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林县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与G6PD缺乏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
作者 覃宇城 潘茂华 +6 位作者 李海连 温秀峰 周金花 林康明 李利红 杨照青 黄亚铭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828-831,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上林县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林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18日至2023年3月29日入院治疗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收治输入性... 目的统计分析上林县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上林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18日至2023年3月29日入院治疗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收治输入性疟疾患者共578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40.48%(234/578),需要伯氨喹进行根治的间日疟、卵形疟及混合感染患者占37.54%(217/578);其中G6PD缺乏患者占10.90%(63/578),需根治的G6PD缺乏患者占9.68%(21/217)。结论上林县需要根治的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较多,特别是对G6PD缺乏又需根治的患者应加强管理,预防二代病例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间日 卵形疟 G6PD缺乏 根除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原虫几丁质酶基因的遗传特性分析
2
作者 张曼 沈海默 +1 位作者 陈绅波 陈军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目的明确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原虫几丁质酶(Plasmodium vivax chitinase,PvCHT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探究PvCHT1基因的地理差异,为我国间日疟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缅边境地区(云南腾冲)、中国内陆地区(安徽合肥、河南郑州)PvCHT... 目的明确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原虫几丁质酶(Plasmodium vivax chitinase,PvCHT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探究PvCHT1基因的地理差异,为我国间日疟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缅边境地区(云南腾冲)、中国内陆地区(安徽合肥、河南郑州)PvCHT1基因序列,同时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下载获取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PvCHT1基因序列。采用MEGA、DnaSP、KaKs_Calculator、Arlequin、STRUCTURE和NETWORK软件,分别对所有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基因进化、遗传分化、种群结构和单倍型网络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中缅边境地区(6条)、中国内陆地区(10条)PvCHT1基因序列16条,从NCBI下载其他11个国家的PvCHT1基因序列551条。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中缅边境地区的PvCHT1基因有25个多态位点,其中16个为非同义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E617D(占31.57%)和I272M(占31.04%);中缅边境地区的PvCHT1基因核苷酸多样性(π=0.00079)略高于中国内陆地区(π=0.00071)和缅甸(π=0.00075)。基因进化分析显示,中缅边境PvCHT1基因的中性检验(Tajima’s D)值<0,非同义替换与同义替换之比(Ka/Ks)>1。遗传分化分析显示,中缅边境地区PvCHT1基因与中国内陆之间的近交系数(FST)为0.31,与缅甸的FST为-0.05,与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之间的范围为0.04~0.15,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之间的FST范围为0.24~0.56。种群结构分析显示,所有种群结构的最佳组数为7,其中,中缅边境种群由K1~K6组分构成,以K5为主。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存在4个单倍型地理集群,除中国内陆和墨西哥外,其他国家均共享单倍型H5。结论中缅边境地区PvCHT1基因高度保守,提示其可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靶标;PvCHT1基因在不同种群中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因此在设计疫苗时应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PvCHT1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中缅边境
下载PDF
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间日疟对疟原虫转阴时间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
作者 沈大坤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及伯氨喹方案治疗小儿间日疟的效果。方法: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及伯氨喹,观察组加用乌梅丸治疗。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间日疟原虫转阴时间...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及伯氨喹方案治疗小儿间日疟的效果。方法: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及伯氨喹,观察组加用乌梅丸治疗。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间日疟原虫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5+、CD3+CD4+、CD3+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及伯氨喹方案治疗小儿间日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 小儿 中西药合用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1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的调查处置
4
作者 刘怀青 《中国农村卫生》 2023年第8期65-66,共2页
2022年10月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出现1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经治疗病情好转,未在本地形成二代传播。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积极采取了有效的疫情疫点处置措施。此次疫情提示相关部门应做好出境人员健康教育... 2022年10月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出现1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经治疗病情好转,未在本地形成二代传播。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积极采取了有效的疫情疫点处置措施。此次疫情提示相关部门应做好出境人员健康教育、入境人员筛查等工作,建立回国人员信息互通机制,改变培训、宣传方向,做到关口前移,信息共享,从源头上减少输入病例。下一步应从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疟疾筛查和医疗机构诊断能力着手,结合当地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防治疟疾输入再传播,减少疟疾死亡,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工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间日 流行病学调查 河口区
