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印庚 谢建军 +2 位作者 荣小军 廖梅杰 张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9-336,共8页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叉反应、阻断试验和吸收试验结果均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对人工感染实验中的养殖水体及发病刺参溃烂组织检测,可以检出水体和患病刺参溃烂组织中的相应病原菌,病原菌被染成明亮的黄绿色,检测灵敏度2.4×104cell/mL。冰冻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刺参肿胀嘴部与溃烂肌肉处有大量染成黄绿色的细菌颗粒。结果表明:采用IFAT可以对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该方法的建立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灿烂弧菌 假交替单胞菌 间接荧光抗体检测(ifat)
下载PDF
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军 鄢庆枇 +1 位作者 苏永全 张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共4页
建立了大黄鱼病原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溶藻弧菌的特异性抗血清由新西兰兔制备 ,试管凝集法测定抗血清及交叉反应效价 ,吸附离心法去除交叉反应。荧光抗体为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现埸检测对具典型弧菌病... 建立了大黄鱼病原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溶藻弧菌的特异性抗血清由新西兰兔制备 ,试管凝集法测定抗血清及交叉反应效价 ,吸附离心法去除交叉反应。荧光抗体为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现埸检测对具典型弧菌病表症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100% ,表观健康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30% ,养殖海水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 ,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已感染发病大黄鱼的快速检测 ,而且还能用于已感染未发病大黄鱼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间接荧光抗体 快速检测 大黄鱼 病原菌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鸭疫里氏杆菌 被引量:23
3
作者 苏敬良 黄瑜 +3 位作者 吕艳丽 郭玉璞 孙艳争 樊丽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3,共2页
鸭疫里氏杆菌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侵害1~8周龄肉鸭。自然感染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发病和死亡随着饲养环境条件有所差异,平均死亡率在20%左右。该病在我国养鸭地区普遍存在,由于该细菌的分离和鉴... 鸭疫里氏杆菌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侵害1~8周龄肉鸭。自然感染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发病和死亡随着饲养环境条件有所差异,平均死亡率在20%左右。该病在我国养鸭地区普遍存在,由于该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未能够被广大的兽医工作人员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检测 间接荧光抗体
下载PDF
检测猪捷申病毒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芹防 刘杉杉 +1 位作者 张超范 崔尚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2,共3页
为建立检测猪捷申病毒(PTV)抗体的方法,本研究利用PTV-8 Jilin/2003株为抗原,建立了检测PTV抗体的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方法。该方法工作浓度分别是:一抗最适稀释度为1∶10;FITC标记二抗最适稀释度为1∶100;二抗中伊文氏兰最适稀释度... 为建立检测猪捷申病毒(PTV)抗体的方法,本研究利用PTV-8 Jilin/2003株为抗原,建立了检测PTV抗体的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方法。该方法工作浓度分别是:一抗最适稀释度为1∶10;FITC标记二抗最适稀释度为1∶100;二抗中伊文氏兰最适稀释度为1∶30 000。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抗原板可以检出包含PTV-8型和1型在内的的所有PTV阳性血清,方法敏感、特异。与SN符合率94.0%。用该方法对黑龙江、山东、天津和河南等地的1 50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55.8%,表明我国猪群中PTV的感染已经非常普遍。该方法做为PTV的血清学诊断新技术,为开展P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捷申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 抗体检测
下载PDF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被引量:19
5
作者 余俊红 姚斐 +2 位作者 俞勇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 以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W-1为抗原 ,制备兔抗血清 ;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 (FITC-Ig G)为荧光标记二抗 ,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 ,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 (肌肉、鳃、肠、肾 )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 ,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 ,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鳗弧菌 花鲈 检测
下载PDF
