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德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脊液漏患者采用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对引流管行间断夹闭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脊柱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术后3 d拔... 目的:探讨对脑脊液漏患者采用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对引流管行间断夹闭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脊柱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术后3 d拔除引流管及更换敷料,试验组将切口引流时间延长并间断夹闭引流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14.54±2.76)d、脑脊液漏停止时间(8.43±1.7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27±4.65)d及(20.53±3.56)d(P<0.05);试验组初次治疗均治愈,无需追加其他治疗,未出现假性硬膜囊肿及逆流性感染等,初期处理成功率100%,对照组初期处理成功17例(56.67%),两组初期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漏通过延长引流时间并对引流管行间断夹闭的方式治疗,效果显著,较少发生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切口引流时间 脑脊液漏 间断夹闭引流管 疗效
下载PDF
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女性患者TKA术后间断夹闭引流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健平 魏鲁青 +2 位作者 曾昭勇 黄星球 杨健齐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间断夹闭引流4 h在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女性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行TKA手术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度贫血(90 g/L<Hb≤110 g... 目的探讨术后间断夹闭引流4 h在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女性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行TKA手术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度贫血(90 g/L<Hb≤110 g/L)和非贫血(Hb>110 g/L)患者各44例,按术后引流方式随机将患者分入轻度贫血持续引流组、轻度贫血间断夹闭引流组、非贫血持续引流组和非贫血间断夹闭引流组,每组各22例。其中间断夹闭引流方式是TKA术后伸直位夹闭引流2 h,开放引流5 min,再次夹闭引流2h后开放引流至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记录并比较同一Hb水平不同引流方式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降低值、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感染、伤口皮缘坏死、皮下瘀斑等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同一Hb水平但术后引流方式不同的患者,其在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降低值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输血量方面,轻度贫血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贫血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一Hb水平患者组间输血率、膝关节活动度、皮下瘀斑发生率及肢体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及伤口皮缘坏死发生。结论与常规持续引流相比,TKA术后间断夹闭引流4 h能有效减少女性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Hb降低值,对轻度贫血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输血率在TKA术后出血评价中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平均输血量比输血率更适合作为TKA术后出血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血红蛋白类 贫血 手术后出血 输血 引流术 间断夹闭 女(雌)性
下载PDF
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对膝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出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
3
作者 朱孔瑞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4期79-83,共5页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A)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对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0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TKA手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EMS...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A)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对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0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TKA手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EMS3.1软件根据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6 h内持续负压引流,观察组患者术后6 h内每隔2 h开放10 min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6 h、24 hVAS评分、HS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失血量(1 012±125)mL、输血量(230±100)m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 425±238)、(310±1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14、2.430,P<0.05);观察组患者的6 hVAS评分(6.58±1.22)分、24 hVAS评分(4.21±1.35)分低于对照组的(7.98±1.26)分、(6.79±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2、7.568,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早期进行间断夹闭引流对降低术后出血,缓解肢体肿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夹闭 引流管 膝骨关节炎 TKA 出血量 肢体肿胀
下载PDF
胆总管T管引流间断夹闭的临床意义研究
4
作者 葛卫红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2期75-75,共1页
目的:探讨担总管T管引流间断夹闭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施行T管引流间断夹闭(间断夹闭组),69例T管引流14d常规夹闲(常规夹闭组),两组治疗效果对照。结果:间断夹闭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夹闭组,差异性显著(P〈0.01)。结... 目的:探讨担总管T管引流间断夹闭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施行T管引流间断夹闭(间断夹闭组),69例T管引流14d常规夹闲(常规夹闭组),两组治疗效果对照。结果:间断夹闭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夹闭组,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胆总管T管引流间断夹闭能显著提早恢复肠功能、避免电解质紊乱,减少补充电解质及液体补充量,同时减少住院日及医疗费用,有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手术 T管引流 间断夹闭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氨甲环素联合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喜明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663-665,共3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氨甲环素联合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依据双色球法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各52例,其中传统组术后进行引流管持续开放干预,试验组术后进行早期间断夹...