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患者肺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电军 尹邦良 +3 位作者 刘建新 章庆春 洪朝 金龙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研究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处理组(n=18)体外循环期间每5分钟间断肺通气一次;对照组(n=18)体外循环期间不通气。所有病人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 目的:研究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处理组(n=18)体外循环期间每5分钟间断肺通气一次;对照组(n=18)体外循环期间不通气。所有病人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α,LDH含量及术前、体外循环后1,4及8h肺功能指标(PaO2/FiO2)。结果:处理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α,LDH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体外循环后1,4及8h PaO2/FiO2较同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间断肺通气可能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降低肺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等环节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间断肺通气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和间断肺通气的肺保护作用
2
作者 任王胜 吴延虎 +3 位作者 王晓伟 刘翔 梁永年 朱锦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4℃含氧冷血和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肺保护组(n=15):CPB期间经肺动脉间断灌注4℃含氧冷血,并在灌注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4℃含氧冷血和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肺保护组(n=15):CPB期间经肺动脉间断灌注4℃含氧冷血,并在灌注期间给予间断肺通气;对照组(n=15):常规行心脏手术。记录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在CPB前和CPB结束及结束后1、6 h测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气道阻力(Raw)和肺静态顺应性(Cstat)。结果:术后肺保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组CPB结束后1、6 h OI、Cst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RI、Ra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肺动脉含氧冷血间断灌注及间断肺通气对CPB肺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保护 动脉灌注 间断肺通气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混合乌司他丁的低温含氧血和间断肺通气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义栋 张秀颖 杨睿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1期191-192,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肺动脉灌注4℃低温含氧血混和乌司他丁以及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例心脏手术及大血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组25例,对照组25例。CPB期间肺保护组经主肺动脉持续灌... 目的:观察持续肺动脉灌注4℃低温含氧血混和乌司他丁以及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例心脏手术及大血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组25例,对照组25例。CPB期间肺保护组经主肺动脉持续灌注4℃混和乌司他丁的低温含氧血及给予间断肺通气;对照组常规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分别在麻醉诱导期、转流结束即刻、转流结束后6、12、24小时取桡动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结果:术后肺保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后TNF-α、IL-6和IL-8水平开始升高,24小时仍高于术前(P<0.01),但肺保护组TNF-α、IL-6、IL-8水平上升幅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肺动脉持续灌注混和乌司他丁的低温含氧血及间断肺通气对CPB肺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保护 乌司他丁 间断肺通气
原文传递
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肺切除术后患者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学东 张同钦 +1 位作者 王世平 马伟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治疗在肺切除术中对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分别以该院不同时期收治的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的30例肺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单肺通气;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5...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治疗在肺切除术中对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分别以该院不同时期收治的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的30例肺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单肺通气;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5例肺切除术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与水通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6,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71.4%与对照组的70.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4,P>0.05)。实验组患者的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表达分别为(0.58±0.11)、(0.67±0.1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8、6.384,P<0.05)。结论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能够降低肺切除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为临床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侧间断机械通气 切除术 复张性水肿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肺切除术后患者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
5
作者 兰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9期3-4,共2页
目的浅析肺切除术后患者采取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行肺切除术患者45例为研究样本,依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22例,试验组23例。参照组施以常规单肺通气,试验组... 目的浅析肺切除术后患者采取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行肺切除术患者45例为研究样本,依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22例,试验组23例。参照组施以常规单肺通气,试验组施以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复张性肺水肿的预防效果。结果试验组相比参照组出现肺不张、复发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其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均有所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插管时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前10 min试验组IL-8、IL-1β、TNF-α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肺切除术患者施以术侧肺间断机械通气可有效避免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可为临床预防复张性肺水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张性水肿 术侧间断机械通气 通气 切除术后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中通气方式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立英 李书河 +3 位作者 陈永学 李炜 侯俊徳 卫晓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最佳通气方式。方法将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于术中打开膈肌行胃组织游离时改为双肺间断通气,再次行胸腔内操作时恢复单肺通气至关胸,双肺间断通气时间(38±11)min。B...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最佳通气方式。方法将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于术中打开膈肌行胃组织游离时改为双肺间断通气,再次行胸腔内操作时恢复单肺通气至关胸,双肺间断通气时间(38±11)min。B组术中进胸腔后行单肺通气至关胸;两组均于关胸时恢复双肺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插管后双肺通气2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70 min(T3)、关胸即刻(T4)、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5)和术后12 h(T6)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 H值、Pa O2、Pa CO2,记录T1-T5时刻气道压。结果两组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生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和严重低氧血症,A组双肺间断通气时未影响手术操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T1比较,两组T2时p H值、Pa O2均下降(P均〈0.05);T3-4时A组p H值、Pa O2高于B组(P均〈0.05),T6时两组p H值、Pa O2及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两组T6时p H值、Pa O2及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两组T2-4时气道压增高(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双肺间断通气者术中氧合指标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通气 持续通气 食管癌 呼吸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