海产蟹类血卵涡鞭虫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谢建军 许文军 +3 位作者 施慧 徐汉祥 史海东 张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以寄生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血卵涡鞭虫虫体为抗原,制备了多克隆血清抗体。抗体经健康梭子蟹血淋巴吸附处理后,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7 680。应用该抗体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采用常规显微镜检、PCR及IFAT 3... 以寄生于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血卵涡鞭虫虫体为抗原,制备了多克隆血清抗体。抗体经健康梭子蟹血淋巴吸附处理后,间接ELISA检测效价达7 680。应用该抗体建立了血卵涡鞭虫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采用常规显微镜检、PCR及IFAT 3种方法对采集的养殖青蟹、梭子蟹及海捕梭子蟹等18个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常规显微镜检阳性检出率为33.3%,而IFAT及PCR检测阳性率77.8%,符合率达100%;阳性虫体被染上黄绿色荧光,而正常梭子蟹血细胞则未被染色;可检测到血卵涡鞭虫不同生活阶段的营养体、腰鞭孢子及合孢体阶段。为血卵涡鞭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生活史研究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卵涡鞭虫 三疣梭子蟹 锯缘青蟹 间接荧光抗体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4 位作者 喻启桂 王红英 郑燕华 吕世超 张建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8-729,共2页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在生殖器疱疹(G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以单纯疱疹病毒 (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为夹心的IFA方法 ,检测了 1 2 0例临床诊断为GH患者皮疹中的HSV ,并与病毒培养法进行比较 .结果 :IFA检测HSV的...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在生殖器疱疹(G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以单纯疱疹病毒 (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为夹心的IFA方法 ,检测了 1 2 0例临床诊断为GH患者皮疹中的HSV ,并与病毒培养法进行比较 .结果 :IFA检测HSV的总阳性率为 85 .8% ,高于病毒培养法的阳性率 (70 .8% ,χ2 =1 2 .0 4 ,P <0 .0 1 ) .两种方法检测GH患者皮肤水疱内的HSV阳性率分别为 93.3%和 90 .0 % ,无明显差异 (χ2 =1 .96 ,P >0 .0 5 ) ;而检测糜烂和结痂性皮疹内的HSV时 ,IFA的阳性率分别为 92 .6 %和 6 9.4 % ,均分别高于病毒培养法 (75 .9% ,χ2 =5 .82 ,P <0 .0 5 ;4 7.2 % ,χ2 =1 4 .1 7,P <0 .0 1 ) .结论 :IFA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 ,适用于检测GH患者皮疹内HS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病毒属 生殖器疱疹 抗体 单克隆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检测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 被引量:6
8
作者 罗雄燕 武丽君 +9 位作者 陈龙 杨明辉 刘宁涛 库尔班江 谢传美 史冉庚 唐中 赵岩 曾小峰 袁国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34-737,共4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巨核细胞抗体,以探讨SLE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并与30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 本研究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巨核细胞抗体,以探讨SLE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并与30例血小板正常的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血清抗巨核细胞抗体阳性在36例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占7例(19.4%),在3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的SLE患者中有2例(6.7%),及在正常人中有1例(3.3%),后者与SLE伴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但伴有或不伴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SLE患者血清存在抗巨核细胞的自身抗体,并与部分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有关,应扩大病例数作出肯定结论 ,进一步了解SLE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抗巨核细胞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清海 张知良 +1 位作者 黄建芳 赵宝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9,共2页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 用 MDCC- MSB1细胞增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CuX- 1毒株制备抗原,建立了检测 CA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 CAV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首免、二免和三免后鸡体内的 CAV抗体,结果表明首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 CAV抗体的滴度很低或几乎测不到抗体;二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可测到较高的 CAV抗体;三免一个月后,鸡血清中的 CAV抗体滴度更高。另外,应用此方法调查了某禽场 3个批次鸡体内的 CAV抗体,其中 32日龄黄鸡和 1日龄乌骨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阴性,而 1日龄黄鸡体内的 CAV抗体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检测 病毒检测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荣骏弓 尹训南 陆月华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8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SPF鸡胚次代成纤维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确定了待检血清稀释度1∶64和兔抗鸡IgG荧光抗体的稀释度1∶32的工作浓度。应用该IFA方...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SPF鸡胚次代成纤维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确定了待检血清稀释度1∶64和兔抗鸡IgG荧光抗体的稀释度1∶32的工作浓度。应用该IFA方法对人工感染REV的20只30日龄SPF鸡进行了检测,接种后4天时均呈阴性反应,7天时8只鸡呈阳性反应,14天20只全部呈阳性的反应。通过对NDV、IBDV、ALV、MDV、CIAV、AIV等标准阳性血清的交叉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应用该IFA方法对我国辽宁、山东、黑龙江省部分鸡群进行REV抗体检测,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禽类 REV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狂犬病抗体IgG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理平 龚震宇 +1 位作者 褚佩英 黄良 《职业与健康》 CAS 2002年第12期37-38,共2页