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氨甲环素联合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依据双色球法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各52例,其中传统组术后进行引流管持续开放干预,试验组术后进行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素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和输血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传统组,试验组的出血量较少,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组,试验组的术后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传统组,试验组的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和主动屈膝达90°时间较短,术后24 h和48 h的膝关节活动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传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7%和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素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出血情况,降低输血量,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 全膝关节置换术 出血量 膝关节功能 氨甲环素
下载PDF
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牛奔 王斌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4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并且分析和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在治疗后脑脊液漏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1年1月份-2009年9月份在我院行脊柱手术(共989例患者行脊柱手术)术后出现后脑脊液漏患者39例,该39例患者的... 目的:观察并且分析和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在治疗后脑脊液漏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1年1月份-2009年9月份在我院行脊柱手术(共989例患者行脊柱手术)术后出现后脑脊液漏患者39例,该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保存较为完整;其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6岁至78岁,平均45.6岁;39例患者当中有21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并且在术后第3d将切口引流管拔出同时更换切口敷料,将其看作对照组;剩余17例采用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治疗脑脊液漏,将其看作观察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2组患者在切口愈合前为预防感染均采用相同的抗生素治疗;对2组患者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中,初期治疗切口愈合者共10例,术后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平均为20.5d;5例出现假性硬膜囊肿并发症,后行囊肿壁切除、硬膜修补常规术,并放置引流管,术后2周进行MR检查,硬膜外脑脊液潴留消失;4例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静脉应用抗生素,同时行切口切开彻底清创与对口置管冲洗引流,术后2周切口愈合;2例患者7d内脑脊液漏没有出现减少趋势,及时单纯硬膜修补术,修补后2周内脑脊液漏消失;脑脊液漏消失时间(21.5±3.5)d,切口愈合时间(25.2±4.6)d;对照组的脑脊液漏初期处理成功率为47.6%(10/21);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假性硬膜囊肿、切口感染以及脑脊液漏不减少等并发症,该组的脑脊液漏初期处理成功率为100%;脑脊液漏消失时间(9.5±1.4)d,切口愈合时间(14.3±2.3)d;观察组患者的脊液漏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处理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对于行常规术第3d拔除引流管并更换切口敷料的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治疗方法,利用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不仅拥有较短的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并没有出现并发症;总之,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在治疗后脑脊液漏方面不仅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也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延长引流时间 间断夹闭引流管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间断夹闭引流管并延长引流时间对治疗脊柱后路手术所致脑脊液漏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敏 杨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8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间断夹闭引流管并延长引流时间对治疗脊柱后路手术所致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重庆三峡医专附属中医院接受脊柱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分析间断夹闭引流管并延长引流时间对治疗脊柱后路手术所致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重庆三峡医专附属中医院接受脊柱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5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引流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间断夹闭引流管并延长引流时间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毕至切口愈合的时间、术毕至脑脊液停漏的时间、术后的引流量、术后切口的甲级乙级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术毕至切口愈合的时间及术毕至脑脊液停漏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的引流量更多,其术后切口的甲级乙级愈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夹闭引流管并延长引流时间对治疗脊柱后路手术所致脑脊液漏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术毕至切口愈合的时间及脑脊液滴漏的时间,提高其术后的引流量及切口的甲级乙级愈合率,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手术 脑脊液漏 间断夹闭引流管
下载PDF
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健齐 陈显辉 +2 位作者 魏鲁青 张健平 蔡道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控制中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5年11月,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真空负压引流组(48例)术后行真空负压引流,间断夹闭引... [目的]探讨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控制中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5年11月,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真空负压引流组(48例)术后行真空负压引流,间断夹闭引流管并维持患肢屈髋屈膝90°位,传统负压引流组(48例)行传统负压持续引流并维持髋膝关节伸直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 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关节感染、伤口皮缘坏死、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情况。[结果]真空负压引流组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 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方面均显著低于传统负压引流组(P<0.05),两组术后输血率、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及伤口皮缘坏死发生。