下载PDF
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间日疟62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5
5
作者 邓长生 谈博 +7 位作者 DUONG Socheat SUOU Seila 徐颖 欧凤珍 SRENG Sokunthea LEAP Sophorn NGET Nom 宋健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观察青蒿素哌喹片(Artequick)治疗间日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剂量。【方法】对62例间日疟患者采用成人总量4片Artequick 2 d疗程的给药方案治疗,观察近期治愈率、近期复发率以及平均原虫复燃天数等有效性指标,并评价其安全... 【目的】观察青蒿素哌喹片(Artequick)治疗间日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剂量。【方法】对62例间日疟患者采用成人总量4片Artequick 2 d疗程的给药方案治疗,观察近期治愈率、近期复发率以及平均原虫复燃天数等有效性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62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快缓解,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60.7±23.9)h,平均退热时间为(14.1±7.8)h,其中54例完成28 d观察,近期治愈率为94.4%(51/54例),近期复发率为5.6%(3/54例)。本组病例对Artequick的耐受性良好,仅有少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且为自限性;比较服药前与服药后第7天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指标,未发现Artequick片有明显的毒性。【结论】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间日疟,具有高效、速效、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哌喹片/治疗应用 疟疾 间日/药物疗法 疟原虫 间日/药物作用
下载PDF
92例间日疟患者血液细胞参数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俞小忠 董敏 +2 位作者 夏燕 张曙云 王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间日疟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参数变化及指导意义。方法用MEK-6108K血液细胞分析仪对92例间日疟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Hb、MCV、MCH、MCHC、WBC、Plt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间日疟组MCH、MCHC、Hb、WBC、Pl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间日疟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参数变化及指导意义。方法用MEK-6108K血液细胞分析仪对92例间日疟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Hb、MCV、MCH、MCHC、WBC、Plt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间日疟组MCH、MCHC、Hb、WBC、Pl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WBC、Plt、Hb下降对指导间日疟诊断有一定意义;对符合间日疟发作热型,并有WBC、Plt、Hb明显下降的病例,尤应注意血液涂片染色查找间日疟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C PLT计数 间日 间日疟原虫
下载PDF
我国输血性间日疟概况分析(附国内文献报道372例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毛协仁 毛德华 +4 位作者 贾洪忠 孔巧云 贾风菊 徐静 曹永风 《医学综述》 1996年第7期362-364,共3页
关键词 疟疾 间日 输血性间日 输血
下载PDF
重组质粒DNA探针用于间日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翁屹 苏成芝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7-9,共3页
用^(32)P标记含间日疟原虫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VA1作为探针,通过DNA打点杂交试验检测红内期间日疟原虫。该探针检测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敏感度达1ng;与现场采集的25份间日疟患者血样(原虫血症为0.003%~0.7%)的杂交阳性率为72%,与6... 用^(32)P标记含间日疟原虫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VA1作为探针,通过DNA打点杂交试验检测红内期间日疟原虫。该探针检测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敏感度达1ng;与现场采集的25份间日疟患者血样(原虫血症为0.003%~0.7%)的杂交阳性率为72%,与6例恶性疟和3例食蟹猴疟血样中各1例杂交阳性;与3例约氏疟和6例正常人血样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重组 质粒 间日 DNA
下载PDF
应用“QBC”技术快速诊断间日疟的现场评价 Ⅱ.间日疟原虫在QBC离心毛细管内的分布及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声华 刘庆 +4 位作者 昝中学 胡安琪 王兴振 余清贵 尹庆玲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3年第4期9-12,共4页
本研究将“QBC”技术应用于间日疟病原学检查,获得满意结果。QBC管经离心后,寄生原虫的红细胞被浓集于浮柱下缘周围的棕黄色层中,荧光镜下观察,此层又可分为红细胞层、粒细胞层、单核-淋巴细胞层及血小板层。间日疟原虫环状体主要分布... 本研究将“QBC”技术应用于间日疟病原学检查,获得满意结果。QBC管经离心后,寄生原虫的红细胞被浓集于浮柱下缘周围的棕黄色层中,荧光镜下观察,此层又可分为红细胞层、粒细胞层、单核-淋巴细胞层及血小板层。间日疟原虫环状体主要分布在红细胞层,但偏近与粒细胞层的界面处;部分虫体在血小板层,但偏近与单核-淋巴细胞层的界面处。裂殖体和配子体主要分布在单核-淋巴细胞层及与血小板层相靠近的界面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QBC技术 间日 诊断
下载PDF
是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还是灵长类疟原虫?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徽 朱淮民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5年第4期155-158,共4页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和灵长类的诺氏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十分相似,仅靠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虽然诺氏疟原虫感染人的病例少有报道,但并不应忽视。利用分子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种疟原虫基因组内相对保守的序列,设...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和灵长类的诺氏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十分相似,仅靠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和患者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虽然诺氏疟原虫感染人的病例少有报道,但并不应忽视。利用分子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种疟原虫基因组内相对保守的序列,设计特异性核酸序列进行鉴定,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 灵长类疟原虫 诺氏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感染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治疗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车立刚 李兴亮 +2 位作者 杨沧江 李春富 张有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疟疾 恶性 间日 双氢青蒿素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香 汤林华 +4 位作者 许永湘 蒙锋 祝卫东 顾政诚 钱会霖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评价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 I C T) 在疟区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效果。