目的 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狂犬病抗体中的应用。方法 由本中心研制狂犬抗原片和荧光血清,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酶标方法的效果。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特异性、稳定性良好、变异系数CV=4.9%。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EL... 目的 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狂犬病抗体中的应用。方法 由本中心研制狂犬抗原片和荧光血清,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酶标方法的效果。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特异性、稳定性良好、变异系数CV=4.9%。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ELISA同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率为82.89%,ELISA法阳性率为40.48%。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狂犬病抗体特异性、稳定性好。狂犬疫苗免疫后应用该技术检测抗体,确保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 狂犬病抗体 检测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万卓越 张欣 +7 位作者 鄢心革 李晖 郑焕英 林锦炎 黄吉城 郑夔 刁丽梅 李杰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3期36-37,T001,共3页
目的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建立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用SARS病人的咽漱液样本 ,在Vero-E6细胞中培养 ,分离SARS冠状病毒 ;用已制备的SARS病毒抗原片与临床确诊为SARS的... 目的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建立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特异性抗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用SARS病人的咽漱液样本 ,在Vero-E6细胞中培养 ,分离SARS冠状病毒 ;用已制备的SARS病毒抗原片与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双相血清和正常人对照血清作用 ,再用荧光标记羊抗人IgM/IgG抗体与之结合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图像。结果 通过建立检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在 4 4份SARS临床病例标本中 ,检出IgG抗体阳性 31份 ,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 70 .4 5 %。 31份IgG阳性者的急性期血清中IgM检出率为 38.70 % ,IgM最早产生于发病第 3天 ,发病 7d以上的 6例的IgM抗体均为阳性 ,滴度在发病 1 2~ 1 5d达到高峰 (1∶80 ) ;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最早产生于发病第 8天 ,滴度在发病 1 5~ 2 0d达到高峰 (1∶32 0~ 1∶6 4 0 )。 97份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中IgG抗体阳性率为 3 0 9% ,IgM抗体为阴性。结论 利用此方法 ,证实被SARS冠状病毒感染后 ,在机体中产生有特异性的IgM/IgG抗体 ;本方法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 检测 SARS 冠状病毒 特异性抗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致民 王燕 +1 位作者 孙希萌 索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5,99,共3页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估计全世界至少有1/3的人感染弓形虫,中国人群平均感染率为7.8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正常人感染后多呈带虫状态而不发病,...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估计全世界至少有1/3的人感染弓形虫,中国人群平均感染率为7.8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正常人感染后多呈带虫状态而不发病,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时可出现弓形虫性脑炎等致死性病变,而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等,因此,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弓形虫病的诊断当以病原学检查为依据,但病原体的检测费时且不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抗体检测方法 间接荧光 弓形虫病 机体免疫功能 寄生原虫 病原学检查 人兽共患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瑟氏泰勒焦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鉴三 张肖正 梁建波 《中国动物检疫》 CAS 1996年第4期9-10,共2页
用从青岛奶牛中分离的瑟氏泰勒焦虫株建立了间接荧光技体试验(IFA),人工感染牛7天后即可检出血清抗体,30天左右阳性反应较强,康复后一年仍为阳性反应,阳性检出率比查虫法高,与异种焦虫及其他血原虫血清光明显交叉反应。
关键词 瑟氏泰勒焦虫病 焦虫病 间接荧光抗体 检测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抗双链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颖 范永升 +1 位作者 温成平 王新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719-720,共2页
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被称为SLE的"标记性抗体",其对SLE的高度特异性而被列为SLE诊断标准之一。
关键词 抗双链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价值 酶联免疫吸附法 间接免疫荧光 血清 检测 SLE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IgG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理平 程苏云 +3 位作者 朱水荣 孟真 叶菊莲 徐宝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181-1182,共2页
