选择,难以摆脱任意性的困境。间接后果主义的类案判断程序以判... 准确高效的类案判断程序是进行"类案类判"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和避免裁判的差异性。传统的类案判断程序在疑难案件处理上需要借助经验或价值选择,难以摆脱任意性的困境。间接后果主义的类案判断程序以判决指引的行为作为比较点,通过影响行为后果评价的因素确定案件的相似性程度,最终依照关键事实进行类案判断。如此,有助于缓解疑难案件的任意性特征,从而更好实现类案类判的司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判断 比较点 相似性程度 间接后果主义
原文传递
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利弊、适用原则及其规范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文华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72,共19页
间接犯罪附随后果是指刑法之外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对有犯罪前科者的关系人适用的,对特定的权利和资质的限制、禁止或者剥夺。我国目前的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与封建时期的“株连”制度有本质不同。间接犯罪附随后果的表现形式多... 间接犯罪附随后果是指刑法之外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对有犯罪前科者的关系人适用的,对特定的权利和资质的限制、禁止或者剥夺。我国目前的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与封建时期的“株连”制度有本质不同。间接犯罪附随后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其独特的实用性,在适用时需要以权利保护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平衡性原则为指导。由于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适用于犯罪者之外的第三人,因而原则上应当禁止适用,只有在基于保护公共安全等重大法益时才可以考虑适用。对于政审制度所涉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应当限制关系人范畴及其犯罪类型并规定相应的适用条件和期限,对入学政审适用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应予禁止,对其他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适用应当加以差别化规制。对将要加入特殊组织或者取得特殊资质并因此获得特殊身份的群体,适用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有其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附随后果 间接犯罪附随后果 犯罪人 关系人 罪责自负
原文传递
论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被引量:5
3
作者 祝传颂 《河北法学》 2001年第2期88-94,共7页
对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理论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该后果应该包括行为无效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只应涉及行为无效。大陆法系各国 (地区 )立法上也有两种体例。分析我国《民法通则》所支持的第一种观点的错误及原因 ,认为无... 对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理论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该后果应该包括行为无效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只应涉及行为无效。大陆法系各国 (地区 )立法上也有两种体例。分析我国《民法通则》所支持的第一种观点的错误及原因 ,认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直接后果只能是行为无效 ,即行为不产生拘束力。但事物是发展的 ,当行为人误认为行为有效而进一步行动时 ,就可能引起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间接后果 ,这显然区别于无效民事行为本身。进而分析直接后果与间接后果的相关理论与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民事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直接后果 间接后果 法律后果 无拘束力 返还财产 赔偿损失
下载PDF
疑难案件举证行为后果分析模式的判断标准探究
4
作者 赵怡宁 《区域治理》 2022年第24期134-138,共5页
在司法实践中,疑难案件的产生不可避免甚至大量存在,而疑难案件裁判标准的缺失,导致亟需新的思维模式进行补充。基于裁判结果逆向指引判决的后果分析模式对于疑难案件的解决或有裨益,其中的普遍模仿验证的后果分析模式为较优的选择。本... 在司法实践中,疑难案件的产生不可避免甚至大量存在,而疑难案件裁判标准的缺失,导致亟需新的思维模式进行补充。基于裁判结果逆向指引判决的后果分析模式对于疑难案件的解决或有裨益,其中的普遍模仿验证的后果分析模式为较优的选择。本文旨在论证后果分析模式可以运用到解决疑难案件中的合理性,并且用案例说明在解决民事事实疑难案件中,基于普遍模仿验证的后果分析模式的可行性,并尝试得出初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疑难案件 间接后果主义 举证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