方法: 以疟原虫镜检结果为标准, 用 I C T 检测门诊“四热”病人中的恶性疟和间日疟。结果: I C T 检测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敏感性分别为967 ... 目的: 评价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 I C T) 在疟区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效果。方法: 以疟原虫镜检结果为标准, 用 I C T 检测门诊“四热”病人中的恶性疟和间日疟。结果: I C T 检测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敏感性分别为967 % 和904 % , 特异性为986 % 。与原虫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947 % 。恶性疟与间日疟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 免疫色谱测试卡可同时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 较镜检法快速、简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疟疾 ICT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在海南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效果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建文 蔡贤铮 +3 位作者 张永生 王香凤 华德 王赛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 建立适合疟疾流行区现场应用的PCR 检测间日疟的方法, 并在现场与常规涂片镜检法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改良血样的采集及模板处理, 设计引物及优化反应条件等, 建立简便、敏感与特异的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方法, 并在... 目的: 建立适合疟疾流行区现场应用的PCR 检测间日疟的方法, 并在现场与常规涂片镜检法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改良血样的采集及模板处理, 设计引物及优化反应条件等, 建立简便、敏感与特异的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方法, 并在海南省疟疾流行区对310 例间日疟患者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 PCR 检测间日疟原虫具有特异性, 其敏感性为10 个原虫/μl。PCR检测和镜检法的阳性率分别为34.2% 和31.9% , 与PCR比较, 镜检法有5 例误诊或漏诊。结论: 此PCR 法可用于现场检测间日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疟疾
下载PDF
PCR鉴别诊断间日疟及恶性疟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世同 吴少廷 +2 位作者 陈观今 陈志辉 林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建立能鉴别诊断间日疟与恶性疟的 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红内期疟原虫 SSUr RNA编码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3个引物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分别预期被扩增出 34 1bp和 ... 目的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建立能鉴别诊断间日疟与恶性疟的 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红内期疟原虫 SSUr RNA编码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3个引物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分别预期被扩增出 34 1bp和 4 31bp的 DNA条带。结果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模板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分别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 DNA片段 ,并经限制性酶切证实 ;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健康人血及空白对照均无特异性扩增条带 ;以该检测体系至少可检出原虫血症为 2 .56× 10 -7间日疟原虫感染和 1.0 8× 10 -5恶性疟原虫感染 ;69份镜检阳性的间日疟和 2份恶性疟患者血样 PCR检测均为阳性 ,1例发热待查患者 PCR诊断为间日疟 ,与镜检复查结果一致 ,所有疟疾阳性标本中未检出混合感染 ,2 0份健康人血 PCR均为阴性。结论 :该检测体系灵敏、特异 ,对于诊断间日疟和恶性疟以及鉴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下载PDF
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在间日疟流行区的诊断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汪俊云 王建军 +6 位作者 石锋 许娴 杨玥涛 高春花 郑香 葛军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目的在现场评价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简称试条)的诊断性能。方法2008年9~10月采集安徽省间日疟流行区蒙城县5个乡镇医院门诊部所有就诊的发热病人血样,用双盲法比较镜检法和试条测试的结果。结果共采集发热病人血样292份,镜检法检... 目的在现场评价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简称试条)的诊断性能。方法2008年9~10月采集安徽省间日疟流行区蒙城县5个乡镇医院门诊部所有就诊的发热病人血样,用双盲法比较镜检法和试条测试的结果。结果共采集发热病人血样292份,镜检法检出疟原虫阳性181份,均为间日疟;试条检出疟原虫阳性163份,亦均为间日疟。两法检测结果一致的血样占92.8%(271/292),其中均为阳性的163份,均为阴性的108份。两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21份血样中,镜检阳性的、试条检测阴性的有18份,镜检阴性的、试条检测阳性的有3份。原虫密度在>1000个/μl、100~1000个/μl和<100个/μl时,试条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5%(115/123)、86.0%(43/50)和62.5%(5/8)。结论该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在疟疾流行区对间日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 诊断 间日疟原虫 疟疾
下载PDF
我国南方五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与疟疾防治效果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黎学铭 郭传坤 +3 位作者 李锦辉 黄亚铭 杜进发 符伟忠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4-276,282,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方法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方法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结论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疟疾控制效果好,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环子孢子蛋白 基因型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PCR-RFL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颖 周瑞敏 +6 位作者 陈伟奇 钱丹 赵玉玲 赵旭东 许汴利 苏云普 张红卫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3-485,共3页
