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诺兹:“模态理论的论证,间接实在论与指称因果理论的反驳”
1
作者 林侠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3-43,共1页
普特南曾重新组织了他的模态理论论证,并以之作为在感知哲学中反对间接实在论的有力论辩。普特南所关注的新焦点,即有关感知的哲学理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这相对于他自己先前对“指称的因果理论”的反驳所作出的反应而言,可... 普特南曾重新组织了他的模态理论论证,并以之作为在感知哲学中反对间接实在论的有力论辩。普特南所关注的新焦点,即有关感知的哲学理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这相对于他自己先前对“指称的因果理论”的反驳所作出的反应而言,可能会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兹 模态理论 论证 间接实在论 指称 因果理论 反驳 普特南 感知哲学
原文传递
论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知觉问题——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2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9,共15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论域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对象与客体、感性与所与是知识论中知觉问题的两对核心范畴。旧唯物主义的间接实在论将心灵理解为外物之镜,其逻辑后果是静观的态度、不可知论或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将外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论域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对象与客体、感性与所与是知识论中知觉问题的两对核心范畴。旧唯物主义的间接实在论将心灵理解为外物之镜,其逻辑后果是静观的态度、不可知论或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将外物理解为心灵之镜,作为自我意识的心灵被看作一台自己证明自己的自动机器。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初步表达了实践建构论的知觉观。把《提纲》第一条解释为"超越‘唯物—唯心’之争的纲领"是一种误读。"超越论"的谜底是实践本体论,而实践本体论的谜底是本体论幻想。《提纲》第一条应被理解为新唯物主义解答认识论中的知觉问题之总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与客体 感性与所与 间接实在论 外物之镜 心灵之镜 实践建构论 超越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