[结论]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对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人均输血量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间断夹闭 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宁 邓桂 +1 位作者 梁届东 黄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脊柱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常规处理方法,B组采取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观察两组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 目的观察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脊柱手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常规处理方法,B组采取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观察两组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情况,是否需要追加治疗。结果 B组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处理成功率高于A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能够减少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并且无需追加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引流时间 间断夹闭引流管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
原文传递
间断夹闭引流法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苗卫莉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20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间断夹闭引流法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372例腰椎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腰椎后路1~2节段椎管减压术治疗,手术后放置引流... 目的探讨间断夹闭引流法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372例腰椎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腰椎后路1~2节段椎管减压术治疗,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2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持续负压引流法,观察组予以间断夹闭引流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引流量[(19.12±1.51)、(16.32±1.37)、(22.32±1.91)、(51.23±1.92)、(48.23±1.36)、(48.23±1.21)ml]、总引流量[(207.32±22.12)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81.23±23.12)、(82.45±12.31)、(76.33±11.12)、(72.47±10.23)、(56.77±11.89)、(52.19±10.78)、(523.47±113.8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节段手术、2节段手术的引流量[(106.3±35.1)、(112.5±33.1)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71.2±119.6)、(415.3±15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腰椎术后患者中实施间断夹闭引流,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引流血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内固定术 持续负压引流 间断夹闭引流
原文传递
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间断性夹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平英 彭德珍 +1 位作者 张莉援 曾瑜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7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间断性夹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患有脑血管疾病伴导尿管留置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留置导尿管自然引流和间断性夹闭两...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间断性夹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患有脑血管疾病伴导尿管留置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留置导尿管自然引流和间断性夹闭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拔管后24 h残余尿量及感染发生率.结果间断夹闭尿管患者首次排尿时间较自然引流患者无明显差异,间断夹闭尿管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为(2.02±0.13)h,自然引流患者为(2.01±0.10)h.但是,间断性夹闭尿管组与自然引流组在拔管后24 h残余尿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性夹闭组在50~100 mL、100~200 mL、>200 mL级别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自然引流组,前者分别为8.7%、17.4%和22.8%;后者分别为7.5%、8.5%和11.7%.而且,间断性夹闭组的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13.0%)明显高于自然引流组(3.2%).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中,间断性夹闭导尿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无临床应用价值,且增加尿路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间断夹闭 自然引流 尿路感染
下载PDF
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关闭引流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容娇 许永悦 王英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关闭引流的效果。方法将33例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A组17例、B组16例,分别于术后行间断引流和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术后总引流量,异体输血率,术后第1、3天最高体温,手术前后血红蛋... 目的观察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关闭引流的效果。方法将33例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A组17例、B组16例,分别于术后行间断引流和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术后总引流量,异体输血率,术后第1、3天最高体温,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感染情况。结果 A组总引流量为(349.88±74.45)m L,B组为(479.88±105.46)m L,P<0.05;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间断夹闭引流能够明显减少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显性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引流术 间断夹闭引流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气胸血气胸30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郑和平 葛孝忠 +3 位作者 刘德荣 张建平 耿仲伟 叶文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腔镜在气胸、血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气胸、血气胸 30例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均获成功。仅有 1例术中并发复张性肺水肿 ,抢救转危为安 ,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 目的 探讨电视腔镜在气胸、血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气胸、血气胸 30例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均获成功。仅有 1例术中并发复张性肺水肿 ,抢救转危为安 ,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 89分钟 ,平均住院时间为 5 8天 ,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 采用电视腔镜手术治疗气胸、血气胸安全、有效、微创。术中采用钛夹间断夹闭法操作方便、经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气胸 血气胸 钛夹间断夹闭 复张性肺水肿 并发症