采集2011年河南省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血样,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分析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基因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种群分布分析。共采集间日疟患者血样37份,根据流行病学... 采集2011年河南省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血样,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分析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基因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种群分布分析。共采集间日疟患者血样37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河南当地感染病例血样26份,输入性病例血样11份。37份血样均扩增出1条约750 bp的条带。PCR-RFLP结果显示,CSP基因PV-Ⅱ型1份,占2.7%,PV-Ⅰ型36份,占97.3%。26份当地病例血样CSP基因均为PV-Ⅰ型,其中PV-Ⅰ-a型占42.3%(11/26),PV-Ⅰ-b型占57.7%(15/26);11份输入病例血样中,PV-Ⅰ-a型占90.9%(10/11),PV-Ⅱ型占9.1%(1/11),未见PV-Ⅰ-b型。提示河南省当地流行的间日疟病例中,CSP基因PV-Ⅰ-b型略多于PV-Ⅰ-a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中PV-Ⅰ-a型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间日疟原虫 环子孢子蛋白 基因型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和重组抗原表位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江莉 王真瑜 +2 位作者 马晓疆 张小萍 蔡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基因的序列及重组抗原的表位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pLDH基因序列(登录号为DQ198262和DQ060151)设计特异性引物,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LDH的全长基因,对两序列进... 目的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基因的序列及重组抗原的表位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pLDH基因序列(登录号为DQ198262和DQ060151)设计特异性引物,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LDH的全长基因,对两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SYFPEITHI软件进行表位预测分析。将Pv-LDH和Pf-LDH基因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株,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Westernblotting和中和ELISA法鉴定重组蛋白。结果Pv-LDH和Pf-LDH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均为951bp,编码316个氨基酸,Pf-LDH与参考序列DQ198262完全一致,而Pv-LDH与参考序列DQ060151仅在第666位有一个核苷酸的变异;两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75.1%和90.2%。T细胞表位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能识别pLDH抗原表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类型共28种,预测的表位数约为180个,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约占总表位数的75%,Pv-LDH和Pf-LDH特异性表位分别为38个和45个。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Pv-LDH重组抗原可被疟疾患者血清识别,但反应强度明显低于Pv-LDH重组抗原免疫兔血清。中和ELISA试验结果显示,Pv-LDH抗原对多克隆抗体最高抑制率可达70.3%,而Pf-LDH抗原的最高抑制率仅为30.5%。结论Pv-LDH和Pf-LD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重组抗原均有差异,特异性表位诱导的抗体在整个抗体谱中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乳酸脱氢酶 抗原表位
下载PDF
辽宁丹东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等位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耿英芝 毛玲玲 +4 位作者 腾聪 安春丽 王博 陈静乙 姚文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用套式PCR方法扩增辽宁丹东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基因ICB5-ICB6片段,经PvuⅡ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1份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液标本经套式PCR扩增均出现大小约为470 bp(Sal-1型)或400 b... 用套式PCR方法扩增辽宁丹东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基因ICB5-ICB6片段,经PvuⅡ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1份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液标本经套式PCR扩增均出现大小约为470 bp(Sal-1型)或400 bp(Belem型)的特异性片段。经PvuⅡ内切酶消化后,其中5份血样(470 bp),出现120和350 bp酶切片段,为Sal-1型;其余6份血样(400 bp)中,1份出现400 bp片段,为Belem型,1份出现120和280 bp两种酶切片段,为重组Ⅲ型,4份出现120和240 bp两种酶切片段,为朝鲜型。辽宁省丹东地区的间日疟原虫PvMSP-1基因存在3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型,以Sal-1型和朝鲜型为主,但无不同等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1 等位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复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姝 陆惠民 +1 位作者 高琪 唐学恒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 建立在同一次扩增中即可鉴别患者感染的疟原虫虫种的复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中度重复基因序列pBRK1-14 和间日疟原虫(P.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III合成引物,采用... 目的: 建立在同一次扩增中即可鉴别患者感染的疟原虫虫种的复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P.f.)中度重复基因序列pBRK1-14 和间日疟原虫(P.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III合成引物,采用经优化的PCR反应体系, 对疟原虫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 P.f.与P.v.分别被扩增出206 和370 bp 大小的DNA片段,与人白细胞DNA 无交叉;用该反应体系至少可检测出原虫血症为5×10- 7的P.f.感染和1.02×10- 6 P.v.感染; 自云南疟疾流行区采集的783份滤纸干血滴样本中, 复式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5.8% , 误诊率为0, 漏诊率为0.1% , 而镜检法依次分别为84.9% 、3.1% 和1.0% , 两者符合率为95.8% 。结论: 本复式PCR检测疟原虫较镜检敏感、特异, 适用于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的疗效考核和献血员的筛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