目的: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检测狂犬病抗体IgG中的应用。方法:研制狂犬病抗原片和生产荧光血清,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IgG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实际应用效果。用研制的狂犬抗原片和荧光血清,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酶标检... 目的: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检测狂犬病抗体IgG中的应用。方法:研制狂犬病抗原片和生产荧光血清,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IgG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实际应用效果。用研制的狂犬抗原片和荧光血清,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酶标检测狂犬病抗体的效果。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IgG是特异、稳定的,变异系数CV=4.9%。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ELISA同时检测狂犬病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率为92.89%,ELISA法阳性率为40.48%。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狂犬病抗体IgG特异性、稳定性好。狂犬疫苗免疫后应用该技术检测抗体,保证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 狂犬病抗体检测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检测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6-468,共3页
本研究制作了6种兔抗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鳗弧菌,弧菌Ⅰ组淡水亚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的纯化抗体,用间接荧光抗体法与各病原菌以及来源于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发生反应。结果,抗各病原... 本研究制作了6种兔抗中国淡水鱼主要病原菌(鳗弧菌,弧菌Ⅰ组淡水亚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的纯化抗体,用间接荧光抗体法与各病原菌以及来源于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发生反应。结果,抗各病原菌抗体在1∶500稀释后,只与其相应菌株发生特异性荧光反应,而不与其它病原菌株以及水环境和鱼体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可在100min内定性检出抗原。作者推测,此法能用于检测中国鱼类病原菌的并发、继发和混合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 检测 鱼类病原菌
下载PDF
人皮肤和猴食道上皮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天疱疮抗体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磊 张福仁 周桂芝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 : 比较人皮肤 (HS)和猴食道上皮 (MO)用于检测天疱疮抗体的差异及不同底物检测的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 采用HS和MO为底物分别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体。结果 :以HS和MO为底物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 目的 : 比较人皮肤 (HS)和猴食道上皮 (MO)用于检测天疱疮抗体的差异及不同底物检测的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 采用HS和MO为底物分别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体。结果 :以HS和MO为底物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73.5 %和 87.8% ,而联合两种底物检测的阳性率为 93.9%。两种底物检测PV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度均有相关性 (P <0 .0 5 ) ,而PF仅以HS为底物时的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 (P <0 .0 0 1)。结论 : MO适于检测PV ,HS适于检测PF ,两种底物联合可提高间接免疫荧光 (IIF)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 猴食道上皮 间接免疫荧光 检测 天疱疮 抗体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守丽 严延生 +3 位作者 王惠榕 郑健 郑兆双 翁育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作为一种确认实验在 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用 T嗜性的HIV毒株感染 MT4细胞制备抗原片 ,并与不同稀释度的免疫血清相结合 ,再滴加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 Ig G,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特异性免疫荧光...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作为一种确认实验在 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用 T嗜性的HIV毒株感染 MT4细胞制备抗原片 ,并与不同稀释度的免疫血清相结合 ,再滴加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 Ig G,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特异性免疫荧光。 [结果 ]用 IFA检测 43份血清样本 (其中包括 17份 WB阳性血清 ,14份阴性血清和 12份EL ISA阳性或 WB出现可疑条带但按标准不能判为阳性的可疑血清 ) ,除 HIV- 2血清呈阴性反应外 ,其余检测结果与WB相符。 IFA对 HIV- 1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 10 0 %。 HIV- 1阳性血清抗体最高滴度达到 1∶ 10 2 40。 [结论 ]IFA可用于 HIV- 1抗体检测的确认 ,它可作为 Western Blot的一种补充或替代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HIV 抗体 检测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雪青 林向阳 +1 位作者 陈雪娇 潘钦石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2期101-101,123,共2页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2%冰醋酸破坏红细胞提取白细胞制得白细胞抗原片,以1:40稀释的抗人IgG荧光抗体进行染色,检测80例SLE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与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2%冰醋酸破坏红细胞提取白细胞制得白细胞抗原片,以1:40稀释的抗人IgG荧光抗体进行染色,检测80例SLE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并与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ANCA试剂盒进行对比试验。结果80例SLE患者血清中检出13例P-ANCA阳性,阳性率16.2%,与进口试剂结果相一致。结论①研制的ANCA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结果可靠、操作简便;②ANCA的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小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 系统性红斑狼疮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