下载PDF
脑脊液漏治疗体会
14
作者 陈国雄 李辉 +3 位作者 周雷 刘鹄 刘汉辉 刘冬斌 《当代医学》 2014年第5期65-65,共1页
目的对比常规治疗和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加闭引流管治疗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消失时... 目的对比常规治疗和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加闭引流管治疗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治疗相比,延长切口引流时间并间断加闭引流管治疗脑脊液漏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脑脊液消失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夹闭切口引流管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下载PDF
短期留置尿管间断性夹闭必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蕾 石丽 +2 位作者 王亚轩 葛宏 耿连霞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8-1139,共2页
目的探讨短期留置尿管间断夹闭的必要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泌尿外科Ⅰ类手术留置尿管患者,给予自然引流和间歇夹闭导尿管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并对拔出尿管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尿量及留置尿管后残余尿量等指标的观察,探讨短... 目的探讨短期留置尿管间断夹闭的必要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泌尿外科Ⅰ类手术留置尿管患者,给予自然引流和间歇夹闭导尿管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并对拔出尿管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尿量及留置尿管后残余尿量等指标的观察,探讨短期留置尿管患者间断夹闭尿管行膀胱功能恢复锻炼,对于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尿路感染的影响。结果间断夹闭尿管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较自然引流组无明显差别;间断夹闭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几率大。结论临床工作中不需要通过按需夹闭尿管行膀胱功能恢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留置尿管 间断夹闭 必要性
原文传递
改良VSD冲洗方法对感染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玉兰 《当代医学》 2018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因创面感染入本院骨科行负压封闭引流(VSD)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 目的探讨感染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因创面感染入本院骨科行负压封闭引流(VSD)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另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缓慢冲洗。比较两组不同冲洗方法患者创面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例数及需二次清创手术的例数。结果观察能够充分引流出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改善局部血运,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有效控制感染。对照组分泌物引流不充分,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感染控制不理想。结论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能充分引流出创面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和创面愈合,在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夹闭 冲洗 VSD负压引流 感染创面
下载PDF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处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先林 魏瑞林 项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4期82-82,84,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治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脊液漏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长引流时间、行间断夹闭引流管等处理,比较两组脑脊液漏停...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治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脊液漏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长引流时间、行间断夹闭引流管等处理,比较两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17.68±2.58)d,切口愈合时间(23.52±2.12)d,对脑脊液漏处理的总满意率40%,并发症发生率10.3%。观察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9.22±1.57)d,切口愈合时间(15.11±2.02)d,对脑脊液漏处理的总满意率80%,后期未见并发症。结论:常规的脑脊液漏处理基础上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等可加快脑脊液漏的恢复,提升切口愈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引流处置 间断夹闭
下载PDF
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屈彬 王庆安 +5 位作者 相全民 孔海洋 张朋 王维冬 田志龙 孔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早期间断夹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101例胆总管探查手术病例的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33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A组),33例行T管早期间断夹闭(B组),35例行T管引流14d常规夹闭(C组),对比三... 目的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早期间断夹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101例胆总管探查手术病例的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33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A组),33例行T管早期间断夹闭(B组),35例行T管引流14d常规夹闭(C组),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B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补液量、住院时间分别为(47.63±12.42)h、(2.75±0.27)L/d、(8.0±0.3)d和(57.63±14.15)h、(2.97±0.49)L/d、(10.0±0.4)d,均明显低于C组的(98.27±30.35)h、(3.63±0.38)L/d、(19.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体温、白细胞、总胆红素、胆瘘、胆总管残石、胆总管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早期间断夹闭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避免电解质代谢紊乱,减少补液量、电解质及营养支持,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是对传统胆总管探查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安全、高效的,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造口术 引流术 胆总管一期缝合 间断夹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